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亲情与友情之章 能力提优B卷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题;共6分)
【情境化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漓砸碎①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甲】(摔/砸)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乙】(默默/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②“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③”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tān) 雁阵 玻漓
B.脾气(pí) 沉寂 砸碎
C.侍弄(shì) 墙璧 恢复
D.整宿整宿(sù) 捶打 翻来覆去
2.(2分)请选出应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 )
A.摔 默默 B.摔 偷偷 C.砸 默默 D.砸 偷偷
3.(2分)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句号 逗号 破折号
B.句号 冒号 省略号
C.分号 逗号 省略号
D.分号 冒号 破折号
二、单选题(共5题;共10分)
4.(2分)【情境化试题】下面文段的①②③④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今天的家庭教育,提倡父母与子女做朋友,彼此平等相待,这是很有道理的。②家庭中的成员,尽管有辈分、年龄之别,而且人格是一样的,平等相待正是对人格的尊重。③在曾国藩生活的时代,当然没有这个道理,有的只是“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圣教”。④曾国藩在儿子面前说自己的不足,便将“板起面孔训人”的生硬态度,化为“推心置腹交谈”的友好气氛。
A.① B.② C.③ D.④
5.(2分)下列句子中敬辞和谦辞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久仰大名,今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B.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提出您的拙见。
C.小弟有些心事,别人面前也不好说,但兄长垂问,怎敢不实言呢
D.久仰令尊大名,不知何时可见上一面。
6.(2分)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下列对尊称和谦称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兄、家君、尊君、高朋,都是尊称
B.家父、舍弟、犬子、贤侄,都是谦称
C.小儿、家慈、高邻、令爱,都是尊称
D.愚兄、拙荆、鄙人、下官,都是谦称
7.(2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自己的儿子、女儿谈论文章的义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真不是人哪!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丢下我走了。
D.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大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8.(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三、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8分)
【任务驱动型试题】学校开展“最美文言文”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9.(5分)活动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似可学而至焉;试更诵数十首,方觉其妙。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选自贺贻孙《诗筏》,有删改)
①试试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但( )
辍( )
愈( )
②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10.(3分)活动二:以下是校园记者为了播报“最美文言文”活动提前准备的素材范例。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素材的主要内容。
10月9日,第一中学第一届读书节正式拉开帷幕。学校以本届读书节为契机,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深入阅读,传承经典,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所有师生的习惯。
四、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有传世之心。”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①____要关注“小我”,展现个体命运,抒发个人感受;②____要关注“大我”,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能否从“小我”走向“大我”,③____。有了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才能以自己的见识和胆识为起点,向人类最先进的方向瞩目,创作出烛照现实、温润人心的作品。
11.(3分)依次填入第①②空格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因为 ②所以 B.①如果 ②就
C.①不是 ②而是 D.①不仅 ②更
12.(3分)在第③空格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五、名著导读(共1题;共6分)
13.(6分)札记中“名著精读阅读卡”有三处空白,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完整。
那些人:①那些物: 福橘那些话:你要记得,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那些人:②那些物: 酒杯那些话: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那些人:孙悟空那些物:③那些话:……,天上人间称一绝。重该一万三千五百斤,或粗或细能生灭。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4分)
现代文阅读
小背篓
彭学军
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
爷爷的手很巧,家里的箩筐啊,篮子呀,都是他编的,漂亮又耐用,还有一股淡淡的竹子清香。
几场春雨过后,桃花开了,油菜花田黄灿灿的一片。叽叽叽——房梁上的巢里热闹起来。两只燕子飞进飞出。一只燕子的腿上还缠了根红绳呢,不用说,还是去年那对燕子。红绳是爷爷缠上去的。那只燕子的腿受伤了,是爷爷给它治好的。
我背着小背篓打猪草的时候,还能捡到菌子呢。奶奶用腊肉炒了,香喷喷的。她用竹饭篓子盛好饭菜放进小背篓里,让我给爸爸送去。
“哟——哟——”远远地就能听见吆喝声,是爸爸在赶着牛犁田。梯田一层一层依着山势往上走,爸爸说,这都是爷爷、爷爷的爷爷开垦出来的。
爸爸吃饭的时候,我就把牛赶到山坡上去。我知道哪里的三叶草最多。爷爷告诉过我:“春天的三叶草鲜嫩多汁,牛儿很喜欢吃。”
犁好田,再耙匀,往田里放满水,就可以插秧了。爸爸妈妈都下田了。他们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分出几株,插进水田里,插好一行,往后一退,就像在田里写字一样。
一听到弟弟饿得哇哇哭,我就会用小背篓背他去田里找妈妈。妈妈给弟弟喂奶的时候,我也会下田。可我插下去的秧苗歪歪斜斜的,好像随时会倒下去。
插完秧不久,雨下个没完。爸爸总也不放心,经常要去看看。田里的水太多了,会把秧苗沤坏,得把田埂挖开个缺口,让水流掉一些。
夏天到了,门前桃树上的桃子熟了。菜园子里的辣椒哇,西红柿呀,都红了;丝瓜、豆角的藤 爬上了架。拨开西瓜地里的叶子,能看见下面藏着的西瓜。红薯地里也是绿油油的一片,不过一个红著也没有,它们都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赶集的时候,爸爸把园子里的蔬菜瓜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会带上我,我的小背篓能装不少东西呢。回来的时候,小背篓里满满当当的,有奶奶的头巾、爸爸的烟草、妈妈绣花用的丝线、弟弟的拨浪鼓,还有给我做新衣服的碎花布。
很久都没下雨了,天上好像有十个太阳,把大地都快烤干了。刚抽穗儿的稻子耷拉着脑袋,田里的裂缝好像都在说:“好渴呀,我想喝水!”全家人都出动了,我们挑水浇大田、浇菜园子、浇西瓜地、浇红薯地、浇果树……
轰隆隆——响雷一阵阵传来,闪电仿佛把天撕开了,雨终于漏了下来。大暴雨! 稻子、果树,西瓜地、红薯地,还有整个菜园子,都活了。山里的野果树也活了。我和小伙伴背着小背篓进山,野果子是最馋人的,特别是野枇杷,毛茸茸的黄,味道酸酸的。
秋天来了,稻子熟了。爸爸和我扎了个稻草人,竖在田中间,小鸟就不敢落下来了。
很快,收割的时节到了。田里掉了不少稻穗,我捡起来放进小背篓里。母鸡也带着小鸡们来了,不过,它们把捡到的谷粒都吃掉了。
终于吃到新米啦。米饭香喷喷的,是太阳的味道吗 我边吃边想:这就是我春天插下的几株秧苗长出来的吧!
爸爸说:“最香的是新米做成的酒。”妈妈蒸米做酒的时候,我在灶前帮着烧火。小背 里装满了刚挖出来的红薯,我摸出一个放在灶边烤。烤出来的红薯粉粉甜甜的,好吃极了。
做好的酒封在坛子里,天气越来越冷,冬天就要来了。没有孩子不喜欢冬天。冬天到了,离过年就不远了。过年让人开心的事太多了:穿新衣、放鞭炮、收压岁钱、看舞狮子……
年夜饭桌上,爷爷的座位是空的。爸爸给爷爷摆上一个盛满酒的杯子和一副碗筷——爷爷是去年冬天离开我们的。奶奶说:“年夜饭就是团圆饭。”这时候,我好想念爷爷。
雪下了一夜,院子变白了,一大清早我就跑进雪地。雪花落在我的手心里,它真的像爷爷说的那样,银闪闪、亮晶晶的,好看极了。
房梁上的巢里安安静静,燕子们在冬天到来之前就飞走了。不过,它们会和春天一起回来的。它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不会忘记爷爷。
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这个我也永远不会忘记。
14.(10分)【理思路,析标题】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梳理与小背篓相关的物和事,然后探究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小背篓》。
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为什么以 ×× 为标题)①(内容上)交代写作对象、环境、背景,概括主要内容、情节。②(结构上)是文章线索。③(情感上)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寄托……感情,奠定……感情基调。④(主旨上)是文眼,含蓄/形象地揭示文章中心,点明/暗示……主旨。⑤(写法上)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 疑问句式,引人深思;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格式新颖,条理清晰(小标题)。
时间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小背篓里装着 ⑴ 蔬菜瓜果、头巾、烟草、丝线、拨浪鼓、碎花布 ⑶ 思念
对应的事件 打猪草、给爸爸送饭菜、插秧 ⑵ 采摘果子、收割稻子、烤红薯 ⑷
⑸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小背篓》
15.(2分)【赏文本,悟情思】同学们在朗读本文的过程中勾画了一些句子,请你和他们一起品读,完成阅读任务单。
⑴请你在把握句子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分别对下面两个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
(可以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设计)
①我的小背篓能装不少东西呢。
②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这个我也永远不会忘记。
⑵小明认为本文倒数第二段可有可无,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 请发表看法并说明理由。
16.(2分)【读评价,明内涵】下面是学者对彭学军的作品的评价,你认同这一评价吗 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在彭学军的笔下,肉体的死亡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七、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17.(50分)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与母亲、孩子一同散步这个极为普通、细小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字音与字形。辨析字音,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音近字等。而辨析字形,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2)这道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然后再根据语境选用合适的词语。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1.A.“玻漓”应为“玻璃”;B无误;C.“墙璧”应为“墙壁”;D.整宿整宿(xiǔ)。故选B。
故答案为:B
2.摔: 用力往下扔;砸:用沉重的东西对准物体撞击。根据文意“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用力的扔“向四周的墙壁”,没有目的性,故应选“摔”。偷偷:表示行动不使人觉察;默默:不说话,不出声。根据文意“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听“我的动静”,母亲不想让“我”察觉,故应选“偷偷”。故选B。
故答案为:B
3.“望着望着……,我会……”与“听着听着……,我会……”两个句子并列,故第[1]处应填分号;插在话语中间的“说”类词语后应用逗号表示停顿,第[2]处位于“我”的话语中间,故应用逗号;“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这是母亲忍着哭声劝慰“儿子”时说的话。根据语境,第[3]处应用省略号,表示话语的重复或话未说完。故选C。
故答案为:C
4.【答案】B
【解析】②尽管有辈分、年龄之别,而且人格是一样的,关联词使用错误,应该是“尽管......但是”,把“而且”改为“但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5.【答案】B
【解析】A:“久仰”是敬辞,用于初次见面时,表示早已仰慕对方的大名,使用恰当。
B:“拙见”是谦辞,指自己的见解,而句中说让老师提出“拙见”,使用错误,应将“拙见”改为“高见”,“高见”是敬辞,指别人高明的见解。
C:“垂问”是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这里小弟说兄长垂问,使用正确。
D:“令尊”是敬辞,称对方的父亲,“久仰令尊大名”表述恰当。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的正确使用,解题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每个选项中词语的含义及适用场景,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
6.【答案】D
【解析】A.令兄、尊君、高朋,这些确实是尊称,分别用于称呼对方的兄长、对方的父亲和尊贵的朋友。但“家君”是谦称,用于自称自己的父亲;
B.家父、舍弟、犬子,这些都是谦称,分别用于自称自己的父亲、弟弟和儿子。但“贤侄”是尊称,用于称呼对方的侄子,表示尊敬;
C.小儿、家慈是谦称,分别用于自称自己的儿子和母亲。但“高邻”是尊称,用于称呼邻居,表示尊敬;“令爱”也是尊称,用于称呼对方的女儿;
D.愚兄、拙荆、鄙人、下官,这四个都是谦称。愚兄用于自称兄长,拙荆是谦称自己的妻子,鄙人用于自称,下官则用于官员自称,均表示自谦和恭敬,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7.【答案】A
【解析】A.“儿子、女儿”翻译错误,应改为“子侄辈的人”;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8.【答案】D
【解析】 A.“狡猾”是贬义褒用,意思是“调皮、机灵”的意思。
B.“卖弄”是贬词褒用,从听觉生动地描绘出鸟儿在和煦的春风中尽情鸣叫的可爱情态。
C.“聪明”是褒义贬用,在文中含有“愚蠢”之意,有深深的自责自嘲之义。
D.“荫蔽”在这里词性不变,含义为覆盖;庇护;保护.“荫庇”这里是指大树遮挡住烈日,为树下的动植物遮风挡雨。
故答案为:D
本 题考查对词语的感彩的辨析.单独分辩词的褒贬,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在一定语境中有时褒义词贬用,有时贬义词褒用,这时必须依据上下文通盘考虑,才能确定它是褒义还是贬义。
【答案】9.①只 停止 越,更加
②示例: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体味文言文美感的能力,诵读的次数和数量越多,对文言文的意境领悟得就越熟练。
10.示例:第一中学于10月9日举办第一届读书节。
【解析】(1) ①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②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9.①“但诵一二首 ”: 只诵读一两首 。 但 :只;“ 诵之不辍 ”: 不停地诵读 。 辍 : 停止 ;“ 其境愈熟 ”: 对它们的意境理解得越熟悉 。愈: 越,更加。
②对于李杜的诗、韩苏的文,不能浅尝辄止,仅仅诵读一两首是难以真正领略其精髓的。只有大量诵读,不断积累,才能逐渐感受到其中的妙处。并且要持之以恒地诵读,随着对作品意境理解的加深,才能品味到更深远悠长的韵味。这启示我们在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时,要有耐心和恒心,多读多悟,不能急于求成、一知半解,只有经过长期的深入研读,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作品的精妙之处,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故答案为: ①只;停止;越,更加;②示例: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体味文言文美感的能力,诵读的次数和数量越多,对文言文的意境领悟得就越熟练。
10.本素材主要报道了第一中学于10月9日成功举办的第一届读书节开幕盛况。学校借此契机,不仅强化了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建设,还明确了通过一系列阅读活动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深化经典阅读、以及培养全校师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目标。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旨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深入每位师生的心中。第一中学首届读书节开幕,通过多元阅读活动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旨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师生阅读习惯。故答案为: 示例:第一中学于10月9日举办第一届读书节。
【答案】11.D
12.示例一: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示例二:取决于创作者是否有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
【解析】(1)这道题考查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
(2)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能力。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孤立的单个的句子在语段中是不存在的,它必然会与文章整体、所在语段、前后句发生某种必然的联系。同时,从语言连贯的要求来看,它也要求前后句子保持某种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联系来分析判断。
11.关联词语的选用。依据“要关注‘小我’”和“要关注‘大我’”可知,语句间是递进关系,因此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应该选用表递进关系的“不仅……更……”。
故答案为:D
12.依据空后“只有有了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可知,本答题空填写的语句应该围绕着“人的思想境界”来拟写。如: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示例一: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
示例二:取决于创作者是否有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
13.【答案】①阿长;②寿镜吾先生;③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新的生活,不必再受那些旧规矩的束缚了。
【解析】①从 “福橘” 以及相关话语 “你要记得,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可以判断,这些内容出自《阿长与〈山海经〉》。在这篇文章中,阿长会在新年时对 “我” 有关于福橘的一系列嘱托,所以 “那些人” 对应的是阿长。
②依据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这句话,它体现出说话者对绍兴光复的关注以及与 “老迅”(鲁迅)的熟稔。在鲁迅的经历中,寿镜吾先生是他敬重的师长,且绍兴光复这一事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寿镜吾先生有可能表达出这样的感慨。从语言风格和情境来看,符合寿镜吾先生的身份和与鲁迅的关系,所以这里 “那些人” 是寿镜吾先生。
③从 “天上人间称一绝。重该一万三千五百斤,或粗或细能生灭” 这些描述能明显看出,其说的是孙悟空的金箍棒。金箍棒是孙悟空的标志性武器,具有独特的重量和神奇的变化能力,与所给描述完全相符,所以 “那些物” 是金箍棒。
故答案为:①阿长;②寿镜吾先生;③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新的生活,不必再受那些旧规矩的束缚了。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答案】14.菌子、奶奶做的饭菜、弟弟;赶集;野果子、稻穗、红薯;吃团圆饭(或想念爷爷);①小背篓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和小背篓相关的物、事展开。②小背篓是“我”情感的触发点,这一物象中包含着“我”对爷爷深深的爱与思念,暗含主旨。③小背篓是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既吸引读者阅读,也留下更多回味、思考的空间。
15.⑴①句的感情基调是愉悦、明朗的,“我”因为小背篓能装很多蔬果,能帮到爸爸而感到骄傲,所以在朗读时可以重读“不少”,并且语调上扬,读出骄傲的语气。②句的感情基调是怀念、感伤的,在朗读时可以重读“永远不会”,且用降调读,语速放缓,以展现“我”对爷爷的爱与思念。
⑵我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它与第三段呼应,有只燕子的腿受伤了,是爷爷治好的,燕子们是爷爷善良温情的见证者。虽然爷爷离开了,但燕子还在,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慰藉。燕子不会忘记爷爷,正如“我”不会忘记爷爷一样。作者正是借着这群燕子,表达对爷爷的思念之情。
16.我认同这一评价。文中的爷爷虽然去世了,但他亲手编的小背篓一直陪伴着“我”,就如同他给“我”的爱一样滋养着“我”;爷爷做过的事、说过的话也一直影响着“我”,他为小鸟治疗腿、告诉“我”“春天的三叶草鲜嫩多汁,牛儿很喜欢吃”,“我”都一一记得;吃年夜饭的时候,虽然爷爷的位置是空的,但家人会给他摆上一个盛满酒的杯子和一副碗筷,就好像他一直都在一样。虽然爷爷的生命已终结,但因着家人们的思念与铭记,他一直陪伴着“我们”,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解析】(1)①——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⑤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文章标题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作文章线索;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⑦吸引读者兴趣。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①本题考查设计朗读脚本的能力。设计朗读脚本要从感情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某个片段进行朗读设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据此即可判断出朗读的语气。②本题考查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
(3)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②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③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④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
14.(1)根据“我背着小背篓打猪草的时候,还能捡到菌子呢。奶奶用腊肉炒了,香喷喷的。她用竹饭篓子盛好饭菜放进小背篓里,让我给爸爸送去"可知,打猪草的时候,我的小背篓里还有菌子、奶奶做的饭菜、弟弟。
(2)根据“赶集的时候,爸爸把园子里的蔬菜瓜果挑到集市上去卖”可得出:赶集。
(3)根据“秋天来了,稻子熟了。爸爸和我扎了个稻草人,竖在田中间,小鸟就不敢落下来了。很快,收割的时节到了。田里掉了不少稻穗,我捡起来放进小背篓里。母鸡也带着小鸡们来了,不过,它们把捡到的谷粒都吃掉了。终于吃到新米啦。米饭香喷喷的,是太阳的味道吗 我边吃边想:这就是我春天插下的几株秧苗长出来的吧!爸爸说:“最香的是新米做成的酒。”妈妈蒸米做酒的时候,我在灶前帮着烧火。小背 里装满了刚挖出来的红薯,我摸出一个放在灶边烤。烤出来的红薯粉粉甜甜的,好吃极了。”可知,秋天我的小背篓装进了了野果子、稻穗、红薯。
(4)根据“年夜饭桌上,爷爷的座位是空的。爸爸给爷爷摆上一个盛满酒的杯子和一副碗筷爷爷是去年冬天离开我们的”,第③段“这时候,我好想念爷爷"可知,这里发生的事件是“吃团圆饭的时候思念爷爷”。
(5)因此,文章围绕和小背篓相关的物、事展开,是全文的线索。②小背篓中包含着“我”对爷爷深深的爱与思念,是“我”情感的触发点,这一物象暗含主旨。③看到小背篓,就会引发读者的思索,吸引读者阅读。
故答案为:第1空、菌子、奶奶做的饭菜、弟弟
第2空、赶集
第3空、野果子、稻穗、红薯
第4空、吃团圆饭(或想念爷爷)
第5空、①小背篓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和小背篓相关的物、事展开。②小背篓是“我”情感的触发点,这一物象中包含着“我”对爷爷深深的爱与思念,暗含主旨。③小背篓是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既吸引读者阅读,也留下更多回味、思考的空间。
15.①根据第⑤段“赶集的时候,爸爸把园子里的蔬菜瓜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会带上我"可知,爸爸去赶集的时候,需要“我”用小背篓帮忙背东西,小背篓可以装很多蔬菜瓜果所以“我”为能帮爸爸分担重量而感到骄傲自豪,所以可以重读“不少”,读的时候,语调上扬,读出骄傲的语气。
(2)不可以删去,根据“房梁上的巢里安安静静,燕子们在冬天到来之前就飞走了。不过,它们会和春天一起回来的。它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不会忘记爷爷”可知,这句话与前文第④段“两只燕子飞进飞出。一只燕子的腿上还缠了根红绳呢,不用说,还是去年那对燕子”、第⑤段“红绳是爷爷缠上去的。那只燕子的腿受伤了,是爷爷给它治好的"遥相呼应。有只燕子的腿受伤了,是爷爷治好的,所以燕子能感知到爷爷的善良和温情,它们不会忘记爷爷,就如同我不会忘记爷爷一样。虽然爷爷离开了,但爷爷亲手救治过的小燕子还在,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慰藉。这一段借着这群燕子,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思念。所以不能删除。
故答案为:⑴①句的感情基调是愉悦、明朗的,“我”因为小背篓能装很多蔬果,能帮到爸爸而感到骄傲,所以在朗读时可以重读“不少”,并且语调上扬,读出骄傲的语气。②句的感情基调是怀念、感伤的,在朗读时可以重读“永远不会”,且用降调读,语速放缓,以展现“我”对爷爷的爱与思念。⑵我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它与第三段呼应,有只燕子的腿受伤了,是爷爷治好的,燕子们是爷爷善良温情的见证者。虽然爷爷离开了,但燕子还在,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慰藉。燕子不会忘记爷爷,正如“我”不会忘记爷爷一样。作者正是借着这群燕子,表达对爷爷的思念之情。
16.文章主要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对爷爷的思念。根据第①段“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可知,虽然爷爷去世了,但他亲手编的小背篓一直陪伴着我,就如同他给我的爱一样滋养着我;
根据第⑤段“红绳是爷爷缠上去的。那只燕子的腿受伤了,是爷爷给它治好的”,第⑧段“爸爸吃饭的时候,我就把牛赶到山坡上去。我知道哪里的三叶草最多,爷爷告诉过我:“春天的三叶草鲜嫩多汁,牛儿很喜欢吃”可知,爷爷做过的事、说过的话也一直影响着我,他为小鸟治疗腿、告诉我“春天的三叶草鲜嫩多汁,牛儿很喜欢吃”,我都一一记得,可见,在我心中,爷爷并没有离开,只是换了另一种形式存在;
根据“年夜饭桌上,爷爷的座位是空的。爸爸给爷爷摆上一个盛满酒的杯子和一副碗筷爷爷是去年冬天离开我们的”可知,爷爷虽然去世了,但家人会给他摆上一个盛满酒的杯子和一副碗筷,就好像他一直都在一样。虽然爷爷的生命已终结,但因着家人们的思念与铭记,他一直陪伴着我们,这是一种延续。
故答案为:我认同这一评价。文中的爷爷虽然去世了,但他亲手编的小背篓一直陪伴着“我”,就如同他给“我”的爱一样滋养着“我”;爷爷做过的事、说过的话也一直影响着“我”,他为小鸟治疗腿、告诉“我”“春天的三叶草鲜嫩多汁,牛儿很喜欢吃”,“我”都一一记得;吃年夜饭的时候,虽然爷爷的位置是空的,但家人会给他摆上一个盛满酒的杯子和一副碗筷,就好像他一直都在一样。虽然爷爷的生命已终结,但因着家人们的思念与铭记,他一直陪伴着“我们”,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17.【答案】【参考例文】
棋如人生
从四年级开始,我学会了下象棋,多年来,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
棋逢对手的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躁,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手抓住机会,穷追不舍,似乎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败局告终。此时顿觉特别畅快,回味无穷……
其实人生也就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自己也只有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得胜利。我总想,能在这一方小天地上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不枉此生了。
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
【解析】以小见大中的小时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作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一是事件平凡,人物亲切,读来就好像发生在身边,容易引起读着共鸣,二是平凡中见伟大,细节中定成败,细微中间变化。
片段作文,是就整篇作文相对而言的,指的是以语段形式出现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非整篇作文。其目的是考查某一种单项写作表达能力。是高考作文的一种常见类型,而且所考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亲情与友情之章+能力提优B卷 答题卡
试卷类型:B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D] 8. [A][B][C][D]11. [A][B][C][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9.答:
10.答:
12.答:
13.答:
14.答:
15.答:
16.答:
17.答: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