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1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课件(共20张PPT)+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3.1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课件(共20张PPT)+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2 06:02:05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5.3.1 等腰三角形
第 2 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重点)
2.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难点)
3.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加强推理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马虎在设计一个等腰△ABC (AB = AC) 的房梁时,一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底边 BC 和一个底角∠C,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ABC 重新画出来 大家试试看.
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思考: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探究:如图,在△ABC 中,∠B =∠C. AB 与 AC 的数量关系如何呢?
分析:如图,从点 A 作一条辅助线:
角平分线 AD(或高 AD,或中线 AD)
A
B
C
D
1
2
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
【证一证】已知:如图,在△ABC 中,∠B =∠C.
求证:AB = AC .
∴△BAD≌△CAD (AAS).
∴AB=AC.
证明:如图,作△ABC 的角平分线 AD.
∠1 = ∠2,
在△BAD 和△CAD 中, ∠B = ∠C,
AD = AD,
A
B
C
D
1
2
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有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_____,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相等
几何语言:
∵ 在△ABC 中,∠B =∠C,
∴ ____=____(等角对等边).
AB
AC
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讨论:“等边对等角 ”与“等角对等边 ”的区别是什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边相等,这两边所对的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两角相等,这两角所对的边相等.
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例1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CAE 是△ABC 的外角,∠1 =∠2,AD∥BC.
求证:AB = AC.
分析:
证明 AB = AC
先证明 ∠B = ∠C
利用∠1 =∠2,AD∥BC
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 AB = AC(__________).
∴∠1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
∵ AD∥B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等角对等边
总结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除了证明线段所在两个三角形全等外,还可以判定两条线段所在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 =∠C,
又∵∠1 =∠2,
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例2 如图,∠A = 36°,∠ DBC =36°, ∠C = 72°. 分别计算∠1,∠2 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解: ∵∠ DBC = 36°,∠C = 72°,
∴ AD = BD,BC = BD ,AB = AC.
图中共有三个等腰三角形,即 △ABD,△BDC,△ABC.
∴ ∠ABC =∠C = 72°,
又 ∠2 = ∠A = 36°,∠1 = ∠C = 72°,
∴ ∠1 = ∠A +∠2. ∴ ∠2=∠1-∠A = 36°.
又 ∠1 是△ABD 的一个外角,
∴ ∠1 = 180° -∠DBC -∠C = 72°.
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例3 尺规作图: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 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 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1) 作线段 AB = a;
(4) 连接 AC,BC,则△ABC 即为所求.
(3) 在 MN 上取一点 C,使 DC = h;
(2) 作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MN,
交 AB 于点 D;
作法:
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算一算】1. 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是一个等腰梯形,BD平分∠ABC,BC = 9 cm,若 AD = 5 cm,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__.
24 cm
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 如图,在△ABC 中,∠ABC 的平分线交 AC 于点 E .过点 E 作 DE∥BC 交 AB 于点 D.
(1) 求证:DB = DE;
(2) 若 ∠A = 80°,∠C = 40°,求∠DEB 的度数.
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1)证明:在 △ABC 中,∠ABC 的平分线交 AC 于点 E,
∴∠DEB =∠DBE. ∴DB = DE.
∴∠DEB =∠CBE.
∵ DE∥BC,
∴∠ABE =∠CBE.
∴∠ABE =∠CBE = ∠ABC = 30°.
由(1)知∠DEB =∠DBE = 30°.
∴∠ABC 的平分线交 AC 于点 E.
∴∠ABC = 60°.
(2) ∵∠A = 80°,∠C = 40°,
探究点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 若 ∠A = 80°,∠C = 40°,求∠DEB 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
1.两个底角____
2.两条边____
性质
判定
相等
等腰三角形
相等
1. 在△ABC中,∠B=∠C,AB=5,则AC的长
为( D )
A. 2 B. 3 C. 4 D. 5
2. 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和这条边上的中线重合,则这
个三角形一定是( C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D
C
3. 如图,在△ABC中,若∠BAC=50°,∠B=65°,AD⊥BC于D,BC=8cm,则△ABC是
三角形,BD的长为 cm.
第3题图
等腰 
4 
4.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
交于点O,过O点作MN∥BC分别交AB,AC于
M,N两点,BM=3,CN=4,则MN= .
第4题图
7 
5. 如图,AB=AC,DE∥AC.
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
书写通关
证明:∵DE∥AC,
∴∠C= .
∵AB=AC,
∴ .
∴ =∠DEB.
∴ .
∴△DBE是 .
∠DEB 
∠B=∠C 
∠B 
DB=DE 
等腰三角形 
6. 如图,△ABC中,AB=AC,∠A=36°,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M,求证:
△BCD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AB=AC,∠A=36°,
∴∠ABC=∠C=72°.
∵MN垂直平分AB,∴AD=BD.
∴∠ABD=∠A=36°.
∴∠BDC=∠A+∠ABD=72°.
∴∠C=∠BDC. ∴BC=BD.
∴△BCD是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3.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加强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知识链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创设情境——见配套课件
探究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思考: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探究:如图,在△ABC中,∠B=∠C.AB与AC的数量关系如何呢?
如图,从点A作一条辅助线:角平分线AD(或高AD,或中线AD),然后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说明.
求证:作∠BAC的平分线AD,你能证明AB=AC吗?试一试.
如图,作△ABC的角平分线AD.在△BAD和△CAD中,
∴△BAD≌△CAD(AAS).∴AB=AC.
总结:由上面推证,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几何语言 图形
在△ABC中,∵∠B=∠C,∴AB=AC
思考:你还有其他方法证明吗?与大家讨论并尝试做一做.
讨论:“等边对等角”与“等角对等边”的区别是什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边相等,这两边所对的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两角相等,这两角所对的边相等.
(教材P80例2)在配套课件中展示
如图,∠A=36°,∠DBC=36°,∠C=72°.分别计算∠1,∠2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解:∵∠DBC=36°,∠C=72°,∴∠1=180°-∠DBC-∠C=180°-36°-72°=72°.又∠1是△ABD的一个外角,∴∠1=∠A+∠2.∴∠2=∠1-∠A=72°-36°=36°.∴∠2=∠A=36°,∠1=∠C=72°.∴∠ABC=∠C=72°.∴AD=BD,BC=BD,AB=AC.图中共有三个等腰三角形,即△ABD,△BDC,△ABC.
尺规作图: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底边上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作法:
(1)作线段AB=a.
(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点D.
(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
(4)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1.在△ABC中,∠B=∠C,AB=5,则AC的长为( D )
A.2 B.3 C.4 D.5
2.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和这条边上的中线重合,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C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3.如图,在△ABC中,若∠BAC=50°,∠B=65°,AD⊥BC于D,BC=8cm,则△ABC是 等腰 三角形,BD的长为 4 cm.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O点作MN∥BC分别交AB,AC于M,N两点,BM=3,CN=4,则MN= 7 .
(其他课堂拓展题,见配套PPT)
      
      
      
      
      
      第15章 轴对称
15.3.1 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素养目标】
1.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重点)
2.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难点)
3.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加强推理能力, 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导入】
小马虎在设计一个等腰 的房梁时, 一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底边 和一个底角 ,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 重新画出来? 大家试试看。
【合作探究】
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思考: 我们知道,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 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探究: 如图,在 中, 与 的数量关系如何呢?
【证一证】
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有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几何语言:
在 中, ,
(等角对等边)。
讨论:“等边对等角”与“等角对等边”的区别是什么?
例1 求证: 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 如图, 是 的外角, . 求证: .
例2 如图, . 分别计算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例3 尺规作图: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 ,底边上的高的长为 ,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练一练】
1. 已知如图,四边形 是一个等腰梯形, 平分 ,若 , 则四边形 的周长为_________.
2. 如图,在 中, 的平分线交 于点 . 过点 作 交 于点 .
(1) 求证: ;
(2) 若 ,求的度数。
当堂反馈
1. 在 中, ,则 的长为 ( )
A. 2 B. 3 C. 4 D. 5
2. 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和这条边上的中线重合,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3. 如图,在 中,若 , 于 ,则 是 _____ 三角形, 的长为_____ .
第3题图 第4题图
4. 如图,在 中, , 的平分线交于点 ,过 点作 分别交 , 于 两点, ,则 .
5. 如图, , .求证: 是等腰三角形。
书写通关
证明: ,
.
,
__.
.
.
是__________.
6. 如图, 中, , , 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交 于点 ,求证: 是等腰三角形。
参考答案
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证一证】证明: 如图,作 的角平分线 .
在和中, (AAS). .
讨论: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两边相等, 这两边所对的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两角相等,这两角所对的边相等。
例1 证明: ,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 ,
(等角对等边)。
例2 解: , .
又 是 的一个外角, . 又 , ,
.
图中共有三个等腰三角形,即 .
例3 作法: (1) 作线段 ;
(2) 作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 交 于点 ;
(3) 在 上取一点 ,使 ;
(4) 连接 ,则 即为所求。
【练一练】1. .
2. 解:(1)证明: 在 中, 的平分线交 于点 ,
. , . .
.
(2) , .
的平分线交 于点 .
.
由 (1) 知 .
当堂反馈
1. D. 2. C. 3. 等腰 . 4. .
5. . 等腰三角形
6. 证明: ,
垂直平分 . .
. .
是等腰三角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