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f'(x)=16-=0,得x=∈(1,24),
又当x∈时,f'(x)>0,f(x)单调递增,
当x∈时,f'(x)<0,f(x)单调递减,
所以当x=时,f(x)取得最大值.
即当m=时,每箱产品利润最大.
在概率与统计的问题中,决策的工具是样本的数字特征或有关概率.决策方案的最佳选择是将概率最大(最小)或均值最大(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这往往借助于函数、不等式或数列的有关性质去实现.
思维升华
跟踪训练2 为提高科技原创能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某企业锐意创新,开发了一款新产品,并进行大量试产.
(1)现从试产的新产品中取出了5件产品,其中恰有2件次品,但不能确定哪2件是次品,需对5件产品依次进行检验,每次检验后不放回,当能确定哪2件是次品时即终止检验,记终止时一共检验了X次,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与期望;
根据题意可知X的可能取值为2,3,4,
则P(X=2)=,
P(X=3)=×,
P(X=4)=,
则X的分布列为
所以E(X)=2×+3×+4×.
X 2 3 4
P
(2)设每件新产品为次品的概率都为p(0由题意可得,f(p)=p2(1-p)48(0
f'(p)=[2p(1-p)48-48p2(1-p)47]
=2p(1-p)47(1-25p),
令f'(p)=0,解得p=,
因为当0
0,f(p)单调递增,
当
所以当p=时,f(p)取得最大值.
课时精练
答案
1
2
(1)X的可能取值为0,1,2,
P(X=0)=,
P(X=1)=,
P(X=2)=,
X的分布列为
X的数学期望为E(X)=0×+1×+2×=1.
1.
X 0 1 2
P
答案
1
2
(2)按原计划生产药材每箱平均利润为
×4 000+×2 000+×(-1 200)=900(元),
则增加m箱药材,利润增加为900m元,
成本相应增加(1 000m-2 000ln m)元,
所以增加净利润为900m-1 000m+2 000ln m=2 000ln m-100m(m∈N*).
设f(x)=2 000ln x-100x(x∈N*),
则f'(x)=-100,
1.
答案
1
2
令f'(x)=0,得x=20,
当1≤x<20时,f'(x)>0,
当x>20时,f'(x)<0,且f(20)>0,
所以函数f(x)在[1,20)上单调递增,在(20,+∞)上单调递减,
当x=20时,f(x)取得最大值,
所以需要增加产量,增加20箱最好.
1.
答案
1
2
(1)由题意可知,X的可能取值为0,1,2,
则P(X=0)=×,P(X=1)=××,P(X=2)=×,
所以X的分布列为
所以E(X)=0×+1×+2×.
2.
X 0 1 2
P
答案
1
2
(2)①记事件E表示“第1次取到Q”,事件F表示“总共4次操作恰好完
成置换”,则P(E)=.
依题意,若第一次取到Q,则剩余的3次操作,须将袋中K全部置换为Q,
若第二次也取出Q,则第三次和第四次均须取出K,其概率为×××;
若第二次取出K,则第三次取出Q,第四次取出K,
其概率为×××.
2.
答案
1
2
综上所述,P(EF)=,
所以P(F|E)=,
即在第1次取到Q的条件下,总共4次操作恰好完成置换的概率为.
②Pn+1=Pn,理由如下:
设事件B表示“n次操作后袋中还剩1张K”,
依题意,Pn为(n+1)次操作后,恰好将袋中的K全部置换为Q的概率,而发生这样的情况需n次操作后袋中还剩1张K,且第(n+1)次抽中K,
2.
答案
1
2
则Pn=P(B),即P(B)=4Pn,
Pn+1为(n+2)次操作后,恰好将袋中的K全部置换为Q的概率,有2种情况:
n次操作后袋中还剩2张K,即前n次全取Q,概率为,并且第(n+1)次和第(n+2)次全取K;
n次操作后袋中还剩1张K,第(n+1)次取Q,第(n+2)次取K,
所以Pn+1=××+P(B)××
=+P(B)×,
2.
答案
1
2
又因为P(B)=4Pn,
所以Pn+1=Pn.
2.
1.某种药材的种植、加工过程受天气、施肥、管理等因素影响,农民按照药材色泽、大小等将药材分为上等药材、中等药材、普通药材,并分类装箱,已知去年生产了8箱药材,其中上等药材2箱,中等药材2箱,其他为普通药材.
(1)若在去年生产的药材中随机抽取4箱,设X为上等药材的箱数,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
2
答案
1
2
答案
X的可能取值为0,1,2,
P(X=0)=,P(X=1)=,P(X=2)=,
X的分布列为
X的数学期望为E(X)=0×+1×+2×=1.
X 0 1 2
P
(2)已知每箱药材的利润如表:
1
2
答案
等级 上等药材 中等药材 普通药材
利润(元/箱) 4 000 2 000 -1 200
今年市场需求增加,某农户计划增加产量,且生产的上等药材、中等药材、普通药材所占比例不变,但需要的人力成本增加,每增加m(m∈N*)箱,成本相应增加(1 000m-2 000ln m)元,假设你为该农户决策,你觉得目前应不应该增加产量?如果需要增加产量,增加多少箱最好?如果不需要增加产量,请说明理由.
1
2
答案
按原计划生产药材每箱平均利润为
×4 000+×2 000+×(-1 200)=900(元),
则增加m箱药材,利润增加为900m元,
成本相应增加(1 000m-2 000ln m)元,
所以增加净利润为900m-1 000m+2 000ln m=2 000ln m-100m(m∈N*).
设f(x)=2 000ln x-100x(x∈N*),
则f'(x)=-100,
令f'(x)=0,得x=20,
1
2
答案
当1≤x<20时,f'(x)>0,
当x>20时,f'(x)<0,且f(20)>0,
所以函数f(x)在[1,20)上单调递增,在(20,+∞)上单调递减,
当x=20时,f(x)取得最大值,
所以需要增加产量,增加20箱最好.
1
2
答案
2.(2024·福州质检)从一副扑克牌中挑出4张Q和4张K,将其中2张Q和2张K装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剩余的2张Q和2张K放在外面.现从袋中随机抽出一张扑克牌,若抽出Q,则把它放回袋中;若抽出K,则该扑克牌不再放回,并将袋外的一张Q放入袋中.如此操作若干次,直到将袋中的K全部置换为Q.
(1)在操作2次后,袋中K的张数记为随机变量X,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1
2
答案
由题意可知,X的可能取值为0,1,2,
则P(X=0)=×,P(X=1)=××,
P(X=2)=×,
所以X的分布列为
所以E(X)=0×+1×+2×.
X 0 1 2
P
1
2
答案
(2)记事件“在操作n+1(n∈N*)次后,恰好将袋中的K全部置换为Q”为An,记Pn=P(An).
①在第1次取到Q的条件下,求总共4次操作恰好完成置换的概率;
1
2
答案
记事件E表示“第1次取到Q”,事件F表示“总共4次操作恰好完成置
换”,则P(E)=.
依题意,若第一次取到Q,则剩余的3次操作,须将袋中K全部置换为Q,
若第二次也取出Q,则第三次和第四次均须取出K,
其概率为×××;
若第二次取出K,则第三次取出Q,第四次取出K,
其概率为×××.
1
2
答案
综上所述,P(EF)=,
所以P(F|E)=,
即在第1次取到Q的条件下,总共4次操作恰好完成置换的概率为.
1
2
答案
②试探究Pn+1与Pn的递推关系,并说明理由.
1
2
答案
Pn+1=Pn,理由如下:
设事件B表示“n次操作后袋中还剩1张K”,
依题意,Pn为(n+1)次操作后,恰好将袋中的K全部置换为Q的概率,而发生这样的情况需n次操作后袋中还剩1张K,且第(n+1)次抽中K,
则Pn=P(B),即P(B)=4Pn,
Pn+1为(n+2)次操作后,恰好将袋中的K全部置换为Q的概率,有2种情况:
n次操作后袋中还剩2张K,即前n次全取Q,概率为,并且第(n+1)次和第(n+2)次全取K;
1
2
答案
n次操作后袋中还剩1张K,第(n+1)次取Q,第(n+2)次取K,
所以Pn+1=××+P(B)××
=+P(B)×,
又因为P(B)=4Pn,
所以Pn+1=Pn.(共82张PPT)
第十章
§10.6 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与正态分布
数学
大
一
轮
复
习
1.理解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的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借助正态曲线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并进行简单应用.
课标要求
课时精练
内容索引
第一部分 落实主干知识
第二部分 探究核心题型
落实主干知识
第一部分
1.二项分布
(1)伯努利试验
只包含 可能结果的试验叫做伯努利试验;将一个伯努利试验独立地重复进行n次所组成的随机试验称为 .
(2)二项分布
一般地,在n重伯努利试验中,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0
1),用X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则X的分布列为P(X=k)= ,k=0,1,2,…,n.
如果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具有上式的形式,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记作 .
两个
n重伯努利试验
pk(1-p)n-k
X~B(n,p)
(3)两点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
①若随机变量X服从两点分布,则E(X)= ,D(X)= .
②若X~B(n,p),则E(X)= ,D(X)= .
2.超几何分布
一般地,假设一批产品共有N件,其中有M件次品.从N件产品中随机抽取n件(不放回),用X表示抽取的n件产品中的次品数,则X的分布列为P(X=
k)= ,k=m,m+1,m+2,…,r,其中n,N,M∈N*,M≤N,n≤N,m=max{0,n-N+M},r=min{n,M}.如果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具有上式的形式,那么称随机变量X服从超几何分布.
p
p(1-p)
np
np(1-p)
3.正态分布
(1)定义
若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f(x)=,x∈R,其中μ∈
R,σ>0为参数,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记为 .
(2)正态曲线的特点
①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 对称;
②曲线在 处达到峰值;
③当|x|无限增大时,曲线无限接近x轴.
X~N(μ,σ2)
x=μ
x=μ
(3)3σ原则
①P(μ-σ≤X≤μ+σ)≈0.682 7;
②P(μ-2σ≤X≤μ+2σ)≈0.954 5;
③P(μ-3σ≤X≤μ+3σ)≈0.997 3.
(4)正态分布的均值与方差
若X~N(μ,σ2),则E(X)= ,D(X)= .
μ
σ2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两点分布是二项分布当n=1时的特殊情形.( )
(2)若X表示n次重复抛掷1枚骰子出现点数是3的倍数的次数,则X服从二项分布.( )
(3)从装有3个红球、3个白球的盒中有放回地任取一个球,连取3次,则取到红球的个数X服从超几何分布.( )
(4)当μ取定值时,正态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小,曲线越“矮胖”.
( )
×
√
√
×
2.已知随机变量ξ~B(4,p),若E(ξ)=2,则P(ξ=3)等于
A. B. C. D.
√
因为随机变量ξ~B(4,p),
由E(ξ)=2,得4p=2,解得p=,
所以P(ξ=3)=××.
3.在含有3件次品的10件产品中,任取4件,X表示取到的次品的个数,则
P(X=1)= .
由题意得P(X=1)=.
4.已知随机变量X~N(μ,σ2),若P(X<2)=0.2,P(X<3)=0.5,则P(X<4)的值为 .
因为X~N(μ,σ2),P(X<3)=0.5,
所以μ=3,
所以P(X>4)=P(X<2)=0.2,
所以P(X<4)=1-0.2=0.8.
0.8
1.若X~N(μ,σ2),则X的均值与方差分别为E(X)=μ,D(X)=σ2.
2.“恰好发生k次”与“有指定的k次发生”不同: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P=pk(1-p)n-k,有指定的k次发生的概率P=pk(1-p)n-k(k=0,1,2,…,n).
3.“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区别:有放回抽取问题对应二项分布,不放回抽取问题对应超几何分布,当总体容量很大时,超几何分布可近似为二项分布来处理.
4.超几何分布有时也记为 X~H(n,M,N),其均值E(X)=,方差D(X)=.
返回
微点提醒
探究核心题型
第二部分
例1 (2024·大庆模拟)2024年7月12日,国家疾控局会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体育总局制定并发布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其中一级预防干预技术的生活方式管理中就提到了“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足量饮水”,某中学准备发布健康饮食的倡议,提前收集了学生的体重和饮食习惯等信息,其中学生饮用含糖饮料的统计
结果如下:学校有的学生每天饮用含糖饮料不低于500毫升,这些学生的肥胖率为;而每天饮用含糖饮料低于500毫升的学生的肥胖率为.
(1)若从该中学的学生中任意抽取一名学生,求该生肥胖的概率;
二项分布
题型一
设“学生每天饮用含糖饮料不低于500毫升”为事件A,
则P(A)=,P()=,
设“学生肥胖”为事件B,则P(B|A)=,P(B|)=,
由全概率公式可得P(B)=P(B|A)P(A)+P(B|)P()=××,
所以从该中学的学生中任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肥胖的概率为.
(2)现从该中学的学生中任意抽取三名学生,记X表示这三名学生中肥胖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由题意可知,X~B,且X的可能取值为0,1,2,3,则有
P(X=0)=××,P(X=1)=××,
P(X=2)=××,P(X=3)=××,
所以X的分布列为
X的数学期望E(X)=3×.
X 0 1 2 3
P
二项分布问题的解题关键
(1)定型:
①在每一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同.
②各次试验中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
③在每一次试验中,试验的结果只有两个,即发生与不发生.
(2)定参:确定二项分布中的两个参数n和p,即试验发生的次数和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
思维升华
跟踪训练1 某校为了解本校学生课间进行体育活动的情况,随机抽取了50名男生和50名女生,通过调查得到如下数据:50名女生中有10人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50名男生中有20人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
(1)请补全2×2列联表,试根据小概率值α=0.05的独立性检验,判断性别与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是否有关联;
性别 体育活动 合计
课间不经常进行体育活动 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 男
女
合计
附表:
α 0.1 0.05 0.01 0.005 0.001
xα 2.706 3.841 6.635 7.879 10.828
附:χ2=,其中n=a+b+c+d.
依题意,列出2×2列联表如下:
零假设为H0:性别与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相互独立,即性别与课间是否经常进行体育活动无关.
因为χ2=≈4.762>3.841=x0.05,
性别 体育活动 合计
课间不经常进行体育活动 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 男 30 20 50
女 40 10 50
合计 70 30 100
根据小概率值α=0.05的独立性检验,我们推断H0不成立,
即认为性别与课间是否经常进行体育活动有关联,此推断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0.05.
(2)以样本的频率作为概率的值,在全校的男生中任取4人,记其中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数学期望和方差.
由题意得,50名男生中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频率为,
所以在本校男生中随机抽取1人为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者的概率为,
由题意得X~B,
则P(X=k)=,k=0,1,2,3,4,
可得P(X=0)=××,
P(X=1)=××,
P(X=2)=××,
P(X=3)=××,
P(X=4)=××,
X的分布列为
X的数学期望为E(X)=np=4×,
X的方差为D(X)=np(1-p)=4××.
X 0 1 2 3 4
P
例2 为了进一步推动智慧课堂的普及和应用,A市现对全市中小学智慧课堂的应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统计数据如表:
超几何分布
题型二
经常应用 偶尔应用或者不应用 合计
农村 40
城市 60
合计 100 60 160
从城市学校中任选一个学校,偶尔应用或者不应用智慧课堂的概率是.
(1)补全2×2列联表,根据小概率值α=0.005的独立性检验,能否认为智慧课堂的应用与区域有关?
附:χ2=,其中n=a+b+c+d.
α 0.1 0.05 0.005
xα 2.706 3.841 7.879
设城市学校共有x所,
因为从城市学校中任选一个学校,
偶尔应用或者不应用智慧课堂的概率是,
所以,
解得x=80,即城市学校有80所,
补全列联表如下:
经常应用 偶尔应用或者不应用 合计
农村 40 40 80
城市 60 20 80
合计 100 60 160
零假设为H0:智慧课堂的应用与区域无关,
χ2=
=
≈10.667>7.879,
所以根据小概率值α=0.005的独立性检验,可以认为智慧课堂的应用与区域有关.
(2)在经常应用智慧课堂的学校中,按照农村和城市的比例抽取5个学校进行分析,然后再从这5个学校中随机抽取2个学校所在的地域进行核实,记其中农村学校有X个,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经常应用 偶尔应用或者不应用 合计
农村 40
城市 60
合计 100 60 160
在经常应用智慧课堂的学校中,农村和城市的比例是2∶3,所以抽取的样本中有2个是农村学校,3个是城市学校,再从样本中抽取2个,则X的可能取值为0,1,2.
P(X=0)=,P(X=1)=,P(X=2)=.
所以X的分布列为
X的数学期望E(X)=0×+1×+2×.
X 0 1 2
P
(1)超几何分布描述的是不放回抽样问题,随机变量为抽到的某类个体的个数.超几何分布的特征是①考察对象分两类;②已知各类对象的个数;③从中抽取若干个个体,考查某类个体数X的分布列.
(2)超几何分布主要用于抽检产品、摸不同类别的小球等概率模型,其本质是古典概型.
思维升华
跟踪训练2 (2024·聊城模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的驱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时代已全面开启,新零售背景下,即时配送行业稳定快速增长.某即时配送公司为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优化自身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在其A,B两个分公司的客户中各随机抽取10位客户进行了满意度评分调查(满分100分),评分结果如下:
分公司A:66,80,72,79,80,78,87,86,91,91.
分公司B:62,77,82,70,73,86,85,94,92,89.
(1)求抽取的这20位客户评分的第一四分位数;
将抽取的这20位客户的评分从小到大排列为62,66,70,72,73,77,78,79,80,80,82,85,86,86,87,89,91,91,92,94.
因为20×25%=5,
所以抽取的这20位客户评分的第一四分位数为=75.
(2)规定评分在75分以下的为不满意,从上述不满意的客户中随机抽取3人继续沟通不满意的原因及改进建议,设被抽到的3人中分公司B的客户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由已知得分公司A中75分以下的有66分,72分;
分公司B中75分以下的有62分,70分,73分,
所以上述不满意的客户共5人,其中分公司A中2人,分公司B中3人.
所以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1,2,3.
P(X=1)=,P(X=2)=,P(X=3)=,
所以X的分布列为
X的数学期望E(X)=1×+2×+3×.
X 1 2 3
P
例3 (1)(多选)(2024·南京模拟)已知三个密度函数fi(x)=(x∈
R,i=1,2,3)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μ1=μ2>μ3
B.σ1=σ2<σ3
C.若X~N(1,),P(X<2)=0.7,则P(0=0.4
D.若X~N(μ2,),Y~N(μ3,),则存在实数x0,使得P(X正态分布
题型三
√
√
√
根据正态曲线关于x=μ对称,且μ越大曲线越
靠近右边,则μ1<μ2=μ3,故A错误;
又σ越小数据越集中,曲线越瘦高,则σ1=σ2
<σ3,故B正确;
X~N(1,),P(X<2)=0.7,则P(1若X~N(μ2,),Y~N(μ3,),μ2=μ3,则存在实数x0=μ2=μ3,使P(X(2)(多选)(2024·新课标全国Ⅰ)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入,某茶叶种植区多措并举推动茶叶出口.为了解推动出口后的亩收入(单位:万元)情况,从该种植区抽取样本,得到推动出口后亩收入的样本均值=2.1,样本方差s2=0.01,已知该种植区以往的亩收入X服从正态分布N(1.8,0.12),假设推动出口后的亩收入Y服从正态分布N(,s2),则
(若随机变量Z服从正态分布N(μ,σ2),P(Z<μ+σ)≈0.841 3)
A.P(X>2)>0.2 B.P(X>2)<0.5
C.P(Y>2)>0.5 D.P(Y>2)<0.8
√
√
依题可知,=2.1,s2=0.01,所以Y~N(2.1,0.12),
故P(Y>2)=P(Y>2.1-0.1)=P(Y<2.1+0.1)≈0.841 3,所以C正确,D错误;
因为X~N(1.8,0.12),
所以P(X<1.8+0.1)≈0.841 3,
所以P(X>1.8+0.1)≈1-0.841 3=0.158 7,
而P(X>2)=P(X>1.8+2×0.1)1.8+0.1)≈0.158 7,
所以B正确,A错误.
解决正态分布问题的三个关键点
(1)对称轴为x=μ.
(2)标准差为σ.
(3)分布区间.
利用对称性可求指定范围内的概率值;由μ,σ,分布区间的特征进行转化,使分布区间转化为3σ特殊区间,从而求出所求概率.注意只有在标准正态分布下对称轴才为x=0.
思维升华
跟踪训练3 (2024·洛阳质检)某教学研究机构从参加高考适应性考试的20 000名优秀考生中随机抽取了200人对其数学成绩进行了整理分析,作出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同一组数据
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求得这
200名考生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为=110.
据此估计这20 000名优秀考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s;
另:≈2.4;若X~N(μ,σ2),则P(μ-σ≤X≤μ+σ)≈0.682 7,P(μ-2σ≤X≤μ+2σ)≈0.954 5.
抽取的200名考生数学成绩的方差估计值为s2=(80-110)2×0.02+(90-110)2×0.09+(100-110)2×0.22+(110-110)2×0.33+(120-110)2×0.24+
(130-110)2×0.08+(140-110)2×0.02=150.
故估计这20 000名考生数学成绩的方差为150,
标准差s==5≈5×2.4=12.
(2)根据以往经验,可以认为这20 000名优秀考生的数学成绩X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中参数μ和σ可以分别用(1)中的和s来估计.记考生本次考试的各科总成绩为Y,若Y=5X-10,试估计这20 000名优秀考生中总成绩Y∈[600,660]的人数.
由(1)知μ可用=110来估计,σ2可用s2=150来估计.故X~N(110,150).
σ==5≈12.
又P(μ+σ≤X≤μ+2σ)
=
≈=0.135 9,
故P(122≤X≤134)≈0.135 9.
又Y=5X-10,
所以P(600≤Y≤660)=P(600≤5X-10≤660)=P(122≤X≤134)≈0.135 9.
故这20 000名优秀考生中总成绩在[600,660]的人数约为20 000×0.135 9=2 718.
返回
课时精练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A D A C BCD ABC
题号 9 10 13 14 答案 0.4 64 C BC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李明没通过面试包含前3题有1题答对,第4题答错和前3题均答错两种情况,
故所求概率为××.
(2)由题意得X的可能取值为2,3,4,则
P(X=2)=×,
P(X=3)=×××,
11.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X=4)=××.
故所求分布列为
所以E(X)=2×+3×+4×.
11.
X 2 3 4
P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2×0.04+13×0.05+14×0.25+15×0.35+16×0.18+17×0.10+18×0.03=15,
∴估计这一地区居民点疏散所需时间t的均值为15,
∵(12-15)2×0.04+(13-15)2×0.05+(14-15)2×0.25+(15-15)2×0.35+(16-15)2×0.18+(17-15)2×0.10+(18-15)2×0.03=1.66,
∴估计这一地区居民点疏散所需时间t的方差为1.66.
(2)∵疏散时间为17小时,18小时两组的频率之比为10∶3,
∴在疏散时间超过16小时的13个居民点中,疏散时间为17小时的有10个,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疏散时间为18小时的有3个,
再从这13个居民点中抽取5个,X为抽到的居民点中疏散时间为18小时的居民点数量,
X可取0,1,2,3.
P(X=0)=,
P(X=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X=2)=,
P(X=3)=,
X的分布列为
12.
X 0 1 2 3
P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随机变量ξ~B,则P(ξ=2)等于
A. B. C.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识过关
答案
由题意可知P(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2.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3,σ2),P(X≤5)=0.55,则P(X<1)等于
A.0.45 B.0.55 C.0.1 D.0.9
√
因为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3,σ2),所以P(X≤5)=P(X≥1)=0.55,所以P(X<1)=1-P(X≥1)=1-0.55=0.45.
3.数学老师从6道题中随机抽3道检测学生,规定至少要解答正确2道题才能及格.某学生只能正确求解其中的4道题,则该学生能及格的概率为
A. B. C.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题意知抽取3道题该学生不及格的情况只有只对一道题一种情况,则只
答对一道题的概率为P=,所以该学生及格的概率为.
答案
4.数轴上一个质点在随机外力的作用下,从原点O出发,每隔1秒向左或
向右移动一个单位,已知向右移动的概率为,向左移动的概率为,共移
动8次,则质点位于-2的位置的概率是
A. B.
C.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依题意此实验满足8重伯努利实验,
设向左移动次数为X,则X~B,
从原点O出发,共移动8次,最后质点位于-2,则需向右移动3次,
向左移动5次,所以质点位于-2的位置的概率为P(X=5)=.
5.从7男3女共10名学生干部中随机选出5名学生干部,抽到的女生人数的数学期望为
A. B. C. D.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抽到的女生人数X可能为0,1,2,3,
P(X=0)=,
P(X=1)=,
P(X=2)=,
P(X=3)=,
所以E(X)=0×+1×+2×+3×.
6.泊松分布是一种描述随机现象的概率分布,在经济生活、事故预测、生物学、
物理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泊松分布的概率分布列为P(X=k)=e-λ(k=0,1,
2,…),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λ是泊松分布的均值.若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当n很大且p很小时,二项分布近似于泊松分布,其中λ=np,即X~B(n,
p),P(X=i)=(n∈N*).现已知某种元件的次品率为0.01,抽检100个该
种元件,则正品率大于97%的概率约为
A.99% B.97% C.92% D.7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由题意得n=100,p=0.01,泊松分布可作为二项分布的近似,
此时λ=100×0.01=1,
所以P(X=k)=e-1,
P(X=0)=e-1=,
P(X=1)=e-1=,
P(X=2)=e-1=,
正品率大于97%的概率为P=P(X=0)+P(X=1)+P(X=2)=≈92%.
二、多项选择题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随机变量ξ服从0-1分布,且P(ξ=0)=0.35,则P(ξ=1)=0.7
B.若随机变量ξ~B,则D(ξ)=
C.若随机变量ξ~H(3,3,10),则E(ξ)=0.9
D.若随机变量ξ~N(1,σ2),P(ξ≤3)=0.8,则P(ξ<-1)=0.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答案
√
√
若ξ服从0-1分布,则P(ξ=1)=1-P(ξ=0)=0.65,故A错误;
若随机变量ξ~B,则D(ξ)=3××,故B正确;
若随机变量ξ~H(3,3,10),则E(ξ)==0.9,故C正确;
若随机变量ξ~N(1,σ2),P(ξ≤3)=0.8,则P(ξ<-1)=P(ξ>3)=1-0.8=0.2,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8.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6,4),且P(2A.P(7P(1C.P(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6,4),则μ=6,σ=2,P(7P(1E(X)=μ=6,则E(2X+1)=2E(X)+1=13,B正确;
由P(2D(X)=σ2=4,则D(2X+1)=4D(X)=16,D错误.
答案
三、填空题
9.(2024·南通调研)已知随机变量X~N(4,42).若P(X<3)=0.3,则P(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0.4
64
由题意可知μ=4,σ=4,即D(X)=16,
所以D(Y)=4D(X)=64,
因为3+5=2μ,且P(X<3)=0.3,
所以P(310.(2024·烟台模拟)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当一人赢得三局时,该同学获胜,比赛结束).根据以往比赛成绩,每局比赛中甲获胜的概率都是p(0胜的概率不低于甲以3∶1获胜的概率,则p的取值范围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甲以3∶0获胜的概率为p1=p3,
甲以3∶1获胜的概率为p2=p3(1-p)=3p3(1-p),
由题意,p1≥p2,即p3≥3p3(1-p),
解得p≥,
所以p的取值范围为.
四、解答题
11.某公司在员工招聘面试环节准备了4道面试题,面试者按顺序提问,若每位被面试者答对两道题则通过面试,面试结束;若每位被面试者前三
道题均答错,则不通过面试,面试结束.已知李明答对每道题的概率均为,
且每道题是否答对相互独立.
(1)求李明没通过面试的概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李明没通过面试包含前3题有1题答对,第4题答错和前3题均答错两种情况,
故所求概率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由题意得X的可能取值为2,3,4,则
P(X=2)=×,P(X=3)=×××,
P(X=4)=××.
故所求分布列为
所以E(X)=2×+3×+4×.
X 2 3 4
P
(2)记李明所答题目的数量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2.台风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见的自然灾害,当台风来临之际,沿海居民点的居民必须提前进行疏散.某地有关部门为了解居民疏散所需时间,在当地随机抽取了100处居民点进行疏散所需时间的调查,所得数据如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疏散时间t(最接近的时间,取整数)单位:小时 12 13 14 15 16 17 18
频率 0.04 0.05 0.25 0.35 0.18 0.10 0.03
(1)根据以上数据,视频率为概率,估计这一地区居民点疏散所需时间t的均值和方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2×0.04+13×0.05+14×0.25+15×0.35+16×0.18+17×0.10+18×0.03=15,
∴估计这一地区居民点疏散所需时间t的均值为15,
∵(12-15)2×0.04+(13-15)2×0.05+(14-15)2×0.25+(15-15)2×0.35+(16-15)2×0.18+(17-15)2×0.10+(18-15)2×0.03=1.66,
∴估计这一地区居民点疏散所需时间t的方差为1.6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疏散时间t(最接近的时间,取整数)单位:小时 12 13 14 15 16 17 18
频率 0.04 0.05 0.25 0.35 0.18 0.10 0.03
(2)根据工作安排,需要在疏散时间超过16小时的13个居民点中再抽取5个进行深入调查,从而寻求缩短疏散时间的办法.设X为抽到的居民点中疏散时间为18小时的居民点数量,求X的分布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疏散时间为17小时,18小时两组的频率之比为10∶3,
∴在疏散时间超过16小时的13个居民点中,疏散时间为17小时的有
10个,疏散时间为18小时的有3个,
再从这13个居民点中抽取5个,X为抽到的居民点中疏散时间为18小时的居民点数量,
X可取0,1,2,3.
P(X=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P(X=1)=,
P(X=2)=,
P(X=3)=,
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13.设随机变量X~B(n,p),记pk=pk(1-p)n-k,k=0,1,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k由0增大到n时,pk先增后减,当且仅当k取某一个正整数时达到最大
B.如果(n+1)p为正整数,当且仅当k=(n+1)p时,pk取最大值
C.如果(n+1)p为非整数,当且仅当k取(n+1)p的整数部分时,pk取最大值
D.E(X)=np(1-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
能力拓展
因为X~B(n,p),pk=pk(1-p)n-k,k=0,1,2,…,n,
由
得
解得(n+1)p-1≤k≤(n+1)p,
若(n+1)p为正整数,则当k=(n+1)p或k=(n+1)p-1时,pk取最大值,故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若(n+1)p为非整数,则当k取(n+1)p的整数部分时,pk取最大值,故C正确;
综上所述,当k由0增大到n时,pk先增后减,在某一个(或两个)k值处达到最大,故A错误;
因为E(X)=np,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4.(多选)(2024·吕梁模拟)小明上学有时乘公交车,有时骑自行车.他各记录了100次乘公交车和骑自行车上学所用的时间,经数据分析得到:乘公交车平均用时20 min,样本标准差为6;骑自行车平均用时24 min,样本
标准差为2.已知若随机变量ξ~N(μ,σ2),则~N(0,1).假设小明乘公交
车用时X和骑自行车用时Y都服从正态分布,则
A.X~N(20,6)
B.~N(0,1)
C.若某天有28 min可用,小明要想尽可能不迟到应选择骑自行车
D.若某天有25 min可用,小明要想尽可能不迟到应选择乘公交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根据题意知X~N(20,62),~N(0,1),故A错误,B正确;
若有28 min可用,分别设随机变量X,Y的平均数和样本标准差为μX,μY,σX,σY,
则P(|Y-24|≤4)=P(|Y-μY|≤2σY)=P(|X-μX|≤2σX)=P(|X-20|≤12)>P(|X-20|≤8),故P(X≤28)
若有25 min可用,则
P(X≤25)=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P(Y≤25)=P,
因为~N(0,1),~N(0,1),故P(X≤25)>P(Y≤25),小明要想尽可能不迟到应选择乘公交车,故D正确.
返回(共83张PPT)
第十章
§10.2 二项式定理
数学
大
一
轮
复
习
能用多项式运算法则和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课标要求
课时精练
内容索引
第一部分 落实主干知识
第二部分 探究核心题型
落实主干知识
第一部分
1.二项式定理
二项式定理 (a+b)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N*)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Tk+1= ,它表示展开式的第 项
二项式系数 (k=0,1,…,n)
an+an-1b1+…+an-kbk+…+bn
an-kbk
k+1
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 .
(2)增减性与最大值:
①当k<时,随k的增加而 ;由对称性知,当k>时,随k
的增加而 .
②当n是偶数时,中间的一项 取得最大值;当n是奇数时,中间的两
项 与 相等,且同时取得最大值.
(3)各二项式系数的和:(a+b)n的展开式的各二项式系数的和为+…+= .
相等
增大
减小
2n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an-kbk是(a+b)n的展开式中的第k项.( )
(2)(a+b)n的展开式中每一项的二项式系数与a,b无关.( )
(3)二项展开式中系数的最大项就是二项式系数的最大项.( )
(4)二项展开式项的系数是先增后减的.( )
×
√
×
×
2.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112 B.56 C.-56 D.-112
√
的展开式的通项Tk+1=(2x)8-k
=(-1)k×28-k,
由8-=0,得k=6,
所以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1)6×28-6×=112.
3.若展开式中只有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n等于
A.9 B.10 C.11 D.12
√
由的展开式中只有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得展开式共有13项,所以n=12.
4.在二项式的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之和是32,则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 .
因为二项式系数之和为2n=32,所以n=5.
令x=1,可得各项系数的和为(1-2)5=-1.
-1
1.二项式的通项易误认为是第k项,实质上是第k+1项.
2.牢记一个注意点:(a+b)n与(b+a)n虽然相同,但具体到它们展开式的某一项时是不相同的,所以公式中的第一个量a与第二个量b的位置不能颠倒.
3.理清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的区别.
返回
微点提醒
探究核心题型
第二部分
命题点1 形如(a+b)n(n∈N*)的展开式的特定项
例1 (1)(多选)关于的展开式中,下列结论错误的有
A.展开式中含项的系数为-128
B.第5项和第6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C.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第7项
D.展开式中的有理项共三项
√
通项公式的应用
题型一
√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Tk+1==(-2)kx18-3k,k∈N,k≤9.由18-3k=-3,即k=7,得T8=(-2)7x-3,展开式中含项的系数为-128,A错误;
展开式共10项,则第5项和第6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B正确;
由18-3k=0,即k=6,得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第7项,C正确;
由18-3k为整数,k∈N,k≤9可知有理项共有10项,D错误.
(2)已知二项式(a>0)的展开式中x2项的系数为84,则a的值为
A.1 B. C.2 D.
√
展开式的通项为Tk+1=a9-k·
a9-k(k=0,1,2,…,9),
令=2,则k=3,
∴a9-3=a6=84,解得a=±1,∵a>0,∴a=1.
命题点2 形如(a+b)m(c+d)n(m,n∈N*)的展开式问题
例2 (1)(2024·西安模拟)(2x3-2)的展开式的常数项为
A.-288 B.-312
C.480 D.736
√
因为的展开式的通项Tk+1=(-2)k(0≤k≤8,k∈N),
所以(2x3-2)的展开式的项为2x3(-2)k(0≤k≤8,k∈N)或-2(-2)k(0≤k≤8,k∈N),
当k=2时,2x3(-2)k=2x3x-3(-2)2=224,
当k=8时,-2(-2)k=-2(-2)8=-512,
所以(2x3-2)的展开式的常数项为-512+224=-288.
(2)已知(ax-1)(2x+1)6的展开式中x5的系数为48,则实数a等于
A.2 B.1 C.-1 D.-2
√
二项式(2x+1)6的展开式的通项Tk+1=(2x)6-k·1k=·26-k·x6-k.
(ax-1)(2x+1)6=ax(2x+1)6-(2x+1)6的展开式中,x5的系数为a·24-·25=15×16a-6×32=48,解得a=1.
(1)求二项展开式中的问题,一般是化简通项后,令字母的指数符合要求(求常数项时,指数为零;求有理项时,指数为整数等),解出项数k+1,代回通项即可.
(2)对于几个多项式积的展开式中的问题,一般可以根据因式连乘的规律,结合组合思想求解,但要注意适当地运用分类方法,以免重复或遗漏.
思维升华
跟踪训练1 (1)(多选)已知的展开式中第3项与第5项的系数之
比为3∶14,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n=10
B.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45
C.含x5的项的系数为210
D.展开式中的有理项有5项
√
√
√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为
Tk+1=x2n-2k(-1)k=(-1)k,
由于第3项与第5项的系数之比为3∶14,
则,故,
得n2-5n-50=0,解得n=10(负值舍去),故A正确;
则Tk+1=(-1)k,
令20-=0,解得k=8,
则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1)8=45,故B正确;
令20-=5,解得k=6,
则含x5的项的系数为(-1)6=210,故C正确;
令20-∈Z,则k为偶数,
此时k=0,2,4,6,8,10,故有6项为有理项,故D错误.
(2)若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20,则m等于
A.-2 B.-3
C.2 D.3
√
=x,
的展开式的通项为Tk+1=x5-k(-1)kx5-2k,
令5-2k=-1,解得k=3,则x的展开式的常数项为-=-10,
令5-2k=1,解得k=2,则的展开式的常数项为m=10m,
因为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20,
所以10m-10=20,解得m=3.
命题点1 二项式系数和与系数和
例3 (1)(多选)已知(1-2x)n=a0+a1x+a2x2+…+anxn,展开式中的所有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6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8 B.a0=1
C.a3=-160 D.|a1|+|a2|+…+|an|=36-1
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的问题
题型二
√
√
√
因为展开式中的所有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64,所以2n=64,解得n=6,故A错误;
已知(1-2x)6=a0+a1x+a2x2+…+a6x6,令x=0,可得a0=1,故B正确;
因为(1-2x)6展开式的通项为Tk+1=(-2x)k,k∈{0,1,2,3,4,5,6},所以a3x3=×(-2x)3=-160x3,所以a3=-160,故C正确;
由展开式的通项为Tk+1=(-2x)k,k∈{0,1,2,3,4,5,6},所以a1,a3,a5<0,a0,a2,a4,a6>0,所以|a0|+|a1|+|a2|+…+|a6|=a0-a1+a2-…+a6,令x=-1,可得a0-a1+a2-…+a6=36,所以|a1|+|a2|+…+|an|=36-1,故D正确.
(2)(多选)已知(1-2x)2 025=a0+a1x+a2x2+…+a2 024x2 024+a2 025x2 025,则
A.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和为1
B.展开式中所有项的系数和为-1
C.+…+=-1
D.a1+2a2+3a3+…+2 024a2 024+2 025a2 025=-4 050
√
√
√
二项展开式中的二项式系数和为22 025,故A错误;
令x=1,可得(1-2)2 025=a0+a1+a2+…+a2 024+a2 025=-1,即展开式中所有项的系数和为-1,故B正确;
令x=0,可得a0=1,令x=,可得=a0++…+=0,所以+…+=-1,故C正确;
将等式(1-2x)2 025=a0+a1x+a2x2+…+a2 024x2 024+a2 025x2 025两边同时求导可得,
2 025×(-2)×(1-2x)2 024=a1+2a2x+3a3x2+…+2 024a2 024x2 023+2 025a2 025x2 024,
再令x=1,可得a1+2a2+3a3+…+2 024a2 024+2 025a2 025=-4 050,故D正确.
命题点2 系数与二项式系数的最值
例4 (多选)关于的展开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二项式系数和为64
B.所有项的系数之和为2
C.第三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D.系数的最大值为240
√
√
由二项式系数和公式知的二项式系数和为26=64,故A正确;
令x=1,则的展开式所有项的系数之和为=1,故
B错误;
易知的展开式共7项,所以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为第四项,故
C错误;
的展开式通项为Tk+1=(2x)6-k·=26-k·(-1)k·x6-2k,
k=0,1,2,3,4,5,6,
记f(k)=26-k·(-1)k,显然k取偶数时各项系数为正数,f(0)=26=64,f(2)=16×15=240,f(4)=4×15=60,f(6)=1,可知系数的最大值为240,故D正确.
(1)赋值法的应用
令g(x)=(a+bx)n,则(a+bx)n的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和为g(1),(a+bx)n的
展开式中奇数项的系数和为[g(1)+g(-1)],(a+bx)n的展开式中偶数项的系数和为[g(1)-g(-1)].
(2)二项展开式系数最大项的求法
设展开式各项系数分别为A1,A2,…,An+1,且第k项系数最大,应用
从而解得k.
思维升华
跟踪训练2 (1)(多选)(2025·临沂模拟)在的展开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数项是24 B.所有项的系数的和为1
C.第3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D.第4项的系数最大
√
√
√
依题意,+24-32x2+16x4.
常数项是24,A正确;
当x=1时,所有项系数的和为(1-2×1)4=1,B正确;
的展开式共5项,所以第3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C正确;
展开式第4项的系数为-32,最小,D错误.
(2)(多选)已知(2x-5)9=a0+a1(x-2)+a2(x-2)2+a3(x-2)3+…+a9(x-2)9,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a0+a1+…+a9=1
B.28a0+27a1+26a2+25a3+…+a8=256
C.a0-a1+a2-a3+…-a9=39
D.a1+2a2+3a3+…+9a9=18
√
√
设x-2=t,原式为(2t-1)9=a0+a1t+a2t2+a3t3+…+a9t9,令t=1,a0+a1+…+a9=1,故A正确;
令t=,则(1-1)9=a0++…+,等式两边同乘28得0=28a0+27a1+26a2+25a3+…+a8+,又a9=29,所以28a0+27a1+26a2+25a3+…+a8=-=-28=-256,故B错误;
令t=-1,则(-3)9=a0-a1+a2-a3+…-a9,a0-a1+a2-a3+…-a9=-39,故C错误;
两边同时求导得18(2t-1)8=a1+2a2t+3a3t2+…+9a9t8,再令t=1,a1+2a2+3a3+…+9a9=18,故D正确.
例5 (1)设a∈Z,且0≤a≤13,若512 025+a能被13整除,则a等于
A.0 B.1
C.11 D.12
√
二项式定理的综合应用
题型三
因为a∈Z,且0≤a≤13,
所以512 025+a=(52-1)2 025+a
=·522 025-·522 024+·522 023-…+·52-+a,
因为512 025+a能被13整除,
所以-+a=-1+a能被13整除,
又0≤a≤13,
所以a=1.
(2)用二项式定理估算1.0110= .(精确到0.001)
1.105
1.0110=(1+0.01)10=1+×0.01+×0.012+×0.013+…≈1+0.1+0.004 5=1.104 5≈1.105.
二项式定理应用的题型及解法
(1)在证明整除问题或求余数问题时要进行合理的变形,使被除式(数)展开后的每一项都含有除式(数)的因式.
(2)二项式定理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做近似计算:当n不是很大,|x|比较小时,(1+x)n≈1+nx.
思维升华
跟踪训练3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2)6=a0+a1x+a2x2+…+a6x6,则|a0|+|a1|+…+|a6|=729
B.若3n+3n-1+3n-2+…+=218,则+…+=512
C.0.988精确到0.01的近似值为0.85
D.22 024除以15的余数为3
√
√
在(x-2)6=a0+a1x+a2x2+…+a6x6中,令x=-1,则|a0|+|a1|+…+|a6|=(-3)6=729,故A正确;
因为3n+3n-1+3n-2+…+=(3+1)n=4n=22n=218,所以n=9,所以+…+=(1+1)n-1=2n-1=29-1=511,故B错误;
0.988=(1-0.02)8=×(-0.02)0+×(-0.02)1+×(-0.02)2+…+×(-0.02)8,取展开式的前3项,则0.988精确到0.01的近似值为1-0.16+0.011 2=0.851 2≈0.85,故C正确;
22 024==(15+1)506=15506+15505+…+15+
=15(15505+15504+…+)+1,
其中15505+15504+…+∈N,
所以15(15505+15504+…+)能被15整除,
所以22 024除以15的余数为1,故D错误.
返回
课时精练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D A D D A ACD ACD
题号 9 10 13 14 15 16 答案 4(答案不唯一) -120 B B ABC 512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由已知条件可得
解得
(2)由(1)知.
∵的展开式的通项为
Tk+1=
=(-2)7-kx14-3k,k=0,1,2,…,7,
11.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当14-3k=-4,即k=6时,x-4项的系数为×(-2)=-14.
(3)
=(2x-x-2)
=2x-x-2,
∴①当14-3k=-1,即k=5时,
2x·(-2)2x-1=168;
11.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②当14-3k=2,即k=4时,-x-2·(-2)3x2=280.
∴所求的常数项为168+280=448.
11.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展开式中只有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展开式共9项,故n=8.
(2)当n=6时,二项式为,
展开式的通项Tk+1=x6-k=(-a)k(k=0,1,…,6),
令6-=3,得k=2,所以A=a2=15a2,
令6-=0,得k=4,所以B=a4=15a4,
又B=4A,解得a=0(舍去)或a=2或a=-2,
所以a=2或a=-2.
12.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当n=6,a=-2时,二项式为,
展开式的通项Tk+1=x6-k=2k(k=0,1,…,6),
设第k+1项系数最大,则
即故k=4,
12.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所以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
T4+1=24=240.
12.
15
16
一、单项选择题
1.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
A.-80 B.80
C.-10 D.1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识过关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的展开式的通项
Tk+1=x5-k=(-2)k··x5-2k,k=0,1,2,3,4,5.
令5-2k=-1,解得k=3,
可得T4=(-2)3·x-1=-80x-1,
即的系数为-80.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2.若实数a=2-,则a12-2a11+22a10-…+212等于
A.-32 B.32 C.-64 D.64
√
由题意可得a12-2a11+22a10-…+212=(a-2)12==64.
15
16
3.(x-2y)(2x-y)5的展开式中的x3y3的系数为
A.-200 B.-120 C.120 D.20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x-y)5展开式的通项为Tk+1=(2x)5-k(-y)k=25-kx5-k(-y)k,
当k=3时,T4=25-3x5-3(-y)3=-40x2y3,此时只需乘第一个因式(x-2y)中的x即可,得到-40x3y3;
当k=2时,T3=25-2x5-2(-y)2=80x3y2,此时只需乘第一个因式(x-2y)中的-2y即可,得到-160x3y3.
据此可得x3y3的系数为-40-160=-200.
答案
15
16
4.(2024·南京模拟)的展开式中x3y3的系数为
A.30 B.-30 C.20 D.-2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从5个含有x2,-x,y的括号中,其中1个括号中取x2,1个括号中取-x,3个括号中取y,乘在一起构成x3y3这一项,这一项为·x2··(-x)··y3=-20x3y3,所以x3y3的系数为-20.
答案
15
16
5.已知(2x+3)8=a0+a1x+a2x2+a3x3+a4x4+a5x5+a6x6+a7x7+a8x8,则a1+a2+等于
A.215 B.216 C.217 D.218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对(2x+3)8=a0+a1x+a2x2+a3x3+a4x4+a5x5+a6x6+a7x7+a8x8两边求导,
得16(2x+3)7=a1+2a2x+3a3x2+4a4x3+5a5x4+6a6x5+7a7x6+8a8x7.
令x=,得a1+a2+=16×47=218.
15
16
6.在的展开式中含x3项的系数为15,则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是
A.第4项 B.第5项
C.第6项 D.第3项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可得x>0,
当0其展开式的通项为Tr+1=(-x)r=(-1)r,
令=3,(-1)r=15,
解得n=6,r=4;
当x≥1时,x≥,则,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其展开式的通项为Tk+1=xn-k=(-1)k,
令n-=3,(-1)k=15,
解得n=6,k=2.
综上所述,n=6,所以展开式共有7项,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是第4项.
答案
15
16
二、多项选择题
7.已知展开式中各项二项式系数之和为128,则
A.n=7
B.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是-1
C.展开式中第4项和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D.展开式中无常数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答案
√
√
15
16
由题意可知2n=128,则n=7,故A正确;
令x=1,则=1,故B错误;
因为n=7,所以由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可知中间两项系数最大,即第4,5项二项式系数最大,分别为,,故C正确;
展开式的通项为Tk+1=·(2x)7-k··27-k·(-1)k·
x7-3k(k∈Z,0≤k≤7),显然7-3k=0无整数解,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8.已知f(x)=(2x-m)7=a0+a1(x-1)+a2(x-1)2+…+a7(x-1)7,若a0++…+=12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1
B.a3=160
C.f(3)除以6所得余数为5
D.a1-2a2+3a3-4a4+5a5-6a6+7a7=1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
√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令x=,得f =(3-m)7=a0++…+=128,所以m=1,所以A正确;
令x-1=t,所以(2t+1)7=a0+a1t+a2t2+…+a7t7,所以a3=23=280,所以B错误;
由A知f(x)=(2x-1)7=a0+a1(x-1)+a2(x-1)2+…+a7(x-1)7,所以f(3)=(6-1)7=·67-·66+·65-…+·6-,所以f(3)除以6的余数为5,所以C正确;
由(2t+1)7=a0+a1t+a2t2+…+a7t7,
两边求导可得7(2t+1)6·2=a1+2a2t+…+7a7t6,
令t=-1,得a1-2a2+3a3-4a4+5a5-6a6+7a7=14,所以D正确.
答案
15
16
三、填空题
9.(2025·榆林模拟)已知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存在常数项,则正整
数n的一个可能的值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4(答案不唯一)
二项式的展开式的通项为Tk+1=x3n-4k,
要使展开式中存在常数项,只需3n-4k=0,0≤k≤n,k∈Z,n∈N*有解即可,则n可取4.
15
16
10.(x+2)(1-2x)5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为 .(用数字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20
(1-2x)5的展开式的通项为Tk+1=·15-k(-2x)k,
k=0,1,2,3,4,5,
当k=2时,T3=40x2,当k=3时,T4=·(-2x)3=-80x3,
(x+2)(1-2x)5=x(1-2x)5+2(1-2x)5,
故(x+2)(1-2x)5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为40-2×80=-120.
15
16
四、解答题
11.已知的展开式中所有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128,各项系数和
为-1.
(1)求n和a的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由已知条件可得
解得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由(1)知.
∵的展开式的通项为
Tk+1=
=(-2)7-kx14-3k,k=0,1,2,…,7,
∴当14-3k=-4,即k=6时,x-4项的系数为×(-2)=-14.
(2)求展开式中x-4项的系数;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2x-x-2)
=2x-x-2,
∴①当14-3k=-1,即k=5时,2x·(-2)2x-1=168;
②当14-3k=2,即k=4时,-x-2·(-2)3x2=280.
∴所求的常数项为168+280=448.
(3)求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15
16
12.已知(n∈N*).
(1)若展开式中只有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求n的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展开式中只有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展开式共9项,故n=8.
15
16
(2)当n=6时,二项式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为A,常数项为B,若B=4A,求a的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当n=6时,二项式为,
展开式的通项Tk+1=x6-k
=(-a)k(k=0,1,…,6),
令6-=3,得k=2,所以A=a2=15a2,
令6-=0,得k=4,所以B=a4=15a4,
又B=4A,解得a=0(舍去)或a=2或a=-2,
所以a=2或a=-2.
15
16
(3)当n=6,a=-2时,求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当n=6,a=-2时,二项式为,
展开式的通项Tk+1=x6-k=2k(k=0,1,…,6),
设第k+1项系数最大,则
即故k=4,
所以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T4+1=24=240.
15
16
13.已知(1+x)(n∈N*,n<10)的展开式中没有常数项,则n的最
大值是
A.6 B.7 C.8 D.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
能力拓展
15
16
因为(1+x)=x(n∈N*,n<10)的展开式中没有常数项,的展开式的通项为Tk+1=xn-kxn-3k
(k∈N,k≤n),
①当的展开式中无x-1时,n-3k≠-1;
②当的展开式中无常数项时,n-3k≠0,
结合选项,只有B项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4.(2024·沈阳模拟)已知a=1.20.1,b=1.10.2,c=1.02,则下列大小关系正确
A.a>c>b B.c>b>a
C.c>a>b D.b>c>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因为b=1.10.2=(1.12)0.1=1.210.1,
又y=x0.1在(0,+∞)上单调递增,
所以1.20.1<1.210.1,即b>a;
又=1.21,
1.0210=(1+0.02)10=1+×0.02+×0.022+…+×0.0210
=1+0.2+0.018+…+×0.0210>1.218,
所以1.0210>,则1.02>1.210.1,即c>b.
所以c>b>a.
15
16
15.(多选)(2024·株洲模拟)设(n∈N*)的整数部分为an,小数部分为b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数列{an+bn}是等比数列
B.数列{an}是递增数列
C.bn(an+bn)=1
D.(1-bn)(an+bn)=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
15
16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由·21+…+22n+1,
·21+…-22n+1,
则=2[·21+
·23+…+22n+1]
=2(5n·21+5n-1·23+…+22n+1),
由5n·21+5n-1·23+…+22n+1为整数,且0<<1,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小数部分即为,即an=,bn=.
又an+bn=,所以数列{an+bn}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由+2>1,0<-2<1,得数列{an}是递增数列,故A,B正确;
bn(an+bn)=·(+2)2n+1==1,故C正确;
(1-bn)(an+bn)=[1--1≠1,故D错误.
16.a1,a2,…,a10是一个1,2,3,…,10的排列,要求ai-1和ai+1一定有一个大于ai(i=2,3,…,9),则满足的排列的总数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5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若aiai ai-2>ai-1,说明此情况下数列在第1项到第i项递减.若ai-1返回(共88张PPT)
第十章
§10.3 随机事件与概率
数学
大
一
轮
复
习
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理解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3.掌握古典概型及其计算公式,能计算古典概型中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课标要求
课时精练
内容索引
第一部分 落实主干知识
第二部分 探究核心题型
落实主干知识
第一部分
1.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
(1)样本点和有限样本空间
①样本点:随机试验E的每个可能的基本结果称为样本点,常用ω表示.
全体样本点的集合称为试验E的 ,常用Ω表示.
②有限样本空间: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n个可能结果ω1,ω2,…,ωn,则称样本空间Ω={ω1,ω2,…,ωn}为有限样本空间.
(2)随机事件
①定义:将样本空间Ω的子集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
②表示: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③随机事件的极端情形: 、 .
样本空间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2.两个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含义 符号表示
包含关系 若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 ______
相等关系 B A且A B ______
并事件(和事件) 事件A与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 A∪B或A+B
交事件(积事件) 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 ___________
互斥(互不相容) 事件A与事件B不能同时发生 A∩B=
互为对立 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A=B
A∩B或AB
A∩B= ,且A∪B=Ω
3.古典概型的特征
(1)有限性:样本空间的样本点只有 .
(2)等可能性: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 .
4.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一般地,设试验E是古典概型,样本空间Ω包含n个样本点,事件A包含其中的k个样本点,则定义事件A的概率P(A)= .
其中,n(A)和n(Ω)分别表示事件A和样本空间Ω包含的样本点个数.
有限个
相等
5.概率的性质
性质1:对任意的事件A,都有P(A)≥0;
性质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即P(Ω)=1,P( )=0;
性质3: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那么P(A∪B)= ;
性质4: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那么P(B)=1-P(A),P(A)=
;
P(A)+P(B)
1-P(B)
性质5:如果A B,那么P(A)≤P(B),由该性质可得,对于任意事件A,因为 A Ω,所以0≤P(A)≤1;
性质6:设A,B是一个随机试验中的两个事件,我们有P(A∪B)=_______
.
P(A)+
P(B)-P(A∩B)
6.频率与概率
(1)频率的稳定性
一般地,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大,频率偏离概率的幅度会缩小,即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会逐渐稳定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我们称频率的这个性质为频率的稳定性.
(2)频率稳定性的作用
可以用频率fn(A)估计概率P(A).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是相同的.( )
(2)两个事件的和事件发生是指这两个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 )
(3)从-3,-2,-1,0,1,2中任取一个数,取到的数小于0与不小于0的可能性相同.( )
(4)若A∪B是必然事件,则A与B是对立事件.( )
×
√
√
×
2.甲、乙等五人站成一排,其中为互斥事件的是
A.“甲站排头”与“乙站排头”
B.“甲站排头”与“乙站排尾”
C.“甲站排头”与“乙不站排头”
D.“甲不站排头”与“乙不站排头”
√
因为“甲站排头”与“乙站排头”不能同时发生,所以选项A正确;
因为“甲站排头”与“乙站排尾”可以同时发生,所以选项B不正确;
因为“甲站排头”与“乙不站排头”可以同时发生,所以选项C不正确;
因为“甲不站排头”与“乙不站排头”可以同时发生,所以选项D不正确.
3.从某班学生中任意找出一人,如果该同学的身高小于160 cm的概率为0.2,该同学的身高在[160,175](单位:cm)内的概率为0.5,那么该同学的身高超过175 cm的概率为
A.0.2 B.0.3 C.0.7 D.0.8
√
由题意知该同学的身高小于160 cm的概率、该同学的身高在[160,175]
(单位:cm)内的概率和该同学的身高超过175 cm的概率和为1,故所求概率为1-0.2-0.5=0.3.
4.抛掷一枚骰子,记事件A为“出现点数是奇数”,事件B为“出现点数
是3的倍数”,则P(A∪B)= ,P(A∩B)= .
抛掷一枚骰子,所有可能出现的点数是1,2,3,4,5,6,共6个样本点,
事件A∪B包括出现的点数是1,3,5,6,共4个样本点,故P(A∪B)=;
事件A∩B包括出现的点数是3,共1个样本点,故P(A∩B)=.
1.当随机事件A,B互斥时,不一定对立;当随机事件A,B对立时,一定互斥,即两事件互斥是对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若事件A1,A2,…,An两两互斥,则P(A1∪A2∪…∪An)=P(A1)+P(A2)+…+P(An).
返回
微点提醒
探究核心题型
第二部分
命题点1 随机事件关系的判断
例1 (多选)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记随机事件:E=“点数为奇数”,F=“点数为偶数”,G=“点数大于2”,H=“点数小于2”,R=“点数为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E,F为对立事件 B.G,H为互斥不对立事件
C.E,G不是互斥事件 D.G,R是互斥事件
√
随机事件的关系
题型一
√
√
“点数为奇数”与“点数为偶数”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所以E,F是对立事件,选项A正确;
“点数大于2”与“点数小于2”不可能同时发生,且不是必有一个发生,G,H为互斥不对立事件,选项B正确;
“点数为奇数”与“点数大于2”可能同时发生,E,G不是互斥事件,选项C正确;
“点数大于2”与“点数为3”可能同时发生,G,R不是互斥事件,选项D不正确.
命题点2 利用互斥、对立事件求概率
例2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若事件A B,则P(A)≤P(B)
B.若A,B为对立事件,则P(A)+P(B)=1
C.若A,B为互斥事件,则P(A∪B)=P(A)+P(B)
D.P(A∪B)√
√
√
若事件B包含事件A,则P(A)≤P(B),故A正确;
若A,B为对立事件,则P(A)+P(B)=1,故B正确;
若A,B为互斥事件,则P(A∪B)=P(A)+P(B),故C正确;
因为P(A∪B)=P(A)+P(B)-P(AB),所以当A,B互斥时,P(A∪B)=P(A)+P(B),故D错误.
(2)某射手在一次射击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则这个射手在一次射击中射中环数不够7环的概率为 .
0.11
记“射中环数不够7环”为事件D,则事件为“射中10环或9环或8环或7环”,
所以P()=0.21+0.23+0.25+0.2=0.89,
所以P(D)=1-P()=1-0.89=0.11.
命题点3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例3 (多选)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随机事件A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B.抛掷骰子100次,得点数是1的结果是18次,则出现1点的频率是
C.有一批产品,其次品率为0.05,若从中任取200件产品,则一定有190件
正品,10件次品
D.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有51次出现了正面,则可得抛掷一次
该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0.51
√
√
随机事件A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故A正确;
抛掷骰子100次,得点数是1的结果是18次,则出现1点的频率是,
故B正确;
有一批产品,其次品率为0.05,若从中任取200件产品,则不一定抽取到190件正品和10件次品,故C错误;
100次并不是无穷多次,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有51次出现了正面,则不能得出抛掷一次该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0.51,故D错误.
事件关系的运算策略
进行事件的运算时,一是要紧扣运算的定义,二是要全面考虑同一条件下的试验可能出现的全部结果,必要时可列出全部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当事件是由互斥事件组成时,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思维升华
跟踪训练1 (1)从装有4个白球和3个红球的盒子里摸出3个球,则下列选项中事件A与事件B互斥却不互为对立的是
A.事件A:3个球中至少有1个红球;事件B:3个球中至少有1个白球
B.事件A:3个球中恰有1个红球;事件B:3个球中恰有1个白球
C.事件A:3个球中至多有2个红球;事件B:3个球中至少有2个白球
D.事件A:3个球中至多有1个红球;事件B:3个球中至多有1个白球
√
事件A与事件B可能同时发生,例如摸出2个白球和1个红球,所以事件A与事件B不是互斥事件,故A错误;
事件A与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但不是一定有一个发生,还有可能是3个白球或3个红球,所以事件A与事件B互斥却不互为对立,故B正确;
事件A与事件B可能同时发生,例如摸出2个白球和1个红球,所以事件A与事件B不是互斥事件,故C错误;
事件A与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所以事件A与事件B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故D错误.
(2)若事件A和B互斥,且P(A∪B)=0.5,P(B)=0.3,则P()= .
0.8
因为事件A和B互斥,则P(A∪B)=P(A)+P(B)=P(A)+0.3=0.5,
解得P(A)=0.2,故P()=1-P(A)=0.8.
例4 (1)甲、乙、丙、丁四人排成一列,丙不在排头,且甲或乙在排尾的概率是
A. B. C. D.
古典概型
题型二
√
当甲在排尾,乙在排头时,丙有2种排法,丁有1种,共2种;当甲在排尾,乙排第二位或第三位时,丙有1种排法,丁有1种,共2种;于是甲在排尾共4种排法,同理乙在排尾共4种排法,于是共8种排法符合题意,样本点总数显然是=24,根据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丙不在排头,且甲或乙
在排尾的概率为.
(2)(2024·烟台模拟)安排4名大学生到两家公司实习,每名大学生只去一家公司,每家公司至少安排1名大学生,则大学生甲、乙到同一家公司实习的概率为
A. B. C. D.
√
4名大学生分两组,每组至少一人,有两种情形,分别为3人、1人或
2人、2人,即共有=8+6=14(种)实习方案,其中甲、乙到同一家公司实习的情况有=4+2=6(种),故大学生甲、乙到
同一家公司实习的概率为.
利用公式法求解古典概型问题的步骤
思维升华
跟踪训练2 (1)将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2个红球和1个白球随机放入2个不同的盒子中,每个盒子中至少放入1个球,则2个红球分别放入不同盒子中的概率为
A. B. C. D.
√
将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2个红球和1个白球随机放入2个不同的盒子中,每个盒子中至少放入1个球,则样本点有(红1,白红2),(红2,白红1),(白红1,红2),(白红2,红1),(红1红2,白),(白,红1红2),共6个,而2个红球分别放入不同盒子中包含(红1,白红2),(红2,白红1),(白红
1,红2),(白红2,红1)4个样本点,故由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得概率为.
(2)将1,2,3,4,5,6这6个数填入如图所示的3行2列表格中,则表格内每一行数字之和均相等的概率为
A. B.
C. D.
√
要使表格内每一行数字之和均相等,根据1+6=2+5=3+4,
先将6个数字分为3组,分别为(1,6),(2,5),(3,4),
将三组全排列,安排在表格的三行中,每一行有种顺序,
则可组成不同表格的个数为=48;
将1,2,3,4,5,6这6个数填入表格中的所有情况的
个数为=720,
故所求概率为.
例5 某校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并给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测评打分.现从中随机选出100名学生的成绩(满分为100分),按分数分为[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共6组,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m的值,并求这100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
(保留一位小数);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
题型三
依题意,(0.005+0.015+0.020+0.030+m+0.005)×10=1,解得m=0.025.
前三组的频率为(0.005+0.015+0.020)×10=0.4,
前四组的频率为(0.005+0.015+0.020+0.030)×
10=0.7,
所以中位数为70+×10≈73.3(分).
(2)若认定评分在[80,90)内的学生为“运动爱好者”,评分在[90,100]内的学生为“运动达人”,现采用按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不低于80分的学生中随机抽取6名学生参加运动交流会,大会上需要从这6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发言,求抽取的2名发言者中恰好“运动爱好者”和“运动达人”各1人的概率.
评分在[80,90)内的频率为0.25,[90,100]内的
频率为0.05,两者的比例是5∶1,
所以抽取的6名学生中,评分在[80,90)内的有
5人,记为1,2,3,4,5,
评分在[90,100]内的有1人,记为6,
从中抽取2人,样本点有12,13,14,15,16,23,24,25,26,34,35,36,45,46,56,
共15个,其中恰好“运动爱好者”和“运动达人”各1人的有16,26,36,
46,56,共5个样本点,故所求概率为.
求解概率的综合问题时,一要注意概率模型的应用,明确所求问题所属的事件类型,二要根据公式准确计算.
思维升华
跟踪训练3 为了了解某种新型药物对治疗某种疾病的疗效,某机构联合医院,进行了小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当多的受访者担心使用新药后会有副作用.为了了解使用该种新型药品后是否会引起疲乏症状的副作用,该机构随机抽取了某地患有这种疾病的275人进行调查,得到统计数据如表:
无疲乏症状 有疲乏症状 合计
未使用新药 150 25 t
使用新药 x y 100
合计 225 m 275
(1)求2×2列联表中的数据x,y,m,t的值,依据小概率值α=0.05的独立性检验,能否以此推断有疲乏症状与使用该新药有关?
附:χ2=,n=a+b+c+d.
α 0.10 0.05 0.010 0.005 0.001
xα 2.706 3.841 6.635 7.879 10.828
由列联表知,x=225-150=75,y=100-75=25,m=275-225=50,t=150+25=175,
所以x=75,y=25,m=50,t=175,
零假设为H0:有疲乏症状与使用该新药无关.
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经计算得到
χ2=≈4.911>3.841=x0.05,
根据小概率值α=0.05的独立性检验,我们推断H0不成立,即认为有疲乏症状与使用该新药有关.
无疲乏症状 有疲乏症状 合计
未使用新药 150 25 t
使用新药 x y 100
合计 225 m 275
(2)从使用该新药的100人中按是否有疲乏症状,采用按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人,再从这4人中随机抽取2人做进一步调查,求这2人中恰有1人有疲乏症状的概率.
从使用新药的100人中用按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人的抽样比
为,则抽取有疲乏症状的人数为×25=1,无疲乏症状的有3人,
抽取的有疲乏症状的1人记为1,无疲乏症状的3人记为a,b,c,从4人中随机抽取2人的所有样本点为(1,a),(1,b),(1,c),(a,b),(a,c),(b,c),共6个,
记2人中恰有1人有疲乏症状的事件为M,它所含样本点是(1,a),(1,b),(1,c),共3个,
于是得P(M)=,所以这2人中恰有1人有疲乏症状的概率是.
返回
课时精练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A A C A CD BCD
题号 9 10 13 14 15 16 答案 C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由题意,参加集训的男生、女生各有6名.
参赛学生全从B中学抽取(等价于A中学没有学生入选代表队)的概率
为,
故A中学至少有1名学生入选代表队的概率为1-.
(2)设“参赛的4人中女生不少于2人”为事件C,“参赛女生有2人”为事件D,“参赛女生有3人”为事件E.
则P(D)=,P(E)=.
11.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得
P(C)=P(D)+P(E)=,
故所求事件的概率为.
11.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年龄在[20,25),[25,30),[30,35),[35,40),[40,45]的频率分别为0.05,0.35,0.3,0.2,0.1,
由各组频率知第85百分位数a∈(35,40),
由(40-a)×0.04=0.9-0.85,解得a=38.75,
所以第85百分位数为38.75.
(2)由第三组、第五组的频率可知第三组抽取20×0.3=6(人),第五组抽取20×0.1=2(人),
12.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方法一 不妨设除甲、乙、丙外的五人为A,B,C,D,E,于是从第三组和第五组被抽到的使者中抽取2人的所有情况为:
甲A,甲B,甲C,甲D,甲E,甲乙,甲丙,乙A,乙B,乙C,乙D,乙E,乙丙,丙A,丙B,丙C,丙D,丙E,AB,AC,AD,AE,BC,BD,BE,CD,CE,DE,共28种,
其中甲、乙、丙都没被抽到的情况有AB,AC,AD,AE,BC,BD,BE,CD,CE,DE,共10种,
12.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所以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被选中的概率为1-.
方法二 由题意知,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被选中的概率为
1-=1-.
12.
15
16
一、单项选择题
1.从5个男生、2个女生中任意选派3人,则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A.3个都是男生 B.至少有1个男生
C.3个都是女生 D.至少有1个女生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识过关
答案
从5个男生、2个女生中任意选派3人,由于女生只有2名,故至少有1个男生是必然事件.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2.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如果连续抛掷2 025次,那么第2 024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A. B. C. D.
√
由概率的性质得,无论试验多少次,概率始终不变,故第2 024次出现正
面朝上的概率是.
15
16
3.从2,3,5,7,11这5个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积为偶数的概率为
A. B. C.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从2,3,5,7,11这5个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共有=10(种)选法,其积为偶数,即两个数中有一个为2,共有4种选法,所以
概率为.
答案
15
16
4.某校希望统计学生是否曾在考试中作弊,考虑到直接统计可能难以得到真实的回答,故设计了如下方案:在一个袋子里放入只有颜色和序号不同的红球和绿球各50个,分别编号为1~50,被调查的学生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确认颜色和序号后放回(调查者不知道),摸到红球的学生回答“你摸到的球的序号是否为奇数?”,摸到绿球学生的回答“你是否曾在考试中作弊?”.共调查了1 200名学生,得到了390个“是”的回答,据此估计该校学生的作弊率为
A.15% B.20% C.5% D.1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调查的1 200名学生中,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其编号是奇数的概率也是,摸到绿球的概率为,即摸到红球的人数约为1 200×=600,摸到绿球的人数约为1 200×=600,所以回答问题“你摸到的球的序号是否为奇
数?”且回答“是”的学生人数约为600×=300,回答问题“你是否曾
在考试中作弊?”且回答“是”的学生人数约为390-300=90,所以估
计该校学生的作弊率为×100%=15%.
答案
15
16
5.甲、乙两位同学到莆田市湄洲岛当志愿者,他们同时从“妈祖祖庙”站上车,乘坐开往“黄金沙滩”站方向的3路公交车(线路图如下).甲将在“供水公司”站之前的任意一站下车,乙将在“鹅尾神化石”站之前的任意一站下车.假设每人自“管委会”站开始在每一站点下车是等可能的,则甲比乙后下车的概率为
A. B.
C.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甲从“管委会”站到
“北埭(东环)”站的每
一站下车都可以,有
8种情况,
乙从“管委会”站到“东至”站的每一站下车都可以,有15种情况,
若乙在“管委会”站下车,则甲有7种情况,
若乙在“地税分局”站下车,则甲有6种情况,
若乙在“兴海路”站下车,则甲有5种情况,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若乙在“闽台风情街”站
下车,则甲有4种情况,
若乙在“莲池小学”站下
车,则甲有3种情况,
若乙在“金海岸”站下车,则甲有2种情况,
若乙在“莲池沙滩”站下车,则甲有1种情况,
因此,甲比乙后下车的概率为
P=.
15
16
6.15个人围坐在圆桌旁,从中任取4人,他们两两互不相邻的概率是
A. B. C.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个人围坐在圆桌旁,从中任取4人,他们两两互不相邻,则可先让11个
人入坐好,再让其余4人插空,共有·种不同的围坐方法,所以所求
概率是.
15
16
二、多项选择题
7.(2025·哈尔滨模拟)一个袋子中有4个红球,6个绿球,采用不放回方式从中依次随机取出2个球.事件A=“两次取到的球颜色相同”,事件B=“第二次取到红球”,事件C=“第一次取到红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B B.事件B与事件C是互斥事件
C.P(AB)= D.P(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答案
√
15
16
由题意可得,事件A包含的取球颜色为{(红,红),(绿,绿)},事件B包含的取球颜色为{(红,红),(绿,红)},事件C包含的取球颜色为{(红,红),(红,绿)},则A不包含于B,选项A错误;
B∩C≠ ,选项B错误;
事件AB包含的取球颜色为{(红,红)},P(AB)=,选项C正确;
事件B+C包含的取球颜色为{(红,红),(绿,红),(红,绿)},P(B+C)
=,选项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以样本估计总体,用频率代替概率,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估计平均每天销售50杯双皮奶(同一组区间以中点值为代表)
B.若当天准备55杯双皮奶,则售罄的概率为
C.若当天准备45杯双皮奶,则卖不完的概率为
D.这30天双皮奶日销售量的80%分位数是65杯
8.某冷饮店为了保证顾客能买到当天制作的双皮奶,同时尽量减少滞销,统计了30天的销售情况,得到如下数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
√
日销售量/杯 [25,35) [35,45) [45,55) [55,65) [65,75]
天数 4 6 9 5 6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平均每天双皮奶的销售量为
=51(杯),A错误;
日销售量不小于55杯的概率为,B正确;
日销售量小于45杯的概率为,C正确;
1-=0.8,因此这30天双皮奶日销售量的80%分位数是65杯,D正确.
答案
15
16
三、填空题
9.(2025·八省联考)有8张相同的卡片,分别标有数字1,2,3,4,5,6,7,8.现从这
8张卡片中随机抽出3张,则抽出的3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与其余5张卡片
上的数字之和相等的概率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从8张卡片中随机抽出3张,则样本空间中总的样本点个数为=56,
因为1+2+3+4+5+6+7+8=36,
所以要使抽出的3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与其余5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相等,
则抽出的3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应为18,
则抽出的3张卡片上的数字的组合有8,7,3或8,6,4或7,6,5共3种,
所以符合抽出的3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18的样本点有3个,
所以抽出的3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与其余5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相等的
概率为.
15
16
10.通过手机验证码注册某APP时,收到的验证码由四个数字a1a2a3a4(其中ai∈{0,1,2,…,9},i=1,2,3,4)随机组成,如果验证码a1a2a3a4满足a1它是首位为2的递增型验证码的概率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由题意设该验证码为a1a2a3a4,则a1=2,2∴a2,a3,a4从3,4,5,6,7,8,9中选,
选出3个数,让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有=35(种)排法,
又四位验证码共有10×10×10×10=10 000(种)排法,
∴它是首位为2的递增型验证码的概率为.
15
16
四、解答题
11.某市A,B两所中学的学生组队参加辩论赛,A中学推荐了3名男生、2名女生,B中学推荐了3名男生、4名女生,两校所推荐的学生一起参加集训.由于集训后队员水平相当,从参加集训的男生中随机抽取3人,女生中随机抽取3人组成代表队.
(1)求A中学至少有1名学生入选代表队的概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由题意,参加集训的男生、女生各有6名.
参赛学生全从B中学抽取(等价于A中学没有学生入选代表队)的概率
为,
故A中学至少有1名学生入选代表队的概率为1-.
15
16
(2)某场比赛前,从代表队的6名队员中随机抽取4人参赛,求参赛女生不少于2人的概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设“参赛的4人中女生不少于2人”为事件C,“参赛女生有2人”为事件D,“参赛女生有3人”为事件E.
则P(D)=,P(E)=.
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得
P(C)=P(D)+P(E)=,
故所求事件的概率为.
15
16
12.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于2024年11月12日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开幕,我国空军汇聚多方智慧,研讨无人智能、通航建设,带来了歼-35A、红-19等新型装备.某市为了了解居民对航空航天知识的认知程度,举办了一次“航空航天”知识竞赛,满分100分(90分及以上为认知程度高),结果认知程度高的有m人,按年龄分成5组,其中第一组:[20,25),第二组:[25,30),第三组:[30,35),第四组:[35,40),第五组:[40,45],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m人年龄的
第85百分位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年龄在[20,25),[25,30),[30,35),[35,40),[40,45]的频率分别为0.05,0.35,0.3,0.2,0.1,
由各组频率知第85百分位数a∈(35,40),
由(40-a)×0.04=0.9-0.85,解得a=38.75,
所以第85百分位数为38.75.
15
16
(2)现从以上各组中采用按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人,担任“航空航天”的宣传使者.若有甲(年龄31)、乙(年龄34)、丙(年龄42)三人已确定入选宣传使者,现计划从第三组和第五组被抽到的使者中,再随机抽取2人作为组长,求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被选中的概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由第三组、第五组的频率可知第三组抽取20×0.3
=6(人),第五组抽取20×0.1=2(人),
方法一 不妨设除甲、乙、丙外的五人为A,B,
C,D,E,于是从第三组和第五组被抽到的使者
中抽取2人的所有情况为:
甲A,甲B,甲C,甲D,甲E,甲乙,甲丙,乙A,乙B,乙C,乙D,乙E,乙丙,丙A,丙B,丙C,丙D,丙E,AB,AC,AD,AE,BC,BD,BE,CD,CE,DE,共28种,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其中甲、乙、丙都没被抽到的情况有AB,AC,
AD,AE,BC,BD,BE,CD,CE,DE,共10种,
所以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被选中的概率为
1-.
方法二 由题意知,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人
被选中的概率为1-=1-.
15
16
13.整数集就像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充满了无尽的奥秘.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220和284具有如下性质:220的所有真因数(不包括本身的因数)之和恰好等于284,同时284的所有真因数之和也等于220,他把具有这种性质的两个整数叫做一对“亲和数”,“亲和数”的发现掀起了无数数学爱好者的研究热潮.已知220和284,1 184和1 210,2 924和2 620是3对“亲和数”,把这六个数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个数,另一组4个数,则220和284在同一组的概率为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
能力拓展
15
16
由题意可得一共有种分组方法,若要满足220和284在同一组,则分两种情况讨论:①220和284在2个数这一组中,有种分组方法,
②220和284在4个数这一组中,有种分组方法.
故所求概率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4.(2025·泉州模拟)如图,有一个质地均匀的正八面体,八个面分别标以数字1到8.将该八面体连续抛掷三次,按顺序记录它与地面接触的面上的
数字,则这三个数恰好构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由题意可知所有可能情况共有83种,按顺序记录的三
个数恰好构成等差数列,
可以按照公差为-3,-2,-1,0,1,2,3分类,
其中公差为-3,-2,-1和3,2,1的情况对应相等.
公差为0的有(1,1,1),(2,2,2),…,(8,8,8),共8种情况;
公差为1的有(1,2,3),(2,3,4),…,(6,7,8),共6种情况,同公差为-1的;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公差为2的有(1,3,5),(2,4,6),(3,5,7),
(4,6,8),共4种情况,同公差为-2的;
公差为3的有(1,4,7),(2,5,8),共2种情况,
同公差为-3的.
所以三个数恰好构成等差数列的概率P=.
15
16
15.(2024·昆明模拟)在某次国际商贸交流会展期间,举办城市为了提升安保级别,在平时正常安保的基础上再将甲、乙等6名特警人员分配到展区附近的4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执勤,若每个特警只能分配去1个路口且每个路口至少安排1名特警,则甲和乙不安排在同一个路口执勤的概率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6名特警分配到展区附近的4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执勤,不同的安排方法
数为,
甲、乙安排在同一个路口,视甲、乙为一个人,5个人安排到4个路口的安排方法数为,
因此甲和乙安排在同一个路口执勤的概率是,
所以甲和乙不安排在同一个路口执勤的概率是1-.
16.(2024·长沙模拟)已知集合B,C是集合A的真子集且B∩C= ,如果 a∈A, b∈B,c∈C,使得a=λb+μc,其中λ,μ∈{0,1},则称B,C是集合A的一组有序基底集,记为(B,C).已知A={1,2,3,4},且(B,C)为A的一组有序基底集,则集合B中的元素之和小于4的概率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由题意,满足集合A={1,2,3,4}的有序基底集可以为:({1,2,3},{4}),({1,2,4},{3}),({1,3,4},{2}),({2,3,4},{1}),({1,2},{3,4}),({1,3},{2,4}),({1,4},{2,3}),({1},{2,3}),({1},{2,4}),({1,2},{3}),({1,4},{2}),共有11组;再把每组中的两个集合调换位置,此时也是11组,综上可得,共计22组,其中满足集合B中元素之和小于4的有9组,所以概率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