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
上
01
素养目标—明确要求
02
激趣导入—提高兴趣
03
要点精讲—典例精析
04
知识总结—加强记忆
05
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素养目标
01
01
02
03
04
通过对水、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分子模型的拆分和原子的重新分类,建立元素的概念。
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能根据化学反应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通过原子的结构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
激趣导入
02
古希腊四元素说:
水、空气、火、土。
我国古代五行说:
金、木、水、火、土
典例精析
要点精讲
要点精讲
03
一、元素
观察几种分子的模型,思考这些分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含有氧原子
要点精讲
03
原子名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元素名称
氢1(氕 ) 1 1 0 1 氢
氢2(氘 ) 1 1 1 1 氢
氢3(氚 ) 1 1 2 1 氢
碳12 6 6 6 6 碳
碳13 6 6 7 6 碳
碳14 6 6 8 6 碳
表格中同一类型的原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元素
要点精讲
03
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
质子数 中子数
碳原子A 6 6
碳原子B 6 7
碳原子C 6 8
质子数 中子数
氧原子A 8 8
氧原子B 8 9
氧原子C 8 10
我们将质子数都为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我们将质子数都为6的一类原子统 称为碳元素
一、元素
要点精讲
03
一、元素
观察下列3个原子结构,想想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是哪种元素?
它们的质子数都是1,属于氢元素。
要点精讲
03
一、元素
1.元素是_______(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
分类依据
镁元素:Mg、Mg2+
铁元素:Fe、Fe2+、Fe3+
【点拨】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其质子数不变。
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与中子/电子数无关。
Mg
Mg2+
点拨:看圈内数字是否相同
Na+
Ne
Na
要点精讲
03
物质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描述:元素是从宏观上描述物质的组成,即“宏观对宏观”;分子、原子或离子是从微观上描述物质的构成,即“微观对微观”。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一、元素
物质的组成用元素描述;
物质的构成用分子、原子或离子描述;
分子的构成用原子描述。
要点精讲
03
展示学生调查的生活中的食品等物质的元素组成
物质名称 元素名称或符号
黄金搭档 钙、铁、锌、硒
Ca、Fe、Zn、Se
钙铁锌咀嚼片 钙、铁、锌
Ca、Fe、Zn
一、元素
要点精讲
03
一、元素
Ne H2O NH3 O O2-
质子数 10 10 10 8 8
电子数 10 10 10 8 10
氖元素
水分子
氨分子
氧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这种说法对吗?
不能说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要点精讲
03
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 原子
区别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适应范围
应用实例
描述物质由元素组成。
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或
某些物质由原子构成
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铁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氢元素和氧元素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铁原子
要点精讲
03
微观示意图 原子种类 元素种类 分子种类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S、O
H2O2
S、O
S、O
S、O
SO2
H、O
H、O
H、O
H、O
H2O、O2
S、O2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和元素的种类不变。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要点精讲
03
有一种可燃气体,与氧气反应(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燃气体中含有哪些元素?
可能有:氧元素
一定有:碳元素、氢元素
可燃气体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O2) (CO2) (H2O)
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
氧元素
思考:
要点精讲
03
三、元素分布
氧、硅、铝、铁,谐音记忆:养闺女贴(心)
地壳中含量前五位元素
氧O 硅Si 铝Al 铁Fe 钙C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要点精讲
03
四、元素分类
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汉字特点:带“钅”旁,“金”和“汞”例外
稀有气体元素:
带“石”旁 固态非金属
带“气”旁 气态非金属
带“氵”旁 液态非金属
氦、氖、氩、氪、氙
要点精讲
03
分子
构成
构成
构成
组成
氧气( O2 )、氢气(H2)、氨气(NH3)、水( H2O )等
铁( Fe )、汞(Hg)、金刚石( C )、
硫(S)、磷( P )等
硫酸铜(CuSO4)、氯化钠(NaCl)等
原子
离子
元素
微观构成:由什么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宏观组成:由什么元素组成
五、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
加强记忆
知识总结
知识总结
04
物质
分子
原子
构成
构成
构成
元素
组成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新物质
化学变化
种类不变
种类不变
种类改变
含量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微观概念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巩固提升
练习与应用
练习应用
05
1.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过氧化氢,都可制得氧气,说明三种物质的中都含有( )
A.氧气 B.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化物
KMnO4 K2MnO4 + MnO2 + O2
H2O2 H2O + O2
2.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
A
练习应用
05
3.长期饮用奶制品,体内就不会缺钙。这里的“钙”是指( )
C
A.钙这种金属 B.钙原子 C.钙元素 D.钙分子
4.根据下列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以上六种粒子一共表示 种元素;
(2)属于同种元素是 (填序号)。
5
A、B
练习应用
05
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填序号)
①氮气 ②铁 ③氯化钠 ④二氧化碳
⑤汞 ⑥金刚石 ⑦氦气 ⑧水
①④⑧
②⑤⑥⑦
③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元素》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3第1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课标分析 本课时的重点是元素概念的建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描述物质组成的方式,逐步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为形成元素观打下基础,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素养目标 1.通过对水、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分子模型的拆分和原子的重新分类,建立元素的概念。 2.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通过原子的结构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 4.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能根据化学反应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重点 难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五行说: 金、木、水、火、土 古希腊四元素说: 水、空气、火、土。 倾听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教师】展示表格碳元素和氢元素质子数和中子数。 总结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上述分子在组成上有何相同点 它们为什么属于同类原子 学生讨论分析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怪现象”? 分析得出结论:都含有氧原子 学生讨论思考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其质子数不变。 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
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原子区别适应范围应用实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提出问题】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讨论填写表格 思考并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加深对元素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元素的分类 (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什么?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金属元素:汉字特点:带“钅”旁,“金”和“汞”例外 非金属元素:带“石”旁 固态非金属 带“气”旁 气态非金属 带“氵”旁 液态非金属 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 谐音记忆:养闺女贴(心)氧、硅、铝、铁,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元素原子分子之间的联系 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课堂小结 一、元素 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氧、硅、铝、铁 (2)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氧、碳、氢 3.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元素》第1课时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篇】
1.某品牌矿泉水里含有的下列成分中,指“元素”的是( )
A.水 B.天然矿物盐
C.溶解性总固体 D.钾、钠、钙、镁
2.如图是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1可以表示氧气含量
B.区域2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区域3表示铁元素的含量
D.区域4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
3.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体积 D.相对原子质量
4.我国科研团队设计的一种锂载体分子可无损修复废旧锂离子电池。由碳、氟、硫、氧、锂元素组成,上述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5.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氧化镁 B.金
C.金刚石 D.水
【能力篇】
一、单选题:
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元素种类 ②化学性质 ③相对原子质量 ④粒子的电性 ⑤原子核
⑥电子层数 ⑦最外层电子数 ⑧核外电子总数
A.①③⑤ B.②④⑥⑧ C.②⑤ D.①⑤⑥
2.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C.元素符号“H”表示氢元素,还表示氢元素的一个原子
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3.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C.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4.氢元素(H)与汞元素(Hg)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元素符号不同
C.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汞元素是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5.下列关于Na+ 和Na两种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D.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二、填空和探究题:
1.2005年,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碳14呼气试验是临床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完成下列填空。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C14 6 ________ 14
C12 6 6 12
(2)碳12和碳14都称为碳元素的依据是________。
2.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呼吸着空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探月”发现月壤中含有橄榄石(主要成分 Mg2SiO4),其中的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位于前两位。
3.根据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填写下列空白:
(1)汞是由 组成的,汞是由 直接构成的。
(2)氯化钾是由 组成的,是由 构成的。
(3)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的,每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的。
【拔高篇】
1.阅读材料《氟的自述》,回答下列问题。
我的名字叫氟,位于第① 周期,最外层有② 个电子。除我之外还有氯、溴、碘跟我相似。它们都是我家族的成员,人们把我们的大家族叫卤族。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然而黄金在我的面前,也只能灰飞烟灭。由我形成的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剧毒的气体。我在骨骼与牙齿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适量的我可以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但过量摄入会引起毒性作用。不仅如此,由我组成的氟化钠等物质,还可以作为农药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呢。
(1)补充文中的填空:① ;② 。
(2)溴原子在化合时容易 (得到/失去)电子。
(3)涂氟是预防幼儿龋齿的措施之一,这里的“氟”是指 (元素/原子/离子)。
2.科学研究证实,物质从宏观上讲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讲是粒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在 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填空:
(1)水是由氧、氢两种________组成的;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________;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4)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汞________构成的;
(5)供给人呼吸的氧气是由氧__________构成的;
(6)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3.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写2条):
_______、_______。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
【基础篇】:
1.D 2.B 3.A 4.C 5.D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D 2.C 3.D 4.A 5. B
二、填空和探究题:
1.8 ; 具有相同质子数或质子数均为6
2.氧气(或 O2); 氧、硅
3.(1)汞元素 汞原子
(2)氯元素和钾元素 氯离子和钾离子
(3)氧元素和碳元素 二氧化碳分子 氧原子和碳原子 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拔高篇】:
1.(1)二 7 ;(2)得到 ;(3)元素
2.(1)元素; (2)分子; (3)原子; (4)原子; (5)分子;(6)离子。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