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3 有理数的乘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3 有理数的乘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3 19:4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2.3.1 有理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
回顾小学所学数的乘法,借助数轴,经历乘法法则的发生过程;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会运用乘法法则求若干个有理数相乘的积;
理解倒数的概念。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其运用。
学习难点:体会两个负数相乘的实例,理解法则是符合实际的。
一、情景导入
图中显示的是位于三峡白鹤梁用作水位测量标志的线刻石鱼。若以某一时刻的水位为基准,规定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问题一:假设水位从基准以每小时3厘米的速度上升,经2小时后水位上升多少厘米?
代数意义:3×2=3+3=6。
几何意义:用数轴表示如图。
问题二:假设水位从基准以每小时3厘米的速度下降,经2小时后水位下降多少厘米?
代数意义:(-3)×2=(-3)+(-3)=-6。
几何意义:用数轴表示如图.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3×2=6,(-3)×2=-6的式子,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从数与形两个角度帮助学生感受负数乘正数的存在性与合理性。
二、探索新知
做一做
(1)填空:
4×2=_______; (-4)×2=_______+_______=_______ ;
5×2=_______; (-5)×2=_______+_______=_______;
6×2=_______; (-6)×2=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观察上面左右两列算式中相乘两数及计算结果的符号,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发现,当我们改变相乘两数中一个数的符号时,其积就变为原来积的相反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数乘负数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然后与正数乘正数进行关联类比,从而抽象、推理出数学的一般结论和方法。在数学结论的抽象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同样,3×(-2)的积也应是3×2的积的相反数,即3×(-2)=-(3×2)=-6,用数轴表示如图.
同样,(-3)×(-2)的积是3×(-2)的积的相反数,即(-3)×(-2)= 3×2=6,用数轴表示如图.
问题3:若三峡白鹤梁的水位每小时下降3厘米,那么2小时前的水位在哪里?如果把水位下降3厘米记为(-3)厘米,2小时前记为(-2)小时,如何列式计算?
那么根据实际意义,可知(-3)×(-2)=+6。
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也可以获得相同的结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两个数相乘,当改变其中一个数的符号时,其积就变为原来积的相反数”和“数系扩充,保持原有的运算律”,从多角度推理负数乘负数的运算结果,大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运算的合理性与一致性。
做一做
写出下列各算式的结果:
3×7=_______ ;(-3)×7= _______ ;
3×(-7)= _______ ;(-3)×(-7)= _______ ;
0×7= _______ ;0×(-7)= _______ 。
由此你认为两个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这两个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积的绝对值
【归纳】:
一般地,我们有以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正数乘正数,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零乘正数,零乘负数等,整体构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从而自然归纳、抽象出乘法法则。
三、典例剖析
例1 计算:
(1)×; (2)(-2.5)×4; (3)(-5)×0×;
(4)(-)×(-3); (5)(-6)×(-)×(-4)。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的理解。第五小题三个负数相乘也为下面探讨多个有理数相乘时,怎样确定积的符号作铺垫。
四、运用新知
想一想:几个有理数相乘 ,怎样确定积的符号?
1.判断下列各式积的符号,并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1)(-1)×1×1×1×1×1
(2)(-1)×(-1)×1×1×1×1
(3)(-1)×(-1)×(-1)×1×1×1
(4)(-1)×(-1)×(-1)×(-1)×1×1
(5)(-1)×(-1)×(-1)×(-1)×(-1)×1
(6)(-1)×(-1)×(-1)×(-1)×(-1)×(-1)
(7)(-1)×(-1)×(-1)×(-1)×(-1)×(-1)×0
【归纳】:
有多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奇负偶正。可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 若其中一个乘数为0,则积为0。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多个不为零的有理数乘积的符号,从而抽象推理出一般的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用“<”“>”或“=”填空:
(1)(-1)× 0; (2)(-1.5)×() 0; (3)0×() 0;
(4)(-2)×3×(-0.5) 0; (5)()×()×(-2) 0;
(6)×(-8)×4 0 。
3.计算:
(-1)×; (2)(-1.5)×(); (3)0×();
(-2)×3×(-0.5);(5)()×()×(-2);(6)×(-8)×4。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有理数运算与以前学过的运算的区别是多了一个符号,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强化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的基本步骤。
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例如,是的 倒数, 也是的倒数;-与-3互为倒数。
4.填空: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 1 的倒数是_______,
(2)- 1 的倒数是_______,
(3 )-3的倒数是_______,
(4)-1 的倒数是_______。
0有倒数吗 为什么?
什么数的倒数是它本身?
设计意图:联系小学学过的倒数,让学生体会到数系扩充到有理数后,负数中也存在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也为后面学习除法转化为乘法计算打下基础。
五、课堂总结
一般地,我们有以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有多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时,可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
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0没有倒数。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知识,总结本节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