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9 17: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希腊的两个文明中心发源地,了解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和地形特点,以及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了解希腊城邦的一些基本史实。(唯物史观)
(2)能准确简述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基本概况,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正确认识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 (唯物史观)
一、希腊城邦
(一)地理环境
范围: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古代希腊是地理概念,并非国家概念。
古代希腊= 今希腊
/
这样的地形特点对政治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一、希腊城邦
(一)地理环境
位于巴尔干半岛,
东临爱琴海,海岸线崎岖,天然良港众多,
岛屿星罗棋布。
航海条件优越
航海、贸易、渔业发达;商业繁荣
思想上追求自由平等
海洋和山峦,把希腊人分割在孤立的山谷和海岛上。
城邦林立
一、希腊城邦
(二)爱琴文明
希腊文明
源 于
文明
地区
文明
文明
文明 中断
时代
爱琴
爱琴海
克里特
迈锡尼
荷马
古代希腊是
欧洲文明发祥地
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
一、希腊城邦
(三)希腊城邦
材料一 斯巴达8400平方千米,只有今北京市面积的一半;雅典的面积只及北京市的1/7。普通城邦一般方圆不过数十里,居民不过万余人。
——朱龙华《世界历史》
成年男性公民可参与统治;
材料二 城邦对外独立,对内有自主权。经济上,自给自足; 政治上,互不隶属,它们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图说古希腊文明》
公民
参军打仗;
非公民
自由人,无政治权利,无土地
无自由,无政治权利,无土地
权利:
义务:
统治者
被统治者
外邦人:
奴隶:
结合材料与教材,分析希腊城邦的特点?
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以公民为主体;
占有土地;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希腊城邦
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二)伯利克利改革
材料研读
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马克思:
《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
伯里克利
(约BC495-BC429)
雅典发展线索
前8世纪
城邦建立
前6世纪
奴隶制共和国
前5世纪
全盛时期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
政治上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上
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三)特点
扩大了公民的权利。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制,除十将军以外的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成员全部由抽签产生),召集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了津贴制度。
直接民主
轮番而治
主权在民
津贴制度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四)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
10个主席团
陪审法庭
全体男性公民
抽签产生
抽签产生
产生方式
或资格
最高权力机构
公民大会
常设机关
最高司法机构
性质
或地位
投票决定内政、外交等一切国家大事
处理城邦
的日常事务
审理各种
重要案件
主要职责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五)评价
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材料一:(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治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中世纪的市民民主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强大。
积极
局限性
(2)开启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深远。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1)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2)容易造成权利的滥用与误用,甚至沦为暴民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奴隶制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知识拓展: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与当局统治相违背。以渎神和蛊惑青年的罪名被告上公民大会,第一次投票280票对220票判有罪;第二次投票360票比140票判有罪。最终被判饮毒酒而亡。
陶片放逐法 每年举行一次, 投票者在选票(陶罐碎片较为平坦处)刻上被放逐者的名字。得票最多的为当年放逐的人选,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
三、亚历山大帝国
(一)背景
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雅典
斯巴达
马其顿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一跃而成为希腊北部重要国家。经过战争,希腊各邦被迫承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36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被波斯刺客杀死,其儿子亚历山大,年仅20岁就继位了,并以权谋和武力镇压了希腊人反马其顿运动。
世界的征服者——
亚历山大
(Alexander theGreat)(公元前356年-前323年)
把战争带给亚洲,
把财富带回希腊。
三、亚历山大帝国
(二)东征过程
马其顿
伊苏斯
高加米拉
埃及
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332年
占领埃及
公元前334年
进攻波斯
开始东征
公元前331年
在两河流域
再度会战波斯
公元前330年
波斯灭亡
公元前327年
进入
印度西北部
公元前324年
东征结束
三、亚历山大帝国
(三)结果
地跨欧亚非三洲
西起希腊
北抵中亚
南达埃及
东到印度河流域
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四大文明之三)的空前庞大的帝国
地跨欧亚非三洲
三、亚历山大帝国
(四)影响
阿育王时代碑文上有希腊语
帕提亚希腊风格钱币
亚历山大港想象图
犍陀罗希腊风格佛像
古希腊雅典娜神像
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积极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建造的几十座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三、亚历山大帝国
(四)影响
亚历山大大帝出征印度
耶路撒冷圣殿中的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
——《上下五千年》
消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课堂小结
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大帝国
从爱琴文明到希腊城邦
地理环境:
文明历程:
环海、多山、多岛屿
爱琴文明
(克里特与迈锡尼文明)
城邦时代
荷马时代
希腊城邦:
居民:
特点:
代表:
“小国寡民”
公民与非公民
斯巴达和雅典
伯里克利与
雅典民主政治
高峰:
表现:
局限性:
伯里克利改革
直接民主、轮番而治、主权在民、津贴制度
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地跨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疆域:
地跨欧亚非三洲
影响:
消极:
积极:
具有侵略性,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在大会召开期间,所有公民集于一地。在发表本次大会的目的后,允许每一位公民对该项提案提出观点,立场有两个:赞同或反对。此时应全体寂静。发言人下台之后,剩余公民进行投票……每个人仅有一次投票权。材料体现的是( )
A.罗马的法治建设 B.欧洲庄园法庭的作用
C.雅典的民主政治 D.古巴比伦的成文法典
C
解析:在大会召开期间,所有公民集于一地。在发表本次大会的目的后,允许每一位公民对该项提案提出观点,立场有两个:赞同或反对。此时应全体寂静。发言人下台之后,剩余公民进行投票……每个人仅有一次投票权。材料体现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
2.对雅典的民主制,苏格拉底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来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这反映雅典的民主制( )
A.缺少直接民主形式 B.容易沦为暴民政治
C.忽视公民生命价值 D.服从城邦宗教审判
B
解析:A.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排除。
B.根据题干信息“苏格拉底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来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和所学知识可知,如果公民仅凭一时的情绪和感觉来投票表决,很可能会导致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决策,反映雅典的民主制容易沦为暴民政治,符合题意。C.材料没有涉及生命价值,无法看出其是否忽视,排除。D.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容易沦为暴民政治,没有涉及城邦宗教审判,排除。故选:B。
3.孔子曾断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国古代男尊女卑不足为怪。可是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对妇女的评价却也如此:“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从材料推断出( )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 B.孔子认为女子难养
C.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局限性 D.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具有封建思想
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对妇女的评价女子则属下等治于人”可知,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存在局限性,女性无法享有任何政治权利,C项正确;材料直接明确说明了“中国古代男尊女卑”也引用了孔子的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所以AB两项是材料直接提供的信息,不是推断出来的,排除AB两项;虽然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实行民主政治的雅典城邦,但从其对妇女的评价可知,此人的确具有封建思想,但这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4.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其他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
A.雅典卫城遗址 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电影《诸神之战》 D.希波战争故事讲述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其他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卫城遗址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原始史料,可以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的第一手史料,A正确;《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创作的历史著作,可能掺杂着作者的情感,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电影《诸神之战》可能掺杂着创作人员的情感,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希波战争故事的讲述可能会受讲述者的立场等影响,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
5.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出现如下场景:来自希腊的商队满载橄榄油和陶器,波斯商人携丝绸与香料在此交易;城中图书馆的学者们正将埃及的数学手稿翻译成希腊文,同时巴比伦的天文学记录被编入新的研究著作。这些场景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 )
A.推动不同文明交融 B.使希腊文化完全取代东方文化
C.消除各民族的矛盾 D.打破了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
A
解析:根据题干“来自希腊的商队满载橄榄油和陶器”“将埃及的数学手稿翻译成希腊文”“巴比伦的天文学记录被编入新的研究著作”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不仅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也将东方文化吸收下来,予以保存,反映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不同文明交融,A项正确;使希腊文化完全取代东方文化的说法太过绝对,与“将埃及的数学手稿翻译成希腊文”不符,排除B项;消除各民族的矛盾的说法太过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