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综合闯关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综合闯关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5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综合闯关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培植新品种花卉 D.研究治疗癌症的新药
2.下列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
A.酒精和食醋 B.铁和铁锈
C.铁和铝 D.水和澄清的石灰水
3.化学课上,同学们在讨论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小明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和假设 B.得出结论 C.设计实验 D.分析和总结
4.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B.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
5.如图为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主要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 B.称量固体
C.倾倒液体 D.溶解固体
6.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裁剪窗花 B.汽油挥发
C.矿石粉碎 D.苹果腐烂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①氧气用于炼钢;②液氮用于医疗麻醉;③氮气制造硝酸;④用铜作电线;⑤稀有气体用做保护气;⑥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①②③ D.②④⑥
8.下列关于现象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燃烧和蜡烛燃烧都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铁矿石可以炼铁
C.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D.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9.下列实验室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易燃、易爆药品不能与强氧化性的物质混存,必须分开放置
B.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要尝药品的味道
C.如果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2/3
10.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并浮在水面上,由此不能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
A.受热易熔化 B.密度比水小 C.较软,硬度不大 D.不溶于水
11.“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液氮用作制冷剂
C.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12.向量筒内注入水俯视读数为30 mL,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13 mL,则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A.小于17 mL B.大于17 mL C.等于17 mL D.无法确定
二、实验题
13.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B ;E G 。
(2)可以用作较多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 (填序号);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
(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需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让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 ,且应先预热试管,操作方法是 。
(4)用数字填空:
①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②本着节约原则,进行实验时,若没说明用量液体只需取用 ml;
③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三、填空与简答
14.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1)①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 ,原因是 ;B处发生的变化是 ,原因是 ;
(2)②中发生的变化是 ,原因是 。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综上所述,判断物质变化的唯一依据是 。
15.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b ,c ,e , f
(2)据图选择,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若需要加热少量液体,需选用的仪器有: (填序号),另外还需要增加一样夹持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3)进行化学实验应注意操作规范,指出下列不正确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
②吸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倒置 。
③熄灭酒精灯后长时间未盖灯帽: 。
(4)用下图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手紧握试管壁,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 (填“甲”或“乙”或“丙”),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 (填“甲”或“乙”或“丙”)。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甲:仪器a的名称是 ;
(2)在连接c和d时,使d较容易插入c的措施是 ;如果采用乙的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 。
(3)图2是某同学称取氯化钠的操作,请你指出该同学的错误操作是 ,该同学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g。
(4)图3中你认为三位同学中读数正确的是 ,量筒内实际液体体积为 mL。
四、科学探究题
17.化学小组受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一】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1)实验一中可观察到 。
【实验二】按图中所示操作进行实验。
(2)点燃蜡烛,可以看到火焰分为 层。
(3)取一根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部位,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另一端的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4)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该现象说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C D A C D A
题号 11 12
答案 D A
1.C
【详解】A、研发氢能源属于开发新能源,可缓解化石能源的危机,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错误;
B、合成新材料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B错误。
C、培植新品种花卉属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C正确;
D、研究治疗癌症的新药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错误。故选C。
2.D
【详解】A、酒精具有特殊香味,食醋具有酸味,可通过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铁是银白色固体,铁锈是红色固体,可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铁和铝的硬度不同,可通过互相刻划的方法区分,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水和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通入二氧化碳区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在设计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是否是二氧化碳,因此不属于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分析和总结环节,而属于设计实验;
故选:C。
4.B
【详解】A、把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取一只蜡烛,能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小的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蜡烛燃烧时,有液体流下,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蜡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C
【详解】A、取用固体氢氧化钠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该操作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且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 )中称量,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该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量筒紧挨烧杯口,操作正确。
D、溶解固体时,不能用温度计搅拌,应该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该操作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裁剪窗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①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②液氮用于医疗麻醉,是利用了液氮汽化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③氮气制造硝酸,是因为氮气能与其他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硝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④用铜作电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⑤稀有气体用做保护气,因为其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⑥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因为其通电时,会产生各种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故选A。
8.C
【详解】A、酒精燃烧和蜡烛燃烧都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铁矿石可以炼铁,是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无需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所以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易燃、易爆药品与有强氧化性的物质易发生反应而发生燃烧或爆炸,要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做化学实验时,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要尝药品的味道,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多于酒精灯容积的2/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A、由题干信息不能得出蜡烛受热易熔化,符合题意;
B、小块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不符合题意;
C、用小刀能切下一小块蜡烛,说明蜡烛较软,硬度不大,不符合题意;
D、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说明蜡烛不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A、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B、液氮可用作冷冻剂,是利用了液氮温度低,且汽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D、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初始注入水后,俯视读数为 30 mL,因此实际初始体积 < 30 mL(因为俯视导致读数偏大)。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 13 mL,因此实际剩余体积 > 13 mL(因为仰视导致读数偏小)。故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为=实际初始体积(小于30mL)-实际剩余体积(大于13mL)<17mL,故选A。
13.(1) 胶头滴管 水槽 药匙
(2) D BH
(3) 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将酒精灯在试管底部左右移动
(4) 三分之二 1~2 三分之一
【详解】(1)根据图像,B是胶头滴管,E是水槽,G是药匙。
(2)可以用作较多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烧杯(D);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到的仪器是量筒(H)、胶头滴管(B)。
(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需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让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且应先预热试管,操作方法是:将酒精灯在试管底部左右移动。
(4)①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②本着节约原则,进行实验时,若没说明用量液体只需取用1~2mL;
③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14.(1) 物理变化 液体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火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蜡烛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有无新物质生成
【详解】(1)图①中A处为某液体受热蒸发,该过程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B处为柴火燃烧过程,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图②中蜡烛熔化燃烧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是石蜡由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但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图②中蜡烛熔化、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分别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图③中灯泡通电发光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也是判断物质变化的唯一依据。
15.(1) 烧杯 坩埚钳 药匙 漏斗
(2) i ad 试管夹
(3) 试管炸裂 污染药液,腐蚀胶头 酒精挥发,水分残留,下次难以点燃
(4) 甲 丙
【详解】(1)b是烧杯;c是坩埚钳;e是药匙;f是漏斗;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
若需要加热少量液体,需选用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夹持试管用试管夹,故填:ad,试管夹;
(3)①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热的试管遇冷会炸裂;
②吸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倒置,会污染药液,腐蚀胶头;
③熄灭酒精灯后长时间未盖灯帽,酒精会挥发,水分残留,下次难以点燃;
(4)用手紧握试管壁,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如甲图;松开手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量减少,压强变小,水进入导管,如丙图。
16.(1)试管
(2) 导管插入的一端用水润湿 试管破裂
(3) 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反了 12
(4) 小刚 82
【详解】(1)a为试管;
(2)导管插入的一端用水润湿比较好插入胶塞中,在试管上加塞子时不能将试管抵放在桌子或其它硬物上以免试管破裂。
(3)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该实验把药品与砝码位置颠倒了;当“左码右物”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该同学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10g+5g-3g=12g.故答案为: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反了;12;
(4)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因此小刚对数正确;量筒的分度值是1ml,液柱在82ml处,液体的体积是82ml.故答案为:小刚;82。
17.(1)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三
(3) 导管中的气体被点燃 石蜡受热汽化为石蜡蒸气,石蜡蒸气具有可燃性
(4)水
【详解】(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点燃蜡烛,可以看到火焰分为三层,即外焰、内焰和焰心,故填:三;
(3)焰心部位是石蜡受热汽化形成的石蜡蒸气,石蜡蒸气具有可燃性,沿着导管至另一端,因此点燃后可以继续燃烧,故填:导管中的气体被点燃;石蜡受热汽化为石蜡蒸气,石蜡蒸气具有可燃性;
(4)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则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即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故填: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