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乙酸(课件+学案+练习,共3份打包)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乙酸(课件+学案+练习,共3份打包)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9 23:47:08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乙酸
新知探究(一)——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及酸性
1.乙酸的物理性质
俗名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挥发性
醋酸  色 液体 强烈   气味 易溶于水 易挥发
  [注意] 当温度低于16.6 ℃时,乙酸可凝结成类似冰的晶体,故纯净的乙酸又名冰醋酸。
2.乙酸的组成与结构
3.乙酸的酸性
乙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其酸性比H2CO3强,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与活泼金属、一些金属氧化物、碱、一些盐反应。
(1)食醋清除水垢(主要成分Ca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食醋溶解CuO的离子方程式为 。
(3)食醋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点多维训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食醋就是醋酸,可以作为调味品。 (  )
(2)乙酸、乙醇的官能团相同,均为羟基(—OH)。 (  )
(3)乙酸与N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Na2Na++H2↑。 (  )
(4)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故为四元酸。 (  )
(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均可鉴别乙醇和乙酸。 (  )
2.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B.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会凝结成冰状晶体
C.乙酸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
D.乙酸酸性较弱,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已知二羟甲戊酸()是生物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二羟甲戊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 mol该有机物与NaHCO3溶液反应可生成3 mol CO2
B.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在铜催化下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
D.标准状况下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22.4 L H2
4.设计实验比较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可以选用的试剂:NaOH溶液、Na2CO3、乙酸溶液、酚酞试剂、紫色石蕊试剂、碳酸氢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等。仪器及装置任选。
(1)利用提供的试剂,写出乙酸比H2CO3酸性强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装置如图:
装置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归纳拓展|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比较
名称 乙酸 水 乙醇 碳酸
与羟基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 —H C2H5—
遇石蕊溶液 变红 不变红 不变红 变红
与Na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与Na2CO3 反应 — 不反应 反应
与NaHCO3 反应 — 不反应 不反应
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CH3COOH>H2CO3>H2O>C2H5OH
  [注意] ①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或—COOH,反应关系为2 mol Na~2 mol羟基~1 mol H2或2 mol Na~2 mol羧基~1 mol H2。
②能与NaHCO3和Na2CO3反应生成CO2的有机物一定含有—COOH,反应关系为1 mol NaHCO3~1 mol羧基~1 mol CO2或1 mol Na2CO3~2 mol羧基~1 mol CO2。
新知探究(二)——乙酸的酯化反应
1.酯化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 装置
注意 事项 (1)试剂的加入顺序 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2)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防止挥发出来的CH3COOH、CH3CH2OH溶于水,造成溶液倒吸。 (3)加热前应加入几片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加热时小火加热减少乙酸、乙醇的挥发
实验 现象 a.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层有         生成 b.能闻到   
化学 方程式 CH3COOH+CH3CH2OH      (乙酸乙酯)+H2O
2.酯化反应
(1)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  和  的反应。
(2)反应特点:酯化反应是      ,乙酸乙酯会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和    。
(3)反应机理(乙醇中含有示踪原子)
即酸脱羟基醇脱氢,所以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3.酯
(1)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    被—OR取代后的一类有机物,乙酸乙酯是酯类物质中的一种,其官能团为    (或—COOR)。
(2)物理性质
低级酯密度比水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具有芳香气味。
(3)用途
①作香料:如作饮料、糖果、化妆品中的香料。
②作有机溶剂。
应用化学
  生活中我们炖鱼时经常向鱼中加入少量料酒和食醋,根据所学内容解释其原因。
[题点多维训练]
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产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下层得到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B.反应中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OCH2CH3取代
C.反应中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取代
D.酯化反应中,浓硫酸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2.下列关于酯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CH3C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O
B.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倒乙醇再倒浓硫酸最后倒乙酸
C.乙酸乙酯不会和水生成乙酸和乙醇
D.用蒸馏的方法从饱和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3.(2024·四川成都期中)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乙酸乙酯(使用的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O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甲试管中加入试剂的顺序:
3 mL CH3CH218OH、2 mL浓硫酸和2 mL CH3COOH
B.乙试管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C.从乙试管中分离得到纯净干燥的乙酸乙酯的操作是:振荡、静置、分液
D.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CH3C18OOCH2CH3
4.某校化学探究小组同学为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备,甲、乙同学分别使用图1、图2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相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7.9 77
③甲同学在制得乙酸乙酯后,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操作是分液(即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
(1)试管中装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填字母)。
A.吸收乙醇
B.除去乙酸
C.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2)甲同学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       ;再加入    (填字母);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 ℃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     B.碱石灰
C.无水硫酸钠 D.生石灰
第2课时 乙酸
新知探究(一)
1.无 刺激性 2.CH3COOH  C2H4O2 —COOH
3.(1)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2)2CH3COOH+CuO2CH3COO-+Cu2++H2O
(3)2CH3COOH+Mg(CH3COO)2Mg+H2↑
[题点多维训练]
1.(1)× (2)× (3)× (4)× (5)√
2.选D 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A正确;乙酸的熔点为16.6 ℃,温度低于熔点时,乙酸凝结成类似冰的晶体,B正确;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C正确;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错误。
3.选C A项,二羟甲戊酸结构中只有—COOH与NaHCO3反应,最多生成1 mol CO2,错误;B项,不能发生加成反应,能发生取代反应,错误;C项,该物质含—CH2OH,在铜催化下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正确;D项,1 mol 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生成1.5 mol氢气,错误。
4.(1)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2)吸收CO2中的CH3COOH CH3COOH+HCCH3COO-+CO2↑+H2O
新知探究(二)
1.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 香味 CH3COOC2H5 2.(1)酯 水
(2)可逆反应 乙酸 乙醇 3.(1)羟基 酯基
[应用化学]
提示:料酒中的乙醇和食醋中的乙酸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具有香味,所以能起到增香去腥的作用。
[题点多维训练]
1.选A 产物中含有乙酸和乙醇,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和乙醇,同时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由于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水,因此上层得到有香味的油状液体,A错误;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因此反应中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OC2H5取代,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取代,B、C正确;酯化反应中浓硫酸为催化剂和吸水剂,D正确。
2.选B CH3C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18OCH2CH3和H2O,故A错误;浓硫酸密度比乙醇的大,溶于乙醇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加入试剂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故B正确;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乙酸和乙醇,故C错误;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分层,因此应采取分液操作实现二者的分离,故D错误。
3.选A 实验中一般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A项正确;乙酸乙酯遇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B项错误;分液后得到的乙酸乙酯中还含有少量杂质,C项错误;酯化反应断键的规律是“酸脱羟基醇脱氢”,即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CH3CO18OCH2CH3,D项错误。
4.解析:(1)由于生成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乙酸,所以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使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但不能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D错误。(2)由于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因此首先分离出乙醇;由于酸或碱均能使乙酸乙酯水解,所以应该再加入无水硫酸钠,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 ℃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答案:(1)ABC (2)乙醇 C
5 / 6(共72张PPT)
第2课时  乙酸
目录
新知探究(一)——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及酸性
新知探究(二)——乙酸的酯化反应
课时跟踪检测
新知探究(一)
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及酸性
1.乙酸的物理性质
 [注意] 当温度低于16.6 ℃时,乙酸可凝结成类似冰的晶体,故纯净的乙酸又名冰醋酸。
俗名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挥发性
醋酸 色 液体 强烈 气味 易溶于水 易挥发

刺激性
2.乙酸的组成与结构
3.乙酸的酸性
乙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其酸性比H2CO3强,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与活泼金属、一些金属氧化物、碱、一些盐反应。
(1)食醋清除水垢(主要成分Ca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2)食醋溶解CuO的离子方程式为

(3)食醋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OOH+CuO===2CH3COO-+Cu2++H2O
2CH3COOH+Mg===(CH3COO)2Mg+H2↑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食醋就是醋酸,可以作为调味品。( )
(2)乙酸、乙醇的官能团相同,均为羟基(—OH)。( )
(3)乙酸与N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Na===2Na++H2↑。( )
(4)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故为四元酸。( )
(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均可鉴别乙醇和乙酸。( )
[题点多维训练]
×
×
×
×

2.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B.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会凝结成冰状晶体
C.乙酸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
D.乙酸酸性较弱,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A正确;乙酸的熔点为16.6 ℃,温度低于熔点时,乙酸凝结成类似冰的晶体,B正确;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C正确;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错误。
3.已知二羟甲戊酸( )是生物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二羟甲戊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该有机物与NaHCO3溶液反应可生成3 mol CO2
B.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在铜催化下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
D.标准状况下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22.4 L H2

解析:A项,二羟甲戊酸结构中只有—COOH与NaHCO3反应,最多生成1 mol CO2,错误;B项,不能发生加成反应,能发生取代反应,错误;
C项,该物质含—CH2OH,在铜催化下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正确;D项,
1 mol 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生成1.5 mol氢气,错误。
4.设计实验比较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可以选用的试剂:NaOH溶液、Na2CO3、乙酸溶液、酚酞试剂、紫色石蕊试剂、碳酸氢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等。仪器及装置任选。
(1)利用提供的试剂,写出乙酸比H2CO3酸性强的化学方程式:

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2)实验装置如图:
装置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吸收CO2中的CH3COOH
CH3COOH+HC===CH3COO-+CO2↑+H2O
|归纳拓展|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比较
名称 乙酸 水 乙醇 碳酸
与羟基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 —H C2H5—
遇石蕊溶液 变红 不变红 不变红 变红
与Na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与Na2CO3 反应 — 不反应 反应
与NaHCO3 反应 — 不反应 不反应
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CH3COOH>H2CO3>H2O>C2H5OH 续表
[注意] ①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或—COOH,反应关系为2 mol Na~2 mol羟基~1 mol H2或2 mol Na~2 mol羧基~1 mol H2。
②能与NaHCO3和Na2CO3反应生成CO2的有机物一定含有—COOH,反应关系为1 mol NaHCO3~1 mol羧基~1 mol CO2或1 mol Na2CO3~2 mol羧基~1 mol CO2。
新知探究(二)
乙酸的酯化反应
1.酯化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 装置
注意 事项 (1)试剂的加入顺序
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2)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防止挥发出来的CH3COOH、CH3CH2OH溶于水,造成溶液倒吸。
(3)加热前应加入几片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加热时小火加热减少
乙酸、乙醇的挥发
实验 现象 a.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层有 生成
b.能闻到______
化学 方程式 CH3COOH+CH3CH2OH (乙酸乙酯)
+H2O
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
香味
续表
CH3COOC2H5
2.酯化反应
(1)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 和 的反应。
(2)反应特点:酯化反应是 ,乙酸乙酯会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和 。
(3)反应机理(乙醇中含有示踪原子)
即酸脱羟基醇脱氢,所以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可逆反应
乙酸
乙醇
3.酯
(1)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 被—OR取代后的一类有机物,乙酸乙酯是酯类物质中的一种,其官能团为 ( 或—COOR)。
(2)物理性质
低级酯密度比水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具有芳香气味。
羟基
酯基
(3)用途
①作香料:如作饮料、糖果、化妆品中的香料。
②作有机溶剂。
应用化学
生活中我们炖鱼时经常向鱼中加入少量料酒和食醋,根据所学内容解释其原因。
提示:料酒中的乙醇和食醋中的乙酸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具有香味,所以能起到增香去腥的作用。
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产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下层得到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B.反应中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OCH2CH3取代
C.反应中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取代
D.酯化反应中,浓硫酸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题点多维训练]

解析:产物中含有乙酸和乙醇,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和乙醇,同时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由于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水,因此上层得到有香味的油状液体,A错误;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因此反应中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OC2H5取代,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取代,B、C正确;酯化反应中浓硫酸为催化剂和吸水剂,D正确。

2.下列关于酯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CH3C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O
B.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倒乙醇再倒浓硫酸最后倒乙酸
C.乙酸乙酯不会和水生成乙酸和乙醇
D.用蒸馏的方法从饱和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解析:CH3C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18OCH2CH3和H2O,故A错误;浓硫酸密度比乙醇的大,溶于乙醇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加入试剂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故B正确;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乙酸和乙醇,故C错误;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分层,因此应采取分液操作实现二者的分离,故D错误。

3.(2024·四川成都期中)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乙酸乙酯(使用的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O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甲试管中加入试剂的顺序:
3 mL CH3COH、2 mL浓硫酸和2 mL CH3COOH
B.乙试管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C.从乙试管中分离得到纯净干燥的乙酸乙酯的操作是:振荡、静置、分液
D.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CH3C18OOCH2CH3
解析:实验中一般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A项正确;乙酸乙酯遇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B项错误;分液后得到的乙酸乙酯中还含有少量杂质,C项错误;酯化反应断键的规律是“酸脱羟基醇脱氢”,即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CH3CO18OCH2CH3,D项错误。
4.某校化学探究小组同学为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备,甲、乙同学分别使用图1、图2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相关有机物的沸点:
③甲同学在制得乙酸乙酯后,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操作是分液(即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7.9 77
(1)试管中装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填字母)。
A.吸收乙醇
B.除去乙酸
C.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ABC
解析:由于生成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乙酸,所以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使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但不能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D错误。
(2)甲同学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   ;再加入  (填字母);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 ℃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     B.碱石灰
C.无水硫酸钠 D.生石灰
解析:由于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因此首先分离出乙醇;由于酸或碱均能使乙酸乙酯水解,所以应该再加入无水硫酸钠,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 ℃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乙醇
C
课时跟踪检测
(选择题第1~7小题,每小题3分,第13小题5分,本检测满分80分)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2
1.李时珍《本草纲目》“酸温。散解毒,下气消食……少饮和血行气……”根据中医理论,蛔虫“得酸则伏”吃醋可缓解蛔虫病带来的胃肠绞痛。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
①食盐 ②乙醇 ③氢氧化铜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钙
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2
解析: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与活泼金属Al反应置换出H2;与碱性氧化物MgO发生复分解反应;与CaCO3发生复分解反应。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 ,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
a.乙酸的电离,是①键断裂
b.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
c.在红磷存在时,Br2与CH3COOH的反应:
CH3COOH+Br2 ,是③键断裂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d.乙酸变成乙酸酐的反应:2CH3COOH―→ +H2O,是①②键断裂
A.abc   B.abcd   C.bcd   D.acd
解析:乙酸电离出H+时,断裂①键;在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断裂②键;与Br2的反应,溴原子取代了甲基上的氢原子,断裂③键;生成乙酸酐的反应,一个乙酸分子断①键,另一个乙酸分子断②键,所以B正确。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3.如图是某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该有机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式是C3H6O2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该有机物为CH3CH2COOH,可以与NaOH反应,B项错误。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 )、乙酸乙酯、乙醇的一组试剂是(已知:甲苯的密度比水小,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
A.溴水、氯化铁溶液
B.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溴水、碳酸钠溶液
D.氯化铁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溴水与己烯混合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乙醇和溴水互溶,甲苯和乙酸乙酯都是有机溶剂,并且密度都比水小,用溴水区分不开,但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加以区分,A、C项错误,B项正确;己烯和甲苯与氯化铁溶液都不反应,遇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因发生氧化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项错误。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5.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两套装置用乙醇、乙酸和浓硫酸作原料分别制备乙酸乙酯(沸点77.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A.浓硫酸能加快酯化反应速率
B.使用饱和碳酸钠,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产品中的大部分杂质
C.装置b比装置a原料损失的少
D.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使用饱和碳酸钠,可吸收乙醇(溶于水)、除去乙酸(与Na2CO3反应),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B正确;装置b采用水浴加热,相对于装置a来说,可精确控制反应的温度,减少反应物的挥发,提高原料利用率,C正确;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采用分液法实现与水溶液的分离,D错误。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6.下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  )
A.CH2=CH—CH2—OH B.
C.CH2=CH—COOH D.CH3COOH
试剂 钠 溴水 NaHCO3溶液
现象 放出气体 褪色 放出气体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羟基或羧基或两者都有;使溴水褪色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双键或三键,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羧基。

1
2
4
5
6
7
8
9
10
12
11
13
14
3
7.实验室提纯乙酸乙酯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保证反应回流效果,可以使用球形冷凝管
B.饱和Na2CO3与饱和NaCl的作用既能除杂又能降低酯的溶解度
C.试剂1的作用是将乙醇氧化成乙酸溶于水而除去
D.操作1为蒸馏
1
2
4
5
6
7
8
9
10
12
11
13
14
3
解析:为保证反应回流效果,可以使用球形冷凝管,增加气体在冷凝管中的时间,达到更好的冷凝效果,故A正确;饱和Na2CO3与饱和NaCl的作用既能除杂又能降低酯的溶解度,有利于除杂和酯的析出,故B正确;试剂1的作用是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除去乙醇,故C错误;操作1分离出乙酸乙酯的操作,为蒸馏,故D正确。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8.(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乙酸与Ca反应:  。
(2)乙酸与Cu(OH)2反应:

(3)乙酸与CaCO3反应:

(4)乙酸与MgO反应: 。
2CH3COOH+Ca===2CH3COO-+Ca2++H2↑
2CH3COOH+Cu(OH)2===2CH3COO-+Cu2++2H2O
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
2CH3COOH+MgO===2CH3COO-+Mg2++H2O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9.(6分)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有关脱落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脱落酸的分子式为C15H18O4
B.脱落酸只能和醇类发生酯化反应
C.脱落酸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
C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根据脱落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5H20O4,A错误;脱落酸中含有羧基、羟基,能与醇、羧酸发生酯化反应,B错误;脱落酸中含有羧基,因此脱落酸可以和碳酸钠发生反应,C正确。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1 mol脱落酸最多可以和   mol钠反应。
解析:1 mol脱落酸中含有1 mol羟基和1 mol羧基,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因此1 mol脱落酸可以和2 mol金属钠发生反应。
(3)1 mol脱落酸最多可以和  mol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1 mol脱落酸中含有1 mol羟基和1 mol羧基,只有羧基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1 mol脱落酸可以和1 mol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2
1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10.(10分)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试管a中液体实验时发生暴沸,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为

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2)装置中的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它的另一重要作用是     。
防止倒吸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3)试管b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除了溶解乙醇,还有__________,

(4)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试管b,静置后试管b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和乙酸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有
香味的油状液体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5)如果用含示踪原子18O的乙醇参与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只有乙酸乙酯中含有18O,则酯化反应中,乙酸和乙醇分子中断裂的各是什么键,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出其断键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醇分子中断裂O—H,乙酸分子中
断裂C—O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11.(8分)石油经裂解可获得大量化工产品A,以A为原料合成香料D的流程如下:
(1)在标准状况下,烃A的结构简式为     。
CH2=CH2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写出物质C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H3COOH与物质C按物质的量2∶1反应生成D,则D的化学式为     。
(4)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  。
HOCH2CH2OH+2Na―→NaOCH2CH2ONa+H2↑
C6H10O4
12
1
2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3
12.(8分)牛奶放置时间长了会变酸,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的乳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变成了乳酸。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乳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     。
解析:乳酸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二者活性不同。它们都可以与钠反应,只有羧基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乳酸分子间可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环状酯。
羟基、羧基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写出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乳酸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二者活性不同。它们都可以与钠反应,只有羧基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乳酸分子间可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环状酯。
+H2↑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3)写出足量乳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乳酸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二者活性不同。它们都可以与钠反应,只有羧基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乳酸分子间可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环状酯。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浓硫酸作用下,两分子乳酸相互反应生成环状结构的物质,写出
此生成物的结构简式:    。
解析:乳酸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二者活性不同。它们都可以与钠反应,只有羧基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乳酸分子间可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环状酯。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高阶思维训练(选做题)
13.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2H4,可发生如下转化。已知B、D是生活中的两种常见有机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A.有机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
B.由有机化合物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O2 CH3COOH+H2O
C.用饱和Na2CO3溶液可鉴别B、D、E
D.由B、D制备E时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13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3
解析: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2H4,A与水反应生成B,B可发生连续氧化反应,则A为CH2=CH2,B为CH3CH2OH,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的C为CH3CHO,C进一步氧化生成的D为CH3COOH,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E为CH3COOCH2CH3,A正确;由有机化合物B生成C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
B错误;B、D、E分别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它们和碳酸钠溶液混合时现象分别为无明显现象、有气泡产生、液体分层,故可以区分,C正确;酯化反应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D正确。
10
1
2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3
14.(14分)(2024·贵州毕节高一检测)某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利用可控温碳纤维加热片、活塞可固定式注射器等,设计制作了一套减压蒸馏装置用于乙酸乙酯的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检查装置气密性后,打开橡胶塞,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
解析: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用到的试剂有乙醇、乙酸和浓硫酸,考虑到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浓硫酸被稀释时会释放大量的热,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是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
打开两通阀,松开注射器外侧螺母,
拉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其回弹情况,一段时间后,活塞恢复到原位置
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3)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试管内发生的是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按图连接装置,将活塞拉至最大刻度处,并固定外侧螺母,完成第一次负压调节。关闭两通阀,取下注射器,吸取5 mL饱和碳酸钠溶液后,再重新与两通阀连接,且保持两通阀处于关闭状态,将活塞再次拉至最大刻度处,固定外侧螺母,完成第二次负压调节。打开两通阀,整套装置内形成一个负压系统。
①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答两条)。
溶解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
的溶解度(任答两条)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溶解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②使整套装置内形成一个负压系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形成一个负压系统的目的是减压蒸馏有利于乙酸乙酯从试管中蒸出,有效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减压蒸馏有利于乙
酸乙酯从试管中蒸出,有效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5)利用可控温碳纤维加热片加热,在76 ℃恒温加热条件下仅需1分钟左右即可观察到约2 mL的乙酸乙酯生成,有效提高乙酸乙酯的纯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控温碳纤维加热片可以保持温度恒定,有效防止乙酸乙酯在试管上部遇冷直接冷凝回流,且通过恒温控制与负压系统协同作用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有效提高乙酸乙酯的纯度。
可控温碳纤维加热片升温快、可恒温,有效防止酯在试管上部
遇冷直接冷凝回流,且通过恒温控制与负压系统协同作用有效减少副
反应的发生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乙酸
(选择题第1~7小题,每小题3分,第13小题5分,本检测满分80分)
1.李时珍《本草纲目》“酸温。散解毒,下气消食……少饮和血行气……”根据中医理论,蛔虫“得酸则伏”吃醋可缓解蛔虫病带来的胃肠绞痛。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
①食盐 ②乙醇 ③氢氧化铜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钙
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2.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  )
a.乙酸的电离,是①键断裂
b.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
c.在红磷存在时,Br2与CH3COOH的反应:CH3COOH+Br2,
是③键断裂
d.乙酸变成乙酸酐的反应:2CH3COOH+H2O,是①②键断裂
A.abc   B.abcd   C.bcd   D.acd
3.如图是某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该有机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式是C3H6O2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乙醇的一组试剂是(已知:甲苯的密度比水小,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  )
A.溴水、氯化铁溶液
B.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溴水、碳酸钠溶液
D.氯化铁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两套装置用乙醇、乙酸和浓硫酸作原料分别制备乙酸乙酯(沸点77.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浓硫酸能加快酯化反应速率
B.使用饱和碳酸钠,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产品中的大部分杂质
C.装置b比装置a原料损失的少
D.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6.下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  )
试剂 钠 溴水 NaHCO3溶液
现象 放出气体 褪色 放出气体
A.CH2CH—CH2—OH  B.
C.CH2CH—COOH D.CH3COOH
7.实验室提纯乙酸乙酯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为保证反应回流效果,可以使用球形冷凝管
B.饱和Na2CO3与饱和NaCl的作用既能除杂又能降低酯的溶解度
C.试剂1的作用是将乙醇氧化成乙酸溶于水而除去
D.操作1为蒸馏
8.(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乙酸与Ca反应: 。
(2)乙酸与Cu(OH)2反应: 。
(3)乙酸与CaCO3反应: 。
(4)乙酸与MgO反应: 。
9. (6分)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有关脱落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脱落酸的分子式为C15H18O4
B.脱落酸只能和醇类发生酯化反应
C.脱落酸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
(2)1 mol脱落酸最多可以和     mol钠反应。
(3)1 mol脱落酸最多可以和     mol氢氧化钠反应。
10.(10分)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试管a中液体实验时发生暴沸,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为 。
(2)装置中的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它的另一重要作用是        。
(3)试管b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除了溶解乙醇,还有    ,  。
(4)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试管b,静置后试管b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5)如果用含示踪原子18O的乙醇参与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只有乙酸乙酯中含有18O,则酯化反应中,乙酸和乙醇分子中断裂的各是什么键,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出其断键部位:  。
11.(8分)石油经裂解可获得大量化工产品A,以A为原料合成香料D的流程如下:
(1)在标准状况下,烃A的结构简式为    。
(2)写出物质C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H3COOH与物质C按物质的量2∶1反应生成D,则D的化学式为        。
(4)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  。
12. (8分)牛奶放置时间长了会变酸,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的乳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变成了乳酸。乳酸的结构简式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乳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    。
(2)写出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足量乳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浓硫酸作用下,两分子乳酸相互反应生成环状结构的物质,写出此生成物的结构简式:  。
高阶思维训练(选做题)
13.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2H4,可发生如下转化。已知B、D是生活中的两种常见有机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有机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
B.由有机化合物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
C.用饱和Na2CO3溶液可鉴别B、D、E
D.由B、D制备E时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14.(14分)(2024·贵州毕节高一检测)某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利用可控温碳纤维加热片、活塞可固定式注射器等,设计制作了一套减压蒸馏装置用于乙酸乙酯的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2)检查装置气密性后,打开橡胶塞,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
(3)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按图连接装置,将活塞拉至最大刻度处,并固定外侧螺母,完成第一次负压调节。关闭两通阀,取下注射器,吸取5 mL饱和碳酸钠溶液后,再重新与两通阀连接,且保持两通阀处于关闭状态,将活塞再次拉至最大刻度处,固定外侧螺母,完成第二次负压调节。打开两通阀,整套装置内形成一个负压系统。
①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任答两条)。
②使整套装置内形成一个负压系统的目的是  。
(5)利用可控温碳纤维加热片加热,在76 ℃恒温加热条件下仅需1分钟左右即可观察到约2 mL的乙酸乙酯生成,有效提高乙酸乙酯的纯度,原因是  。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1.选B 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与活泼金属Al反应置换出H2;与碱性氧化物MgO发生复分解反应;与CaCO3发生复分解反应。
2.选B 乙酸电离出H+时,断裂①键;在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断裂②键;与Br2的反应,溴原子取代了甲基上的氢原子,断裂③键;生成乙酸酐的反应,一个乙酸分子断①键,另一个乙酸分子断②键,所以B正确。
3.选B 该有机物为CH3CH2COOH,可以与NaOH反应,B项错误。
4.选B 溴水与己烯混合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乙醇和溴水互溶,甲苯和乙酸乙酯都是有机溶剂,并且密度都比水小,用溴水区分不开,但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加以区分,A、C项错误,B项正确;己烯和甲苯与氯化铁溶液都不反应,遇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因发生氧化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项错误。
5.选D 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使用饱和碳酸钠,可吸收乙醇(溶于水)、除去乙酸(与Na2CO3反应),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B正确;装置b采用水浴加热,相对于装置a来说,可精确控制反应的温度,减少反应物的挥发,提高原料利用率,C正确;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采用分液法实现与水溶液的分离,D错误。
6.选C 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羟基或羧基或两者都有;使溴水褪色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双键或三键,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羧基。
7.选C 为保证反应回流效果,可以使用球形冷凝管,增加气体在冷凝管中的时间,达到更好的冷凝效果,故A正确;饱和Na2CO3与饱和NaCl的作用既能除杂又能降低酯的溶解度,有利于除杂和酯的析出,故B正确;试剂1的作用是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除去乙醇,故C错误;操作1分离出乙酸乙酯的操作,为蒸馏,故D正确。
8.(1)2CH3COOH+Ca2CH3COO-+Ca2++H2↑
(2)2CH3COOH+Cu(OH)22CH3COO-+Cu2++2H2O
(3)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
(4)2CH3COOH+MgO2CH3COO-+Mg2++H2O
9.解析:(1)根据脱落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5H20O4,A错误;脱落酸中含有羧基、羟基,能与醇、羧酸发生酯化反应,B错误;脱落酸中含有羧基,因此脱落酸可以和碳酸钠发生反应,C正确。(2)1 mol脱落酸中含有1 mol羟基和1 mol羧基,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因此1 mol脱落酸可以和2 mol金属钠发生反应。(3)1 mol脱落酸中含有1 mol羟基和1 mol羧基,只有羧基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1 mol脱落酸可以和1 mol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答案:(1)C (2)2 (3)1
10.(1)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2)防止倒吸 
(3)中和乙酸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4)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5)乙醇分子中断裂O—H,乙酸分子中断裂C—O
11.(1)CH2CH2
(2)HOCH2CH2OH+2NaNaOCH2CH2ONa+H2↑
(3)C6H10O4
(4)+H2O
12.解析:乳酸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二者活性不同。它们都可以与钠反应,只有羧基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乳酸分子间可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环状酯。
答案:(1)羟基、羧基
(2)+2Na+H2↑
(3)+Na2CO3+CO2↑+H2O
(4)
13.选B 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2H4,A与水反应生成B,B可发生连续氧化反应,则A为CH2CH2,B为CH3CH2OH,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的C为CH3CHO,C进一步氧化生成的D为CH3COOH,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E为CH3COOCH2CH3,A正确;由有机化合物B生成C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B错误;B、D、E分别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它们和碳酸钠溶液混合时现象分别为无明显现象、有气泡产生、液体分层,故可以区分,C正确;酯化反应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D正确。
14.解析:(2)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用到的试剂有乙醇、乙酸和浓硫酸,考虑到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浓硫酸被稀释时会释放大量的热,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是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
(3)试管内发生的是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4)①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溶解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②形成一个负压系统的目的是减压蒸馏有利于乙酸乙酯从试管中蒸出,有效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5)可控温碳纤维加热片可以保持温度恒定,有效防止乙酸乙酯在试管上部遇冷直接冷凝回流,且通过恒温控制与负压系统协同作用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有效提高乙酸乙酯的纯度。
答案:(1)打开两通阀,松开注射器外侧螺母,拉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其回弹情况,一段时间后,活塞恢复到原位置
(2)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3)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4)①溶解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任答两条) ②减压蒸馏有利于乙酸乙酯从试管中蒸出,有效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5)可控温碳纤维加热片升温快、可恒温,有效防止酯在试管上部遇冷直接冷凝回流,且通过恒温控制与负压系统协同作用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