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数据的收集
第1课时 数据的收集
1.会采用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难点:如何确定调查范围与对象,收集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一、情境导入
小强是班级的组织委员,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全民健身、阳光体育”号召,他假期里准备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他应该组织观看哪种球类的比赛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数据的收集方式
下面调查适合用选举方式进行收集数据的是( )
A.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B.你班谁最适合当班长
C.某年级全班同学晚上平均睡眠时间
D.想了解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情况
解析:A选项应采用媒体调查法;B选项应采用民意调查法或选举形式;C选项应采用问卷调查法;D选项应采用上网搜索.故选B.
方法总结:结合实际问题分析,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就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
(1)某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的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解析:(1)要了解此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需要实地调查;(2)要调查濒临灭绝的植物的数量需要查阅有关资料;(3)该问题需要动手实验.
解:(1)实地调查;(2)查阅有关资料书或从互联网上查;(3)实验法.
方法总结:①对调查范围比较小且容易调查的应采用实地调查;②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
探究点二:调查问卷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难免有烦躁、焦急不安、恐慌、愤怒、嫉妒等情绪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听别人劝说更重要的是进行自我心理调控.自我心理调控的办法有哪些呢?男、女同学排除烦恼的方法有没有区别呢?请对此做一番调查.这对你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很有帮助,也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要调查的是什么问题?
(2)你要调查哪些人?
(3)你要用什么分式进行调查?
(4)你要向你的调查对象提出什么问题?
解析:从数学的角度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条件与要求.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再依次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法.
解:(1)心情不好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控的办法.
(2)身边的同学们.
(3)询问交谈的方式.
(4)如“上次你的测验成绩不理想,怎么没看出你心情不好呢?”等.
方法总结:主要步骤:明确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选项,确定调查范围,选择调查方式,实施调查,汇总调查数据,表示调查结果.以上各步骤具体进行时要灵活,有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新建成的红星中学,首次招收七年级新生12个班共500人,学校准备修建一个自行车车棚.请问需要修建多大面积的自行车车棚?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解析:决定自行车车棚面积的因素有两个,即自行车的数量与每辆自行车的占地面积.因此收集数据的重点应围绕这两个因素进行.
解:调查方案如下:(1)对全体新生的到校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如下:
你到校的方式是骑自行车吗?
A.经常是 B.不经常是
C.很少是 D.从不是
(2)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类统计骑自行车的人数.
(3)实际测量或估计存放1辆自行车的大概占地面积.
(4)根据学校的建设规划、财力等因素确定自行车车棚的面积.
方法总结:确定调查方案时必须明确两个问题:(1)需要收集哪些数据?(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可以获得这些数据?
探究点三: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小冰就公众对在餐厅吸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被调查者中,不吸烟者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人数是 ;
(2)被调查者中,希望在餐厅设立吸烟室的人数是多少?
(3)求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
(4)面对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由统计图所描述的对象内容,可以了解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及被调查的总人数,再求出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
解:(1)97
(2)35+28=63(人),即希望在餐厅设立吸烟室的人数是63.
(3)×100%=60%,所以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为60%.
(4)答案不唯一,如“其他”的人数最少,只有17人;不吸烟的人数最多,达142人等.
方法总结:解答这类题目,观察图表要细致,对应的图例及其关系不能错位,计算要认真准确.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讨论、辩论、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2课时 普查和抽样调查
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能在具体情境中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
2.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样本的抽取过程,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重点: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难点:能根据给定的实际问题的调查目的,确定调查方式.
一、情境导入
小强同学为了估计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镇的人口和全镇七年级学生人数做了调查:全镇人口约3万,七年级学生人数为200.全市人口约60万,由此推断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约为4000,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为6000,与估计有很大偏差,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调查方式的选择
下列调查中,①调査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中,由于考察对象数量较少,可以采用普查方式;②中,考察对象具有破坏性,宜采用抽样调查;③中,要保证“神州9号”的成功发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要对其零部件进行普查;④中,为了保证每个旅客的安全,必须对所有乘客进行安检,即普查.故选B.
方法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
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
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B.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
C.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
D.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
解析:A中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如果普查,所有炮弹都报废,这样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故此选项错误;B中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的调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C中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的调查,因为数量众多,无法进行普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D中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的调查,适用于普查,人数确定,普查准确,故此选项正确.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要求较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探究点二:总体、个体、样本
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解析: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20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故正确的是①④.故选C.
方法总结:(1)总体、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的个体构成了总体,样本取自于总体,因此,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没有个体就没有总体;(2)在总体、个体、样本中所提到的考察对象都是问题中的数量指标,是“量”而不是“物”.
为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 )
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
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
C.从中抽取的500学生
D.500
解析:本项调查中的考察对象是“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因此样本是“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故选B项.
方法总结:在分析总体、个体和样本时,一定要认真体会“考察对象”的含义,否则容易出现误选C的错误.
探究点三:样本的选取
为了了解学校大门出口处每天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以帮助学生安全离校,有下面几个样本来统计大门出口处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样本选取合适的是( )
A.抽取两天作为一个样本
B.以全年每一天为样本
C.选取每周星期日为样本
D.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选两周作为样本
解析:选项A样本容量太小,不具有广泛性;选项B抽取样本难度过大,没有必要性;选项C样本不具有代表性;选项D对个体进行分类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故选D.
方法总结:开展调查前,首先要仔细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样本要避免遗漏某一个群体,使样本在总体中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样本容量应足够多.
判断下面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
(1)检查某啤酒厂即将出厂的啤酒质量情况,先随机抽取若干箱(捆),再在抽取的每箱(捆)中,随机抽取1~2瓶检查;
(2)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百姓对央视春节晚会的评价;
(3)调查某市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状况,在该市每所小学的每个班级选取一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教育部为了调查中小学乱收费情况,调查了某市所有中小学生.
解析:本题应看样本是否为简单随机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解:(1)合适,这是一种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
(2)不合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多数农民是不上网的,所以调查的对象在总体中不具有代表性.
(3)不合适,选取的样本中个体太少.
(4)不合适,样本虽然足够大,但遗漏了其他城市里的这些群体,应在全国范围内分层选取样本,除了上述原因外,每班的学生全部作为样本是没有必要的.
方法总结:判断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2)选取的样本各层都要有,各层是否有遗漏;(3)用整体随机抽样的,要看所选群体能否代表总体.
三、板书设计
普查与抽样调查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