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第一章 有理数
1.能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并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能综合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等于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活动.阅读教材P32页“一起探究”栏,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有理数混合运算规则.
(1)温差如何表示?与张家口温度有关的数值分别是什么?
(2)列出北京市当日的最高气温的式子.
(1)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
(2)
思考:如何将(2)的式子转化成加法运算?并归纳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把加减混合运算都统一成加法运算,
原来的算式就转化为求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
注:1.在一个算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及其前面的运算符号
“+”省略不写.
如,即表示
的和,读作负11,正21,负3与负6的和或负11加21减3减6.
2.在转化时前面是“”,则转化时后面的数为“”号时,里面要添负号,
如果前面是“”,则转化时,后面的数不变号.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两种读法 .
(1);
(2) .
解:(1) .
读法一:负 6,正 3,负 2,负 6 与正 7 的和;
读法二:负 6 加 3 减 2 减 6 加 7.
(2) .
读法一:负 ,负 ,正 ,负 与正 的和;
读法二:负 减 加 减 加 .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两种读法 .
(2) .
.
解:
活动.利用加法运算律对下列混合运算进行简化,并完成下列思考.
探究二: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思考: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步骤是怎样的?
2.什么情况下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在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注意:
(1)运用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2)运用加法结合律时,把同号的加数结合、同分母的加数结合、便于通分的加数结合、能凑成整数的加数结合、互为相反数的加数结合,都可以使运算简化 .
1.某摩托车厂本周内计划每日生产30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日上几班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日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情况如下表(增加的车辆数为正数,减少的车辆数为负数):
(1)本周三生产了多少辆摩托车?
解:(1)300 -3=297(辆).
答:本周三生产了297辆摩托车.
(2)(辆).
答:本周总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减少了21辆.
(2)本周总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3)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了多少辆?
(3)(辆).
答: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了35辆.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混合算式的读法与写法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下列式子不可读作“负 1,负 3,正 6 与负 8 的和”的是( )
B
2.把中的减法改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为( )
C
3.某潜艇在海平面以下36米处上升(下潜)情况如下表(上升为正,下潜为负):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上升(下潜) +10米 -5米 -10米 +12米 -8米
第四次上升后,在( )
A.海平面以下29米 B.海平面以下31米
C 海平面以下41米 D.海平面以下26米
A
4.计算:
(1) (2)
解:(1)原式;
(2)原式;
5.一个水利勘察队,第一天沿江向上游走512 km,第二天又向上游走513 km,第三天又向下游走423 km,第四天又向下游走512 km.试计算:
(1)这个勘察队四天一共走了多少km?
(2)第四天末,这个勘察队在出发点的上游还是下游,距离出发点多远?
解:
(2)设向上游走为正,向下游走为负.由题意,得
答:这个勘察队四天一共走了21km.第四天末时,距离出发点上游23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