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时练习卷(5课)
5 搭 石
听说作者家乡有一道别样的风景,同学们踏上了探寻之路,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基础进阶
一、[采访乡亲】下面是受访乡亲们对同学们讲述的内容,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家乡小溪的溪水每到汛(xún xùn)期总会猛涨,人们探亲访友很不方便。于是大家商议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按照二尺左右的间(jiān jiàn)隔摆上搭石。走搭石时,前后行人的动作要xié tiáo( )有序,且走得快才容易bǎo chí( ) píng héng( )。家乡的人们认为摆搭石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jiǎ rú( )发现有一处没有搭石,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duō duò)。
1.用“ ”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词语。
3.同学们不明白“汛期”的意思,从字形上猜测,这个词语最有可能与什么有关
( )
A.通话 B.信息 C.速度 D. 水
二、同学们在寻访过程中,收集了一些不明白的问题,请你帮忙选一选。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溪的两岸分布着大约五六个村庄。
B.我们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C.“闹春田”是一个极富诗意的传统民间习俗,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D.通过就地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使家乡众多珍稀濒危鸟类野外种群持续增长。
2.下列关于《搭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搭石象征着乡亲们一颗颗善良的心。
B.课文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
C.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D.在作者刘章的家乡,年轻人背老人过河是很不平常的事。
阅读素养攀升
三、一块块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8分)
搭 石(节选)
刘 章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綽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刚读到“ ”的时候,我不太理解,但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选择了 的阅读方法;后来借助语境,我知道它的意思是 。(3分)
2.读了片段,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这个词让人仿佛看到了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 ”这个词让人似乎听到了节奏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让人好像看到了 。(3分)
3.阅读全文,我们不仅能读出文中看得见的景,还能读出看不见的情。请根据理解填一填。(2分)
四、一声声“接潮喽”,见证着乡村人生活的温馨。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14分)
接 潮(节选)
马永娟
① 渔船归来,只要有人喊一声“接潮喽”,无论是谁家的船,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自觉地拿着抬箧、扁担,抬的抬,挑的挑,帮忙卸货。远洋捕捞的“黄花船”“远洋船”吨位大,马力也大,作业方式是两艘渔船对船拖网。每年早春到长江口和东海舟山群岛捕黄花鱼,秋季到渤海捕对虾和小乌子。春秋时节,各地渔民都到海州湾捕杂鱼,远洋作业,要抢鱼汛。每捕到鱼就到附近鱼行或海上收鲜船销售。清明离家,直到秋后才能归来。
② 远洋船出海时,村里人会自发集中在岸边,为远行的渔船送行。上百艘渔船鱼贯驶出港湾,机器轰鸣,红旗猎猎,浩浩荡荡地驶向大海,船尾拖曳出无数道白浪,形成蔚为壮观的场景。
③若是在海上大获丰收,尤其是在海上遭了风险,劫后余生又获丰收而归的,离岸好几里就在桅杆上打起得胜旗,叫作“得胜回朝(潮)”。船员逢凶化吉与家人团聚,心里高兴,左邻右舍也跟着高兴。大家自发涌上码头,敲锣打鼓欢迎船员们胜利归来。有时候,船还有半里远,岸上的小伙子就急不可待地跳下海,凫水过去迎接。对这样的接船人,船上人要请他吃糕、喝糖茶。接船人和船上的人一同上岸,算是最隆重的“接潮”了。
④当一艘艘载满鱼虾的船靠岸,守候多时的小贩们蜂拥而上,女人们放下手里的梭子,玩耍的孩子也奔过来帮忙。满天晚霞在辽阔的海面洒下片片粼光,似有千万条鱼儿在海面跳跃,不时有三两只滑行的海鸥,落在船头觅食。蒲扇样的鲳鱼、纺锤样的墨鱼,还有金光闪闪的大黄鱼,蟹子、虾婆婆、带鱼、黄鲫鱼,一筐一筐地抬下船,就连码头边的礁石缝里也有掉落的鱼。眼神活络的孩子钻下去,在石缝里捡拾,没有一大篮也有一小桶。岸上的鲜货或过磅卖掉,或拿回家,或送邻居亲友,人声喧哗,一片繁忙。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阅读搜索我用连词成句的方法读了本文,共用了 分钟。我了解到“接潮”是指 。(3分)
2.思维导案阅读第②——④自然段,想想作者写到了哪些画面,完成思维导图。(3分)
3.批注阅读品读画“ ”的句子,在批注栏里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2分)
4.下列描述与短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春秋时节,各地渔民都到海州湾捕杂鱼,春分离家,直到秋后才能归来。
B.最隆重的“接潮”,是岸上的小伙子在船还有半里远时就跳下海,凫水过去迎接渔船。
C.渔船归来,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自觉地去迎接。
D.渔民们每年早春到长江口和东海舟山群岛捕黄花鱼,秋季到渤海捕对虾和小乌子。
5.链接教材阅读本文,请从内容、画面和情感三个方面与课文《搭石》作比较,完成表格。(3分)
篇 目 《接潮》(节选) 《搭石》
内 容 主要围绕渔民(1) 而展开。 围绕“搭石”这一乡村事物,讲述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事情,体现搭石在乡村生活中的作用。
画 面 (2) 具有 . 充满乡村田园的宁静与和谐。
情 感 都表达了(3) 。
综合探究拓展
五、【描绘画面】如果下面这些人来走搭石,会发生怎样的情景 想象画面,选一组人物写一写。(100字左右)
①背着书包的小女孩和扛着锄头的大哥哥。(面对面过小溪)
②背着行李的大叔和提着篮子的老奶奶。(同向过小溪)
5 搭 石
一、1. xùn jiàn duò 2. 协调 保持 平衡 假如
3. D解析:由“汛”的偏旁“氵”可知,该字与水有关。“汛”的意思是河流定期的涨水,“汛期”就是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二、1. C解析:A项,“大约”与“五六个”语义重复,应删掉“大约”;B项,“改进缺点”搭配有误,应将“改进”改为“改正”;D项,缺少主语,应删掉“通过”或“使”。
2. D解析:从课文内容“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可知,在作者的家乡,年轻人背老人过河是很平常的事情。
三、1.示例:紧走搭石慢过桥 不回读 走搭石要走得快些,过桥应该走得慢些(每空 1分)
2.协调有序 嗒嗒 示例:清清的溪水漾起粼粼的波纹,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美(每空1分)
3.礼让 尊老(每空]分)
四、1.示例:5(1分)渔船归来,人们自发涌上码头,敲锣打鼓欢迎船员们:载满鱼虾的船靠岸.人们自觉地拿着抬筐、扁担,抬的抬,挑的挑、帮忙卸货(2分)2.接船员归来 凫水过去迎接 接海货(每空1分)3.示例:读罢此句,一幅千帆竞发的宏大出海图如在眼前,让人不禁为这充满力量与希望的画面所震撼,感受到渔民们对出海捕捞的热情与期待。(2分)
4. A(3分)解析:从第①自然段中“春秋时节,各地渔民都到海州湾捕杂鱼,远洋作业,要抢鱼汛。每捕到鱼就到附近鱼行或海上收鲜船销售。清明离家,直到秋后才能归来”可以看出,渔民是清明离家,而不是春分离家。
5.(1)出海捕鱼归来时的“接潮”习俗 (2)海洋气息和热闹的氛围 (3)对乡亲们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每空1分)
五、示例一:背着书包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来到溪边,正准备踏上搭石。这时,扛着锄头的大哥哥也走到了溪边。大哥哥连忙停下脚步,微笑着向小女孩招手示意,让她先走。小女孩轻轻点了点头,快速地走过搭石,回头向大哥哥挥了挥手,大哥哥也笑着回应,然后才踏上搭石向田里走去。示例二:背着行李的大叔和提着篮子的老奶奶一同来到溪边。老奶奶小心翼翼地踏上搭石,慢慢地走着。大叔则在后面护着老奶奶,生怕她有什么闪失。过了小溪,老奶奶感激地对大叔说:“谢谢你啊,小伙子。”大叔憨厚地笑了笑,说:“不客气,大娘。”然后,他们各自朝着自己的目的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