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6届高三年级秋季学期8月联合调研测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題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
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浙江仙居下汤遗址发现了距今9000年前的有中心台地、外围人工土台和环壕的三重聚落结构,中心台
地和外围人工土台上有房址、器物坑、灰坑、墓葬、食物加工场、红烧土广场、沟渠、道路等遗迹。这
说明当时仙居地区
A.具备早期农业社会形态
B.早期国家动员能力强大
C.阶级分化十分明显
D,已经进人文明社会
图1下汤遗址红烧土广场遗迹
2.秦朝的官僚系统中一直存在治吏的文本,如秦始皇刻石中说“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
画。”“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这些文本旨在
A.落实法家思想
B.加强皇权专制统治
C.规范国家治理
D.防范地方官员叛乱
3.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文化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也不在官学,而是分散于各地的名都大邑,学术文化变
为地方大族盛门的家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官学兴废无常
B.门阀士族崛起
C.民族交融加强
D.政权更迭频繁
4.隋文帝即位后,新铸五铢钱,各市置样钱,不合样的钱不许人市。585年,新五铢钱通行全国,百姓称
便。隋炀帝时,私铸钱盛行,一千钱只重二斤,后来只重一斤,甚至翦铁片、裁皮革、糊纸钱都混入铜
钱中使用,导致钱贱物贵。由此可见
A.隋末地方豪强威胁中央集权
B.货币政策影响社会稳定
C.隋炀帝时经济建设毫无建树
D.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
广西2026届高三年级秋季学期8月联合调研测试·历史第1页共6页
5.金朝在招待南宋使者时,宴饮既有燥子粉、肉油饼等汉人食物,也有肉山等女真传统美食;元代的生活
百科书籍,既存录了中原和江南食物,如水滑面、馄饨等,又有女真挞不刺鸭子、高丽粟糕、回回酸汤
等,这说明宋元时期
A.南北往来加深民族交融
B.经济重心南移提升生活质量
C.政权并立推动社会发展
D.北民南迁促进饮食文化交流
6.明清以来,西方人持续东来,乾隆写道“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
念惧增哉。”对此,马戛尔尼认为“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有碍于安谧,而各界人
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这反映了
A.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控制
B.中国已远落后于世界潮流
C.清朝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
D.西学东渐对中国发展不利
7.1853年,清廷令大江南北在籍官绅举办团练,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乘势而起。当时湘军“一营
之权全付营官,统领不为遥制;一军之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遥制。”后来清廷又允许各地军队“自
筹军饷”。这种状况
A.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
B.加强中央势力的扩张
C.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D.助推汉族官僚的崛起
8.表1为1914一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的盈利状况,这源于
1914-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万元)
12000
A.列强加紧了对华经济侵略
10000
8000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6000
4000
C.清末新政成效显著
2000
01914年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19年
D.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表1
9.1941年,在陕甘宁第二届边区政府中,副主席李鼎铭、教育厅长柳温、建设厅副厅长霍子乐均为党外人
士。对此,有记者评论道:“共产党施行三三制,并非假的,因为依它的力量,它本来可以包办,而今
确然有不少党外人士参加行政工作。”这反映了“三三制”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增强了根据地政权的凝聚力
C.确立多党联合执政的制度基础
D.削弱共产党对根据地的领导
10.1948年3月,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进行“选举”。会议期间,选举遭到多方操纵,最终蒋介石、
李宗仁分别当选总统、副总统。该“选举”实质是
A.迫于美国压力的无奈妥协
B.落实民主宪政的具体实践
C.挽救统治危机的政治表演
D.一党专政统治的成功延续
广西2026届高三年级秋季学期8月联合调研测试·历史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