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3 18:5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指出,“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据此推测,该文章评价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  )
A. 抗美援朝的胜利 B.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C. 和平解放了西藏 D. 最终完成土地改革
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反映的是(  )
A. 儒家的仁礼思想 B. 墨家的尚贤思想 C. 道家的无为思想 D. 法家的法治思想
3.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下列对其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②官员都由君主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③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④都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4.如图是某同学用年代尺梳理的知识,他梳理的内容主题是(  )
A. 武昌起义 B. 民国建立 C. 清朝告终 D. 军阀统治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才辈出。“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诗句描述的是当时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时珍 B. 祖冲之 C. 顾恺之 D. 郦道元
6.2018年4月15日,第二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启幕式在杭州大剧院举行,以“我们都是朗读者”为主题,呈现了一场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诵读盛宴。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7.《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提及“水稻在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南宋时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材料阐述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  )
A. 原因 B. 地位 C. 表现 D. 意义
8.1929年,海明威发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以亲身经历一战,描述战争的荒唐和所谓“光荣”“英勇”“荣誉”的无聊,作品深受读者欢迎。这反映了(  )
A. 战后民族觉醒 B. 经济危机爆发 C. 人们厌恶战争 D. 战争带来荣誉
9.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  )
A. 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 B.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C. 不得侵占民房 D. 提出“均田免赋”
10.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四国分别签订条约,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A. 打开中国门户 B. 开始染指台湾
C. 扩展到南部沿海地区 D. 波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11.“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满足了欧洲人对金银的渴望 B. 促使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C. 推动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 D. 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2.张学良(1901-2001)是中国近现代史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下列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
A. 事发当日便听说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消息 B.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当即怒骂清朝无能
C. 听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 D. 通过电视观看了中共十六大的隆重开幕
13.某班学生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列出了一些知识提纲,如经济领域--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由此可知,其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A. 晚期政府统治时期 B.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 国共十年对立时期
14.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与之相关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 二八事变 C. 华北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15.考古发现,陶寺古城的大型墓葬中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形成以中原地区引领文明新发展的格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先民开始栽培水稻、粟和黍等农作物 B. 建成同时期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C. 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 D.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了部落联盟
16.《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印证了这一状况的事件是(  )
A. 国人暴动 B. 八王之乱 C. 安史之乱 D. 七国之乱
17.以下三位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他们分别被誉为:
A. 铁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B. 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 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的公仆 D. 人民的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18.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表明,当今中国致力于(  )
A.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 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合作
C.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D. 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9.希波战争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战争。结果是希腊获得了胜利,其原因有( )①希腊人为反对侵略、保卫国家的独立自由而战,是正义的战争 ②希腊各城邦能够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共同对敌 ③波斯帝国兵力少于希腊联军 ④希腊本土作战,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如图,古代文明成果的共同主题是(  )
A. 两河流域的统一 B. 古代民主政治的高峰
C. 罗马帝国的辉煌 D. 古代世界的民主与法制
21.16世纪的西欧,人们在发现并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献的同时,也热衷于发掘地下的古代文物。人们大量搜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铭文和雕塑,从古罗马的遗址里发掘出无数艺术品。这一现象(  )
A. 适应了资产阶级文化发展的需要 B. 实现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 体现出民族觉醒已成为时代潮流 D. 确立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
22.“1804年颁布实施”“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这些内容描述的是(  )
A. 《拿破仑法典》 B. 《权利法案》 C. 1787年美国宪法 D. 《人权宣言》
23.如图是漫画《不要抢,我分》,它形象地反映出了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益者是(  )
A. 日本 B. 英国 C. 美国 D. 中国
24.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优先发展农业 D. 优先发展商业
25.对于三国时期的正统之争,由于北宋是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立国,北宋儒士往往从“五德终始学说”等角度认为曹魏政权是接续东汉的正统政权。到了南宋初期,由于南宋偏安一隅,儒士开始质疑“曹魏正统说”,并通过“衣带诏”等论据来支持蜀汉的正统地位,蜀汉作为三国正统的基调在南宋时期基本定型。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史学研究往往没有定论 B. 历史解释折射时代变迁
C. 政治因素主导史学研究 D. 多元视角助推史学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王朝以德治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朝出现了开国盛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文章《品“德”》
材料二唐玄宗即位后,马上下令减免赋税,促使农民努力从事生产。……唐玄宗在全国范围内开了一个检田括户的运动,设了十道劝农使,分头到各地检查未曾登记的土地和豪族、官僚等荫庇的劳动力,将检括到的土地没收,分给无地之人。对于“帐外”人口则重新登记,就地入籍。这次运动使唐朝政府增加户口八十余万。
--摘编自《中国大历史》材料三清代某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数(万人) 耕地数
(万顷) 米价
(千文/石)
1661年 323.3 58.7 0.963
1685年 332.4 72.7 0.539
1724年 533.6 80.0 0.525
1753年 1651.4 83.1 1.012
1784年 3283.2 89.8 1.412
1820年 4799.2 95.0 2.432
--摘编自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材料四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摘编自《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汉王朝出现的“开国盛世”名称。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唐玄宗为促进国家经济繁荣采取的重要措施。
(3) 材料三表格中该地区1753-1820年粮食价格(米价)变动呈什么趋势?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英国)女王陛下政府认为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省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城。
三、实行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 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中所列的内容,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实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
材料三
(3) 结合所学分析《辛丑条约》为什么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一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8.放眼世界,经济发展策略紧系国运,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早在1662年就成立了以促进自然科学为宗旨的伦敦皇家学会,这使发明创造活动也非常活跃;1754年成立的“技艺,制造业及商业奖励会”,也大大促进了一系列发明创造。14世纪英国就有了保护专利的专利权垄断的法律。
--罗松山《英国工业革命的制度基础、法制环境与启示》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发明创造如此活跃的原因。由此引发的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根据农业调整法的计划,美国在1933年将1000多万英亩成熟待摘的棉花耕掉,面对混乱不堪、无序竞争的美国经济,罗斯福政府大胆借鉴计划经济的管理机制,进行经济改革,从而使美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郝承敦《西方向东方借鉴的发物----论罗斯福“新政”中的“计划经济”》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引发美国经济“混乱不堪”的主要原因。用材料中的话回答罗斯福政府应对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苏联模式的形成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着直接关系。苏联进行一国社会主义建设时,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不得不用特殊的方式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孙利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对“苏联模式”研究综述》
(3) 据材料三指出苏联模式形成的“国际环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模式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
材料四:“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超”。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表明……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
(5) 综合上述信息总结大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D
21.【答案】A
22.【答案】A
23.【答案】C
24.【答案】A
25.【答案】B
26.【答案】【小题1】文景之治。
【小题2】措施:减免赋税,促使农民努力从事生产;开展检田括户的运动,设了十道劝农使。
【小题3】趋势: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然后在大幅攀升。原因:清朝前期,耕地面积逐渐增加,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后期人口急剧增加,人地矛盾突出,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小题4】统治者的政策、劳动力的增加、土地的开垦等。
27.【答案】【小题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小题2】实现了。理由:英、法等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且使清政府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小题3】原因: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8.【答案】【小题1】原因:国家的重视;浓厚的学术氛围;专利法的保障。变化: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小题2】原因: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措施:罗斯福政府大胆借鉴计划经济的管理机制,进行经济改革。
【小题3】国际环境: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主要成就: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小题4】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
【小题5】经验:重视科技,制度创新,从国情出发进行改革,顺应全球化等。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