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的物理性质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C.鱼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D.通过降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
2.(2024河南中考)氧气性质活泼,能支持燃烧。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无色、无味气体的是 ( )
A.铁丝 B.硫粉 C.红磷 D.木炭
3.如图是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木炭燃烧实验时,将木炭 (“迅速”或“缓慢”)地伸入集气瓶中,目的是 。实验后,立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目的是 ,振荡后可观察到 。
(2)做铁丝燃烧实验前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其目的是 ,铁丝的一端绕在火柴棒上,火柴棒的作用是 ,燃烧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在以上实验中体现了氧气化学性质 活泼。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4.下列反应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
A.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B.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D.硫+氧气二氧化硫
氧气的应用
5.(2024宜宾中考改编)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养鱼”实验。在实验中,金鱼藻为斑马鱼提供呼吸所需的 ( )
A.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
6.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医疗上用氧气进行急救
B.氧炔焰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
C.液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1.用如图所示流程探究木炭和氧气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中现象是木炭发出红光
B.乙中将木炭迅速插入集气瓶底部
C.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D.甲、乙对比,说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
2.两瓶气体分别是氧气和空气,下列区分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分别伸入燃着的蜡烛,燃烧更旺盛的是氧气
B.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C.分别倒入相同量的水,不易溶于水的是氧气
D.分别伸入烧红的铁丝,能燃烧的是氧气
3.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氧气性质的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氧气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B.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为燃料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
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5.(数字化实验)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螺旋状的铁丝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B.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C.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氧气
D.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氧气未耗尽
6.(跨学科)如图所示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停止后,取出燃烧匙,用毛玻璃片盖紧集气瓶,振荡,悬空倒置,发现毛玻璃片不脱落。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水的作用是 。
(3)毛玻璃片不脱落的原因是
。
7.(科学思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在基本反应类型方面都是 。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三个实验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乙中的生成物是 。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否相同 ,原因是
。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C 2.D
3.(1)缓慢 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 验证反应后的生成物 石灰水变浑浊 (2)增大受热面积 引燃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3)比较
4.A 5.B 6.C
能力提升
1.B 解析: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应将红热的木炭自上而下缓慢地伸入集气瓶中。
2.C 解析:氧气和空气均不易溶于水,加入水后所观察到的现象相同。
3.B 解析: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而不是不溶于水,A不正确;化合反应是指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正确;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则不能作燃料,C不正确;燃烧和缓慢氧化均放热,D不正确。故选B。
4.B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A错误;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C错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D错误。
5.D 解析:铁丝缠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提高铁丝局部温度; 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不是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从题中采集的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图像中可以看出,开始采集数据时氧气的体积分数是80%,说明瓶内并不是纯净的氧气; 由图中信息可知,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0%,说明氧气并未耗尽。
6.(1)硫+氧气二氧化硫 (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硫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被水吸收,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解析:(2)二氧化硫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瓶底应放一些水,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悬空倒置,毛玻璃片不脱落,因为硫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被水吸收,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7.(1)点燃 放热 化合反应
(2)五氧化二磷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
(3)不相同 甲集气瓶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丙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