2025年黑龙江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黑龙江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3 18: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黑龙江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生活在大约距今6000年至7000年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已经过着原始农耕和定居生活。因为他们(  )
A. 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B. 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C. 会种植作物和建造房屋 D. 会制造和使用陶瓷用品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其中“天下为家”指的是(  )
A.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 第一个王朝的建立
C.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 分封制的实行
3.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某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下列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农民在长安的市里出售玉米 B. 元宵节在瓦子看杂剧《窦娥冤》
C. 书生在家里阅读《红楼梦》 D. 书房的墙上挂有《送子天王图》
4.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该工程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是当今世界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自建设以来,深中通道获得发明专利200余项、行业协会奖项数十项,并荣膺“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深中通道的建成(  )
A. 彰显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积极成果 B. 是我国国防力量增强的集中展示
C. 得益于我国基础科学的广泛运用 D. 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领先世界
5.某文件表示:“当今大不列颠王国的历史,就是屡屡伤害和掠夺这些殖民地的历史,其直接目标就是要在各州之上建立一个独裁暴政……他禁止他的殖民总督批准刻不容缓、极端重要的法律……他切断我们同世界各地的贸易。”由此可见,这一文件(  )
A. 号召北美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统治 B. 标志着民主共和制度确立
C.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6.对如图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错误的是(  )
A. A到F是中国近代史时期 B. D到E是土地革命时期
C.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D. B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
7.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产业,还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下表为张謇辛亥日记中高频词统计,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张謇(  )
高频词 出现次数
实业 8
教育 3
专制 3
立宪 3
革命 10
A. 为官一方,造福百姓 B. 顺应时代,心系家国
C. 科技创新,兴国安邦 D. 维护专制,实业救国
8.达 芬奇认为艺术与科学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他能用绘画技巧驾驭各种物质所涵盖的科学元素,他绘制的解剖图和工程草图几乎和他最著名的画作一样令人惊叹。这说明达 芬奇(  )
A. 关注艺术作品的价值 B. 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相结合
C. 注重科学技术的探索 D. 使学术研究和服务大众相统一
9.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下列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佐证宋朝(  )
宋代《耕获图》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图像史料 实物史料 文献史料
A. 中央集权强化 B. 社会经济发展 C. 社会风气开放 D. 对外交流频繁
10.2025年3月16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 古特雷斯的发言人表示,在美国对也门发动袭击后,古特雷斯呼吁在也门“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停止一切军事活动”。联合国依然是维持当今国际社会秩序的中坚力量。那么联合国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
A. 开罗会议 B. 华盛顿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凡尔赛和约
11.2024年杭州亚运会采用AI裁判系统,通过3D传感技术判定体操动作精度。这种技术起源于(  )
A. 蒸汽机改良推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电力应用主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C.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D. 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12.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为改变正常贸易中的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B.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D.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13.“(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是(  )
A.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B. 丝绸之路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C. 西晋灭吴并统一了中国 D. 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4.如图路线图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鉴真东渡日本 C. 唐与大食交往 D. 郑和下西洋
15.邓小平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多次重要会议,其中有两次处于历史转折的关头。一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另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两次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 B. 中共一大、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D. 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6.顾炎武认为改朝换代是亡国,文化沉沦是亡天下,故“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D.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17.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们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由此,他们在寻求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发展了一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体系。据此可知,这些哲学家们(  )
A.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资本化 B. 领导了欧美资产阶级的革命
C. 彻底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束缚 D. 倡导理性主义推动社会发展
18.这是一幅20世纪50年代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两个小人物)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 反对美国马歇尔计划
B. 西欧国家联合自强
C. 支持德国走向统一
D. 建立欧盟组织
19.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下面关于孙中山先生早年革命信息,这些信息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成立兴中会
②成立同盟会
③1895年广州起义
④提出“三民主义”
A. ②①④③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③① D. ①③②④
20.《纽约时报》称,袁隆平开发的高产杂交水稻缓解了亚洲和非洲许多地区的饥饿和贫困,挽救了无数生命,助推了让大多数世人摆脱饥饿的“绿色革命”。这说明杂交水稻(  )
A.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 推动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
C. 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贡献 D. 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21.根据提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之相关内容。
(1) 唐朝,中书省的职责是: ______ 。
(2)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______ 。
(3) “陈桥兵变”后,当上皇帝的是: ______ 。
(4) 南宋的娱乐场所是: ______ 。
(5) 明清科举考试,考生所论述的内容必须遵循宋朝朱熹著书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这本书是: ______ 。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著作
①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______
②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______
③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唐墓壁画客使图 《客使图》位于唐朝章怀太子墓道东壁。图中前面三位是唐朝鸿胪寺(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机构)官员,后面三位是着装各异的东罗马、新罗等国的使节。
——摘编自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介绍
(1) 依据材料一,简述唐朝对外交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对外政策的特点。
(2)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
图B:南海Ⅰ号沉船各船舱货物(部分) 沉船残长约21.91米,最大船宽约9.87米。左右两舷侧板为多重板搭接结构,主要为三重板结构,左船舷强力甲板或称舱面甲板结构保存较好,船内各隔舱板也有不同程度暴露,已发现14道木质隔舱板,13道横向隔舱。在隔舱间还存在以舵、桅为中心左右对称的两道首尾纵向小隔舱和货物隔板。
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主要交通路线,并说明南宋时期海路交通发达的原因。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是规模庞大、影响广泛的国家外交活动,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郑和第一次奉命出使,至第三次下西洋归国为止。在这一时期,郑和使团主要往来于东南亚各国之间,“重振已坠之国威”。后期包括郑和下西洋的第四次到第七次的航行,其主要任务是到达波斯湾以远地方,让从来不通中国的海外远国,重译而来,“宾服”中国。
——摘编自武斌《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第三卷中西交通与文化互鉴》
②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影响。
(3) 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至清朝时期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写出1757年后清廷设置的专门的对外贸易机构。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春,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等写成1800字的《上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18省在京参加完乙未科进士会试、等等发榜的举人响应,1200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18省举人与数千市民会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和约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材料三: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爱博斯坦赴台儿庄前线,他在1939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中记载:他去台儿庄之前,由个10岁的中国男孩被日军胁迫到中国守军阵地侦查,在随后的炮击中,中国守军都很困惑,日军向空旷的原野上倾洒了那么多的炮弹,为什么?原来这名10岁孩童向日军汇报时,故意颠倒了中国守军的方位……
(1) 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材料一中“拒和”具体指什么?材料二所述“拒绝和约签字”中的“和约”指的是哪个“和约”?
(2) 综合材料一、二,说说两次运动的目的有何相似之处。
(3) 从以上三则材料所述史实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历史认识?
25.“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使得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材料二: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材料三: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材料四: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党和政府为解决该问题采取了哪一举措?
(2) 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党和政府在农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实施后,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指出材料三中图片与表格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6.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设计了以下问题,邀你一起探究学习。
【读诗词,叹工程伟大】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
材料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
(1) 材料一是隋朝修建的哪一工程?结合所学说说该工程有何重要历史作用?
(2) 材料二中的“桥”具体指的是哪座桥?它建成于什么时期?
【观图文,看商路繁华】
材料三:
欧洲的航海探险,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3) 材料三中“西域与中原的物产交流”与哪条商路的开辟有关?这条商路的起点是哪里?
(4) 材料三中“欧洲的航海探险”具体指的是什么?写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5) 请将图二下方省略的部分用自己的语言补充完整。并分析交通领域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7.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了永远的伤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材料二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一个宣言,保证全力对法西斯作战。
材料三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
材料四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大约有7000万人死亡。其中苏联约为2800多万死亡;中国约为1800多万死亡;美国共有42万人死亡;英国共有40万人(包括军人和平民)死亡;法国有80多万人(包括军人和平民)死亡,其中平民占到多数。另外还有至少1.3亿人受伤,合计伤亡1.9亿人(其中苏联约为6000万伤亡,中国约为3500万伤亡)。轴心国方面,德国有2800万人死伤;日本有690万人死伤;意大利有70万人死伤。
(1) 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是哪两个军事集团?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宣言指什么?它的签订有何重大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回答: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根据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得到哪些启示?(两点以上)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儒家 ① ______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墨家 墨子 “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
② ______ 庄子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法家 ③ ______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 上表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请你在表格①②③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二: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并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材料三:“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D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C
21.【答案】【小题1】决策
【小题2】武则天
【小题3】赵匡胤
【小题4】瓦舍
【小题5】《四书集注》
22.【答案】《红楼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23.【答案】【小题1】表现:有专门机构(鸿胪寺)接待外宾;与东罗马、新罗等国交往。
特点:开放包容,积极主动交往
【小题2】选①:路线: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南海等至海外各国)。原因:造船技术先进(如材料二沉船的先进结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达;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等。
选②:目的:前期“重振已坠之国威”,后期让海外远国“宾服”中国。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宣扬了国威等
【小题3】变化: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机构:广州十三行
24.【答案】(1)《马关条约》。《凡尔赛和约》。
(2)相似之处是中国主权均受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3)认识是民族危机加深,面临亡国灭种时,我们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永远学习;弱国没有外交,永远都是大国政治,强权政治等。
25.【答案】【小题1】问题:地主、富农人口少但占有大量耕地,贫雇农人口超过半数,占有耕地极少;或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措施:土地改革。
【小题2】信息: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农业总产值连年增加)。
原因: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变化:由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或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小题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或促进农业总产值快速提高;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等)。
【小题4】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言之有理即可)
26.【答案】【小题1】隋朝大运河或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小题2】武汉长江大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或“一五计划”时期
【小题3】丝绸之路;长安
【小题4】新航路的开辟或探寻新航路或开辟新航路;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小题5】如今出行方式多样;如今出行便捷;如今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等。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国家适时调整政策;企业自主研发,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等
27.【答案】【小题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小题2】《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小题3】制订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还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小题4】启示: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后胜利;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纵容侵略,最终害人害己等。
28.【答案】(1)①孟子;②道家;③韩非。
(2)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法家主张改革和法治。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4页,共1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