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总理,你在哪里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周总理,你在哪里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4 07:4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2.周总理,你在哪里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文化自信: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激发爱国激情和时代责任感。
语言运用:读准重音和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全诗,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怀念的感情。
思维能力:结合想象,把握诗歌内容和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审美创造;学习诗人巧妙的构思,体会呼告、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走近作者
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现当代作家,诗人。现代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曾任《诗刊》编委。主要作品有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柯岩儿童诗选》等。另有诗剧合集《“小迷糊”阿姨》。报告文学集《癌症≠死亡》等。
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悲痛万分,人们臂上戴黑纱,胸前戴白花,拿着花圈悼念自己的总理,到4月5日,悼念达到高潮。1977年1月,正是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对周总理的悼念活动,尽情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深情怀念的感情。诗人柯岩同志怀着这种强烈而美好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知识链接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音形识记
沉 甸甸 谷 穗 篝 火
伐 木 辽 阔 足 迹
(diàn)
(suì)
(gōu)
(fá)
(kuò)
(jì)
词语积累
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沉甸甸:形容沉重。
松涛:松林被风吹动时所发出的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宿营: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节):直抒胸臆,从高度评价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入笔,通过反复呼唤,倾吐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热爱、怀念、歌颂之情。
第二部分(第2-6节):诗人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7-9节):进一步深化形象和感情,形象地创造出周总理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的意境。
合作探究
1、赏析标题《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妙处。
作者用疑问句形式作为标题,突出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从题目与诗的内容来看,标题又是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合作探究
2、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和感情线索。
结构线索:询问一呼唤一寻找一回答
感情线索:“你在哪里”一“他刚离去”一“找遍整个世界”一“就在这里”—“在人民的心里”
合作探究
3、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合作探究
4、为何要把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之上来写?
展示总理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卓著。
合作探究
5、简述这四种形象的具体内涵。
高山:展现了恢弘阔大的境界,使总理的形象显得崇高,又使画面有了葱郁的色彩。
大地:形象博大,胸怀坦荡,又给画面増添色彩。
森林:给画面増添了浓郁的色彩,音域宽广,气势磅礴。
大海:使总理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大海的蔚蓝更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合作探究
6、找出文中的四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展示了周总理怎样的形象?
(1)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歌颂周总理忠于革命,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表现总理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辉形象。
(3)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表现总理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4)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表现总理关心战士,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
合作探究
7、文中多处用词完全一样,是不是啰嗦重复?
诗人在诗中多处用到相同的词语、句子,不是重复,而是有意安排的。这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者句子一再出现的做法,叫反复。反复这一表现手法可以给读者一种形式整齐的美感,增强表达效果,使得思想感情更加深入。
合作探究
例如:诗中第八节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这个地方,一层比一层表达的感情深入,把人民对总理的深切关怀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强烈。表达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总理永远跟我们在一起,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合作探究
8、除反复外,诗中多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试举例分析。
诗人还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情感。听到人民群众深情的呼唤,山谷、大地、森林、大海发岀了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深化了主题,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营造了一种新颖壮阔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人力量。
课时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周总理的深情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画面,歌颂了周总理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由衷热爱和无限缅怀的深情。
课堂延伸
联合国降半旗致哀
周总理去世时,联合囯总部破格降半旗致哀。这在联合国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许多国家的外交官向联合国总部提出质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徳海姆是这样回答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它的金银财富多得不计其数,但是它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它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要是能够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课下搜集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其他资料,增加对伟人的了解和敬意。
直抒胸臆:崇敬、怀念之情(呼告、反复)
高山——革命——千万里不停息
大地——谷穗——汗滴
森林——宿营地——笑语
大海——海防战士——披大衣
整个世界——每一个地方——深深的足迹
天安门广场——外宾、会议
首尾呼应,升华主题:想念你(反复)
六幅画面
刻画形象
拟人、反复
周总理,你在哪里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