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9.猎人海力布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拥有了听懂动物语言的能力,他把听到的可怕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却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故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本文充分体现出民间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的特点,并带有神话色彩。它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也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但学生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多数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简洁。所以让学生明确复述的方法极为重要。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情境;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 ②语言运用:认识本课“酬、誓、谎、牺”4个生字,会写“珍、叮、嘱”等1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③思维能力:概括故事情节。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海力布的性格特点。 ④审美创造: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人民、助人为乐的情感。
思政元素:以“舍身救众、化石成碑”的民间叙事为脉络,在“信守诺言”与“生死抉择”的碰撞中深植“以生命践诺守护苍生、用大爱无疆铸就民族魂”的精神丰碑,让“无私”的品格凝练为集体记忆中的永恒灯塔。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猎人海力布的背景资料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吧?故事里有美妙的风景,有感人的真情。这些故事丰富了人们的童年时光。《猎人海力布》就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看看关于他的视频,你们能从中得到什么领悟呢?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猎人海力布的。(教师板书课题。)据说在某地的一个山村里,有一块奇特的石头,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传说它是猎人海力布变的。海力布怎么会变成石头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去课文中一探究竟吧。 1、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交流看完视频的感受 3、学生齐读课题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民间故事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环节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大声、快速朗读课文。 2.教师课件出示词语。 3.小组合作,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按要求读文。 2、学生认读词语。 3、小组合作检测词语。 引导学生去关注人物故事情节,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海力布的性格特点。
教学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画,你能准确地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词语或句子吗? ②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吗? ③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2.梳理故事情节,首先要理清思路,分析结构,明确层次。 ◆结构梳理: 3.小组讨论、交流后,推荐代表梳理故事情节,说出文中记叙的有关海力布的几件事。 1.学生默读课文 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讲了海力布的那些故事 3、小组合作分层次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激发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生字。 巩固作业: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提升作业:再读一个民间故事,写读后感
八、板书设计:
课题 9.猎人海力布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情境;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 ②语言运用:认识本课“酬、誓、谎、牺”4个生字,会写“珍、叮、嘱”等1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③思维能力:概括故事情节。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海力布的性格特点。 ④审美创造: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人民、助人为乐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猎人海力布的背景资料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猎人海力布战》中的生词,下面听写词语: 酬谢 珍宝 叮嘱 崩塌 焦急 发誓 谎话 迟延 后悔 扶着 老人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大致了解了海力布的英雄传说。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精彩而感人的故事的。 1、学生听写词语 2、学生概括课文的内容。 通过对上节课的复习,知识的梳理,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下步学习做准备。
教学环节二:精读感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2)学习2自然段 从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海力布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3)学习3自然段。 海力布救下小白蛇,体现了他的乐于助人。 (4)学习第4自然段 这是什么描写? (5)学习第5自然段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6)学习6自然段 这是什么描写? (7)学习第7自然段 这句话叙述了什么? (8)学习第8自然段 1.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 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 运用了关联词,突出海力布急迫的心情。 2.练一练:用尽管……可是造句 (9)学习第9自然段 这是什么描写? 从这句话我们得知:海力布变成了石头。 (10)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以怀念海力布作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2、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海里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3、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呢? 4、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5、第五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6、第六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呢? 7、自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描写体现了海里布怎样的品质呢? 8、第八自然段的关联词突出了海里布怎样的心情?学生运用关联词仿写句子 9、学生自读第九自然段,思考:文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从这一段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海里布怎样的品质? 10、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呢?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巩固作业:从“海力布”石头的来历的角度来复述本文的故事 提升作业:续编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努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他们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说明这些句子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原因,对课文的理解便可水到渠成!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中的复述展示环节,因为时间的原因,只有一名学生进行了展示,对学生是否掌握复述的方法了解不够。 改进措施: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本课故事简单,语言接近生活,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所以可以透过文字进行想象,对课文进行再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