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课件+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1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课件+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8 21:30:21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化学观念: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能根据科学家建立的模型认识原子的结构。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来源及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科学思维: 通过化学史实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智慧,知道可以通过实验现象、类比、想象、推理、假说、模型等思维方法认识原子结构。
科学探究与实践: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会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史,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了解人类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探索是不断发展的。
素养目标
情境导入
科幻电影《蚁人》中关于微观世界的片段
如果我们可以缩小到原子级别,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科幻电影中的微观世界与现实中的原子结构有什么不同?
新知探究
任务一 学史实,建模型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还可以再分吗?原子的真实结构是怎样的?
新知探究
任务一 学史实,建模型
原子模型的演变:(1)道尔顿原子模型
“实心球”模型
墨子
古代哲学家
“非半弗斫,则不动,说在端”
不断分割物质,直到无法再分时便得到“端”。
道尔顿
英国科学家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端”和“原子”可被认为是原子的“实心球”模型 。
新知探究
任务一 学史实,建模型
原子模型的演变:(2)汤姆孙原子模型
汤姆孙
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一系列实验确认:所有原子中都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
阴极射线管实验
“枣糕”模型
新知探究
任务一 学史实,建模型
原子模型的演变:(3)卢瑟福原子模型
卢瑟福
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有带正电荷的核,体积很小,电子在核外运动。
金箔
探测屏
ɑ粒子发生器
狭缝
核式结构模型
电子
原子核
新知探究
任务一 学史实,建模型
原子模型的演变:(4)玻尔原子模型
玻尔
丹麦物理学家
核外电子只能在限定的轨道内绕核
运转,按能量高低而距离核远近不同。
薛定谔
奥地利物理学家
电子云并不表示电子的实际运动轨迹,
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
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原子模型的演变:(5)薛定谔原子模型
新知探究
任务二 回现实,明结构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由此实验可以得出原子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的带电情况如何?
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内部,而且原子核带正电。
新知探究
任务二 回现实,明结构
1.原子的构成
+
+
+
-
-
-
10-15~10-14 m
约10-10 m
电子
原子核
→每个质子带
1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
→每个电子带
1个单位负电荷
电中性
注意: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
新知探究
任务二 回现实,明结构
总结交流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原子核可以再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3)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和
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新知探究
任务二 回现实,明结构
分析下面的表格,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①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
③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新知探究
任务三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
已知一种氢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1个电子,不含中子,请根据教材68页表3-2数据,计算这种氢原子的质量。
该氢原子质量=1.672 6×10-27 kg
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26×10-27kg,由于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有没有更方便的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呢?
新知探究
任务三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一个碳-12原子质量
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注:相对原子质量( Ar )是一个 “比值”,
单位为“1” ,通常省略不写。
新知探究
任务三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1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一个该原子的原子质量
一个碳-12原子质量 ×1/12
1.993×10-26 kg
1.67×10-27 kg
碳-12原子质量的1/12
1.993×10-26 kg
1.67×10-27 kg
氢原子
H
碳-12原子
C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
H
新知探究
任务三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交流讨论 观察下面表格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6×10-27kg
中子 1.6749×10-27kg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1.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
2.电子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993×10-26kg
1.6726×10-27kg
≈ 1
新知探究
任务三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
例1: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 kg,计算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993×10-26 kg
9.288×10-26 kg
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2
≈ 55.9
新知探究
任务三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
例2:等质量的钠、镁、铝三种物质,按原子个数从多到少排序。
(相对原子质量:钠-23 镁-24 铝-27)
钠、镁、铝
新知探究
任务三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讨论交流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有什么关系?
①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个比值。
②原子实际质量越大,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越大。
③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书写时,一般不写出),原子实际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千克。
新知探究
任务三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张青莲(1908~2006)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委员。他主持测定的铟、铱、锑、铀、铈、铒、锗、镝、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被确认为国际标准。
新知探究
任务三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请仔细分析下表,找规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铁 26 30 26 56
铀 92 146 92 238
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堂小结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当堂反馈
1.已知某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 ( )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
BD
2.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 )
A.质子和电子 B.核电荷数
C.中子和电子 D.质子和中子
D
当堂反馈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原子核是由6个中子和6个质子构成的
B.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的
C.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概念
D.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C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化学观念: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能根据科学家建立的模型认识原子的结构。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来源及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科学思维:通过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智慧,知道可以通过实验现象、类比、想象、推理、假说、模型等思维方法认识原子结构。
科学探究与实践: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会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史,了解人类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探索是不断发展的。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的思维方法。
[播放视频]“某科幻电影中关于微观世界的片段”。
[问题驱动]如果我们可以缩小到原子级别,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科幻电影中的微观世界与现实中的原子结构有什么不同
任务一 学史实,建模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原子的真实结构是怎样的 [资料1]道尔顿、汤姆孙、卢瑟福对原子结构的探索成果。 [活动]阅读教材P69“科学史话”,小组合作根据不同时期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推测,利用提供的橡皮泥制作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资料2]玻尔、薛定谔原子结构的探索成果。 [引导]通过原子结构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后起之秀不断用事实修正前人的科学结论的过程以及在这些科学家中,汤姆孙是卢瑟福的老师,而卢瑟福又是玻尔的老师,大家有什么感悟 [情感升华]希望同学们学习这些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努力在学习上不断攀登,与更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为伍,创造更大的价值 [分组活动]用橡皮泥建构原子模型,并分组汇报演示。 [总结]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汤姆孙:枣糕模型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听讲、思考]体会科学家崇尚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质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
任务二 回现实,明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动画展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提问]根据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得出原子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各部分的带电情况如何 [引导]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65内容及图3-9,分析原子的结构及各微观粒子带电荷情况。 [总结]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原子核可以再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观看动画演示] [阅读教材] [合作交流] 原

3.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引导]请结合教材P65表3-1分析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的数量关系 [分析总结] 1.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普通氢原子中无中子。 3.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任务三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渡]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kg,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有没有更方便的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呢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引入相对原子质量。 [讲解]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得到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 1.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计算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等质量的钠、镁、铝三种物质,按原子个数从多到少进行排序。 [提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有什么关系 [拓展]我国杰出化学家张青莲教授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中有着突出的贡献。同学们可从附录Ⅱ中查出常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引导]请仔细分析表格(见PPT),找规律 [听讲,记笔记] [练习]请1名学生板演。 1.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6 2.钠、镁、铝。 [讨论交流] 1.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个比值。 2.原子实际质量越大,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越大。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书写时,一般不写出),原子实际质量的常用单位是“kg”。 [分析总结] 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交流分享]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汤姆孙葡萄干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电子云模型
二、原子的结构
 原子
(不带电)
三、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2.表达式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成功之处 本堂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和学生共同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包括“α粒子散射实验”的精细讲解,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模型的形成以及后来又被推翻,都是有现实依据的,同时引导他们注重学习科学家的品质,学生很感兴趣。尤其是说到张青莲教授,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很强
不足之处 课堂时间把握有点不太好,下课超时了五分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