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平行线的证明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
1.初步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会根据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
3.在证明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重点: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定理.
难点:掌握证明题的书写步骤及推理依据.
请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一说它们为什么平行.
探究点一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类型一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1】如图,直线l1,l2分别与直线l交于点A,B,把一块含30°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2=105°.当∠1的度数是 时,l1∥l2.
【解析】如图.∵∠4=30°,∠2=105°,
∴∠3=180°-∠2-∠4=180°-105°-30°=45°,
∴当∠1=∠3=45°时,l1∥l2.
【解】45°
类型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2】已知:如图,在△ABC中,CD⊥AB于点D,E是AC上一点且∠1+∠2=90°.求证:DE∥BC.
【解析】依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EDC=∠2,即可得出DE∥BC.
【解】如图.∵CD⊥AB(已知),
∴∠1+∠3=90°(垂直的定义).
∵∠1+∠2=90°(已知),
∴∠3=∠2(同角的余角相等),
∴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类型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例3】如图所示,已知∠OEB=130°,OF平分∠EOD,∠FOD=25°.求证:AB∥CD.
【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先求出∠EOD的度数,再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AB∥CD.
【解】∵OF平分∠EOD,∠FOD=25°(已知),
∴∠EOD=50°(角平分线的定义).
∵∠OEB=130°(已知),
∴∠EOD+∠OEB=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探究点二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例4】如图所示,已知∠2是直角,再测量出∠1或∠3的度数就可以知道两条铁轨是否平行.
(1)若量得∠3=90°,结合∠2情况,说明理由.
(2)若量得∠1=90°,结合∠2情况,说明理由.
【解析】在两条铁轨与左边的枕木构成的“三线八角”中,∠1和∠2是同位角,∠2和∠3是同旁内角,结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说明即可.
【解】(1)∵量得∠3=90°,而∠2=90°,
∴∠2+∠3=180°.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得两条铁轨平行.
(2)∵量得∠1=90°,而∠2=90°,∴∠1=∠2.
根据同位角相等,得两条铁轨平行.
第1题图
1.如图所示,∠1=70°,要使a∥b,则∠2的度数为( )
A.70° B.100°
C.110° D.120°
2.如图,已知∠1=∠3,AC平分∠DAB,你能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请说明理由.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本节课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并能运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证明.
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我们已经在七年级学过,上一节又已经明确了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先自主证明平行线的有关定理,感受证明的过程和学习规范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从几何证明的开始阶段就认识到,证明的依据只能是有关概念的定义、所规定的基本事实及已经证明的定理.
答案
课堂训练
1.C
2.解:AB∥CD.
理由:∵AC平分∠DAB(已知),
∴∠1=∠2(角平分线定义).
又∵∠1=∠3(已知),
∴∠2=∠3(等量代换),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