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学期九年级第三次学情调查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请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a 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编成铁网 B. 冰块制成冰雕 C. 石油制成布料 D. 木板制成桌椅
2. 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的化学家是
A. 屠呦呦 B. 张青莲 C. 闵恩泽 D. 徐光宪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铁离子: B. 氮分子:2N
C. 8个硫原子: D. 氧化铝:
4. 下列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 钢筋混凝土 B. 塑料 C. 陶瓷 D. 钢铁
5. 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之一,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铁元素的说正确的是
A. 1个铁原子核中有26个中子 B. 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g
C. Fe3+核外电子数目少于Fe2+ D.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6. 我国科学家揭示了载脂蛋白对神经元的胆固醇(化学式为C27H46O)代谢进行重编程的机制,同时也揭示了载脂蛋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全新机制。下列有关胆固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 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7:46
7. 某同学在做“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时,出现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装固体粉末 B. 倾倒液体
C. 振荡试管 D. 测pH
8.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
B. 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作补钙剂
C.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D. 氢氧化钙为白色固体,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2个小题。
富氢水是含有微量氢分子水,饮用后氢分子与人体中的有害活性氧融合转变为水,从人体最基础的细胞层面修复系统。实验室中,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 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 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所示。
9. 下列关于富氢水说法正确的是
A. 富氢水中含有氢分子说明氢气易溶于水
B. 富氢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C. 富氢水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D. 富氢水进入人体后可发生化学变化
10. 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OH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 电解水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C. 电解5%的NaOH 溶液时,电压越大,电解水的速率越小
D. 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12V、10%的氢氧化钠溶液
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蚀刻硅芯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生成丙和丁微粒个数比为
C. 乙物质由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 D. 丁物质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78%
12.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是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氯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制成的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M处代表的物质类别为单质
B. 甲的化学式为
C. 乙的水溶液可以用于金属除锈
D. 丙物质若溶于水,可用和稀硝酸检验丙中的阴离子
13.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分离和除杂的方案正确的是
A. 鉴别和固体——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检验集气瓶内气体是否为——将燃着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C. 分离铁和硫酸铜固体——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
14. 在20℃和30℃时,分别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缓慢加入固体M,测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溶质 M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0℃时, 物质M的溶解度为60g
B. 将30℃时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C. 30℃时,P 点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D. 30℃时, 向80g水中加入30gM, 振荡后得到的是 M的不饱和溶液
15. 天然气净化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一种用溶液循环脱硫工艺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的化学式可能为HCl
B. 该循环工艺中硫、氧、铁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 通入后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D. 总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识。
(1)曲霞汤包,口味鲜美。其蒸煮过程中,面粉中的淀粉会糊化,淀粉结构被破坏,体积膨大,粘度上升,形成粘稠的糊状物,使面皮更加通透。淀粉属于______(填一种营养物质),糊化过程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毗卢猪爪,美味可口。猪爪在制作时通过灼烧处理表面的皮毛,灼烧时有______气味,能闻到气味体现微观粒子______的性质。
(3)黄桥烧饼,名扬天下、其包装纸盒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纤维素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现代有时采用食品级“塑料盒”替代传统纸盒,塑料属于______(填“无机”或“合成”或“复合”)材料。
(4)泰兴特酿白酒,香味扑鼻。其酿造过程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在一定条件下窖酒剩余残渣中会含有,该残渣在农业上可用作______。
17. 水是生命之源,兴趣小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进行系列研究。
【定性研究】
Ⅰ、水的合成:利用图1装置制取纯净的氢气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收集产生的液体,经证实为水。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雯雯同学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制取用B装置比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Ⅱ、水的分解:图2是兴趣小组对电解水装置的改进实验。
(3)根据______现象得出有生成。
(4)水电解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
(5)结论:由上述两个实验可得出水是由______(填名称)组成。
【定量研究】
(6)1805年,盖-吕萨克在同温同压下进行了多次氢气和氧气化合实验,发现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蒸气的体积比为。查阅资料可知:相同状况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分子数之比,由此得出水中原子个数关系为______。
【小结】研究化合物组成的一般思路
(7)该思路中由事实证据推理出化合物组成结论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拓展应用】
(8)某物质光照下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由此可得出该物质由______元素组成。
18. 某中学围绕金属废弃物及其回收利用展开跨学科实践活动。
【活动任务一】: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废弃物
化学小组对多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常见金属废弃物类型及来源,数据如下表:
金属废弃物类型 主要来源 金属废弃物类型 主要来源
易拉罐(铝质) 饮料包装 废旧电池 遥控器、玩具等
铁质包装盒 罐头、饼干盒 电子废弃物 手机、充电器等
(1)废旧电池中的液态______、镉、铅等重金属渗出后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活动任务二】:调查金属废弃物产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金属腐蚀、损坏、自然淘汰等原因而被废弃。兴趣小组进行了铁锈蚀探究。
(2)图1实验中对比①③试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某同学认为由图1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铁生锈和有关,又进行了图2实验,得出结论的现象是______。
【活动任务三】:调查废金属的处理方法
Ⅰ、物理处理法(分选与分类)
(4)可利用______的方法快速、简便地辨别出铝和铁。
Ⅱ、化学处理法
(5)酸洗法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锈迹,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6)湿法冶金碳酸锂()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可通过湿法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主要成分为)来制备,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①在强酸性环境中()会部分溶解,生成可溶性的
②在弱酸性至中性环境中几乎不溶。
①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②“酸浸”时发生的反应为,该操作时需控制硫酸浓度不能太高,原因是______。
③通常“沉锂”时选择在80℃—90℃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根据图4判断,为减少碳酸锂损失,操作2的步骤为______、热水洗涤、干燥。判断碳酸锂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无白色沉淀。
19. 春季万物复苏,新陈代谢加速,人体对钙的吸收效果较好。
Ⅰ、科普认知
(1)钙是人体中的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钙片的种类有多种,下列物质可能是钙片主要成分的是______(填字母)。
A. 氧化钙 B. 氢氧化钙 C. 氯化钙 D. 硫酸锌
(3)①柠檬酸钙[] ②葡萄糖酸钙[] ③乳酸钙[]是三种常用的补钙剂,其中含钙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Ⅱ、检测分析
(4)某品牌钙片标签模糊不清,为测定该钙片中主要成分碳酸钙的含量(假设钙片中辅料不与盐酸反应,不考虑氯化氢和水蒸气的挥发),兴趣小组取10片,每片1g的钙片研碎,放入烧杯中,进行如图1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总质量为______。
②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Ⅲ、科学摄入
部分绿叶菜中含钙量比牛奶还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绿叶菜中通常含有草酸,草酸可溶于水,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草酸易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食用不当甚至会导致结石。
【查阅资料】随温度的升高,草酸钙分解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分解的产物是盐和一种含碳的氧化物。第二步……
(5)从化学角度解释为什么生活中烹饪菠菜等绿叶菜前通常焯水1-2分钟,时间不能过短也不宜过长______。
(6)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草酸钙开展了如图2所示探究活动。
①根据______现象证明草酸钙受热分解产生了CO、。
②上述装置存在不足,完善的方法是______。
③试管中的固体产物可能是什么,利用热重法测得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3所示,已知该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700℃,请你根据信息预测固体的组成情况为______,并设计实验验证方案是______(可供选用试剂有蒸馏水、稀盐酸和酚酞,写出相应的操作及现象)。2025年春学期九年级第三次学情调查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请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a 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编成铁网 B. 冰块制成冰雕 C. 石油制成布料 D. 木板制成桌椅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铁丝编成铁网、冰块制成冰雕、木板制成桌椅这三个变化中都是物质的状态绝形态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考点:物质的变化
2. 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的化学家是
A. 屠呦呦 B. 张青莲 C. 闵恩泽 D. 徐光宪
【答案】C
【解析】
【详解】A、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某些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闵恩泽在催化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填补了我国炼油催化剂的空白,奠定了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的基础,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故选项符合题意;
D、徐光宪稀土领域贡献突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铁离子: B. 氮分子:2N
C. 8个硫原子: D. 氧化铝: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Fe2+是亚铁离子,铁离子应为Fe3+,选项错误;
B、2N表示两个氮原子,氮分子应为N2,选项错误;
C、S8表示一个硫分子含8个硫原子,8个硫原子应写作8S,选项错误;
D、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氧化铝化学式为:,选项正确。
故选D。
4. 下列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 钢筋混凝土 B. 塑料 C. 陶瓷 D. 钢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以硅酸盐或氧化物为主要成分。
A、钢筋混凝土:由钢筋(金属材料)和混凝土(含水泥、砂石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选项错误;
B、塑料: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构成,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错误;
C、陶瓷:以黏土等硅酸盐为原料制成,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正确;
D、钢铁:铁与碳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故选C。
5. 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之一,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铁元素的说正确的是
A. 1个铁原子核中有26个中子 B. 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g
C. Fe3+核外电子数目少于Fe2+ D.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26,故说法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单位是“1”,不是“g”,故说法错误;
C、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铁离子,故铁离子核外电子数目少于亚铁离子,故说法正确;
D、地壳中含量前四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含量最高的是铝元素,故说法错误。
故选C。
6. 我国科学家揭示了载脂蛋白对神经元的胆固醇(化学式为C27H46O)代谢进行重编程的机制,同时也揭示了载脂蛋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全新机制。下列有关胆固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 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7:46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胆固醇的化学式C27H46O可知,其属于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到几百万甚至更高的化合物,选项错误;
B、胆固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46):16 =324:46:16,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错误;
C、胆固醇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胆固醇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宏现组成和微观构成不能混淆),选项错误;
D、胆固醇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7:46,选项正确。
故选:D。
7. 某同学在做“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时,出现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装固体粉末 B. 倾倒液体
C. 振荡试管 D. 测pH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固体粉末用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直立,A正确;
B、倾倒液体要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冲向手心、试剂瓶口紧贴容器口,B错误;
C、振荡试管左右利用手腕振荡,C错误;
D、湿润的pH试纸会稀释石灰水,使石灰水的pH值偏小,D错误。
故选:A。
8.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
B. 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作补钙剂
C.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D. 氢氧化钙为白色固体,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含有钙元素,能与胃液中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被人体吸收,可用作补钙剂,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因为工业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铁还原为铁单质,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因为氢氧化钙可以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以中和其酸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2个小题。
富氢水是含有微量氢分子的水,饮用后氢分子与人体中的有害活性氧融合转变为水,从人体最基础的细胞层面修复系统。实验室中,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 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 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所示。
9. 下列关于富氢水说法正确的是
A. 富氢水中含有氢分子说明氢气易溶于水
B. 富氢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C. 富氢水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D. 富氢水进入人体后可发生化学变化
10. 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OH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 电解水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C. 电解5%的NaOH 溶液时,电压越大,电解水的速率越小
D. 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12V、10%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A、富氢水中含有微量氢分子,只能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氢气能溶解在水中形成富氢水,但不能说明氢气易溶于水, 错误;
B、纯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但富氢水中还有微量氢分子,所以氢氧元素质量比不是1:8,错误;
C、富氢水因为含有氢分子,其性质与水不完全相同,例如化学性质上,氢分子具有还原性等,而水没有这样的性质,错误;
D、由材料可知 “饮用后氢分子与人体中的有害活性氧融合转变为水”,富氢水进入人体后有新物质生成,富氢水进入人体后可发生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10题详解】
A、纯水导电性较弱,电解纯水速率较慢,加入NaOH后,NaOH在水中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增强了水的导电性,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氢气和氧气中的化学能,所以电解水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电解5%的NaOH溶液时,电压越大,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越短,即电解水的速率越大,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2V、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条件下,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最短,所以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12V、10%的氢氧化钠溶液,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蚀刻硅芯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生成丙和丁的微粒个数比为
C. 乙物质由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 D. 丁物质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78%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NF3与Si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F4和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可知,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由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微粒个数比为3:2,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乙为硅,在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排第二,故C错误;
D、丁物质是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不是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选A。
12.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是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氯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制成的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M处代表的物质类别为单质
B. 甲的化学式为
C. 乙的水溶液可以用于金属除锈
D. 丙物质若溶于水,可用和稀硝酸检验丙中的阴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M处对应的物质为0价,单质是0价,所以M处代表的物质类别为单质,A正确;
B、甲为氧化物,在甲物质中氯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则甲的化学式为ClO2,故B错误;
C、乙为酸,在乙物质中氯元素显-1价,则乙的化学式为HCl,HCl的水溶液为盐酸,盐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用于金属除锈,故C正确;
D、丙为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丙物质若溶于水,即可溶性盐酸盐,其中阴离子为氯离子,可用和稀硝酸检验,取样溶于水,加入硝酸银,产生沉淀,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含有氯离子,故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分离和除杂的方案正确的是
A. 鉴别和固体——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检验集气瓶内气体是否为——将燃着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C. 分离铁和硫酸铜固体——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
【答案】A
【解析】
【详解】A、KNO3和NH4NO3的鉴别:与熟石灰(Ca(OH)2)研磨会生成NH3(刺激性气味),而KNO3无此反应。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B、检验CO2: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CO2(如N2也会使其熄灭),正确方法应使用澄清石灰水。选项错误;
C、分离铁和硫酸铜固体:铁不溶于水,硫酸铜溶于水,铁能与硫酸铜溶液会反应生成Cu和FeSO4,导致无法分离。正确方法应为磁铁吸引铁。选项错误;
D、除NaCl中的MgCl2: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可以除去杂质,但过量NaOH会引入新杂质(NaOH残留),应加适量NaOH至沉淀完全后过滤。选项错误。
故选A。
14. 在20℃和30℃时,分别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缓慢加入固体M,测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溶质 M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0℃时, 物质M的溶解度为60g
B. 将30℃时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C. 30℃时,P 点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D. 30℃时, 向80g水中加入30gM, 振荡后得到的是 M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M,则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0gM,则20℃时,物质M的溶解度为60g,故选项说法正确;
B、20℃时50g水中溶解的质量比30℃时50g水中溶解的质量多,则M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30℃时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30℃时,P点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0g,溶剂质量为50g,30℃时,P点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00%≈28.6%,故选项说法正确;
D、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M,30℃时,向80g水中加入30gM,最多能溶解20g×=32g,30℃时,向80g水中加入30gM振荡后得到的是M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 天然气净化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一种用溶液循环脱硫工艺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的化学式可能为HCl
B. 该循环工艺中硫、氧、铁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 通入后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D. 总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守恒,FeCl3中铁、氯原子个数比为1:3,而FeCl2中铁、氯原子个数比为1:2,且反应物中含有氢原子,则X中一定含有氢原子和氯原子,则X可能为HCl,选项正确;
B、该循环工艺中硫元素化合价由硫化氢中-2价变为硫单质中的0价,氧元素化合价由氧气中的0价变为水中的-2价,铁元素化合价由氯化铁中的+3价变为氯化亚铁中的-2价,后又变回氯化铁中的+3价,选项正确;
C、通入后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变,由图知反应后有水生成,增加了溶液的质量,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小,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H2S和O2在FeCl3催化作用下生成S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S+2H2O,选项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识。
(1)曲霞汤包,口味鲜美。其蒸煮过程中,面粉中的淀粉会糊化,淀粉结构被破坏,体积膨大,粘度上升,形成粘稠的糊状物,使面皮更加通透。淀粉属于______(填一种营养物质),糊化过程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毗卢猪爪,美味可口。猪爪在制作时通过灼烧处理表面的皮毛,灼烧时有______气味,能闻到气味体现微观粒子______的性质。
(3)黄桥烧饼,名扬天下、其包装纸盒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纤维素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现代有时采用食品级“塑料盒”替代传统纸盒,塑料属于______(填“无机”或“合成”或“复合”)材料。
(4)泰兴特酿白酒,香味扑鼻。其酿造过程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在一定条件下窖酒剩余残渣中会含有,该残渣在农业上可用作______。
【答案】(1) ①. 糖类 ②. 化学
(2) ①. 烧焦羽毛 ②. 不断运动
(3) ①. 有机物 ②. 合成
(4) ①. ②. 磷肥
【解析】
【小问1详解】
淀粉属于糖类;糊化过程中淀粉结构被破坏,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
【小问2详解】
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味,所以通过灼烧处理表面的皮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分子不断运动使气味扩散,所以使人闻到气味。
【小问3详解】
纤维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小问4详解】
葡萄糖在酶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含磷元素,用作磷肥。
17. 水是生命之源,兴趣小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进行系列研究。
【定性研究】
Ⅰ、水的合成:利用图1装置制取纯净的氢气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收集产生的液体,经证实为水。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雯雯同学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制取用B装置比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Ⅱ、水的分解:图2是兴趣小组对电解水装置的改进实验。
(3)根据______现象得出有生成。
(4)水电解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
(5)结论:由上述两个实验可得出水是由______(填名称)组成。
【定量研究】
(6)1805年,盖-吕萨克在同温同压下进行了多次氢气和氧气化合实验,发现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蒸气的体积比为。查阅资料可知:相同状况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分子数之比,由此得出水中原子个数关系为______。
【小结】研究化合物组成的一般思路
(7)该思路中由事实证据推理出化合物组成结论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拓展应用】
(8)某物质光照下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由此可得出该物质由______元素组成。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②.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硫粉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4)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5)氢元素和氧元素 (6)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8)氢、氯、氧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C装置相比,B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小问3详解】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a端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填:硫粉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小问4详解】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电解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小问5详解】
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小问6详解】
1805年,盖-吕萨克在同温同压下进行了多次氢气和氧气化合实验,发现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蒸气的体积比为。查阅资料可知:相同状况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分子数之比,则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蒸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说明水中H、O原子的个数比为2:1;
【小问7详解】
该思路中由事实证据推理出化合物组成结论的理论依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从而根据已知元素组成的物质推出未知元素组成的物质的组成元素;
【小问8详解】
某物质光照下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H、Cl、O元素,则该物质由氢、氯、氧元素组成。
18. 某中学围绕金属废弃物及其回收利用展开跨学科实践活动。
【活动任务一】: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废弃物
化学小组对多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常见金属废弃物类型及来源,数据如下表:
金属废弃物类型 主要来源 金属废弃物类型 主要来源
易拉罐(铝质) 饮料包装 废旧电池 遥控器、玩具等
铁质包装盒 罐头、饼干盒 电子废弃物 手机、充电器等
(1)废旧电池中的液态______、镉、铅等重金属渗出后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活动任务二】:调查金属废弃物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金属腐蚀、损坏、自然淘汰等原因而被废弃。兴趣小组进行了铁锈蚀的探究。
(2)图1实验中对比①③试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某同学认为由图1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铁生锈和有关,又进行了图2实验,得出结论的现象是______。
【活动任务三】:调查废金属的处理方法
Ⅰ、物理处理法(分选与分类)
(4)可利用______的方法快速、简便地辨别出铝和铁。
Ⅱ、化学处理法
(5)酸洗法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锈迹,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6)湿法冶金碳酸锂()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可通过湿法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主要成分为)来制备,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①在强酸性环境中()会部分溶解,生成可溶性的
②在弱酸性至中性环境中几乎不溶。
①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②“酸浸”时发生的反应为,该操作时需控制硫酸浓度不能太高,原因是______。
③通常“沉锂”时选择在80℃—90℃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根据图4判断,为减少碳酸锂损失,操作2的步骤为______、热水洗涤、干燥。判断碳酸锂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无白色沉淀。
【答案】(1)汞(或Hg)
(2)铁生锈和水有关(铁生锈必须要有水参加,或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3)传感器示数中氧气浓度下降
(4)磁铁吸引(合理即可)
(5)复分解反应 (6) ①. 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 在强酸性环境中()会部分溶解,生成可溶性的,导致产品不纯 ③. ④. 趁热过滤 ⑤. 或或
【解析】
【小问1详解】
废旧电池中的液态汞、镉、铅等重金属渗出后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小问2详解】
图1实验中,①铁和氧气接触,不生锈;③铁和氧气、水接触,生锈,对比①③试管可以得出铁生锈和水有关(铁生锈必须要有水参加,或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小问3详解】
由图2知,随时间氧气浓度下降,得出铁生锈和有关。
【小问4详解】
用物理方法辨别出铝和铁,利用铁有磁性,铝无磁性,得出可利用磁铁吸引的方法快速、简便地辨别出铝和铁。
【小问5详解】
酸洗法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锈迹,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为复分解反应。
【小问6详解】
①粉碎的目的是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根据资料,在强酸性环境中()会部分溶解,生成可溶性的,导致产品不纯,所以该操作时需控制硫酸浓度不能太高。
③由图知,反应为硫酸锂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锂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④根据图4,温度越高碳酸钠的溶解度越低,则为减少碳酸锂损失,操作2的步骤为趁热过滤、热水洗涤、干燥;碳酸锂洗涤是否干净就是检验洗涤液中是否有碳酸钠,则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Ba (NO3)2或Ba (OH)2或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
19. 春季万物复苏,新陈代谢加速,人体对钙的吸收效果较好。
Ⅰ、科普认知
(1)钙是人体中的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钙片的种类有多种,下列物质可能是钙片主要成分的是______(填字母)。
A. 氧化钙 B. 氢氧化钙 C. 氯化钙 D. 硫酸锌
(3)①柠檬酸钙[] ②葡萄糖酸钙[] ③乳酸钙[]是三种常用的补钙剂,其中含钙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Ⅱ、检测分析
(4)某品牌钙片标签模糊不清,为测定该钙片中主要成分碳酸钙的含量(假设钙片中辅料不与盐酸反应,不考虑氯化氢和水蒸气的挥发),兴趣小组取10片,每片1g的钙片研碎,放入烧杯中,进行如图1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______。
②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Ⅲ、科学摄入
部分绿叶菜中含钙量比牛奶还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绿叶菜中通常含有草酸,草酸可溶于水,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草酸易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食用不当甚至会导致结石。
【查阅资料】随温度的升高,草酸钙分解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分解的产物是盐和一种含碳的氧化物。第二步……
(5)从化学角度解释为什么生活中烹饪菠菜等绿叶菜前通常焯水1-2分钟,时间不能过短也不宜过长______。
(6)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草酸钙开展了如图2所示探究活动。
①根据______现象证明草酸钙受热分解产生了CO、。
②上述装置存在不足,完善的方法是______。
③试管中的固体产物可能是什么,利用热重法测得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3所示,已知该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700℃,请你根据信息预测固体的组成情况为______,并设计实验验证方案是______(可供选用试剂有蒸馏水、稀盐酸和酚酞,写出相应的操作及现象)。
【答案】(1)常量 (2)C (3)①③②
(4) ①. 3.3g ②. 解:设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x
x=75%
答: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75%。
(5)充分溶解掉草酸,尽量减少营养物质损耗(合理即可)
(6) ①. 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装置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②. 在装置末端加一个气球收集尾气##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燃烧尾气(合理即可) ③. 碳酸钙与氧化钙混合物 ④. 取样,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
【解析】
【小问1详解】
钙在人体中含量较多,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小问2详解】
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作钙片主要成分;
B、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不能作钙片主要成分;
C、氯化钙可作钙片主要成分;
D、硫酸锌不含钙元素,不能作钙片主要成分。
故选C。
【小问3详解】
①柠檬酸钙[] 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②葡萄糖酸钙[] 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③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因此其中含钙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①③②。
【小问4详解】
①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差值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
②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见答案。
【小问5详解】
焯水时,温度升高,草酸溶解度增大,部分草酸溶于水被除去,减少草酸与钙结合,利于钙吸收;时间过短,草酸溶解不充分;时间过长,草酸钙可能分解产生其他不利于人体的物质。
【小问6详解】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能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发生反应,因此 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二氧化碳,D 中黑色氧化铜变红证明生成一氧化碳。
②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在装置末端放一盏点燃酒精灯或系一个气球可处理尾气。
③根据热重法图像及草酸钙分步分解信息,草酸钙()第一步分解生成盐(碳酸钙)和含碳氧化物,600℃时碳酸钙继续分解生成氧化钙(),800℃时CaCO3完全分解,而酒精灯温度为700℃,则固体组成情况为碳酸钙分解产生的氧化钙以及剩余的碳酸钙;
碳酸钙不溶于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不产生气泡(),可以利用这些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是:取样,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