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证明
1 为什么要证明
1.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体会到观察、实验、归纳所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
2.初步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重点:体会观察、猜想、测量、实验等活动过程.
难点:培养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欣赏几组图片(多媒体展示):
问题1:左边两组图中的线是直的吗?
问题2:右边两组图中心的两个圆哪个大?
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眼见真的全为实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具体问题来探讨判断数学结论正确性的方法.
探究点一 验证的必要性
【例1】请同学们观察图中各个几何图形,然后回答问题:
(1)在图①中,线段a长还是线段b长?
(2)图②中的任意一组直线是否平行?
(3)图③中,a,b,c,d哪条直线与l是同一条直线?
【解析】先观察,再设法验证你观察到的结论.
【解】(1)线段a与线段b一样长.
(2)相互平行.
(3)b与l是同一条直线.
【方法总结】眼睛有时会产生错觉,直觉也不能永远可信,所以必须经过验证.
探究点二 推理论证
【例2】当n=0,1,2,3时,代数式n2+n+5的值分别是5,7,11,17,它们都是质数,由此判断,对所有自然数n,n2+n+5的值都是质数.这种判断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只需找到一个自然数n,使n2+n+5不是质数即可.
【解】不正确.理由:如当n=4时,n2+n+5=25,是合数.
1.先观察,再验证.
(1)图①中的两条线段a和b,哪一条更长?
(2)图②中的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吗?
2.小林把k=1,2,3分别代入式子|k2-5k+5|中,发现计算结果均为1,于是他猜想:当k为正整数时,|k2-5k+5|的值一定是1.小林的猜想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1 为什么要证明
1.验证的必要性;
2.推理论证.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探究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就是可靠的结论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为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归纳等推理论证过程,总结活动经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
答案
课堂训练
1.解:(1)实际上a,b这两条线段一样长.
(2)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
2.解:不正确.理由:如当k=5时,原式=|52-5×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