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轮复习:三角函数测试卷(培优卷)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5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68.0(45.3%)
主观题(占比) 82.0(54.7%)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3(68.4%)
主观题(占比) 6(31.6%)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8(42.1%) 40.0(26.7%)
填空题 3(15.8%) 15.0(10.0%)
解答题 5(26.3%) 77.0(51.3%)
多项选择题 3(15.8%) 18.0(12.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31.6%)
2 容易 (42.1%)
3 困难 (26.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六 5.0(3.3%) 2
2 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奇偶性 6.0(4.0%) 11
3 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周期 15.0(10.0%) 16
4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25.0(16.7%) 6,14,17
5 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55.0(36.7%) 10,16,18,19
6 图形的对称性 6.0(4.0%) 11
7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 5.0(3.3%) 1
8 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11.0(7.3%) 7,11
9 正弦定理 37.0(24.7%) 6,17,18
10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5.0(3.3%) 8
11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6.0(4.0%) 9
12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 30.0(20.0%) 15,19
13 余弦定理 15.0(10.0%) 17
14 运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 13.0(8.7%) 15
15 二倍角的正弦公式 23.0(15.3%) 10,19
16 函数恒成立问题 17.0(11.3%) 19
17 二倍角的余弦公式 5.0(3.3%) 2
18 正弦函数的性质 21.0(14.0%) 9,16
19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 28.0(18.7%) 3,4,9,10,11
20 辅助角公式 5.0(3.3%) 4
21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5.0(3.3%) 5
2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17.0(11.3%) 18
23 解三角形 22.0(14.7%) 14,18
24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10.0(6.7%) 1,13
25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46.0(30.7%) 6,8,10,16,17
26 扇形的弧长与面积 5.0(3.3%) 1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轮复习:三角函数测试卷(培优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解得,
则.
故答案为:B.
【分析】由题意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求得的值,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化简求值即可.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则.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需要利用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和诱导公式,将进行转化,再代入已知条件计算.
3.【答案】B
【解析】【解答】由题 ,平移后得到的函数是 ,其图象过点 , ,因为 , , ,所以 函数 有一条对称轴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最小正周期公式求出的值,再利用三角型函数图象平移结合平移后的三角型函数图象过点 ,从而求出的值,再将三角型函数与对称性与正弦函数的对称性利用换元法建立联系,从而求出三角型函数 的其中一条对称轴。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因为,
所以,先将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得到的图象,再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图象.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辅助角公式化简函数为正弦型函数,再结合正弦型函数的图象的伸缩变换和平移变换,从而找出正确的选项.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以轴的非负半轴为始边,
以所在的射线为终边的最小正角为,
由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
的坐标为,即,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条件先确定点的位置:所在的射线为终边的最小正角为,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表示出的坐标为,进而求出Q点的坐标.
6.【答案】D
【解析】【解答】由及正弦定理得,
所以,得,
所以或(舍去),所以,
因为是锐角三角形,故,解得,
故,,
.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先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化角,再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进行化简可推出,再根据是锐角三角形,可列出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可求出,利用二倍角的正弦公式化简可得,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出取值范围.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则,
可得,且,
可得,
所以,,
则,,
因为,所以,
当时,则,,,则,
所以,此时,,显然函数不单调;
当时,,,,则,
所以,此时,,
满足题意,
所以的最大值为14.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从而得出,,则,从大到小代入解析式去判断函数在上的单调性,进而得出的最大值.
8.【答案】A
【解析】【解答】解:∵,
∴
如图所示,延长交与点,
∵是的垂心,
∴,
同理可得,∴:,
∴,
不妨设,其中,
∵,
∴,解得或,
当时,此时,则都是钝角,则,矛盾.
故,则,∴是锐角,,
于是,解得.
故选:A.
【分析】由O是垂心,结合已知条件可得:,进而可得,设,其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π,结合正切的和差角公式求得k的值,即可求得tanB,进而求得cosB.
9.【答案】A,D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又因为,所以,解得,
所以,又函数过点,所以,
即,又因为,所以,则,
所以,故选项A正确;
当,则,因为在上不单调,
所以在上不单调,故选项B错误;
将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为非奇非偶函数,故选项C错误;
令,即,即,解得,
所以在上的零点有,,,共个,故选项D正确.
故选:AD
【分析】利用三角函数图象的性质和特点求出和,再由函数过点求出,即可得到解析式,最后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
10.【答案】A,B,C
【解析】【解答】解:函数
,
A、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故A正确;
B、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故B正确;
C、因为,所以是函数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故C正确;
D、当时,,,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分析】利用正弦、余弦的二倍角公式结合辅助角公式化简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周期公式求解即可判断A;利用三角函数图象变换即可判断B;利用正弦型函数的对称性即可判断C;由可求出的取值范围,结合正弦型函数的基本性质即可判断D.
11.【答案】C,D
【解析】【解答】解:根据图像的最大值为,且,故,
,故或(舍),
因为,故,
即,,
选项A:因为,向左平移得到,所以,选项A正确;
对选项B:当时,,故关于点对称,所以,选项B正确;
对选项C:因为,,,所以,选项C错误;
对选项D:为偶函数,则,,
解得,,当时,有最小值为,所以,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最高点与平衡位置的关系以及五点对应法,从而确定A,的值,进而得到函数和的解析式,再根据余弦型函数的图象平移变换,从而判断出选项A正确,利用代入验证法和图象的对称性,从而判断出选项B正确,举反例和函数的单调性得到选项C错误,利用偶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最小值的方法得出θ的最小值,从而判断出选项D错误,进而得到答案.
12.【答案】
【解析】【解答】解:设弧长为,半径为,圆心角为,
由,可得,
则,
所以扇形的周长为.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扇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圆的半径长,再利用弧长公式以及扇形周长公式,从而得出所求扇形的周长.
13.【答案】
【解析】【解答】解: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
【分析】观察可知,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即可求得的值 .
14.【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延长交于,
因为为重心,所以为AB中点,
因为,所以,所以,
由重心的性质得,,即,
由余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
所以,
又因为,所以,
所以
.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延长交于,已知条件结合重心的性质可知,由双余弦定理,再根据,可知,由,可知,进而可知,再结合余弦定理,即可求出 实数的值 .
15.【答案】解:(1)利用诱导公式知;
(2)角的终边经过点,
则,;
(3)由题得,所以.
.
.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化简即可;
(2)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3)先根据条件得出,化简得原式为,再代入的值即得解.
16.【答案】(1)解:函数
则函数的最小周期为;
当,,即,,函数取到最大值为;
(2)解:由(1)得函数,
当时,,
当,即,函数单调递增;
当,即时,函数单调递减,
综上可知,函数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解析】【分析】(1)利用正弦的二倍角公式,结合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求得,利用整体法求函数的周期和最大值即可;
(2)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即可.
(1)
故函数的周期为,
当,,即,,函数取到最大值为.
(2)由(1)得
当时,,
从而当,即,单调递增;
当,即时,单调递减.
综上可知,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17.【答案】(1)解:由,可得,则,即;
(2)解: 若,, 由余弦定理可得,,
则,即,即,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则 的最大值为4;
(3)解:因为,,所以,所以,,
则
,
又因为,所以,则.
【解析】【分析】(1)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结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商式求解即可;
(2)利用余弦定理建立方程,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结合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3)由锐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角的取值,利用正弦定理,整理三角函数的解析式,并由三角函数的恒等式求解即可.
(1),,,;
(2)由余弦定理可得,,
,
的最大值为4,当且仅当时取到;
(3),,,.
,
,
,,.
18.【答案】(1)解:,由正弦定理可得:,
,
,
,
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
(2)解|:由(1),由正弦定理可得:,,
则
,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所以,所以,则,
则,即的周长范围为;
(3)解:由,可得,即,
由余弦定理得,则,
,即,解得,
故.
【解析】【分析】(1)由题意,利用正弦定理结合三角恒等变换求出,即可求得;
(2)由(1)的结论,利用正弦定理将周长的范围转化为正弦型函数的值域问题计算即可;
(3)由三角形内切圆的性质可得,结合余弦定理计算即可.
(1)由,可得,
,
,
,又,则,
,又,
.
(2)由(1),由正弦定理得,,
,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所以,
,则,
,
所以的周长范围为.
(3)由,
,即,
由余弦定理得,得,
,即,
解得或(舍去),
所以.
19.【答案】(1)解:函数,
若,则,
即,解得,
;
(2)解:,
,
,
当时,;
(3)解:存在,使得关于的不等式对任意的恒成立,
因为,
所以恒成立,
令,则,
则在上恒成立,
即,其中,即,解得,故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利用立方和公式化简求即可;
(2)根据的解析式,结合三角变换和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出的范围,并猜想的范围即可;
(3)由,可将问题转化为恒成立,换元令,,可得在上恒成立,运算得解.
(1)由,得,
又,得,
.
(2),
,
,
所以当时,.
(3)存在,使得关于的不等式对任意的恒成立,
,
恒成立,
令,则,
则在上恒成立,
即,其中,
,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轮复习:三角函数测试卷(培优卷)
一、选择题(共8题;共40分)
1.已知,则( )
A. B.3 C.1 D.
2.已知,则( )
A. B. C. D.
3.已知函数 ( , )的最小正周期是 ,将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函数图象过点 ,则函数 ( )
A.有一个对称中心
B.有一条对称轴
C.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
D.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
4.要得到的图象,只需将的图象( )
A.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4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
B.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4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
C.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
D.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
5.点从出发,沿着单位圆的边界顺时针运动弧长到达点,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6.在锐角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7.已知函数(,),,,且在上单调,则的最大值为( )
A.10 B.12 C.14 D.18
8.奔驰定理:已知是内的一点,若、、的面积分别记为、、,则.“奔驰定理”是平面向量中一个非常优美的结论,这个定理对应的图形与“奔驰”轿车的很相似,故形象地称其为“奔驰定理”.如图,已知是的垂心,且,则(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共3题;共18分)
9.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在上单调递增
C.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函数是奇函数
D.在上的零点有4个
10.已知函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B.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可以得到函数的图象
C.是函数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
D.函数在区间的最小值为
11.已知函数,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函数,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函数的图象
B.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C.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D.若函数为偶函数,则θ的最小值为
三、填空题(共3题;共15分)
12.已知扇形的面积为9cm2,其圆心角弧度数为2rad,则其周长为 cm.
13.已知,,则 .
14.设为的重心,满足.若,则实数的值为 .
四、解答题(共5题;共77分)
15.(1)化简:;
(2)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求的值;
(3)已知角终边上一点,化简并求值:.
16.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
(2)讨论函数在上的单调性.
17.设的三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的最大值;
(3)若为锐角三角形,且,求的取值范围.
18.设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b,c,且满足,.
(1)求A;
(2)若为锐角三角形,求周长的取值范围;
(3)若的内切圆半径,求的面积S.
19.已知函数
(1)若求的值;
(2)试求的取值范围,猜想当时的取值范围不需写出证明过程;
(3)存在使得关于x的不等式对任意的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