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时练习卷(6课)
6将 相 和
学校要举办“讲历史故事,学人物品质”系列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课文基础进阶
一、小语准备讲《将相和》这个故事,请你帮他梳理故事脉络。
[ ] 蔺相如yǔn nuò( )赵王,如果秦王不把划(huá huà)归赵国的十五座城给赵国,他就把和氏璧 地送回赵国。
[ ]秦王约赵王会面。赵王dǎn qiè( ),与大臣 shāng yì( )后,令蔺相如随行,又令廉颇作好抵御(xiè yù)秦军的准备。蔺相如见秦王侮辱(lǔ rǔ)赵王,就要求秦王击缶,若秦王不答应,他就与秦王 。秦王勉强(qiáng qiǎng)敲了一下缶。
[ ]廉颇对蔺相如被封为上卿(qīn qīng)这件事很不服气,想让蔺相如难堪。但当他听说蔺相如处处忍让,是因为如果他们闹不和,会削(xiāo xuē)弱赵国的力量时,廉颇万分愧疚,背着荆条上门请罪。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保卫赵国。
1.用“ ”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词语。
3.先补充下列词语,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语段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 )心( )力 ② 无( )之( )
③完( )无( ) ④ 同( )于( )
4.给每一个语段起一个小标题,写在段前“[]”中。
二、【我和同学解问题】同学们在读故事时,有些问题不理解,请你来帮帮他们。
1.结合右图,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是本义的一项是( )
A.盛典 B.典籍
C.典当 D.典范
2.下列成语中,能概括句子描述的情景的是( )
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A.左右逢源 B.左右开弓 C.左右为难 D.左思右想
3.课文题目为《将相和》,下列古训说明了“和”的重要性的是( )
A.礼之用,和为贵。 B.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C.吃一堑,长一智。 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三、【我将句子细分析】为了把故事讲得更精彩,小语需要你帮忙分析下面语段。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壁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我一眼看到的内容: 。
2.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
阅读素养攀升
四、【通读选文答问题】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7分)
(一)将相 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
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
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
怕他呢 ”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王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二)回车 巷
在河北的邯郸(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有一条与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有关的巷子。巷口刻有“蔺相如回车巷”六个大字。相传廉颇和蔺相如的车在这里相遇后, 相如命车夫把车往回赶,而后将相和睦,“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为赵国鞠躬尽瘁。 (根据邯郸市地名志相关材料改编)
1.阅读及新用较快的速度默读选文,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并完成文中的批注。(1分)
2.选文(一)和选文(二)所对应的内容是《将相和》故事中的(3分)( )
A.朝堂议事 B.负荆请罪
C.渑池会面 D.完璧归赵
3.结合选文(一)描写的场景,完成对话。(6分)
4.联系选文(一)(二),这条巷子以“蔺相如回车巷”命名,下列原因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传承和弘扬“以和为贵”的民族精神。
B.展现中国历史人物的精神志气,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纪念蔺相如在这条巷子里因惧怕廉颇,对廉颇避而不见的行为。
D.让游客在这条古巷中聆听历史的回声,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怀。
创意表达 如果要把选文(一)的内容拍成电影,请根据情节设计一段人物对话。(4分)
廉颇光着膀子,背上绑着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跪着。 康颇满脸愧色,说道:“ 。”
蔺相如 (填动作)廉颇,说道:“ 。”说话间,蔺相如把廉颇接到堂中,两人促膝长谈。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综合探究拓展
五、【实践拓展巧运用】班级准备开展“走近历史名人”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一:拟标语]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二:猜人物]请你根据提示,猜猜他是谁,将其名字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填选项)
A.施耐庵 B.刘邦 C.孔子 D.陆游
(1) 汉朝 西汉开国皇帝 约法三章 他是 。
(2)元末明初 文学家 《水浒传》 他是 。
(3)南宋 爱国诗人 《示儿》 他是 。
(4)春秋末期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 他是 。
3.[活动三:排座次]给上面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座次,你认为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谁 请简要写出你的理由。
6 将 相 和
一、1. huà yù rǔ qiǎng qīng xuē 2. 允诺 胆怯 商议 3.①同 协 ② 价 宝③好 缺 ④ 归 尽 ③ ④ ① 4.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二、1. B解析:“典”的本义指重要的文献或书籍,“典籍”中“典”为该义。“盛典”的“典”指典礼;“典当”的“典”指把物品抵押给别人换取钱款,可按议定期限还款赎物;“典范”的“典”指标准,法则。
2. C解析:A项,“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B项,“左右开弓”指两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者一只手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做同一动作,也指同时做几项工作;C项,“左右为难”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D项,“左思右想”指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根据情景可知“左右为难”能概括句子描述的情景。
3. A解析:“礼之用,和为贵”强调在礼的运用中,以和谐为贵的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和睦关系的重视,与“将相和”的主题相契合。
三、1.示例: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 2.秦王有诚信,赵国就送上和氏璧,反之,宁死不屈
四、1. 示例:5(1分)
2. B(3分)解析:结合选文(一)第二自然段中的“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选文(二)的“巷口刻有‘蔺相如回车巷’六个大字。相传廉颇和蔺相如的车在这里相遇后,蔺相如命车夫把车往回赶,而后将相和睦,‘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为赵国鞠躬尽瘁”可知,对应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3.(1)以国家利益为重 (2)动作 (3)知错就改、态度诚恳 (4)同心协力 示例:(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6)它的意思是两个人齐心,其力量如锋利的刀剑,能把金属切开,形容团结力量大,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生动形象(每空1分)
4. C(3分)解析:“纪念蔺相如在这条巷子里因惧怕廉颇,对廉颇避而不见的行为”说法有误,蔺相如并不是惧怕廉颇,结合选文(一)第一自然段中“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可知,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为了不闹矛盾,不削弱赵国的力量,他才避让廉颇。5 .示例:丞相,对不起,您的肚量,我自愧不如,您以国家利益为重,我却在争名夺利,真是不应该(2分)扶起(1分)将军说哪里的话,我们都是保安卫国的人(1分)
五、1.示例:与名人同行,感受榜样的力量。
2. (1) B (2) A (3) D (4) C 3. 示例:孔子。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