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省海口市中招历史信息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制作了如下表格。该表格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约公元前2600年 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建成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了夏王朝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产生了佛教
A. 古代亚非文明 B. 海洋文明的演进 C. 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D. 封建时代的亚洲
2.伯里克利曾经创造了一个“黄金时代”。他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是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的源头
B.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C. 该制度下,每一个成年男性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D. 该制度下,主席团任命产生公职人员
3.亚历山大在结束东征返回苏萨(位于今伊朗)时,称呼被占领地区的3万名年轻人为他的继承人,给他们穿上马其顿服装,按照马其顿军训制度进行训练。亚历山大此举( )
A. 削弱了军事装备 B. 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融
C. 打击了敌对势力 D. 改变了被占领地区的习俗
4.罗马大竞技场的每个拱门两边用柱子夹插并立,形成柱拱式结构。其柱式外形以人为尺度,分割秀巧,使人在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这体现罗马建筑设计( )
A. 希腊风格的沿袭 B. 以人为本的理念 C. 典雅造型的传承 D. 宗教崇拜的观念
5.马克垚在解读封君封臣制时指出,封臣把自己的人身转让给别人,让别人支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时,封臣变成了封君的“物”。他旨在说明,封君封臣制具有( )
A. 契约特征 B. 稳定性 C. 不平等性 D. 强制性
6.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又继续存在了近一千年,但后来却衰亡了,拜占庭帝国终归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和入侵
B. 拜占庭帝国外交上的孤立
C. 帝国内部的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点
D. 查士丁尼的盲目西征,造成帝国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
7.有句流传的老话说:“埃及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而是先有了埃及,然后才有了历史。”下列有关古代埃及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
B. 古埃及在科学、文化领域取得很高成就,太阳历是代表
C. 古埃及国王给自己陵墓取名“金字塔”;象征无限权力
D. 尼罗河贯穿南北,利于工业,被誉为“尼罗河的赠礼”
8.达 芬奇认为艺术与科学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他能用绘画技巧驾驭各种物质所涵盖的科学元素,他绘制的解剖图和工程草图几乎和他最著名的画作一样令人惊叹。这说明达 芬奇( )
A. 关注艺术作品的价值 B. 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相结合
C. 注重科学技术的探索 D. 使学术研究和服务大众相统一
9.示意图有助于直观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图中箭头指向可看出右图反映的是( )
A. 殖民扩张 B. 新航路开辟 C. 文艺复兴 D. 美国的诞生
10.17—19世纪,英、美、法等国先后颁布了下列法律文献,其共同作用是( )
A. 打击了封建统治 B. 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C. 推翻了殖民统治 D.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11.英国传统的服饰颜色有特殊的象征含义,从蓝色到土褐色就如同从蓝天到褐土一样,代表社会地位等级的高低变化。但到了17世纪末期和18世纪,普通大众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色彩艳丽、图案漂亮的服饰,从色彩上挑战了服饰的等级制度。导致相关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 B. 殖民地棉花的大量输入
C. 纺织技术的提升 D. 拿破仑帝国的扩张
12.如图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据此可知( )
A. 高新技术普及贯穿全过程 B. 使劳动强度不断提高
C. 造成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D. 科技改变了生产方式
13.“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新”的含义( )
A. 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 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 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 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14.晚清时期,社会各地兴起了建设学堂的热潮。1905年,德国人里布克创办德华普通学堂,开设德文、理化、卫生、法律等科目,还设有商务部夜校。学堂针对学生收费,每月学费四到五两不等,招收了大量学子,这从侧面说明( )
A. 学堂选官制度完全得到落实 B. 学堂选官受外国学制影响
C. 新式教育具备一定民众基础 D. 新旧势力冲突已趋于缓和
15.19世纪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当今世界存在着两个伟大的民族,……他们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这两个民族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的,正当世界注意着其他地方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加入第一流民族行列。”这“两个伟大的民族”“加入第一流民族行列”的时代背景是( )
A. 资本主义的兴起 B.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确立
C.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16.“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后,这位伟人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材料中的“人物”立法家的才能表现在( )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法典》
17.美国在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获胜演说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让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并且即将取得成功…”.当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大动荡”的危机来临时,美国取得成功的“改变”是(( )
A.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B. 罗斯福新政 C. 杜鲁门主义 D. 马歇尔计划
18.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两极格局在军事上的表现为( )
A.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B.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C. 巴黎和会与国联建立 D. “北约”和“华为”对峙
19.如图是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B. 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C.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恢复和发展工农业
D. 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20.“法典的颁布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
A. 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 B. 充满冲突与不安全感
C. 完成了两河流域统一 D. 用法律调节社会关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发展道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启并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其现代化启动顺序是经济现代化先行,工业化起主导因素,工业化催生官僚化和城市化。英国的市场经济在自由主义政策和殖民扩张政策的推动下,以牺牲分配平等和社会公平的代价换得现代化的发展效率;城市化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则是靠残酷剥夺农民土地的方式获得。
——摘编自梁波《西方现代化:过程、特征与问题》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领导集体围绕着现代化命题提出了诸多理论创见,勾勒了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应循之路,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保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三步走”战略目标,绘就了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宏伟蓝图。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下,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余一凡、吕倩怡《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英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时期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④赞赏阶段(1937-1945)……⑥敌对时期(1949~▲)
——摘编自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三 1941年12月7日,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四据报道, 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体系的特征相关,从根本上是由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和产业链分布格局决定的。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图片所反映的史实如何促进美国的崛起。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的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同一世纪20年代,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伙同其他与会国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对中国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3) 据材料三,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
(4) 据材料四,产生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中美两国怎样做才能既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又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请你写一条建议。
23.应对危机,不同国家策略不同,结果各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中国、日本与俄国
中国 日本 俄国
1856—1860年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掀起了自救运动 1853—1854年,美国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内外交困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改革方案
(1) 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自救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日本是通过哪一场重要改革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的?俄国通过“改革方案”走上了什么道路?
材料二 1929年10月,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2) 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如何有效应对这场经济危机的?德国、意大利、日本又是通过哪种方式来转嫁这场危机的?
材料三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3) 材料三中《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什么?
材料四进入 21世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4) 根据材料四回答,面对当今世界新形势,中国提出了什么重要理念?
(5) 当前人类文明进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和危机,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小题1】特点:经济现代化先行,工业化主导;推行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政策;牺牲公平换效率;通过剥夺农民土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小题2】原因:正确理论和路线指引;明确战略目标;党的领导与奋斗;改革开放的推进;全体人民的辛勤努力等
22.【答案】【小题1】图一: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图二:经过美国内战,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图三:在遭受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小题2】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果: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小题3】原因: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作用:牵制并消耗了日本的战斗力
【小题4】背景:经济全球化。建议: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中美应以联合国为合作平台,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对话交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23.【答案】【小题1】洋务运动;明治维新;资本主义
【小题2】实施罗斯福新政;发动侵略战争
【小题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小题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小题5】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发展高科技,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团结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等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