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共21张PPT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共21张PPT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3 14: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人教版九上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初步学会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现象。
3.学会基于探究实验,体验由宏观实验现象感知、想象微观世界的方法。
生活中的这些常见现象,你知道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吗?
闻到扑鼻的花香
湿的衣服变干了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预习
准备
实验3-1
  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科学家们提出设想:物质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慢慢扩散,烧杯中的水逐渐变为红色。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预习
准备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扫描隧道显微镜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银原子图像
某种有机物分子图像
  以上图片证明了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的性质
预习
准备
探究
分子的性质:
数一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预习
准备
想一想:湿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预习
准备
探究
分子的性质:
分子运动现象
浓氨水
加入酚酞溶液的蒸馏水
(2)
(1)
酚酞溶液
20 mL蒸馏水
溶液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红
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浓氨水使酚酞溶液变色。
预习
准备
探究
分子的性质:
分子运动现象
(3)
预习
准备
探究
分子的性质:
分子运动现象
(3)
现象
解释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从烧杯B中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变红
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烧杯A中的溶液变为红色;烧杯B中的溶液不变色。
预习
准备
补充实验3-1
  在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倒入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将等质量的品红分别加到冷水、热水中,观察现象。
现象 热水中的品红比冷水中的品红扩散速度快,烧杯中的水逐渐变为红色。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冷水
热水
预习
准备
探究
分子的性质:
取两支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针筒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观察注射器内体积的变化情况。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预习
准备
探究
分子的性质:
物质三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通常情况下)
固态
液态
气态
气态分子间的间隔
液态分子间的间隔
固态分子间的间隔
<
<
预习
准备
思考与讨论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夏天轮胎气太足易爆炸
温度计读数上升
变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通常状况下,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减小。这就是物体发生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水例外)
预习
准备
思考与讨论
解释以下现象:
氧气
液氧
都具有可燃性
氧气
二氧化碳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质量和体积通常都很小
分子间有间隔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的基本性质
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北京冬奥会冰壶赛场,制冰师在冰道上喷洒水珠,水珠遇冷迅速凝固成冰粒,该过程称为“打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粒中分子停止运动
B.“打点”过程中分子间空隙没有改变
C.水珠与冰粒的分子构成相同
D.水珠凝固成冰粒后分子数目减少
C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构成醋的微观粒子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构成水的微观粒子运动到了空气中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
3.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