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9 20:3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分。
1.西周灭商后,面临着实际控制东方广土众民的难题。由于周人起源于关中,而东方的华北平原及山东半岛在商代已是文明发达区域,因此周人为了控制这些先进的地区,选择了与当地的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通过保存各地的氏族统治来实现对东方的控制。这表明分封制可以(  )
A. 导致内部冲突 B. 不再发生战争 C. 巩固西周统治 D. 促进经济生产
2.地图中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如图两幅地图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一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 图二战役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 图一战役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D. 图二战役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3.如图生动地再现了我国1954年宪法起草的场景(部分)。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  )
A. 总结近代立宪经验 B. 真正反映人民意志 C. 借鉴西方法制思想 D. 修订程序较为复杂
4.据考证,世界上现存300多件元青花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博物馆有40件,伊朗国家博物馆有32件。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元朝(  )
A. 统治疆域较为辽阔 B. 中外交通四通八达 C. 对外关系缓慢转型 D. 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5.唐都长安城内,东市与西市作为主要的商业区,商铺林立;而百余个坊则构成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彼时,长安城汇聚了来自国内各族及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各色人群。材料说明当时(  )
A. 商业贸易突破了时空限制 B. 东西方丝路贸易盛行一时
C. 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D. 大规模民族交融开始出现
6.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对国家领土进行测绘,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同年大事有(  )
A. 隋朝灭陈,完成统一 B. 金破开封,北宋灭亡
C. 元朝统一,结束分裂 D.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7.如图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时间轴,其中①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8.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他(明太祖)虽然起于草泽,亦颇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皆为清代所沿袭,行之凡六百年。则清朝沿袭明朝的制度是(  )
A. 内阁制度 B. 八股文取士 C. 行省制度 D. 伊犁将军制度
9.竹枝词是一种以吟咏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学体裁。20世纪初电车刚进入北京时,有竹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 沿海地区轻重工业发展水平不平衡
C. 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日益丰富 D. 自由和平等的社会新风尚出现
10.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火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于1938年4月迁至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办学8年间,坚持为国育才,传播进步思想,探索救国道路。西南联大的组建(  )
A.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旨在联合海外华侨支援前线作战
C. 直接源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 促进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
11.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知识结构图,由此可见中法两国的革命(  )
A. 人民广泛参与其中 B. 体现了军队的强大力量
C. 都建立了新型政权 D. 封建主义得以彻底消除
12.“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略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材料表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B. 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
C. 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 D. 粉碎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13.如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与发展 B. 工业化的起步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14.华夏同学在学习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时收集到如下两则材料,从中可以反映出的宝贵经验是(  )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2024年12月31日习近平发表2025年新年贺词
A. 坚持胸怀天下 B. 坚持自我革命 C. 坚持理论创新 D. 坚持人民至上
15.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一重大成就是(  )
A.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 D.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6.17世纪末,一位英国贵族参加议会活动后感慨道:“这几年国家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国王还在,可感觉又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英国(  )
A. 斯图亚特王朝重新复辟 B. 议会权力受到国王限制
C. 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 D. 国王权力遭到完全剥夺
17.1789年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这件事本身实际作用并不大,但是“巴士底日”却被称为法国的国庆日。这主要是因为该事件(  )
A.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 揭开了法国大革命序幕
C. 确立了法国新制度基本框架 D.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
18.小红同学整理的历史课笔记,适合笔记内容的主题是(  )
1848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917年 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建立
1949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C. 民族与民主运动的高涨 D. 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始完成
19.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于1920年至1922年在俄国工作和生活,他曾生动地描述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人家里,黑面包是常餐便饭唯一的食品,现在丰富多了……大多数劳动人民也受许多方便利益。”据此判断,促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俄国(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实施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
C. 实施新政,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了农产品价格
D. 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粮食问题
20.近日,15家主流媒体公布的2024年度流行语包括以下十个词汇: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立德树人、未来产业、银发力量、中国游、以旧换新、低空经济、未来产业、新职业。若给这些流行语定一个最准确、合理的主题,应该是(  )
A. 加入世贸 市场经济 B.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
C. 对外交流 大国崛起 D. 西部开发 解放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中国古代史上,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关系在明清时期发生重大转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当海外商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市舶司要派员“阅实其货”……经过查验后就算入关了,征收关税必不可少,当时称为“抽解”,最早没有这项规定,宋太宗淳化二年( 991)开始施行,税率为“二分”,即20%,采取实物收税的办法。……宋太宗后期抽解二分的制度作了调整,改为“十先征其一”,宋神宗时一度改为“十五取一”。
——选自朱彧《萍洲可谈》卷二
材料三从 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27000多名官兵……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选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沿着自然经济道路缓慢前行,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道路上狂奔,直至爆发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
——摘编自《中国历史》
(1) 材料一中,图一人物为哪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图二人物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而记录成的书籍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市舶司的管理职能。除设置机构外,宋朝的哪一科技发明也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清朝为“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由朝廷特许的哪一机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材料二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使文化的各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四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并形成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1) 结合所学,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学派的政治主张?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陈独秀认为如何使“国人脱蒙昧时代”?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一位“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桎梏”的代表人物。
(4) 根据材料四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关系。结合所学,毛泽东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中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什么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5) 思想引领行动。青少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先进思想,促进自身成长?
2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哲学是非常之辩证的,许多至理名言连今天看来仍有永恒价值……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别写出一位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和一部罗马法。
材料二不同历史时期引种推广的农作物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历史特征及地域特色,这在作物命名上都有迹可寻。秦汉和魏晋引进的异域事物多冠以“胡”字,如胡桃(核桃)、胡麻(芝麻)等……宋元及明清时期传入的域外作物多冠以“番”字,如番薯(红薯)、番豆(花生)等。明清时期是中国作物引进和推广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原产美洲的作物,总数超过 60种。
——摘编自王思明《外来作物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出西汉时胡桃等作物传入中原的道路。分析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作物”传入中国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三“东学西渐”经历了秦汉、隋唐、宋明三个时期。宋代中国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造极时代”,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刻影响了全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明朝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大拓展了“东学西渐”的范围。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列举一项“宋代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简述“▲”处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
材料四在工业力量和殖民手段的配合下,到 19世纪末西方控制了整个世界,其他文明则似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但就在这个时候,从20世纪开始,全世界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努力追赶(近)现代化的热潮。
——钱乘旦《风起云飞扬》
(4) 依据材料四和所学,归纳“到19世纪末西方控制了整个世界”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举出一个20世纪初中国“努力追赶(近)现代化”的事件。
24.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走向崩溃,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单位:个) 殖民地人口(单位: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235万
德国 10 1307万
比利时 1 1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殖民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生活贫困.激化了印度广大人民群众同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战争期间,大多数民族主义者都幻想同英国合作以换取战后的印度自治。但战后的《罗拉特法案》授予英印总督以宣布戒严令、设立特别法庭和随意逮捕判决人民的特权,这使民族主义者大失所望。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印度带来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印度爆发了哪一运动?
材料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一种不公正、很不平常的现象。这种现象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必将被消灭,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必定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不断瓦解。
——摘自袁辉《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过程》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促使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因素。运用一例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不断瓦解。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B
20.【答案】B
21.【答案】【小题1】中日两国。《大唐西域记》
【小题2】宋朝市舶司的管理职能:派员查验海外商船货物并征收关税。发明:指南针
【小题3】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范围广
【小题4】机构:广州十三行。消极影响: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阻碍了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导致中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逐渐落后,最终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陷入被动挨打局面
22.【答案】【小题1】儒家学派;孔子
【小题2】通过宣扬科学知识,反对迷信,倡导民主权利,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来实现
【小题3】人文主义;但丁、达 芬奇、莎士比亚等
【小题4】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共七大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小题5】学习课堂知识;阅读经典著作;参加社会实践;关注时事新闻;聆听专题讲座
23.【答案】【小题1】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小题2】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小题3】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小题4】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开展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进行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积累原始资本;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24.【答案】【小题1】特点:占有情况不平衡,英、法拥有大量殖民地,数量和人口都占据显著优势,德国、比利时等国远不及英法。影响: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不断,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小题2】影响:激化了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民族主义者与英国合作的幻想落空。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小题3】因素: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史实: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