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泉州九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健康饮食”是人们的生活追求。下列认知正确的是( )
A. 为增强体质仅摄入蛋白质 B. 摄入水果能补充维生素
C. 霉变大米洗净煮熟后食用 D. 禁止摄入油脂防止发胖
2.被称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 )
A. 徐寿 B. 张青莲 C. 侯德榜 D. 徐光宪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移开蒸发皿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溶液的pH D.添加酒精
A. A B. B C. C D. D
4.近日科学家首次实现水的金属态。他们将钠钾合金液滴暴露在少量水蒸气中,只见水在其表面开始凝结,然后形成厚约0.1微米的薄层,制得了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B. 金属水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C. 金属水能够导电 D. 金属水中水分子不再运动
5.“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它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黄酮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B. 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一个黄酮素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 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6.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量观: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能获得热量
B. 微粒观:氧气和氯化钠都是由分子构成
C. 结构观: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改变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物理变化
D. 元素观: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它由3个元素组成
7.家庭装修中残留的甲醛对人体有害,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残留的甲醛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有发生改变
C. 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丙中的大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8.善于归纳和总结是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下面是皓轩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漫步在蓬南中学的校园中,你能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区分O2和CO2,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
C. 沙坝水库里的水经过沉淀、吸附、过滤等步骤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属于纯净物
D. 用镁、铜和硫酸亚铁溶液可以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 称8gNaCl放入烧杯,加50mL水,搅拌
B. 鉴别FeCl3、NaOH、Na2SO4三种溶液 只用组内试剂即可鉴别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将5g水和5g乙醇混合后质量等于10g
D.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A. A B. B C. C D. D
10.某班级兴趣小组用pH传感器和溶解氧传感器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实验1中,水样温度为22℃、氧含量为6mL L-1时,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实验2中,水样温度为22℃、pH=7时,当溶解氧超过20mL 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1中,在pH=3时,钢铁表面会有气泡产生
B. 根据实验1曲线可知,碱性水样对钢铁锈蚀影响小
C. 实验2中锈蚀速率减慢可能与钢铁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有关
D. 改变上述实验中水样的温度,对钢铁的锈蚀速率没有影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农耕生产与节气息息相关。
(1)“立春”: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一种具有茉莉花香味的物质,乙酸苯甲酯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谷雨”:时雨乃降,百果乃登。用pH试纸检测雨水酸碱性的方法是______。pH<5.6的雨水容易导致土壤酸化,常施用______改良酸性土壤。
(3)“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为促进小麦生长,需要追加肥料。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填字母)。
A.CO(NH2)2
B.KNO3
C.NH4H2PO4
D.Ca3(PO4)2
(4)“夏至”:夏至杨梅满山红。杨梅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元素,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______。
(5)“白露”:白露满地,割谷拾棉。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鉴别棉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______。
(6)“秋分”:一粒好种,万担好粮。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氯化钠溶液,加______g水即可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12.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在低温、严寒、大风等环境下不会熄灭。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1)火种灯的外壳由铝合金制成,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 ______(填“大”或“小”)。若使用时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连通,燃烧的火焰容易熄灭,其原因是 ______。
(2)我国铜冶炼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①《格致粗谈》记载“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把赤铜(Cu2O)和炉甘石、木炭粉混合高温制得黄铜:。则炉甘石主要成分X的化学式为 ______。
②《黄白第十六》中记载“曾青(可溶性铜的盐溶液)涂铁,铁色赤如铜”,此为湿法炼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③比较上述两种制铜方法,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湿法炼铜的优点是 ______(任写一点)。
13.2023年春晚《满庭芳 国色》节目点燃了国人复古寻色的热潮。其中桃红、凝脂、湘叶、群青、沉香代表红、白、黄、青、黑传统五色。
(1)桃红:用银朱调合,银朱是硫黄与汞加热制成的硫化汞(HgS),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群青:与石青颜色接近,石青的主要成分是Cu3(OH)2(CO3)2,将少量石青加入足量稀盐酸中,推测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______ 。
拓展延伸:图2是硫酸氢钠在水中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向该溶液中滴加 ______ (填化学式)溶液既能降低该溶液的酸性又能生成沉淀。
(3)凝脂:降低原料中含铁氧化物含量,实现从青瓷到凝脂似玉的白瓷。如图3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①a点表示物质的类别是 ______ 。
②“湘叶”代表黄色,图中代表的物质溶液呈黄色的是 ______ (填字母);“沉香”代表黑色,e点代表的物质呈黑色,其化学式是 ______ 。
③b→a为工业炼铁原理,其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④下列转化关系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a→f
B.b→d
C.d→c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4.2025年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完成下面小题。
Ⅰ.团队开发了一种像“药物”一样的锂载体分子,可以用注射的方式补充电池中的锂离子。
(1)锂(Li)原子 ______(填“失去”或“得到”)一个电子变成锂离子(Li+)。
(2)磷酸亚铁锂(LiFePO4)是锂电池的一种电极材料,磷酸亚铁锂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有 ______。
Ⅱ.碳酸锂(Li2CO3)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Li2O,其余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为原料制取碳酸锂,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碳酸锂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见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54 1.33 1.17 1.01 0.85 0.72
(3)20℃时碳酸锂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列出比例式)。
(4)写出酸浸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结合流程图,写出反应器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滤液Ⅱ中含有的溶质除少量碳酸锂外,还有 ______(写一种)。
(6)在洗涤槽中,使用热水洗涤滤渣的原因是 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5.某小组围绕石灰石和盐酸反应进行相关实验。
Ⅰ.课内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开始实验时,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图2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B和C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
(1)写出石灰石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图1中能说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
(3)图2中T1~T2时,烧杯C中显示器Ⅱ测得的pH不断变小,写出符合此变化的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根据图2分析可知,T2时烧杯B溶液中的溶质有BaCl2、CO2、______(填化学式)。
Ⅱ.课外实验
图3是化学小组制作的喷气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气体从小孔喷出,使船前进。
(5)若要使小船的运动速率加快,应 ______(填“调大”或“调小”)分液漏斗的活塞。
(6)随着小船的前行,船身会不断上浮,从质量守恒定律角度解释原因 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变得松软、可口。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化学小组同学对食品膨松剂开展项目式学习。
【查阅资料】
a.膨松剂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分为化学膨松剂和生物膨松剂。
b.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c.柠檬酸与酒石酸属于有机酸。
d.感官评分是指采用100分制评分法对馒头或面包的表皮颜色、外观、内部组织形态、气味与口感进行综合评定。分值越高,说明制作的效果越好。
【实验Ⅰ】探究化学膨松剂使馒头膨松的原理
序号 原料 蒸制后的效果
1-1 面粉 馒头是实心的
1-2 面粉+食用碱(Na2CO3) 馒头是实心的,有碱味
1-3 面粉+食用小苏打(NaHCO3) 馒头较膨松,有气孔,有碱味
1-4 面粉+食用碱+有机酸 馒头较膨松,有气孔,几乎没有碱味
1-5 面粉+食用小苏打+有机酸 馒头更膨松,气孔多,几乎没有碱味
【分析与结论】
(1)向碳酸钠(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碳酸钠溶液显 ______ (填“酸性”或“碱性”)。根据物质类别判断,碳酸钠属于 ______ (填“酸”“碱”或“盐”)。
(2)结合上述实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食用小苏打能使馒头膨松
B.有机酸能去除馒头中的碱味
C.食用碱和食用小苏打均能与有机酸反应
结论:碳酸氢钠它既可以作为碱性膨松剂单独使用,也可以与酒石酸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膨松剂。
【实验Ⅱ】探究生物膨松剂(酵母)蒸制馒头的最佳条件
加工工艺 和面→发酵→醒发→蒸制
序号 某品牌酵母添加量/% 发酵温度/℃ 发酵时间/min 醒发时间/min 感官评分
① 0.6 36 70 28 77
② 1.4 36 70 28 88
③ 1.4 36 x 35 81
④ 1.4 36 40 28 5
【分析与结论】
(3)①和②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______ 。
(4)若分别用②和③探究醒发时间、②和④探究发酵时间对蒸制馒头效果的影响,则x应为 ______ 。
(5)由实验Ⅱ可知,发酵温度为36℃时,使用该品牌酵母蒸制馒头的最佳条件是 ______ 。
【拓展与应用】
(6)食用级碳酸氢铵(NH4HCO3)比较纯净,也可作食品膨松剂,一般用在油炸食品或饼干制作中。①NH4HCO3受热分解为NH3、H2O和CO2:②氨气(NH3)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推测水蒸食品中不用碳酸氨铵的原因是 ______ 。
(7)结合以上实验推断,食品膨松剂的贮存条件是 ______ (答1条即可)。
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注意:同一食品添加剂并不适合所有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需严格控制用量。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三星堆文明令世人瞩目,考古发现众多青铜像。青铜是铜锡合金,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曾记载下列炼锡(Sn)方法:SnO2+2CSn+2CO↑。理论上消耗302kg的SnO 可以炼制多少 kg的锡?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5:16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雨水样品,滴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颜色;熟石灰(或氢氧化钙)
BC
贫血
灼烧闻气味
125
12.【答案】大;隔绝氧气;
①ZnCO3;
②Fe+CuSO4=FeSO4+Cu;
③比较环保(答案不唯一)
13.【答案】降低 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Ba(OH)2 单质 d FeO Fe2O3+3CO2Fe+3CO2 AC
14.【答案】失去;
Li、Fe;
×100%;
H2SO4+Li2O=Li2SO4+H2O;
Li2SO4+Na2CO3=Li2CO3↓+Na2SO4;硫酸钠或碳酸钠;
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用热水洗涤,温度高,碳酸锂的溶解度小,可减少损耗
15.【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
通入二氧化碳后B中没有沉淀出现,C中有沉淀出现;
CO2+H2O=H2CO3;
H2CO3;
调大;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从小孔喷出,小船上物质的总质量减少
16.【答案】碱性;盐;
ABC;
酵母添加量;
70;
酵母添加量1.4%,发酵时间70min,醒发时间28min;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使食品有刺激性气味,影响食品口感;
密封保存
17.【答案】238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