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韩庄中学九年级升学水平测试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韩庄中学九年级升学水平测试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8 14:2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武邑县韩庄中学九年级升学水平测试
历史(模拟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2.仔细审题,公正作答,保持卷面整洁。
3.考生完成试卷后,请认真检查。
题号 选择题 非选择题
13 14 15
得分
选择题答题框 涂卡注意事项:1.使用考试专用2B涂卡笔填涂。 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填涂。 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年央视春晚logo已了甲骨文“巳”为创意核心,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关于这一文字及其历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巳”是十二生肖中“蛇”的象形符号,反映了商朝时成熟的造字艺术
B.该字属于金文,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
C.其字形与青铜器上铸刻的铭文完全相同,体现了文化传承
D.作为秦朝统一文字的小篆前身,见证了汉字演变历程
2.2025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回顾古代中印文明交流的历史,下列哪一事件最能体现中印文化交流的盛况()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郑和船队下西洋
3.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体现了元大都(今北京)规划中蕴含的中华文明特质。元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重要政治制度是()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科举取士
D.分封制
4.九年级(1)班的小明在复习八年级下册知识时整理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1.自强 求富 2.甲午中日战争 3.戊戌变法 4.义和团运动 5.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5.当历史的烽烟化作诗行,毛泽东书写了一段传奇:"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字字铿锵,句句激昂,据此分析,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重要意义是()
A.北伐战争,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红军长征,保存了革命力量,播下了革命火种
C.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6.下列关于百团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1940年,主要目标是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据点
B.由李宗仁指挥,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首次胜利
D.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7.在小说《活着》中,福贵原本拥有大量土地,后因败光家产,沦为佃农。但在某次历史事件后,他重新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一转变反映了新中国哪一政策的实施()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
8.《中国发展报告2024》指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回顾历史,为新中国工业现代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哪一计划 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A.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人民公社化运动;推进农业集体化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9.以下哪个古代文明拥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作为其标志性建筑()
A.古希腊
B.古巴比伦
C.古埃及
D.古印度
10.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是()
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实现了国家领土的扩张
11.在二战中,一些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战争的走向,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正确的排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列二战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突袭苏联②珍珠港事件③德国突袭波兰④诺曼底登陆
A.③②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12.在2007年上映的美国剧情剧《冷战疑云》中,主人公作为情报人员,目睹了1962年某国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过程。这一事件引发美苏两国激烈对峙。据此回答:该电影情节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导致了以下哪一后果()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C.苏联解体进程加速
D.美苏核战争风险加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三个小题,13题10分,14题12分,15题14分,共36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坊(居住区)与市(商业区)界限分明,市场活动有时间限制。宋代都城汴京(开封)打破坊市界限,店铺可随处开设,夜市与早市兴盛,商贾云集,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市。
材料二
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唐代“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水利建设兴起,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宋代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政府设市舶司管理外贸,贸易范围涵盖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等地,南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家财政重要来源。
材料三
唐宋时期,农业工具革新(如筒车、曲辕犁),手工业技术进步(如青瓷、白瓷),城市规模扩大,大运河连接南北经济。唐代长安人口达百万,宋代汴京“万艘船船皆入户,千家灯火夜市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都城布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兴盛的原因。(3分)
(3)结合材料三,归纳唐宋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简述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促进古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历史脉络与地缘政治
乌克兰曾是苏联的一部分,1991年独立后内部存在亲俄与亲西方势力的矛盾。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根源在于北约东扩至俄罗斯家门口,威胁其战略安全。苏联解体后,美国主导的北约不断吸纳原华约成员国,而俄罗斯试图维持在东欧的传统影响力。
材料二:国际格局演变
20世纪国际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化: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世界逐渐走向多极化。冷战期间,美苏通过政治、军事对抗争夺世界霸权,如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当前,俄罗斯与欧美在乌克兰的博弈被视作“新冷战”的缩影。
材料三:冲突影响与多极化趋势
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能源危机与经济动荡,暴露了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脆弱性。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调解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正如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国际争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乌冲突爆发的直接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主要表现。(4分)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这种趋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4分)
(3)材料三提到“多极化趋势”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俄乌冲突的现实,论述为何当今世界更需要“对话与合作”来维护和平。(4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设立,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邓小平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成员。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
材料二:
图表: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变化(单位:亿美元)
1978年 206
1990年 1154
2001年 5098
2013年 41600
2020年 46463
(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5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以欧洲殖民扩张为主;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欧美主导的工业全球化;第三阶段(20世纪末至今)以信息技术推动的多极化全球化。中国从被动卷入到主动参与,再到推动构建新型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摘编自《全球化与当代中国》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各国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参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及其对应的决策。(4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加入WTO对其产生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全球化的第三阶段扮演的角色,并列举一项21世纪中国推动全球化的重要举措。(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并说明中国应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4分)
1-12ACBBB ADACC DD
13.(1)变化:唐代坊市严格分开,市场活动受时空限制;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形成街市、夜市。
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繁荣,增强城市经济功能,丰富市民生活,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2)特点:政府设市舶司管理(规范化);贸易范围广,涉及远洋地区;海外贸易税收成为重要财源。
原因:南方经济重心南移;造船与航海技术进步(如指南针应用);政府政策支持;海外市场需求。
(3)表现:农业技术革新(筒车、曲辕犁);手工业技术提升(制瓷业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交通网络完善(大运河)。
影响:推动社会繁荣与人口增长,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4)因素:政策支持(如鼓励农桑、减轻赋税);技术进步(工具革新);市场扩大与贸易发展;人口迁移与劳动力增长;社会稳定。
14.(1)直接原因:北约东扩威胁俄罗斯安全;内部亲俄与亲西方势力矛盾。
冷战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军事(北约与华约对峙)、经济(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
(2)趋势:多极化趋势加强。
影响:削弱美国霸权;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新兴经济体崛起;地区冲突复杂化。
(3)多极化趋势下,单边主义难以解决全球问题;俄乌冲突暴露西方主导秩序的局限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合作共赢,符合时代需求;需通过对话避免对抗升级。
15.(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分)。
(评分说明:准确写出时间与决策各得1分,共4分)
(2)趋势:中国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分);
影响:加入WTO使中国更深融入全球贸易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2分)。
(评分说明:趋势描述需体现“增长”“扩大”等关键词,影响需结合WTO作用,答出两点得2分)
(3)角色:从参与者转变为推动者,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分);
举措:“一带一路”倡议(或亚投行成立、进博会举办等,答出任一具体案例得1分)。
(评分说明:角色需体现“主动推动”,举措需为21世纪实例)
(4)双刃剑理解:全球化促进经济发展、技术交流,但加剧贫富差距、环境破坏等问题(2分);
中国应对: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
(评分说明:需从利弊两方面分析,应对措施需结合材料四中的“开放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词)
历史(模拟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