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延边州协作体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吉林省延边州协作体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4 20:2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吉林省延边州协作体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分。
1.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下移到民间,如庄子所言“道术将为天下裂”,之后渐有思想解放的局面。“道术”在当时分化为(  )
A. 诸侯割据 B. 战国七雄 C. 诸子百家 D. 春秋五霸
2.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如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  )
A. 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B. 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3.最新统计显示,两岸民间交流总量突破1亿人次,台胞在大陆使用“台湾居民居住证”办理各类业务超5000万件。这些数据最能说明(  )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被广泛认同 B.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
C. 台湾同胞享有同等待遇政策得以落实 D.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心灵契合
4.为防治疟疾,1967年我国开始进行现代医药研究的第一个多学科交叉、多机构合作、投入人力资金强度大的“大科学”研究计划。作为参与者的屠呦呦感慨道:“在全球疟疾防治的战场上,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团队作战才能逐步战胜疟疾。”材料主要强调我国(  )
A. 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 B. 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的贡献
C. 举国体制的科研优势 D. 科研团队享有较高国际声望
5.16世纪的西欧,人们在发现并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献的同时,也热衷于发掘地下的古代文物。人们大量搜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铭文和雕塑,从古罗马的遗址里发掘出无数艺术品。这一现象(  )
A. 适应了资产阶级文化发展的需要 B. 实现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 体现出民族觉醒已成为时代潮流 D. 确立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
6.齐鹏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她(新中国)与一切爱好自由和平的民众,包括苏联以及所有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一起对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以盟友的形式,为世界和平斗争。”据此可知,新中国的成立(  )
A.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 壮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C. 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7.中世纪的法国,游戏伦理的话语权掌握在基督教会手中,游戏被看做是“魔鬼的礼物”。15世纪开始,儿童玩具或游戏场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宗教肖像画中。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文艺复兴影响 B. 工业革命推动大众教育
C. 进化论的传播 D. 法国推翻封建等级制度
8.如表反映了1600-1800年非洲奴隶人口的输出情况。表中数据可以用于说明黑奴贸易(  )
分类 经大西洋输出数(万人) 留在非洲本土数(万人) 合计(万人)
青壮年男子(14-30岁) 448 0 448
青壮年妇女(14-30岁) 240 208 448
儿童(14岁以下) 112 426 538
老人(30岁以上) 0 358 358
总计 800 992 1792
A. 推动了大西洋两岸的发展 B. 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C.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 D. 促使美洲进入近代社会
9.《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痛斥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据此可知,《独立宣言》(  )
A. 宣扬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思想 B. 号召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C. 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D. 将维护人权与民族解放相结合
10.17.1806年,普鲁士的路易丝王后这样描写了这位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的法国皇帝:“他的 思想和他的野心只是为了维护一己私利。人们可以钦佩他,但不能爱他。他被幸运蒙蔽了眼 睛,以为一切都可以实现。但他不懂得节制,凡是没有节制的人,都将失去平衡而跌倒在地。”后人钦佩他主要是因为他(  )
A. 处死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B.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C. 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 把革命思想传播到整个欧洲
11.“在1750年,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  )
A.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 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
C. 西方的专制统治不如东方根深蒂固 D. 西方国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12.《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工业革命(  )
A. 提高了生产效率 B. 拉大了贫富差距 C. 改变了生活习惯 D. 改善了生活质量
13.下列对民族解放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
B. 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是由土兵发动的
C.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是西班牙、葡萄牙对拉美的殖民掠夺
D.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被授予“解放者”称号的是章西女王
14.“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转入工业生产;然后,相当多的劳动力又因机器的使用而从直接生产中被排挤出来,为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由这段材料可以推测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
A. 从事农业的就业人数急剧增加 B. 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逐步上升
C. 机器的使用必然引发经济危机 D. 就业人数变化必然加剧贫富分化
15.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人们因此发现,原来……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这表明,牛顿力学(  )
A. 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B.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 论证了天体运行的规律 D. 打破了人们思想的桎梏
16.如图两幅图片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国家政治版图的变化。对这一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 欧洲国家逐渐走上联合道路 B.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冲突不断
C. 欧洲国家间的矛盾彻底消除 D. 战争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17.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一百周年。毛泽东曾写下一段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此论述反映出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 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 D.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先进的理论
18.“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也是导致它们企图祸水东引的原因。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英、法的态度最终导致(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巴黎和会的及时召开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9.法国政治家勃鲁姆说:“在一个和平稳定的欧洲中使德国不致为害”的唯一途径就是把德国结合到一个“强大的、足以对它进行再教育和加以约束的,并在必要时加以控制的国际共同体之中。”材料反映了他认为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  )
A. 制约德国避免新的战争 B. 增强实力对抗美苏
C. 联合自救恢复发展经济 D. 提高国际地位
20.经过长期实践,苏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核算全国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其中数学家康托罗维奇因对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贡献,获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成就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苏联(  )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 部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 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1.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下列属于1990年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成果的是(  )
A. 埃及爆发革命,成立了埃及共和国
B.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C. 阿尔及利亚人民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D. 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迎来“非洲年”
22.“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材料重在说明联合国的成立(  )
A. 汲取历史教训 B. 实现人类公平 C. 保护生态环境 D. 改善社会民生
23.2024年3月,美国众议院以“国家安全”为由通过法案,强制中国字节跳动公司出售旗下短视频应用程序TikTok,否则将会封禁这款全美最受欢迎的App。2025年1月19日,该法案生效。有人据此创作了如图漫画《美国政治的双面游戏》,该漫画意在说明美国(  )
A. 滥用国际规则,具有破坏性
B. 奉行丛林法则,具有掠夺性
C. 维护国家安全,具有紧迫性
D. 宣扬自由民主,具有虚伪性
24.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决定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 经济的发展 B. 互联网的普及 C. 学习环境的改善 D. 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25.应对危机,不同国家策略不同,结果各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中国、日本与俄国
中国 日本 俄国
1856—1860年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掀起了自救运动 1853—1854年,美国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内外交困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改革方案
(1) 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自救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日本是通过哪一场重要改革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的?俄国通过“改革方案”走上了什么道路?
材料二 1929年10月,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2) 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如何有效应对这场经济危机的?德国、意大利、日本又是通过哪种方式来转嫁这场危机的?
材料三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3) 材料三中《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什么?
材料四进入 21世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4) 根据材料四回答,面对当今世界新形势,中国提出了什么重要理念?
(5) 当前人类文明进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和危机,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
26.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1) 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 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3) 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27.世界历史在不断对抗与合作中演绎,大国关系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驱赶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与贩来的黑奴。……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1) 17世纪末,英国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体制?哪一文献的发表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2) 材料一中的“黑奴”是通过哪一罪恶的事件来到美洲的?美国通过一场战争解放了这些“黑奴”,请问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召开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3) 在两次会议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请写出这一秩序的名称。两极格局消失后,世界格局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战败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经过近30年的努力,到1968年,日本成为世界靠前的经济大国。
(4) 材料中,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5) 日本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国家,早在十九世纪60年代,日本就抓住机遇,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这次“机遇”指什么?同一时期俄国抓住机遇进行了什么改革?改革对它们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6) 历史上,日本曾多次发动侵华战争,这是中国人民心中水远的痛,但是,日本经济发展之快,又是世界有目共睹,对此,你有何启示?
(7) 中美两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过20多年的敌对关系。这种关系通过什么事件得以破解的?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有哪些?
(8) 在今天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健康的新型国际关系?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D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B
21.【答案】B
22.【答案】A
23.【答案】D
24.【答案】A
25.【答案】【小题1】洋务运动;明治维新;资本主义
【小题2】实施罗斯福新政;发动侵略战争
【小题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小题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小题5】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发展高科技,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团结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等等
26.【答案】【小题1】(1)由材料一中的的出处《废除农奴法令摘录》可知,这一“法令”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从材料一中“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可以概括为该法令的核心内容是废除农奴制。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日本通过改革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由材料二中“1869年”可以推断,日本这次改革是明治维新,是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发布的一系列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的措施,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跻身于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调整。罗斯福新政之“新”在于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来克服自由经济的弊端,这一措施的结果是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实现了经济复苏的目的。
(3)结合所学知,这些改革的共同的积极作用是促进了社会发展。
故答案为:
(1)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2)明治维新;日本通过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促进了社会发展。
【小题2】
【小题3】
27.【答案】【小题1】君主立宪制;《独立宣言》
【小题2】三角贸易;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巩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
【小题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发展趋势
【小题4】美国的扶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视教育和科技,培养人才;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
【小题5】明治维新;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
【小题6】要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国家发展;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避免战争带来的灾难;要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增强综合国力;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小题7】尼克松访华(或《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需要调整对华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需求
【小题8】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尊重各国主权和发展道路,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强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减少误解和冲突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