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课件 (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1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课件 (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3 15:0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3.2 原子结构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能利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原子的构成。
2.了解原子的构成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3.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
氧原子
汞原子
氧分子
分裂
结合
宏观
物质
分子
原子
微观
构成
分解
构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想一想: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吗?
1.如果将一个原子与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原子
乒乓球
地球
2.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差不多相当于50万个碳原子排在一起。
虽然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原子也是由其它粒子构成的,阅读教材P69“科学史话”,了解原子模型的演变。
一、原子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模型
墨子
古代哲学家
“非半弗斫,则不动,说在端”
不断分割物质,直到无法再分时便得到“端”
道尔顿
英国科学家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实心球”模型
(2)汤姆孙原子模型
汤姆孙
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一系列实验确认:所有原子中都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
阴极射线管实验
“葡萄干布丁”模型
(3)卢瑟福原子模型
卢瑟福
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有带正电荷的核,体积很小,电子在核外运动。
金箔
探测屏
ɑ粒子发生器
狭缝
核式结构模型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
二、原子的构成
中子
质子
(1)原子是由居其中心的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2)核电荷数 = 质子数
不带电
中 子
1个质子带
1个单位正电荷
质 子
原子核
带正电
1个电子带
1个单位负电荷
核外电子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 核外电子数
交流讨论:分析下面的表格,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交流讨论:分析下面的表格,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
普通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交流讨论:分析下面的表格,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交流讨论:分析下面的表格,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原子种类不同,原子内质子数也不同
1个氢原子的质量是: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 67 千克
即 1.67×10-27 千克
1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6千克
即 2.66×10-26 千克
  
  原子的质量太小了,书写、使用很不方便。
原子不但体积小,质量也很小:
碳12原子
碳12原子质量的1/12
氧原子
=
16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一个该原子的原子质量
一个碳12原子质量 ×1/12
1.993×10-26 kg
2.657×10-26 kg
1.993×10-26 kg
2.657×10-26 kg
三、相对原子质量
交流讨论:观察下面表格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6×10-27kg
中子 1.6749×10-27kg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1.993×10-26kg
1.6726×10-27kg
≈ 1
1.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
2.电子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氯 17 18 17 35
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交流讨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于 1983 年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委员。他主持测定的铟、铱、锑、铕、铈、铒、锗、镝、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被确认为国际标准。
张青莲(1908—2006)
张青莲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资料卡片
1.原子模型的演变反映了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漫长历程。图示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下列排序符合人类认识原子结构历程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D
2.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不相同
D
3.原子、分子质量很小,为计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 原子质量的比值C.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与真实质量之比没有必然联系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g
A
4.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C
原子结构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相对原子质量
概念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