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8.3 酸和碱反应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通过前面对酸、碱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这两类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本节课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是对酸、碱性质的进一步认识。另外,酸、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对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理解酸和碱各自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2.通过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3.通过归纳总结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复分解反应。 4.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对中和反应的判断和应用。 2.认识复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 对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
教学用具: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溶液导电性检测装置、坐标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酒精等。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展示】 胃舒平的说明书。 【提示】 注意药品的成分和功能。 【提问】 胃舒平中的哪种成分能缓解胃酸过多呢 【提问】 Al(OH)3为什么能治疗胃酸(盐酸)过多呢 阅读胃舒平的说明书,得知其中含有氢氧化铝。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 【回答】 氢氧化铝。 【猜想交流】 胃酸(盐酸)是酸,Al(OH)3是碱,酸和碱应该能发生反应。 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 从生活走进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一 认识中和反应 【活动1】 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引导】 我们把常见的酸——盐酸和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它们能不能反应 【教师演示】 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 【提出问题】 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为什么 【点拨评价】 实验方案: 方案1:在稀盐酸中加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为紫色甚至是蓝色,红色、蓝色和紫色变化时视觉观察不够明显; 方案2:石蕊溶液的紫色和其遇到碱性溶液变为的蓝色,颜色上区分度不大,视觉效果不够明显; 方案3:稀盐酸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控制好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量才有可能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现象; 方案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加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会观察到红色逐渐褪去直至完全消失,现象明显。 【演示实验】 取5 mL NaOH溶液于烧杯中,再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搅拌。 【交流现象】 无任何变化。 【猜想】 ①没有反应; ②反应了但是没有明显现象。 【小组讨论与展示】 方案1:在稀盐酸中加入石蕊溶液,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方案3:在稀盐酸中加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得出结论】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 (1)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 (3)何时停止滴加稀盐酸 【感悟】 可以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证明某些无现象的化学反应确实发生了。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方案优选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讨论、分析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对比得出较优方案。 使学生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在反思中成长。
【探究实验】 ①向烧杯中加入约10 mL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胶头滴管滴入2滴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并蘸取烧杯中的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记录数据。 ③再次滴入2滴稀盐酸,重复上述操作,记录多次数据,并绘制溶液pH曲线图。 动手操作并记录数据。 加入稀盐酸的量/滴pH
使学生体会中和反应的具体过程。
【拓展应用】 酸碱反应过程的探究,分析图像中各点的含义。 根据图像填空。 反应情况溶质溶液H滴加酚酞后溶液颜色A稀盐酸不足B二者恰好完全反应C 过量
学习定量分析。巩固中和反应的原理。
【活动2】 认识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 【提问】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微观粒子是怎样变化的 这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动画展示】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稀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OH-就会结合生成H2O。 【总结】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观察】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 【展示交流】 消失的粒子是H+和OH-,生成的粒子是H2O,不变的粒子是Na+、Cl-。 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宏观过渡到微观。强化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宏观现象的能力。 通过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动画,了解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
【活动3】 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引导】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0“中和反应的应用”。 【介绍】 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还有用醋去除皮蛋的涩味、用醋去除热水瓶上的水垢…… 【总结】 中和反应可以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很多问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讨论总结】 1.改良酸性或碱性土壤(农业)。 2.废水处理(工业)。 3.医药应用(生活)。 【体会】 学好化学可以很好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 体会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巩固对中和反应原理的理解,感受化学就在身边。
任务二 归纳酸和碱的化学通性 【活动4】 观察溶液的导电实验 演示[实验8-12]: (1)在6只依次标有①~⑥号的小烧杯中分别装下表列出的试剂各100 mL。 (2)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试剂①蒸 馏水② 酒精③稀 盐酸④稀 硫酸⑤稀 烧碱 溶液⑥澄 清石 灰水灯泡 是否 发亮
【观察图片】 酸和碱在水中的解离: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表格。 讨论交流,分析酸、碱溶液导电的原因。 分析总结酸、碱溶液的特征。 从宏观到微观,理解酸、碱溶液的特征。 让学生理解酸或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总结】 ①盐酸、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即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大量OH-,所以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5】 归纳总结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同样是酸和碱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 归纳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填写教材P89表格,归纳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任务三 认识复分解反应 上述酸和碱的许多反应中都有这样的特点: 参加反应的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像这种类型的反应,叫作复分解反应。 【活动6】 讨论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1.若用AB和CD分别表示两种化合物,如何表示复分解反应的通式 2.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两者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3.大家已经学习过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你能归纳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准确判断某个具体化学反应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吗 请举例说明。 聆听,思考。 【讨论与交流】 根据问题归纳整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通过复习和归纳得出新知识。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课堂小结】 总结这节课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讨论并归纳总结。 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构建模型。
【课堂练习】 完成学案课堂练习。 思考,解答。 及时练习、反馈。
教学反思:
1.学生能否理解酸和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2.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酸和碱的通性
3.学生能否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学生能否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