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5.(6分)
14.(5分)
语文答题卡
姓名
班级
贴条形码区
考号
考生禁填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条形码,并用2B铅笔填涂右面的缺考标记
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
16.(6分)
正确填涂
■
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相符并完全正确及考试科日也相符后,将条
8.(4分
填
注
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
错误填涂
涂
意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
事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例
项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日的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
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准折叠、不得弄玻。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I[A][B][C][D]
I1[A][B][C][D]
9.(6分)
2[AJ[B][C][D]
I2[A][B][C][D]
17.(6分)
6[AJ[B][C][D]
I5[A][B][C][D]
(1)
7[A][B][C][D]
I8[A][B][C][D]
10 [A][B][C][D][E][F][G][H]
20[A][B][C][D]
(2)
非选择题(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3)
3.(3分)
19.(3分)
①
A10
①
13.(8分)
▲10
(1)(4分)
21.(5分)
410
4.(4分)》
(2)(4分)
22.(4分)
(1)序号
;修改:
(2)序号
;修改: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高一语文第1页(共2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3.写作(60分)
题目:
A00
▲80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一语文第2页(共2页)机密★启用前
2025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样式雷”:打破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的“失语症”
一专访著名建筑史学家王其亨
记者:中国古建美在哪里?
王其亨:这些年来,世界学术界对中国建筑的研究越来越多。大多数学者认为全世界除了中
国,并没有自然美的审美体系,但是在中国,自孔子倡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后,自然美的审美命
题在魏晋时就已高度理论化,并和建筑结合起来。我们的古代诗文描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写“小桥流水人家”,都有自然美的意境,均把描写的主体对象对准了建筑和环境。
换一句时髦的话说,海德格尔提出的“诗意地栖居”,其实在几千年来的中国已无处不在。远
到班固在《西都赋》里描写长安的壮丽宏大和宫殿的奇伟华美:近到几十年前的湘西农村,当地百
姓只要有一,点文字表达能力,就会张贴楹联赞美建筑和环境的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还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日本学者山田庆儿在研究中国科技史时就发现,中国
古代哲学思想里经常用到建筑术语。比如“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沟通桥梁”等均是如此。另外,
“开门见山”“门当户对”已是大家常用的成语。门还是体现中国人智慧的建筑结构一《周易》讲
乾坤,门打开属于乾,关上属于坤。门一开一关就是变化的过程,而往来无穷谓之通,有无往不复、
生生不息之意。
所以我们要提升文化自信,客观地看待中国古代建筑的贡献。
记者:“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被评为世界记忆遗产,打破中国建筑在世界的“失语症”。
归纳起来,中国建筑对世界建筑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王其亨:“人类应该尊重环境”的价值观念,应该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本质也最大的贡献。早在
《中庸》便有“赞天地之化育”的说法,呼吁通过个人的至诚和努力,实现与天地和谐共存。中国几
千年来的智慧也影响了中国建筑的观念:我们从来就意识到人类生存的环境是有限的,所以必须
善待它。
100多年前,德国建筑师恩斯特·伯施曼考察至清东陵时,赞叹其为“天才的设计”。为什么?
首先选址于山川壮美之处,其次陵园建筑群配合山水胜势。尤其神道上所有的景观都经过精心设
计,轴线上的对景设计全为双向甚至是三雏乃至四雏的立体景观关系。“这么大气磅礴又精微细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25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李约瑟认为中国乡村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该思想”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李约瑟评价中国乡村最大的特
点就是和自然有机融为一体,有节制地利用自然繁衍生息”可知,李约瑟只是认为中国乡村的特点是与自然融
为一体,但李约瑟并未指出中国乡村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中庸》中的这一思想。
2A“表明中国古建的水平早超越了西方”主观臆断。文章只是通过这三人的观点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并未指出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平早超越了西方。
3.①引经据典(举例和引用)②中国古代建筑的贡献
③对比论证(比较中西方的建筑设计)
【评分参考】每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第①空,根据后文“展现了极强的国学功底”可知,此处需要概括王其亨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王其亨回
答的内容“班固在《西都赋》”“《周易》讲乾坤”“早在《中庸》便有”等内容可知,王其亨多引用列举经典内容支撑
自己的观点,故该空可填“引经据典(举例和引用)”;第②空,根据后文“他自信理性,认为应当客观看待”及原
文“所以我们要提升文化自信,客观地看待中国古代建筑的贡献”可知,此处涉及客观看待的对象,故该空可填
“中国古代建筑的贡献”:第③空,根据后文“指出中西方在认识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上的不同,突出了中国古建
理念的独特”及原文“西方从来是把建筑当作本体,环境从属于建筑:而中国人恰恰倒过来,建筑从属于环境”
可知,此处涉及论证方法,故可填“对比论证(比较中西方的建筑设计)”。
4.问题:【示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点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示例二】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理由:王其亨回答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古建所体现的优点/智慧。
【评分参考】问题合适2分,理由恰当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根据原文“因地制宜,取材方便、加工方便、适应性强”可知,这是对中国古建的优点的总结,故问题可为
“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点还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原文“如传统建筑在防水上体现了智慧”“中国古建体现智慧
的地方还有很多”可知,这是对中国古建智慧体现的提问,故问题可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
面”。
5.①理念上,追求自然美境,蕴含尊重环境的价值观念,认为建筑从属于环境。②造法上,选址、设计与建造讲究
因地制宜,注重人文美与山水美的结合。③价值上,体现丰富的哲学与文化内涵,充满人文智慧,贡献颇多。
【评分参考】每点2分。
【解析】由原文“自孔子倡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后,自然美的审美命题在魏晋时就已高度理论化,并和建筑
结合起来”“‘人类应该尊重环境'的价值观念,应该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本质也最大的贡献”“按中国的古建观
念,建筑从属于环境,自然和人文的环境才是人类生存和建筑创作的本体”可知,中国古建在理念上,追求自然
美的意境,蕴含尊重环境的价值观念,认为建筑从属于环境。
由原文“因地制宜,取材方便、加工方便、适应性强”“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十分讲究建筑人文美与山水自然
美的有机结合”可知,中国古建在造法上,选址、设计与建造等皆讲究因地制宜,注重人文美与山水美的有机
结合。
由原文“中国古代建筑还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日本学者山田庆儿在研究中国科技史时就发现,中国古
代哲学思想里经常用到建筑术语”“中国古建体现智慧的地方还有很多”可知,中国古建在价值上,体现了丰
的哲学与文化内涵,充满了人文智慧,对世界建筑的贡献颇多。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