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蛋白质 油脂
新知探究(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存在和组成
存在 蛋白质是构成 的基本物质,存在于各类生物体内
组成 是一类非常复杂的 ,由 等元素组成
2.氨基酸
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生成多肽,最终水解生成 。
(1)两种常见氨基酸
甘氨酸:H2N—CH2COOH,
苯丙氨酸:。
(2)氨基酸的共同官能团:氨基(—NH2)和羧基(—COOH)。
(3)氨基酸的聚合: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更为复杂的 ,进而构成 。
3.蛋白质的性质
(1)水溶性:有的蛋白质能溶于水,如鸡蛋清等;有的则难溶于水,如丝、毛等。
(2)水解反应:蛋白质最终水解生成 。
(3)蛋白质的特性
①实验探究
操作 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分别灼烧一小段头发和丝织品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黄色沉淀 产生类似烧焦 羽毛的特殊气味
结论或 解释 蛋白质发生 蛋白质发生 反应 头发、丝织品的主要成分是
②蛋白质的变性
化学因素 的盐类、强酸、强碱、乙醇、甲醛等 都能使蛋白质发生 ,溶解度下降,并失去生理活性,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因素 加热、紫外线等
③显色反应:很多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4.蛋白质的应用
蚕丝 织成的丝绸可以制作服装
动物皮、骨 提取的明胶可用作食品增稠剂,生产医药用胶囊和摄影用感光材料
驴皮 制成的阿胶是一种中药材
牛奶、大豆 提取的酪素可以用来制作食品和涂料
绝大多数酶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在医药、食品、纺织等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点拨] ①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或涂抹医用酒精均使细菌蛋白质变性而消毒;②羊毛织品的衣料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
[题点多维训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直接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 ( )
(2)糖类、蛋白质含有元素都只有C、H、O三种元素。 ( )
(3)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水可重新溶解。 ( )
(4)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鉴别真蚕丝和人造丝。 ( )
(5)浓硝酸不慎溅到皮肤上,会使皮肤变黄。 ( )
2.下列有关蛋白质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均不溶于水
B.蛋白质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C.消毒过程中细菌蛋白质发生了水解
D.农业上用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成)杀菌是应用了蛋白质变性原理
3.(2024·宁波高一检测)唐代赵蕤所题《嫘祖圣地》碑文记载:“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弼政之功,殁世不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抽丝编绢”涉及化学变化
B.蚕丝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
C.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熨烫
D.蚕丝和棉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不能灼烧鉴别
4.(2024·四川成都期中)下列实例利用了蛋白质变性原理的是 ( )
①利用过氧乙酸对环境、物品进行消毒
②利用高温、紫外线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③蒸煮鸡蛋食用
④松花蛋的腌制
⑤用牛奶灌服重金属中毒的病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5.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氨基酸和蛋白质分子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二者均有两性
②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分子中都含有C、H、O、N元素
③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一定不同
④用甘氨酸和丙氨酸
发生缩合反应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②
|归纳拓展|蛋白质盐析与变性的比较
盐析 变性
概念 蛋白质在某些盐的浓溶液中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蛋白质在加热、酸、碱等条件下性质发生改变而失去生理活性
特征 可逆 不可逆
实质 溶解度降低,物理变化 结构、性质改变,化学变化
条件 碱金属、镁、铝等轻金属盐的浓溶液及铵盐溶液 加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紫外线、X射线、甲醛、酒精、苯甲酸等
用途 提纯蛋白质 杀菌、消毒
新知探究(二)——油脂
1.油脂的分类和物理性质
(1)油脂的分类
油 室温下, 态油脂,如花生油、大豆油等
脂肪 室温下, 态油脂,如动物脂肪等
(2)物理性质:油脂的密度比水的小,黏度比较大,触摸时有明显的 。油脂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油脂的结构:
油脂可以看作是 与甘油(丙三醇)通过 反应生成的酯,其结构如图所示。
油脂结构中的R、R'、R″代表高级脂肪酸的烃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3.常见的高级脂肪酸
名称 饱和脂肪酸
软脂酸 硬脂酸
结构简式
名称 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 亚油酸
结构简式
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影响很大。植物油含较多 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动物油含较多 的甘油酯,熔点较高。
4.油脂的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 ①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 反应,获得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进行肥皂生产
氢化反应 液态植物油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 反应,提高其饱和程度,生成固态的 。氢化植物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和储存,可用来生产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食品工业原料
5.油脂在人体内的转化
油脂在人体小肠中通过酶的催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和 ,然后再分别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同时油脂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吸收,并为人体提供亚油酸等必需脂肪酸。
6.油脂和矿物油的比较
物质 油脂 矿物油
脂肪 油
组成 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多种烃
含饱和烃基 含不饱和烃基
性质 固态或半固态 液态 具有烃的性质,不能水解
能水解并部分兼有烯烃的性质
鉴别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红色变浅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无变化
应用化学
人们经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炊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什么
[题点多维训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 ( )
(2)可以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 ( )
(3)牛油在碱性条件下可制得肥皂。 ( )
(4)能发生氢化反应的油脂,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
(5)植物油在空气中久置,会产生“哈喇”味,变质原因是发生加成反应。 ( )
(6)油脂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是热量最高的营养成分。 ( )
2.关于油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硬脂酸甘油酯可表示为
B.花生油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植物油通过催化加氢可转变为氢化油
D.油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皂、油漆等
3.油脂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油脂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均为饱和脂肪酸
B.甘油分子中含有羟基
C.油脂在酶的催化下完全水解,产物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D.反应①是高级脂肪酸在人体内的氧化反应,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4.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 )
A.加水,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B.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C.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D.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第2课时 蛋白质 油脂
新知探究(一)
1.细胞 天然有机高分子 C、H、O、N、S 2.氨基酸 (3)多肽
蛋白质 3.(2)氨基酸 (3)①变性 显色 蛋白质 ②重金属 变性
[题点多维训练]
1.(1)× (2)× (3)× (4)√ (5)√ 2.D
3.选C “抽丝编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水解可以生成氨基酸,故B错误;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熨烫,因为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故C正确;蚕丝属于蛋白质,棉纤维属于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能灼烧鉴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故D错误。
4.选A 过氧乙酸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①符合题意;高温、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②符合题意;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③符合题意;松花蛋的腌制过程利用了蛋白质变性的原理,④符合题意;重金属可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⑤符合题意。
5.选A 氨基酸和蛋白质分子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可以和酸反应,羧基可以和碱反应,故二者都属于两性物质,①正确;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分子中都含有C、H、O、N元素,②正确;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水解产物可能是相同的氨基酸,如一分子甘氨酸和一分子丙氨酸形成的二肽有2种,但这两种二肽水解时的产物相同,③错误;甘氨酸和甘氨酸可形成1种二肽,丙氨酸和丙氨酸可形成1种二肽,甘氨酸和丙氨酸可形成2种二肽,所以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④正确。
新知探究(二)
1.(1)液 固 (2)油腻感 2.高级脂肪酸 酯化 3.C15H31COOH C17H35COOH C17H33COOH C17H31COOH 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4.皂化 加成 氢化植物油 5.高级脂肪酸 甘油
[应用化学]
提示:炊具上的油污一般是油脂,它属于酯类物质,难溶于水。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纯碱水溶液呈碱性,并且温度越高,碱性越强,因此人们经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炊具上的油污。
[题点多维训练]
1.(1)× (2)√ (3)√ (4)√ (5)× (6)√
2.选A 硬脂酸为饱和高级脂肪酸,其结构可以表示为C17H35—COOH,硬脂酸甘油酯可表示为,A错误;花生油是含有较多不饱和键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植物油是含有较多不饱和键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氢化植物油,C正确;油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发生皂化反应制造肥皂,D正确。
3.选A 油脂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也有不饱和脂肪酸,A项错误;甘油分子中含有3个—OH,B项正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在酶的催化下完全水解产生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项正确;高级脂肪酸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D项正确。
4.选B 地沟油、矿物油均不溶于水,且密度均比水的小,不能区别,A项错误;地沟油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分层的为矿物油,现象不同,能区别,B项正确;地沟油、矿物油均能燃烧,不能区别,C项错误;地沟油、矿物油均为混合物,均没有固定的沸点,不能区别,D项错误。
7 / 7(共72张PPT)
第2课时 蛋白质 油脂
目录
新知探究(一)——蛋白质
新知探究(二)——油脂
课时跟踪检测
新知探究(一)
蛋白质
1.蛋白质的存在和组成
存在 蛋白质是构成 的基本物质,存在于各类生物体内
组成 是一类非常复杂的 ,由 等元素组成
细胞
天然有机高分子
C、H、O、N、S
2.氨基酸
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生成多肽,最终水解生成 。
(1)两种常见氨基酸
甘氨酸:H2N—CH2COOH,苯丙氨酸: 。
(2)氨基酸的共同官能团:氨基(—NH2)和羧基(—COOH)。
(3)氨基酸的聚合: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更为复杂的 ,进而构成 。
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
3.蛋白质的性质
(1)水溶性:有的蛋白质能溶于水,如鸡蛋清等;有的则难溶于水,如丝、毛等。
(2)水解反应:蛋白质最终水解生成 。
(3)蛋白质的特性
氨基酸
①实验探究
操作 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分别灼烧
一小段头发和丝织品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黄色沉淀 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结论或 解释 蛋白质发生 _____ 蛋白质发生_____ 反应 头发、丝织品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
变性
显色
蛋白质
②蛋白质的变性
化学因素 的盐类、强酸、 强碱、乙醇、甲醛等 都能使蛋白质发生 ,溶解度下降,并失去生理活性,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因素 加热、紫外线等
重金属
变性
③显色反应:很多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4.蛋白质的应用
蚕丝 织成的丝绸可以制作服装
动物皮、骨 提取的明胶可用作食品增稠剂,生产医药用胶囊和摄影用感光材料
驴皮 制成的阿胶是一种中药材
牛奶、大豆 提取的酪素可以用来制作食品和涂料
绝大多数酶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在医药、食品、纺织等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点拨] ①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或涂抹医用酒精均使细菌蛋白质变性而消毒;②羊毛织品的衣料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
[题点多维训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直接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 )
(2)糖类、蛋白质含有元素都只有C、H、O三种元素。( )
(3)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水可重新溶解。( )
(4)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鉴别真蚕丝和人造丝。( )
(5)浓硝酸不慎溅到皮肤上,会使皮肤变黄。( )
×
×
×
√
√
2.下列有关蛋白质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均不溶于水
B.蛋白质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C.消毒过程中细菌蛋白质发生了水解
D.农业上用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成)杀菌是应用了蛋白质变性原理
√
3.(2024·宁波高一检测)唐代赵蕤所题《嫘祖圣地》碑文记载:“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弼政之功,殁世不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抽丝编绢”涉及化学变化
B.蚕丝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
C.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熨烫
D.蚕丝和棉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不能灼烧鉴别
√
解析:“抽丝编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水解可以生成氨基酸,故B错误;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熨烫,因为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故C正确;蚕丝属于蛋白质,棉纤维属于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能灼烧鉴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故D错误。
4.(2024·四川成都期中)下列实例利用了蛋白质变性原理的是 ( )
①利用过氧乙酸对环境、物品进行消毒
②利用高温、紫外线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③蒸煮鸡蛋食用 ④松花蛋的腌制
⑤用牛奶灌服重金属中毒的病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
解析:过氧乙酸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①符合题意;高温、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②符合题意;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③符合题意;松花蛋的腌制过程利用了蛋白质变性的原理,④符合题意;重金属可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⑤符合题意。
5.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氨基酸和蛋白质分子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二者均有两性
②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分子中都含有C、H、O、N元素
③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一定不同
④用甘氨酸 和丙氨酸 发生缩合反应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②
√
解析:氨基酸和蛋白质分子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可以和酸反应,羧基可以和碱反应,故二者都属于两性物质,①正确;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分子中都含有C、H、O、N元素,②正确;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水解产物可能是相同的氨基酸,如一分子甘氨酸和一分子丙氨酸形成的二肽有2种,但这两种二肽水解时的产物相同,③错误;甘氨酸和甘氨酸可形成1种二肽,丙氨酸和丙氨酸可形成1种二肽,甘氨酸和丙氨酸可形成2种二肽,所以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④正确。
|归纳拓展|蛋白质盐析与变性的比较
盐析 变性
概念 蛋白质在某些盐的浓溶液中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蛋白质在加热、酸、碱等条件下性质发生改变而失去生理活性
特征 可逆 不可逆
实质 溶解度降低,物理变化 结构、性质改变,化学变化
条件 碱金属、镁、铝等轻金属盐的浓溶液及铵盐溶液 加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紫外线、X射线、甲醛、酒精、苯甲酸等
用途 提纯蛋白质 杀菌、消毒
新知探究(二)
油脂
1.油脂的分类和物理性质
(1)油脂的分类
油 室温下, 态油脂,如花生油、大豆油等
脂肪 室温下, 态油脂,如动物脂肪等
液
固
(2)物理性质
油脂的密度比水的小,黏度比较大,触摸时有明显的 。油脂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油腻感
2.油脂的结构
油脂可以看作是 与甘油(丙三醇)
通过 反应生成的酯,其结构如图所示。
油脂结构中的R、R'、R″代表高级脂肪酸的烃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高级脂肪酸
酯化
3.常见的高级脂肪酸
名称 饱和脂肪酸
软脂酸 硬脂酸
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名称 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 亚油酸
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C15H31COOH
C17H35COOH
C17H33COOH
C17H31COOH
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影响很大。植物油含较多______
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动物油含较多 的甘油酯,熔点较高。
不饱
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4.油脂的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 ①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 反应,获得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进行肥皂生产
氢化反应 液态植物油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 反应,提高其饱和程度,生成固态的 。氢化植物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和储存,可用来生产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食品工业原料
皂化
加成
氢化植物油
5.油脂在人体内的转化
油脂在人体小肠中通过酶的催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_______
和 ,然后再分别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同时油脂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吸收,并为人体提供亚油酸等必需脂肪酸。
高级
脂肪酸
甘油
6.油脂和矿物油的比较
物质 油脂 矿物油
脂肪 油
组成 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多种烃
含饱和烃基 含不饱和烃基
性质 固态或半固态 液态 具有烃的性质,不能水解
能水解并部分兼有烯烃的性质
鉴别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红色变浅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无变化
应用化学
人们经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炊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什么
提示:炊具上的油污一般是油脂,它属于酯类物质,难溶于水。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纯碱水溶液呈碱性,并且温度越高,碱性越强,因此人们经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炊具上的油污。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 )
(2)可以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 )
(3)牛油在碱性条件下可制得肥皂。( )
(4)能发生氢化反应的油脂,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5)植物油在空气中久置,会产生“哈喇”味,变质原因是发生加成反应。( )
(6)油脂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是热量最高的营养成分。( )
[题点多维训练]
×
√
√
√
×
√
√
2.关于油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硬脂酸甘油酯可表示为
B.花生油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植物油通过催化加氢可转变为氢化油
D.油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皂、油漆等
解析:硬脂酸为饱和高级脂肪酸,其结构可以表示为C17H35—COOH,硬脂酸甘油酯可表示为 ,A错误;花生油是含有较多不饱和键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植物油是含有较多不饱和键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氢化植物油,C正确;油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发生皂化反应制造肥皂,D正确。
3.油脂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油脂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均为饱和脂肪酸
B.甘油分子中含有羟基
C.油脂在酶的催化下完全水解,产物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D.反应①是高级脂肪酸在人体内的氧化反应,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
解析:油脂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也有不饱和脂肪酸,A项错误;甘油分子中含有3个—OH,B项正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在酶的催化下完全水解产生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项正确;高级脂肪酸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D项正确。
4.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 )
A.加水,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B.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C.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D.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
解析:地沟油、矿物油均不溶于水,且密度均比水的小,不能区别,A项错误;地沟油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分层的为矿物油,现象不同,能区别,B项正确;地沟油、矿物油均能燃烧,不能区别,C项错误;地沟油、矿物油均为混合物,均没有固定的沸点,不能区别,D项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
(选择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3小题5分,本检测满分70分)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
12
1.《天工开物》中记载丝织品的处理:“凡帛织就犹是生丝,煮练方熟。练用稻稿灰入水煮。以猪胰脂陈宿一晚,入汤浣之,宝色烨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稻稿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入水后溶液呈碱性
C.该过程实际就是生丝的除杂过程
D.生丝煮练之后变为熟丝,熟丝的成分是氨基酸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2
解析:生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稻稿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B项正确;该过程讲述了由生丝到熟丝的过程,实际是生丝的除杂过程,从而使得生丝变熟丝后光泽度变好,C项正确;生丝煮练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所得熟丝的主要成分仍为蛋白质,D项错误。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关于蛋白质的组成与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Na2SO4浓溶液,均会使其变性
C.天然蛋白质仅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D.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有机高分子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Na2SO4是轻金属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浓溶液,不会使其发生变性,故B错误;某些蛋白质还含有S、P等元素,故C错误;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而氨基酸不是,故D错误。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硫酸铜溶液可用于泳池消毒是利用了Cu2+能使蛋白质盐析
B.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含量高,其熔点低于动物脂肪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D.纤维素、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Cu2+为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A错误;动物油脂为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为固态,植物油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为液态,B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正确;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2024·青岛高一检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句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采桑作蚕丝”中的蚕丝属于蛋白质,可通过灼烧鉴别真伪
B.“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又称榆钱,主要有机成分是纤维素
C.“蜂蜜酿成花已飞”中的蜂蜜含有果糖和葡萄糖,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可通过灼烧鉴别真伪,故A正确;榆荚主要有机成分是纤维素,故B正确;果糖和葡萄糖都属于单糖,二者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高级脂肪酸酯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以下,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5.(2024·新疆昌吉自治区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B.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能水解
C.某些油脂兼有酯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
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服“钡餐”会引起中毒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二者n值不同,因此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糖类中单糖不能水解,故B错误;油脂中含有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其分子中含有酯基和碳碳双键,这样的油脂具有酯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故C正确;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钡餐”是BaSO4,BaSO4难溶于水和盐酸,因此误服“钡餐”不会引起中毒,故D错误。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6.(2024·广东兴宁一中高一月考)某同学用食用油进行实验,以下是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 操作 将食用油滴入水中 向食用油中 滴加溴水 将少量食用油与纯碱(主要成分是Na2CO3)溶液混合加热
实验 现象 食用油浮在水面上 溴水褪色 分层现象消失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下列关于食用油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小
B.食用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C.食用油在碱性条件下会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D.食用油是一种有机酸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食用油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小,A项正确;滴加溴水,溴水褪色,说明食用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B项正确;食用油与纯碱溶液混合加热,分层现象消失,说明食用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C项正确;食用油是一种油脂,属于酯类,不属于有机酸,D项错误。
√
1
2
4
5
6
7
8
9
10
12
11
13
14
3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CuSO4溶液,其发生的变化均是不可逆的
B.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但是吞“钡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不会引起中毒
C.所有蛋白质遇浓硝酸都变黄
D.医疗上常用浓度为95%的酒精杀菌消毒,是利用了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
1
2
4
5
6
7
8
9
10
12
11
13
14
3
解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发生盐析,析出的蛋白质还可溶于水,A错误;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但是吞“钡餐”不会引起中毒,这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和酸,且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B正确;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HNO3可以变黄,C错误;医疗上常用浓度为75%的酒精杀菌消毒,D错误。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8.合理膳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且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淀粉通过发酵法制得的乳酸[CH3CH(OH)COOH]是乙酸的同系物
D.食盐水可以破坏蛋白质结构,用盐水漱口可以杀灭病毒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淀粉和纤维素均为混合物,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植物油分子中含碳碳双键,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B项正确;
CH3CH(OH)COOH与CH3COOH的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C项错误;氯化钠不是重金属盐,食盐水不能使蛋白质变性,D项错误。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9.下列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 )
A.油酸甘油酯中含有酯基,所以可以使溴水褪色
B.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所以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所以能发生水解反应
D.油酸甘油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一定条件下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酯基不能使溴水褪色,A错误。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10.关于下列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②CH2==CH2 ③
④CH3CH2OH ⑤C6H12O6 ⑥CH3COOH
⑦硬脂酸甘油酯 ⑧蛋白质 ⑨聚乙烯
A.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之褪色的有①②⑨
B.能与金属钠反应并产生氢气的有④⑥⑦
C.③的二氯代物有2种
D.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态且点燃时有浓烟的是①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苯、聚乙烯均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项错误;硬脂酸甘油酯不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C6H12O6无论是果糖还是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B项错误;甲烷分子中的4个H原子等效,其二氯代物只有1种,C项错误。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11.(11分)大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由大豆制作出来的菜肴很多,它是人体营养中最重要的补品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所吃的豆腐是一种 (填字母,下同)。
A.蛋白质凝胶 B.纯蛋白质
C.脂肪 D.淀粉
解析: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的石膏,能使豆浆凝结成豆腐,所以豆腐是一种蛋白质凝胶,它在人体内最终补充给人体的是氨基酸;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A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我们食用的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的主要成分是 。
A.氨基酸 B.蛋白质
C.油脂 D.糖类
解析: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的石膏,能使豆浆凝结成豆腐,所以豆腐是一种蛋白质凝胶,它在人体内最终补充给人体的是氨基酸;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A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3)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 和 。
解析: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的石膏,能使豆浆凝结成豆腐,所以豆腐是一种蛋白质凝胶,它在人体内最终补充给人体的是氨基酸;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高级脂肪酸
甘油
12
1
2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3
12.(12分)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根据以上信息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掺假的“芝麻香油”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其原理相同
B.淀粉和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可将“潲水油”和“地沟油”分离提纯后来生产肥皂
D.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与油脂水解产生的甘油含有某种相同的官能团
CD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掺假的“芝麻香油”的酯类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和Br2发生加成反应,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从而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二者褪色原理不同,A错误;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潲水油”和“地沟油”中的油脂可发生皂化反应生产肥皂,C正确;纤维素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油脂水解产物中含有甘油,它们的分子中含有醇羟基,D正确。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地沟油”常常含有油酸甘油酯,在微生物作用下水解生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中的碳碳双键在日光作用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有臭味的醛或酮,这种过程称为“酸败”。
①试写出油酸甘油酯 [R—为CH3(CH2)7CH==
CH(CH2)6CH2—]“酸败”过程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油酸甘油酯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油酸和甘油。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②工业上为延缓不饱和油脂的“酸败”,常采用在一定条件下和H2加成,则1 mol油酸甘油酯最多消耗 mol H2。
解析:1 mol油酸甘油酯中含3 mol ,所以最多消耗3 mol H2。
3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高阶思维训练(选做题)
13.油酸甘油酯和硬脂酸甘油酯均是天然油脂的成分。它们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A.油酸的分子式为C18H34O2
B.硬脂酸甘油酯常温下呈液态
C.天然油脂都能在NaOH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
D.将油酸甘油酯氢化为硬脂酸甘油酯可延长保存时间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A项,油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2)7CH==CH(CH2)7COOH,分子式为O2,正确;B项,硬脂酸甘油酯中的烃基为饱和烃基,故常温下为固态,错误;C项,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都能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正确;D项,油酸甘油酯中含有碳碳双键,容易被氧化变质,将油酸甘油酯氢化转化为硬脂酸甘油酯可延长保存时间,正确。
10
1
2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3
14.(12分)(1)按下表左边的实验操作,可观察到表中右边的实验现象。请从“实验现象”栏中选择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案”栏中。
实验操作 答案 实验现象
①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硝酸,微热 A.橙红色褪去
B.变为黄色
C.出现白色沉淀
D.液体不再分层,形成均一溶液
②将植物油滴入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③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入少量醋酸铅溶液
④向花生油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加热, 搅拌,静止
B
A
C
D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解析:①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硝酸,微热,显黄色;②植物油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Br2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③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盐醋酸铅,蛋白质发生变性而析出沉淀;④花生油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最终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溶液不再分层。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①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油脂被摄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 (写名称)。
解析:①油脂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②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③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
甘油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②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其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NH2)和 (写名称)。人体中共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自身 (填“能”或“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人体必需氨基酸。
③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 (写化学式),部分该产物在体内被氧化放出能量,供人体活动需要。
羧基
不能
C6H12O6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蛋白质 油脂
(选择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3小题5分,本检测满分70分)
1.《天工开物》中记载丝织品的处理:“凡帛织就犹是生丝,煮练方熟。练用稻稿灰入水煮。以猪胰脂陈宿一晚,入汤浣之,宝色烨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稻稿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入水后溶液呈碱性
C.该过程实际就是生丝的除杂过程
D.生丝煮练之后变为熟丝,熟丝的成分是氨基酸
2.关于蛋白质的组成与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Na2SO4浓溶液,均会使其变性
C.天然蛋白质仅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D.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有机高分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硫酸铜溶液可用于泳池消毒是利用了Cu2+能使蛋白质盐析
B.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含量高,其熔点低于动物脂肪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D.纤维素、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4.(2024·青岛高一检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句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采桑作蚕丝”中的蚕丝属于蛋白质,可通过灼烧鉴别真伪
B.“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又称榆钱,主要有机成分是纤维素
C.“蜂蜜酿成花已飞”中的蜂蜜含有果糖和葡萄糖,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5.(2024·新疆昌吉自治区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B.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能水解
C.某些油脂兼有酯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
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服“钡餐”会引起中毒
6.(2024·广东兴宁一中高一月考)某同学用食用油进行实验,以下是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 操作 将食用油滴入水中 向食用油中 滴加溴水 将少量食用油与纯碱(主要成分是Na2CO3)溶液混合加热
实验 现象 食用油浮在水面上 溴水褪色 分层现象消失
下列关于食用油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小
B.食用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C.食用油在碱性条件下会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D.食用油是一种有机酸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CuSO4溶液,其发生的变化均是不可逆的
B.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但是吞“钡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不会引起中毒
C.所有蛋白质遇浓硝酸都变黄
D.医疗上常用浓度为95%的酒精杀菌消毒,是利用了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
8.合理膳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且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淀粉通过发酵法制得的乳酸[CH3CH(OH)COOH]是乙酸的同系物
D.食盐水可以破坏蛋白质结构,用盐水漱口可以杀灭病毒
9.下列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 )
A.油酸甘油酯中含有酯基,所以可以使溴水褪色
B.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所以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所以能发生水解反应
D.油酸甘油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一定条件下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
10.关于下列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②CH2CH2 ③ ④CH3CH2OH ⑤C6H12O6 ⑥CH3COOH
⑦硬脂酸甘油酯 ⑧蛋白质 ⑨聚乙烯
A.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之褪色的有①②⑨
B.能与金属钠反应并产生氢气的有④⑥⑦
C.③的二氯代物有2种
D.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态且点燃时有浓烟的是①
11. (11分)大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由大豆制作出来的菜肴很多,它是人体营养中最重要的补品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所吃的豆腐是一种 (填字母,下同)。
A.蛋白质凝胶 B.纯蛋白质
C.脂肪 D.淀粉
(2)我们食用的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的主要成分是 。
A.氨基酸 B.蛋白质
C.油脂 D.糖类
(3)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 和 。
12. (12分)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根据以上信息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掺假的“芝麻香油”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其原理相同
B.淀粉和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可将“潲水油”和“地沟油”分离提纯后来生产肥皂
D.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与油脂水解产生的甘油含有某种相同的官能团
(2)“地沟油”常常含有油酸甘油酯,在微生物作用下水解生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中的碳碳双键在日光作用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有臭味的醛或酮,这种过程称为“酸败”。
①试写出油酸甘油酯[R—为CH3(CH2)7CHCH(CH2)6CH2—]“酸败”过程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
②工业上为延缓不饱和油脂的“酸败”,常采用在一定条件下和H2加成,则1 mol油酸甘油酯最多消耗 mol H2。
高阶思维训练(选做题)
13.油酸甘油酯和硬脂酸甘油酯均是天然油脂的成分。它们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油酸的分子式为C18H34O2
B.硬脂酸甘油酯常温下呈液态
C.天然油脂都能在NaOH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
D.将油酸甘油酯氢化为硬脂酸甘油酯可延长保存时间
14.(12分)(1)按下表左边的实验操作,可观察到表中右边的实验现象。请从“实验现象”栏中选择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案”栏中。
实验操作 答案 实验现象
①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硝酸,微热 A.橙红色褪去 B.变为黄色 C.出现白色沉淀 D.液体不再分层,形成均一溶液
②将植物油滴入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③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入少量醋酸铅溶液
④向花生油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加热,搅拌,静止
(2)①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油脂被摄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 (写名称)。
②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其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NH2)和 (写名称)。人体中共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自身 (填“能”或“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人体必需氨基酸。
③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 (写化学式),部分该产物在体内被氧化放出能量,供人体活动需要。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1.选D 生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稻稿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B项正确;该过程讲述了由生丝到熟丝的过程,实际是生丝的除杂过程,从而使得生丝变熟丝后光泽度变好,C项正确;生丝煮练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所得熟丝的主要成分仍为蛋白质,D项错误。
2.选A Na2SO4是轻金属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浓溶液,不会使其发生变性,故B错误;某些蛋白质还含有S、P等元素,故C错误;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而氨基酸不是,故D错误。
3.选A Cu2+为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A错误;动物油脂为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为固态,植物油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为液态,B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正确;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4.选D 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可通过灼烧鉴别真伪,故A正确;榆荚主要有机成分是纤维素,故B正确;果糖和葡萄糖都属于单糖,二者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高级脂肪酸酯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以下,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5.选C 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二者n值不同,因此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糖类中单糖不能水解,故B错误;油脂中含有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其分子中含有酯基和碳碳双键,这样的油脂具有酯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故C正确;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钡餐”是BaSO4,BaSO4难溶于水和盐酸,因此误服“钡餐”不会引起中毒,故D错误。
6.选D 食用油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小,A项正确;滴加溴水,溴水褪色,说明食用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B项正确;食用油与纯碱溶液混合加热,分层现象消失,说明食用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C项正确;食用油是一种油脂,属于酯类,不属于有机酸,D项错误。
7.选B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发生盐析,析出的蛋白质还可溶于水,A错误;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但是吞“钡餐”不会引起中毒,这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和酸,且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B正确;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HNO3可以变黄,C错误;医疗上常用浓度为75%的酒精杀菌消毒,D错误。
8.选B 淀粉和纤维素均为混合物,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植物油分子中含碳碳双键,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B项正确;CH3CH(OH)COOH与CH3COOH的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C项错误;氯化钠不是重金属盐,食盐水不能使蛋白质变性,D项错误。
9.选A 酯基不能使溴水褪色,A错误。
10.选D 苯、聚乙烯均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项错误;硬脂酸甘油酯不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C6H12O6无论是果糖还是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B项错误;甲烷分子中的4个H原子等效,其二氯代物只有1种,C项错误。
11.解析: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的石膏,能使豆浆凝结成豆腐,所以豆腐是一种蛋白质凝胶,它在人体内最终补充给人体的是氨基酸;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答案:(1)A (2)A (3)高级脂肪酸 甘油
12.解析:(1)掺假的“芝麻香油”的酯类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和Br2发生加成反应,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从而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二者褪色原理不同,A错误;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潲水油”和“地沟油”中的油脂可发生皂化反应生产肥皂,C正确;纤维素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油脂水解产物中含有甘油,它们的分子中含有醇羟基,D正确。(2)①油酸甘油酯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油酸和甘油。②1 mol油酸甘油酯中含3 mol,所以最多消耗3 mol H2。
答案:(1)CD
(2)①
+3H2O
3CH3(CH2)7CHCH(CH2)6CH2COOH+
②3
13.选B A项,油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2)7CHCH(CH2)7COOH,分子式为O2,正确;B项,硬脂酸甘油酯中的烃基为饱和烃基,故常温下为固态,错误;C项,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都能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正确;D项,油酸甘油酯中含有碳碳双键,容易被氧化变质,将油酸甘油酯氢化转化为硬脂酸甘油酯可延长保存时间,正确。
14.解析:(1)①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硝酸,微热,显黄色;②植物油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Br2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③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盐醋酸铅,蛋白质发生变性而析出沉淀;④花生油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最终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溶液不再分层。(2)①油脂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②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③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
答案:(1)①B ②A ③C ④D (2)①甘油
②羧基 不能 ③C6H12O6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