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培青中学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培青中学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4 10:3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培青中学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图中,∠1与∠2属于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2.《国家宝藏》节目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让一个个馆藏文物鲜活起来.下面四幅图是我国一些博物馆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a3+3a3=5a6 B. (-m6)÷(-m)3=m2
C. (-2xy4)3=-6xy12 D. -102×(-10)4=-106
4.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因为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却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同时也是导电性最好的材料,其理论厚度仅0.00000000034米,将0.0000000003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0.34×10-9 B. 3.4×10-11 C. 3.4×10-10 D. 34×10-11
5.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
A. 投掷一枚硬币时,硬币的正面朝上
B. 投掷飞镖一次,命中靶心
C. 从只装有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摸到一个白球
D. 玩“石头,剪刀,布”,对方出“剪刀”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B. 如果|a|=|b|,那么a=b
C. 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是50次
D. “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黄灯”是随机事件
7.下列式子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运算的是(  )
A. (-x+y)(y-x) B. (x+y)(-x-y)
C. (-y+x)(x+y) D. (x-y)(-x+y)
8.为测量校园内的旗杆AC的高度,嘉嘉设计的方案是:如图,在距旗杆底端A水平距离为1.5m的B处,使用测角仪测得∠ABC=75°,由于75°角不方便计算,淇淇提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M,将一根木棒MN竖直立在地面上的点M处,MN=1.5m,此时测得∠NBM=15°,故淇淇得出结论△ABC≌△MNB,进而推得BM=AC,则下列选项中淇淇证明全等用到的依据可能是(  )
A. SAS B. AAS C. HL D. SSS
9.在实验课上,小亮在用同一块木板测得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时,支撑物的高度(h)与小车下滑的时间(t)的关系如表:
支撑物的高度h1(cm). 10 20 30k 40 50 …
小车下滑的时间t(s) 4.25 4.01 3.81 3.66 3.56 …
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当h=40cm时,t约为3.66秒
B. 估计当h=80cm时,t一定小于3.56秒
C. 支撑物的高度h越大,小车下滑的时间t越小
D. 高度每增加了10cm,时间就会减少0.24秒
10.观察下列等式:
(x-1)(x+1)=x2-1;
(x-1)(x2+x+1)=x3-1;
(x-1)(x3+x2+x+1)=x4-1;
……
根据以上规律计算42025+42024+42023+…+43+42+4的值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若干个白球和15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每次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记录下颜色后再放回,经过很多次重复试验,发现摸到黄球的频率稳定在0.75,则袋中白球有______个.
1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3.若x2-(m-4)x+25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______.
14.如图,在Rt△ABC中,∠C=90°,∠B=58°,点D,E分别在AB,AC上,将△ADE沿DE折叠得△FDE,且满足EF∥AB,则∠1= ______.
15.如图,在Rt△ABC中,∠C=9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以小于AC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C,AB于点M,N;②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在∠BAC内两弧交于点O;③作射线AO,交BC于点D.若CD的长为3,AB=8,则△ABD的面积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7分)
计算:.
17.(本小题7分)
先化简,再求值:(a+3b)(a-3b)+(a+3b)2-4a(a+b),其中a=1,.
18.(本小题7分)
如图,利用尺规,在△ABC的边AC上方作∠CAE=∠ACB,在射线AE上截取AD=BC,连接CD,并证明:CD=AB.(要求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9.(本小题9分)
某中学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举办了“我爱阅读”活动.学校提供四类书籍供学生阅读,A:文学,B:科技,C:数理,D:历史.为了解该校九年级学生在校期间的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九年级若干学生进行调查(每名学生仅选择一类书),并进行了统计和整理,绘制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统计图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参与调查的学生共有______人,补全条形统计图;
(2)在扇形统计图中,“D:历史类”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
(3)若九年级学生共有1200人,请估计九年级选择科技书的学生人数;
(4)已知选择B类的学生中恰好有2名女生、4名男生,现从中抽取2名学生参加学校科学实验比赛,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所选取的两名学生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
20.(本小题9分)
如图,已知 AB∥CD,∠E=90°,那么∠B+∠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解:过点E作EF∥AB,
得∠B+∠BEF=180°,(______)
因为AB∥CD,(已知)
EF∥AB,(所作)
所以EF∥CD,(______)
得______,(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B+∠BEF+∠DEF+∠D=______°,(等式性质)
即∠B+∠BED+∠D=______,
因为∠BED=90°,(已知)
所以∠B+∠D=______°.(等式性质)
21.(本小题9分)
甲、乙两人相约一同登山,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y(m)与登山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t= ______min.
(2)若乙提速后,乙登山的上升速度是甲登山的上升速度3倍,
①则甲登山的上升速度是______m/min;
②请求出甲登山过程中,距地面的高度y(m)与登山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③当甲、乙两人距地面高度差为50m时,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x值.
22.(本小题13分)
如图,直线AB∥CD,点E在直线AB上,点F在直线CD上,点P在直线AB,CD之间,连接PE,PF,EF,∠PFE=50°,直线l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M,N,∠MNC=α(0°<α<90°),EO是∠MEF的平分线,交直线CD于点O.
(1)求证:∠AEP+∠PFC=∠EPF;
(2)若PF∥MN,OE∥MN时,求α;
(3)将直线l向左平移,并保持PF∥MN,在平移的过程中(除点M与点E重合时),求∠EOF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3.(本小题14分)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BAD.
(1)为探究上述问题,小王同学先画出了其中一种特殊情况,即如图1,当∠B=∠ADC=90°时.
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
请你在图1中添加上述辅助线,并补全下面的思路.
小明的解题思路:先证明△ABE≌______;再证明了△AEF≌______,即可得出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
(2)请你借鉴小王的方法探究图2,当∠B+∠ADC=180°时,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若E、F分别是边BC、CD延长线上的点,其他已知条件不变,此时线段EF、BE、F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不用证明)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5
12.【答案】3<x<11
13.【答案】-6或14
14.【答案】74°
15.【答案】12
16.【答案】解:
=4+4×1-8+1
=4+4-8+1
=1.
17.【答案】解:原式=a2-9b2+a2+9b2+6ab-4a2-4ab
=2ab-2a2,
当时,
原式=.
18.【答案】图形和证明过程见解答.
19.【答案】60,图见解析;
144°;
120人;

20.【答案】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D+∠DEF=180° 360 360° 270
21.【答案】2 10
22.【答案】解:(1)∵AB∥CD,
∴∠AEF+∠CFE=180°,
∴∠AEP+∠PEF+∠PFE+∠PFC=180°,
∵∠PEF+∠PFE+∠EPF=180°,
∴∠AEP+∠PFC=∠EPF.
(2)∵PF∥EO,
∴∠FEO=∠PFE=50°,
∵EO是∠MEF的平分线,
∴∠MEO=∠FEO=50°,
∵AB∥CD,
∴∠EOF=∠MEO=50°,
∵OE∥MN,
∴∠MNC=∠EOF=50°,
∴α=50°.
(3)∵PF∥MN,
∴∠PFC=∠MNC=α,
∵AB∥CD,
∴∠BEF=∠CFE=α+50°,
∵EO是∠MEF的平分线,
∴∠BEO=∠BEF=+25°,
∵AB∥CD,
∴∠EOF=∠BEO=+25°.
23.【答案】△ADG,△AEG,EF=BE+FD;
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证明见解析;
EF=BE-FD.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