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 7.4 酸碱中和反应课件(共11张PPT内嵌视频)+同步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 7.4 酸碱中和反应课件(共11张PPT内嵌视频)+同步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8 14:31:12

文档简介

2025年鲁科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学科导学案 编写:初三化学教研组 2025.05.28
7.4 酸碱中和反应
【学习目标】
1. 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并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 认识pH传感器,能够利用pH变化曲线分析反应进程和溶液的酸碱性;
3. 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 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 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1. 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并能识别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
2. 通过对酸与碱反应的探究,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自主学习】
一、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1.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几点提醒
(1)中和反应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中和反应属于_________中的一种反应;
(2)中和反应_________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_________中和反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和反应_________有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借助用_________测定溶液的pH,借助_________、_________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或测定反应过程中变化的_________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3. 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1. 向NaOH中加入HCl
(1)当滴入的HCl量较少时,溶液中_________有剩余,溶液呈____性,pH____7,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的HCl恰好与溶液中NaOH完全反应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7,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滴入的HCl过量时,溶液中_________有剩余,溶液呈____性,pH____7,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
2. 向HCl中加入NaOH
(1)当滴入的NaOH量较少时,溶液中_________有剩余,溶液呈____性,pH____7,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的NaOH恰好与溶液中HCl完全反应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7,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滴入的NaOH过量时,溶液中_________有剩余,溶液呈____性,pH____7,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3. 画出简易图像分析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三、中和反应原理的应用
1. 应用于医药卫生
(1)人的胃液呈酸性,胃酸过多而导致胃部不适,此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降低胃液中胃酸的含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胃溃疡患者不能使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的酸碱性,利用中和反应原理,向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将土壤的pH控制在最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内,比如向酸性土壤中撒_________改变pH。
3. 处理工业废水:工业废水的酸碱性超标后,必须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例如,当污水中含硫酸量超标时,可利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产生的酸性或碱性废液______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该用相应试剂将溶液调节为______,再倒入_______________中统一处理。
4. 调节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实验中若溶液酸碱性太强或太弱,都可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pH。
【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1. 酸和碱可以发生反应,试着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观察这些反应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1)盐酸与氢氧化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酸与氢氧化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与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酸与氢氧化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和反应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几点提醒
(1)中和反应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中和反应属于_________中的一种反应。
(2)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什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请你用逻辑链表示,并加以简单叙述。
4. 中和反应一定有明显的现象吗?若是没有,如何检验反应发生了?可以借助什么仪器或者装置检测?
观察实验,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5. 中和反应的实质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_______和_______结合成了_______,导致溶液原有的_______相互“中和”。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过程中,_______和_______并没有消耗,留在了溶液中。如果两种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最终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1. 向NaOH中加入HCl
(1)当滴入的HCl量较少时,溶液中_________有剩余,溶液呈____性,pH____7,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的HCl恰好与溶液中NaOH完全反应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7,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滴入的HCl过量时,溶液中_________有剩余,溶液呈____性,pH____7,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坐标(18,7)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向HCl中加入NaOH
(1)当滴入的NaOH量较少时,溶液中_________有剩余,溶液呈____性,pH____7,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的NaOH恰好与溶液中HCl完全反应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7,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滴入的NaOH过量时,溶液中_________有剩余,溶液呈____性,pH____7,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中和反应原理的应用
1. 应用于医药卫生
(1)人的胃液呈酸性,胃酸过多而导致胃部不适,此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降低胃液中胃酸的含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胃溃疡患者不能使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被蚊虫叮咬时,蚊虫会在人体皮肤内分泌蚁酸,涂一些____性物质的溶液,如_________,可减轻痛痒。
2.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植物的生长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向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将土壤pH控制在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范围之内。
(1)酸性的土壤用_________中和,如_________等;
(2)碱性的土壤用_________中和。
3. 处理工业废水:工业废水的酸碱性超标后,必须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例如,当污水中含硫酸量超标时,可利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产生的酸性或碱性废液______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该用相应试剂将溶液调节为______,再倒入_______________中统一处理。
4. 调节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实验需将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若溶液酸碱性太强或太弱,都可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pH。
【知能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Ca(OH)2 + CO2 = CaCO3↓+ H2O. B. CuO + 2 HCl = CuCl2 + H2O
C. H2SO4 + 2 KOH = K2SO4 + 2 H2O D. 2 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2. 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 碳酸钠和稀盐酸. B. 氧化铁和稀盐酸 C. 氧化钙和水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3. 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CaCO3 CaO + CO2↑. B. Fe2O3 + 3 CO 2 Fe + 3 CO2
C. 3 HCl + Al(OH)3 = AlCl3 + 3 H2O D. Cu + 2 AgNO3 = 2 Ag + Cu(NO3)2
4.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 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
C. 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 D. 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第4题图 第5题图
5.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 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
C. 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 D. 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6.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 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用碳酸水浇灌植物改良碱性土壤
C.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D. 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7.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至过量,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 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8. 食用松花蛋时常感到有涩味,这是因为制作松花蛋的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松花蛋时添加某种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
A. 食盐 B. 食醋 C. 香油 D. 味精.
9. X可以发生如下反应:①X+酸→盐+水;②X+非金属氧化物→盐+水。X可能是(  )
A. 氧化铜. B. 盐酸 C. 氢氧化钠 D. 碳酸钠
10. 将下列使用过的仪器浸泡于稀盐酸中,然后用水冲洗,不能将仪器处理干净的是(  )
A. 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 B.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的硬质玻璃管.
C. 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红棕色固体的烧杯 D. 氢气还原氧化铜后附有红色固体残渣的试管
11. 在实验室里,欲使碱性溶液变成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好选用哪一种组合(  )
①NaOH溶液 ②稀盐酸 ③石灰水 ④酚酞试液
A. ①或③ B. 只有②. C. 只有① D. ②和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
12. 下列关于酸碱中和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被蚂蚁叮咬(其毒液呈酸性)后,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肥皂水(pH = 10)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溶液的pH不改变
D. 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OH + H2SO4 = Na2SO4 + H2O.
13. 当土壤的pH < 4时,一般作物难于生长。要改良这种土壤,最好施加的物质是( )
A. 食盐 B. 烧碱. C. 盐酸 D. 氢氧化钙
1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离子都是带有电荷的粒子,则带有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 碱的溶液pH > 7,则pH > 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15. 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 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C. b点时,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71 : 40
D. c点时,溶液中的Na+个数大于Cl-个数
16. 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各图中能表示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17. 某KOH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NaOH和一种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 g该样品与1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 = 1.8
B. 若m > 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NaOH
C. 若m = 1.8,则样品中只含有NaOH或杂质A中的一种
D. 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小于3.65%
18. 向装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入稀硫酸至过量,有关溶液pH和滴入稀硫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三、非选择题
19.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发生的反应,主要原理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 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 B.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的硫酸
C. 用硼酸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2)《天工开物》中记载“石灰淹苗足”即撒熟石灰于秧根,利用熟石灰的碱性来中和土壤的酸性,是改良土壤的有效措施。某酸性土壤样品经检测含有硝酸,写出熟石灰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化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储备化学知识:
①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②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_______(填化学式);
③2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达的含义)。
(2)解答生活问题:
①蚊虫叮咬处,涂抹肥皂水,可减轻痛痒,这是因为肥皂水显_______性;
②中国的水墨画一般用墨汁完成,比西方的油画容易保存,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在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
21. 右图为“胃酸完全抑制剂”的标签。
(1)“胃酸完全抑制剂”主要成分中属于碱的物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其在胃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药品对于胃溃疡患者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服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回答)。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 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__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某同学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50 g稀硫酸样品,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中pH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___色。
(3)_________点表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此时所测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4. 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1)。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升高,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小金认为溶液显中性。小东认为不一定,小东同学设计以下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否定小金的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5)戊组同学对本地化工厂排放废水中的盐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取废水50 g,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如图2所示。请计算废水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5. 验证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及实验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并请在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2)由图二可知:图二烧杯中盛放的原溶液是___________。判定该反应发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___。
(3)a、b、c三处对应溶液所含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有一包含有碳酸钠的食盐样品30 g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0 g足量的稀盐酸,待充分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23.4 g,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7.4 酸碱中和反应 第1页(共10页)(共11张PPT)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新课导入
吃松花蛋时蘸少许食醋,口感会很好,这是因为松花蛋中的碱性物质被食醋中和了。蚊虫叮咬之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在家庭中可使用浓肥皂水涂抹,可迅速止痒。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你知道如何证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吗?
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酸和碱可以发生反应,试着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观察这些反应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盐酸与氢氧化钾
盐酸与氢氧化钡
硫酸与氢氧化钠
硫酸与氢氧化钡
KOH + HCl KCl + H2O
2 NaOH + H2SO4 Na2SO4 + 2 H2O
Ba(OH)2 + H2SO4 BaSO4↓+ 2 H2O
Ba(OH)2 + 2 HCl BaCl2 + 2 H2O
酸和碱相遇时,它们分别解离出的H+和OH-结合生成水,而其他离子结合成盐。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特别提醒
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反应。
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看反应物中是否为酸和碱,而不是仅看生成物中是否有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example & logic
中和反应一定有明显的现象吗?若是没有,如何检验反应发生了?可以借助什么仪器或者装置检测?
有盐和水
生成的反应
中和反应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也是生成盐和水,如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是生成盐和水,如
2 NaOH + CO2 Na2CO3 + H2O
CuO + H2SO4 CuSO4 + H2O
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
向0.4%的稀盐酸中滴加0.4%的氢氧化钠溶液,无现象,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仪器试剂
试管、小烧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蒸馏水、pH试纸
做出假设
(I)发生了化学反应;(II)未发生化学反应。
借助溶液的pH观察是否反应
实验步骤
用pH试纸分别测定水、0.4%的NaOH溶液和0.4%的盐酸的pH,记录结果;
分别量取2 mL水和2 mL 0.4%的NaOH溶液于2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2 mL 0.4%的盐酸,充分振荡后,测定所得溶液的pH,记录结果。
实验现象
水 0.4%的NaOH溶液 0.4%的盐酸
加入盐酸前溶液的pH
加入盐酸后溶液的pH
实验结论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然不是由于溶液混合时相互稀释造成的,而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实验反思
除了用pH试纸测溶液pH的变化,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说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吗?
方案一
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
(红色)
滴加稀盐酸
溶液
(红色恰好褪色)
稀NaOH溶液
(无色)
方案二
滴加石蕊试液
溶液
(蓝色)
滴加稀盐酸
溶液
(紫色)
稀NaOH溶液
(无色)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成了水分子(H2O),导致溶液原有的酸碱性相互“中和”。用方程式表示为: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
H+ + OH- H2O
这个过程中,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并没有消耗,留在了溶液中。如果两种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最终得到的是氯化钠溶液。
所有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视频
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
(红色)
滴加稀盐酸
溶液
(红色恰好褪色)
稀NaOH溶液
(无色)
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利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在酸碱混合发生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并借助计算机呈现图像,即可得到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
向NaOH中加入HCl
利用pH传感器,向20 mL 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0.4%的盐酸,连接在传感器上的计算机随即绘制出了溶液pH(纵坐标)随所加盐酸体积(横坐标)变化的曲线。
一开始的溶液为NaOH,溶液显碱性
最后HCl过量,溶液显酸性
当滴加的HCl较少时,溶液中NaOH有剩余,溶液pH > 7,呈碱性,溶质为NaOH、NaCl;
当滴加的HCl恰好与溶液中NaOH完全反应时,此时消耗HCl 18 mL,溶液pH = 7,呈中性,溶质只有NaCl;
当滴加的HCl过量时,溶液中HCl有剩余,溶液pH < 7,呈酸性,溶质为HCl、NaCl。
滴加HCl较少
滴加HCl较多
向HCl中加入NaOH
当滴加的NaOH较少时,溶液中HCl有剩余,溶液pH < 7,呈酸性,溶质为HCl、NaCl;
当滴加的HCl恰好与溶液中NaOH完全反应时,溶液pH = 7,呈中性,溶质只有NaCl;
当滴加的NaOH过量时,溶液中NaOH有剩余,溶液pH > 7,呈碱性,溶质为NaOH、NaCl。
一开始的溶液为HCl,溶液显酸性
滴加NaOH较少
滴加NaOH较多
最后NaOH过量,溶液显碱性
分析溶质:生成物一定有,反应物找剩余
中和反应原理的应用

用于医药卫生
胃酸过多导致胃部不适或疼痛时可口服碱性药物,以降低胃酸的含量。如“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
Al(OH)3 + 3 HCl AlCl3 + 3 H2O
胃溃疡患者不能使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HCl和NaHCO3反应会产生CO2,使得胃溃疡症状加重。
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用于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植物的生长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向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将土壤pH控制在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范围之内。
酸性的土壤用碱性物质中和,如熟石灰(Ca(OH)2)等。
碱性的土壤用酸性的肥料中和。
用于处理工业废水
酸性或碱性废水必须先进行处理,达标后才可以排放,否则会造成水体污染。如含有废硫酸的溶液,需用Ca(OH)2溶液中和后才可排放。
实验产生的酸性或碱性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该用相应试剂将溶液调节为中性,再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统一处理。
Ca(OH)2 + H2SO4 CaSO4 + 2 H2O
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科学实验需将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若溶液酸碱性太强或太弱,都可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pH。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