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案+导学案 2025-2026学年度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案+导学案 2025-2026学年度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1 05:52:10

文档简介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1.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以及发现内在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能力,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习惯.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知识链接
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回答问题:
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直角三角形→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什么?a2+b2=c2→直角三角形.
创设情境——见配套课件
探究点一:勾股定理与其他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活动1:动手折一折
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折叠,你能发现折叠前后两部分图形有什么关系吗?说明理由.
如图,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cm,BC=10cm,将△ABC折叠,使得B与A重合,折痕为DE,你能求出CD的长吗?
问:(1)本题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
(2)本题将△ABC折叠,使得B与A重合,折痕为DE,可得到什么?依据是什么?
(3)观察CD在哪一个三角形中?你能表示出这个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长吗?
分析:
1.标已知,标问题(边长的问题一般有什么方法解决?),明确目标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设适当的未知数x;
2.折叠后出现的相等的线段有哪些?
3.将已知边和未知边(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转化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表示出来.
4.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方程,得解.
解:设CD=x cm,则DB=(10-x)cm.
由题意,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BD=(10-x)cm,且AC=5cm.
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D2=AC2+CD2,即(10-x)2=52+x2.
解得x= .所以CD= cm.
问题1:阅读教材P13,利用以上探究过程中的方程思想,解决尝试·思考问题.
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8cm,点E是边AD的中点,将这个正方形纸片翻折,使点C落到点E处,折痕交边AB于点G,交边CD于点F.你能求出DF的长吗?
解:因为点E是边AD的中点,所以DE=AD=4cm.
设DF=xcm,则CF=EF=(8-x)cm.
在Rt△DEF中,DE2+DF2=EF2,
则42+x2=(8-x)2.解得x=3.
所以DF的长为3cm.
问题2:试一试,你能利用以下折叠图形,借助勾股定理,设计一个有关折叠的计算问题么?
要点归纳: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标已知,设未知;②利用折叠,找相等;③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④解方程,得解.
探究点二: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2:小组合作,设计方案,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借助勾股定理,请你利用升旗的绳子、卷尺设计一个方案,测算旗杆的高度.以下是小丽设计的测量方案:
项目背景 测量实物图: 如图①,小丽制定了如下测量方案,并进行实地测量.
项目方案 测量示意图: 测量过程: 步骤一:如图②,线段MN表示旗杆高度,MN垂直地面于点N.将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直到地面,并多出了一段NE.用皮尺测出NE的长度. 步骤二:如图③,小丽同学将绳子末端放置于头顶,向正东方向水平移动,直到绳子拉直为止,此时小丽同学直立于地面点B处.用皮尺测出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
各项数据 测量项目 数据
绳子垂到地面多出部分的长度 0.5m
小丽直立位置距旗杆底端的水平距离 7m
小丽身高 1.5m
请根据表格所给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直接写出线段MN与AM之间的数量关系.
  AM=MN+0.5.
(2)根据小丽的测量方案和数据,求出学校旗杆MN的高度.
解:如图,过A作AC⊥MN于C,则AB=CN,AC=BN.根据题意,得AB=CN=1.5m,AC=BN=7m,AM=MN+0.5,所以CM=MN-CN=MN-1.5.因为AM2=AC2+CM2,所以(MN+0.5)2=72+(MN-1.5)2.解得MN=12.75m.
答:学校旗杆MN的高度为12.75m.
要点归纳: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方程思想解答实际问题.
教材P13例题,课件出示,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总结.
如图,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出发,沿北偏东53°方向走了400m到达点B,然后再沿北偏西37°方向走了300m到达目的地C.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把实际问题中的角度转化为图形中的角度,找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解:如图,过点B作BE∥AD,所以∠DAB=∠ABE=53°.因为37°+∠CBA+∠ABE=180°,所以∠CBA=90°.所以AC2=BC2+AB2=3002+4002=5002.所以AC=500m,即A,C两点间的距离为500m.
  方法总结:此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数学模型(直角三角形)中,应用勾股定理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
1.强大的台风使得一根旗杆在离地面5m处折断倒下,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12m处,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D )
A.12m B.13m
C.17m D.18m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如图,某同学在做物理实验时,将一支细玻璃棒斜放入一只盛满水的烧杯中,已知烧杯高8cm,玻璃棒被水淹没部分长10cm,则这只烧杯的底面直径是( D )
A.9cm B .8cm C.7cm D.6cm
3.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64 cm2.
4.如图,要在两幢楼房的房顶A,B间拉一根光缆线(按线段计算),则至少需要光缆线 10 m.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这是可近似看作一个等腰三角形ABC的衣架,其中腰长为26cm,底边上的高为10cm,则底边BC的长为 48 cm.
6.[方程思想]图①中有一首古算诗,根据诗中的描述可以计算出红莲所在位置的湖水深度,其示意图如图②所示,其中AB=AB',AB⊥B'C于点C,BC=0.5尺,B'C=2尺.求AC的长.
解:设AC的长为x尺,则AB'=AB=(x+0.5)尺.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
即x2+22=(x+0.5)2,解得x=3.75.故AC的长为3.75尺.
(其他课堂拓展题,见配套PPT)
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1章 勾股定理
1.3勾股定理的应用
【素养目标】
1. 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以及发现内在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能力,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习惯.
2. 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重点)
3. 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难点)
【复习导入】
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回答问题:
1.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什么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勾股定理与其他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装修工人李叔叔想检测某块装修用砖(如图)的边 和边 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 .
(1)如果李叔叔随身只带了卷尺,那么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2)李叔叔测得边 长 ,边 长 , 点 之间的距离是 . 边 垂直于边 吗?
(3)如果李叔叔随身只带了一个长 度为 的刻度尺,那么他能检验边 是否垂直于边 吗
【活动1】:动手折一折
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折叠,你能发现折叠前后两部分图形有什么关系吗 说明理由.如图,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 , ,将 折叠,使得 与 重合,折痕为 ,你能求出 的长吗
分析:(1) 本题已知什么 求的是什么
(2)本题将 折叠,使得与 重合,
折痕为 ,可得到什么 依据是什么
(3)观察 在哪一个三角形中? 你能表示出这个三角形的每一条边吗 你能求出 的长吗
如图,正方形纸片 的边长为 ,点 是边 的中点,将这个正方形纸片翻折,使点 落到点 处,折痕交边 于点 ,交边 于点 .你能求出 的长吗
问题2: 试一试, 你能利用以下折叠图形, 借助勾股定理,设计一个有关折叠的计算问题么
【练一练】1. 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 ,将 折叠,使点 与点 重合,折痕为 ,则 的长为( )
A. B. C. D.
要点归纳: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标已知,设未知;②利用折叠,找相等;③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④解方程, 得解.
【活动2】:小组合作,设计方案,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借助勾股定理,请你利用升旗的绳子、卷尺设计一个方
图2 图3
请根据表格所给信息, 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 (1)直接写出线段 与 之间的数量关系.
(2)根据小丽的测量方案和数据,求出学校旗杆 的高.
例1 今有池方一丈, 葭生其中央, 出水一尺.引葭赴岸, 适与岸齐. 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选自《九章算术》) 题目大意:如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丈的正方形. 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 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那么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
例2 如图,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 出发, 沿北偏东 方向走了 到达点 ,然后再沿北偏西 37° 方向走了 到达目的地 . 求 两点之间的距离.
当堂反馈
1. 强大的台风使得一根旗杆在离地面5m处折断倒下,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12m处,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
A. B. C. D.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 如图,某同学在做物理实验时,将一支细玻璃棒斜放入一只盛满水的烧杯中,已知烧杯高8cm,玻璃棒被水淹没部分长 ,则这只烧杯的底面直径是( )
A. 9cm B. 8cm C. D.
3. 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______ cm2 .
4. 如图,要在两幢楼房的房顶 , 间拉一根光缆线(按线段计算),
则至少需要光缆线_____m.
第4题图 第5题图
5. 如图,这是可近似看作一个等腰三角形 的衣架,其中腰长为 ,底边上的高为 ,则底边 的长为_____ .
6. [方程思想]图①中有一首古算诗,根据诗中的描述可以计算出红莲所在位置的湖水深度,其示意图如图②所示,其中 , 于点 , 尺, 尺. 求 的长.
.
参考答案
情境导入
问题: 1. 直角三角形 2. 直角三角形
探究点一:勾股定理与其他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1)用卷尺分别测量 , 的长,若 ,则 ,
即 .
(2) , , ,
即 .所以边 垂直于边
(3)能检验. 在 上从 点量取 得点 ,在 上从 点量取 得点 .因为 ,用刻度尺测 长度,若 ,
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 ;若 ,则 不垂直 .
【活动1】(2)依据: 折叠的性质.
(3)解: 设 ,则 ,由题意, 根据折叠的性质,
可得 ,且 . 在Rt 中,
由勾股定理得, ,
解得 . 则 .
2.解: 点 是边 的中点, . 设 ,
则 ,在Rt 中, ,
则 ,解得 . 的长为 .
问题2: 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练一练】1. B
探究点二: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 (1)
(2)解: 过 作 于 ,则 ,
根据题意得, .
, ,
,
解得 ,答: 学校旗杆 的高 12.75 米.
例1 解: 设水池的水深 为 尺,则芦苇的长度 为 尺. 由于芦苇位于水池中央,所以 为 5 尺. 在Rt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即 . 解得 . (尺)
因此,水池的深度是 12 尺,芦苇的长度是 13 尺.
例2 解: 过点 作 . .
, .
. ,
即 、 两点间的距离为 .
当堂反馈
1. D 2. D 3. 64 4. 10 5.
6. 解: 设 的长为 尺,则 尺.
在 Rt 中,由勾股定理得 ,
即 ,解得 . 故 的长为3.75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