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8.2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13 22: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课通过对熟石灰的制取的学习引导学生区分“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对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细心地独立完成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从实验中不仅获取有关知识,还能学习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分析、讨论,从碱的化学组成中找出碱的共同点,认识碱具有共同性质的原因,学会通过表象挖掘事物的本质和所具有的共性。
教学目标: 1.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认识常见的碱。 2.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认识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理解“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实验的设计。
教学用具: 试管、表面皿、软塑料瓶,大理石、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果蔬保鲜剂、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等。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果蔬气调保鲜。 观看视频,思考。 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
任务一 认识果蔬保鲜剂 【讲解】 果蔬气调保鲜时需营造一个低氧高二氧化碳的环境,但二氧化碳的浓度太高也不行,需利用果蔬保鲜剂调节二氧化碳的浓度。 【提问】 果蔬保鲜剂的成分可能是什么 【展示】 取一袋果蔬保鲜剂,打开并倒出一些。 请对刚才的猜想进行优化。 【布置任务】 请设计实验证明果蔬保鲜剂是氢氧化钙。 【揭秘】 果蔬保鲜剂是氢氧化钙。 【拓展】 成分表中标注的是“消石灰”,其实氢氧化钙是化学名,消石灰是其俗称,另一俗称是熟石灰。 根据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进行猜想:可能是氢氧化钙,可能是碳,可能是水。 思考,认识到果蔬保鲜剂不可能是碳,也不可能是水,可能是氢氧化钙。 【活动1】 验证保鲜剂是氢氧化钙 思考并设计方案:取果蔬保鲜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取上层清液,向该清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以果蔬保鲜剂为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展开学习。 对猜想进行优化的实质是根据事实排除一些不可能的猜想,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任务二 初识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 【展示】 展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并各取适量于表面皿上。 【演示】 将适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各加入适量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活动2】 整理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观察并描述: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任务三 果蔬保鲜剂能不能用氢氧化钠 【提问】 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果蔬保鲜剂中的氢氧化钙能否用氢氧化钠代替呢 【分析】 能否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钙,一是需考虑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是要考虑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速率,三要考虑成本。 【提问】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吗 如何证明 【演示1】 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提问】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 【复习】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果能证明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有新物质生成即可判断两者发生了反应。 从反应物角度,如果能证明二氧化碳或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了,也可判断两者发生了反应。 【提问】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你有什么思路吗 【演示2】 向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质塑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振荡。 【提问】 氢氧化钠溶液由什么组成 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吗 【提问】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且溶解速率较慢,能否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进行证明呢 【演示3】 取两个规格相同、充满二氧化碳的软质塑料瓶,然后分别向两瓶中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后振荡。 【问题】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证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即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你能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提问】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那么果蔬保鲜剂中的氢氧化钙能否用氢氧化钠代替呢 【展示】 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定等质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图像如下: 【提问】 分析图像,你觉得可以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钙吗 为什么 【提问】 氢氧化钙可通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得[CaO+H2OCa(OH)2],1 t氧化钙345元,1 t氢氧化钠2100元。从价格角度考虑,你会选择什么 【提问】 从安全角度考虑,你会如何选择 【讲解】 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使用时需小心;氢氧化钠(俗称烧碱、苛性钠或火碱)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需十分小心,实验时需戴好护目镜。 思考。 倾听,思考。 【活动3】 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思考并回答: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观察: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无明显现象。 思考:没有明显现象并不等于没有发生反应。 回答: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反应物减少甚至消失。 观察并记录:振荡后软质塑料瓶变瘪了。 联系二氧化碳的性质(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可知本实验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减少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的。 倾听,思考,回答:如果两者现象有明显的差异,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观察实验并记录:振荡后两个软质塑料瓶均变瘪,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变瘪程度更大。 倾听,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 思考,尝试回答。 分析图像,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更快。 思考并回答:果蔬保鲜剂要维持低氧高二氧化碳的环境,吸收二氧化碳太快,不利于长期维持这种环境。 分析:吸收等质量的二氧化碳,需氢氧化钙的质量较小,结合两种物质的价格,从成本角度考虑,选择氢氧化钙较合理。 思考并回答:从安全角度考虑,应该选择氢氧化钙。 通过探究果蔬保鲜剂能不能用氢氧化钠,展开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对比学习,在掌握两者性质存在相同之处的同时,也知道两者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 培养学生的图像分析能力。 强化学生对物质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的认识。
任务四 再探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 【复习】 由于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所以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提问】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也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否也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某种相同的离子有关呢 【讲解】 氢氧化钠在水中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氢氧化钙在水中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钙离子,如图所示。 由于两种溶液中的阴离子均为氢氧根离子,所以两种物质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讲解】 除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外,氢氧化钾也是一种常见的碱,这些碱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如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等。 【复习】 回顾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2NaOH+CuSO4Cu(OH)2↓+ Na2SO4。 【设计并分组实验】 向碱溶液中加入合适的试剂,观察现象。 备选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等。 【提问】 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样的碱溶液,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回忆。 倾听,思考。 倾听,记录。 思考并记录。 聆听,思考。 【活动4】 探究碱的化学通性 回忆。 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分组实验,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并归纳总结:①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③碱+盐新盐+新碱。 类比盐酸和硫酸,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碱具有一些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从离子角度认识碱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让学生能从物质类别角度,掌握一类物质的性质。 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加以归纳,对物质的性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更加深刻。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任务五 认识物质用途与性质的关系 【提问】 我们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这两种碱有哪些用途呢 【拓展】 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需密封保存,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活动5】 认识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用途 阅读教材,归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肥皂、洗涤剂,用于造纸、纺织工业和炼制石油等;氢氧化钠还是炉具清洁剂的成分之一;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干燥某些气体。氢氧化钙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如作建筑材料、制漂白粉、处理污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等。 分析并回答问题: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盐酸有挥发性,氢氧化钠易潮解,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这节课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常见的碱 讨论并归纳总结。 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构建模型。
【课堂练习】 完成学案课堂练习。 思考,解答。 及时练习、反馈。
教学反思:
1.学生能否很好地理解碱的化学性质
2.学生是否理解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能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学生是否理解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的原因
4.学生能否总结出碱溶液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