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冈展辉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竞赛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武冈展辉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竞赛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4 12:5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武冈展辉2024-2025学年
九年级下学期5月竞赛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24分)
1.下列注音、书写、释义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簌簌(sù sù) 狼籍 惨绝人寰:人世上再没有那样凄惨的了。
B.禀赋(bǐn fù) 悖谬 不可思议:不能思考和议论。
C.漫溯(màn sù) 震摄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而是很多。
D.讷讷(nè nè) 狡黠 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
2.按要求填空。(10分)
(1)予独爱莲之           ,           。(周敦颐《爱莲说》)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一诗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4分)
(1)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里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B.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林冲、鲁达、李逵、宋江等,小说通过叙写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既讽刺了庸医,也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
D.《伊索寓言》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骆驼羡慕牛有一对非常厉害的角,于是向宙斯请求赐予,宙斯非常生气,认为骆驼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好处还不知满足,就把它的耳朵变小了——这个寓言说明贪得无厌的人最后往往会失去更多。
(2)《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大人国都经历了哪些惊险的事情?请举出两例。(2分)
4. 请细心品读下面材料后回答问题。(2分)
材料一:清朝的曾国藩曾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打一仗败一仗,有次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他不得不向皇帝上奏疏请罪。奏疏里有一句说自己“屡战屡败”,请求处罚,有个幕僚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
材料二:抗战时期,陈嘉庚先生到当时国民党的陪都重庆,了解实际情况后,给当时的社会现状做的总结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材料三:有两位作家在一起谈吃,甲说“吃在中国”,乙却说“有的人在吃中国”。
以上三则材料,都运用技巧而达到奇妙的语言表达效果。请任选一则材料,说出语言运用的妙处。
我选材料
妙处:
5.口语交际。(2分)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历史中,汉语里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敬辞与谦辞。在同别人打交道时,我们常常使用到这些词语。例如:请人批评时,我们说“指教”。请你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填出下列句子中的敬辞或谦辞。
(1)初次见面说
(2)求人原谅说
(3)求人指点说
(4)无暇陪客说
6.综合性学习。(6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走近端午(2分)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这段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情系节日(2分)
(2)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 。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 传四海
弘扬传统(2分)
(3)现在,部分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班级准备主办“我看西方节日”为主题的辩论赛,其中正方观点为“提倡西方节日”,反方为“抵制西方节日”。你作为反方辩手,请你设计一段辩词。(不少于60字)
                                   
                                       
                                       
二、阅读与赏析。(本大题共36分)
(一)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题目。(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 故常奇之(       )    ⑵ 比行百余里(       ) 
⑶ 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⑷ 一食或尽粟一石(       )
8.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骥不称其力。 B.①其真无马邪? ②称其德也。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介胄而驰。  D.①虽有千里之能。②故常奇之。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译文:                                   
⑵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译文:                                   
10.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文句子: (1分)
乙文句子: (1分)
11.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2分)
12.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分)
(二)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8分)
父亲的理想(丁立梅)
母亲夜里做了一个梦,一个很不好的梦,是事关我的。
半夜里被吓醒,坐床上再也睡不着。第二天天一亮,就找了父亲来看我。
父亲辗转坐车过来,我已上班去了,家里自然没人。父亲就围着我的房子前后左右地转,又伸手摸我锁好的大门,没发现异样,心里竟很是宽慰。
我回家时,已是午饭时分。远远就望见父亲坐在院门前的台阶上,顶一头灰白的发,朝着我回来的方向——傻望。脚跟边,立一鼓鼓的蛇皮袋。不用打开,我就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什么,那是母亲在地里面种的东西,青菜啊大蒜啊萝卜啊。一年四季里,这些东西,总是源源不断地运到我的家里来,是父母源源不断的爱。
父亲见到我,把我上下打量了两遍后,长长地舒口气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又絮叨着告诉我,母亲夜里做怎样的梦了,又是怎样被吓醒。你妈一夜未睡,就担心你出事,父亲说。我扭头看父亲,发现他眼里红丝缠绕,想来父亲一定也一夜未眠。
我埋怨父亲,你们在家净瞎想。父亲搓着手“呵呵”笑,重复说的只是一句话:没事就好。他解开蛇皮袋口的扎绳,双手提起倾倒,各种蔬菜立即欢快地跳出来。青菜绿得饱满,萝卜大而白胖。我抓了一个萝卜,在水龙头下洗了洗,张嘴就咬。父亲说,我和你妈就知道你喜欢吃。父亲看我的眼神满足而幸福。
饭后,我赶写一篇稿子,父亲坐在边上翻我桌上的报看。戴了老花镜,一张一张,翻得极慢,一个字一个字地,像寻宝似的。我就笑他,爸,你找什么呢 父亲并不抬头,笑着低声嘟囔,找你写的。
眼中一热,忙捧了我发的样报给父亲看,一大沓又一大沓。父亲惊喜万分地问,这都是你写的 我说是。父亲的眼睛就乐得眯成一条缝,连连说,好,好,我家出人才了。然后盯着印在报刊上的我的名字,目不转睛地看。看得眼神迷迷离离了,抬首望我,笑道,还记得你拖着鼻涕的样子呢。
旧时光一下子回转来,那个时候,我还是绕着父亲膝盖撒欢的小丫头,而父亲,风华正茂,吹拉弹唱,无所不会,是村子里公认的“秀才”。那样的父亲,是怀了很大的抱负的,他想过学表演,想过做教师,想过从医,但因了诸多原因,包括家的拖累,所有的抱负,终是落空。
随口问一句,爸,你现在还有理想吗
父亲说,当然有啊。
我充满好奇地问是什么 我以为父亲会说要砌新房子什么的,老屋已很破旧了,父亲一直想盖一幢新房子。
但父亲只是笑笑说,我的理想就是,能和你妈平平安安度过晚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要儿女们操一点点心。
父亲说这些话时语气平淡,一双操劳一生的手,安静地搁在刊有我文章的一叠报上,青筋突兀,如老根盘结。
13.联系全文,体会下面句子是否只为写蔬菜?试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2分)
各种蔬菜立即欢快地跳出来。
14.文章的第9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2分)
15.结合具体语境,请你揣摩“能和你妈平平安安度过晚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要儿女们操一点点心”一句话的深刻含义。(2分)
16.回味现实生活,写一个你父亲关爱你的生活细节。(50字以内)(2分)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题目。(8分)
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
①PM2.S是指大气中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粗细还不到人的头发丝二十分之一。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 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厢 洧毒物质。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很少的一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 争有重要的影响c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②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③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④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
⑤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该如何躲开PM2.5的危害?专家们支了几招。
⑥少开车,堵车就熄火,避免汽车空转。原美国夏威夷大学 ( http: / / www..cn / )环境专家董良杰表示,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的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所以最好少开车,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是很多农户和企业处理垃圾最便捷的方式,但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申陷入“毒雾”。近日,淘宝网上出现了口罩一日销售三万个的“壮观”景象,那么,口罩是否能抵御雾霾天气对健康的侵袭呢?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口罩的抵御能力有限。因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安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物抵御能力不强。
⑦据了解,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编制于1982年,后又分别在1996和2000年进行修订。按照规定,PM10是目前监测发布的主要指标之一,但与PM2.5相比,其反映空气质量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能力均较差。2011年12月5日,《环,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检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选自《食品与健康》)
17.阅读全文,概括文章主要从哪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PM2.5?(2分)
18.为什么说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分)
19.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2分)
20.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1)生活在城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2)按照规定,PM10是目前监测发布的主要指标之一,但与PM2.5相比,其反映空气质量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能力均较差
(四)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题目。(8分)
读书的三重境界
①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曰:为知,为己,为人。
②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宋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皇帝如此,一般读书人更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所不同的是,皇帝老子大多读的是“资治通鉴”一类的书,而一般读书人则不必如此。只要是有利于知识积累,有利于开慧益智的书,不妨翻一翻。遇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或者不适时宜的书,也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者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③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这是读者的第二重境界。中国的读书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古人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是绝不相同的。常言“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为此,读书固然要博览,但是所读之书,也要尽可能有所选择。换句话说,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这是甚为关键的。
④对于读书完全“为知”而言,“为己”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和境界。这是非常宝贵的,非正人君子是不易做到的,应该大力提倡,并且大加发扬。但是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从更高的层次上说,还应该向前人学习,“为人”而读书。
⑤我所说的“为人”,即“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书人“应该”做到的。其实,读书不应该排斥求仕,但求仕不是为“小我”,而是为“大众”。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换句现代意义的话说,叫“当官就要为人民服务”。这是更加不易做到、做好的事情,当然也是更高、更不易达到的境界。如果读书仅仅达到前两重境界,那么充其量真的不过是“两脚书橱”,如此而已。
⑥读书有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是一个新的逻辑起点,而第三重境界则是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重视和追求的极终目标。 (文/徐宗文,原文有删减)
21.作者所论的读书“为知、为己、为人”的三重境界,这三者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22.第③段中有句话不能作为论据,请找出来,从下面的名句中选择一句做替换。(1分)
A.衣带渐宽终不悔 B.学海无涯苦作舟
C.为有源头活水来 D.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句:
替换:
23.用简洁的话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2分)
24.“新课标”推荐了课外阅读的书目,但许多人并没有读原著,你觉得在这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2分)
三、写作。(40分)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航天英雄刘洋说:梦想有多远,探索的足迹就会有多远,当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新的梦想又将开始。
诺奖得主莫言说: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是会带你走过喜怒哀乐的旅程;是为自己画的蓝图!只要能够让心中点燃着封存梦想的烛光,人生将因为有梦想而更显美丽!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后,以“梦想”为话题,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D
2.(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1)C
(2)示例:两只老鼠爬上床,与老鼠格斗;一只比牛大3倍的小花猫,使格列佛大吃一惊;农民把格列佛带到集市,强迫他做各种姿势赚钱;被一周岁的小孩子塞进嘴里;被一只猴子抓住,当成小猴子;住在箱子里,被老鹰叨走。(每个1分,写出任意2个即可得2分)
4.示例:材料一中,将语序做了改动。“屡战屡败”说明打一仗败一仗,改为“屡败屡战”则将原本败军之将的狼狈变为英雄的百折不挠,这样曾国藩不仅不会受到责备,反而会受到嘉奖。
材料二是通过改变语序,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前方吃紧”是说前线战事紧张,而“后方紧吃”则说明后方的贪官污吏只顾享乐,正抓紧贪污,侵吞财物。“吃紧”和“紧吃”颠倒了一下语序,获得了更强烈的表达效果,一方面表达了对国民党当局的辛辣讽刺,另一方面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
材料三是通过颠倒语序,取得了奇妙的讽刺效果。前者赞美中国的美食,后者是借“吃”讽刺社会上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不良风气。
5.(1)久仰(2)包涵(3)赐教(4)失陪
6.(1)屈原投江 比喻、拟人(2分)(2)鼓声阵阵(或:呐喊声声)(2分)(3)示例:我方认为应该抵制西方节日。在国际化的浪潮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各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如果不采取相关的抵制措施,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势必会在西方的潜移默化影响下衰落下去,从而达到西方所企图的和平西化中国之目的。这将是整个民族的灾难!(有观点,有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赏析。
(一)
7.⑴对……感到好奇 ⑵等到 ⑶怎么 ⑷有时 
8.C
9.⑴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不到)。
⑵(给它)披上战甲奔驰起来,它开始好像跑得不很快。
10.甲文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乙文句子: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11.要善于考察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12.示例1:我认为伯乐更重要。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一开始却总是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伯乐”去考察发现他们,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周文王从渭水河边发现任用了姜子牙,从而帮助自己兴周灭纣。
示例2: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如果没有人才,空有伯乐也没用。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千里马”,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比如“毛遂自荐”,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但真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让他一举成名。(说理1分,举例1分)
(二)
13.不只为写蔬菜,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见到女儿时的欢快心情。
14.不能,因为它和后文父亲说出的理想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父母对“我”的深深挚爱之情。
15.年迈体衰的父亲最大的愿望是自食其力,平安度过晚年,不让儿女为自己操心,总为儿女着想。
16.结合实际,语言流畅,写出一个富有细节的情节即可。
(三)
17.①什么是PM2.5;②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③专家介绍怎样抵御PM2.5;④我国即将将PM2.5列入监测标准。
18.①富含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②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③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6%94%AF%E6%B0%94%E7%AE%A1%E7%82%8E&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④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5%91%BC%E5%90%B8%E9%81%93%E4%BC%A0%E6%9F%93%E7%97%85&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的传播推波助澜。(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9.分类别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5%88%86%E7%B1%BB%E5%88%AB&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作比较、列数字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5%88%97%E6%95%B0%E5%AD%97&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写出其中两种方法即可)
①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空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危害。
②作比较,将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7%81%B0%E9%9C%BE%E5%A4%A9%E6%B0%94&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与沙尘暴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6%B2%99%E5%B0%98%E6%9A%B4&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作比较,突出说明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的特点。
③列数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程度不同。(写出其中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即可)
20.(1)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比喻成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7%A9%BA%E6%B0%94%E8%BF%87%E6%BB%A4%E5%99%A8&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人每天大量呼吸并过滤空气的特点。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科学性。
(2)“主要”从程度上进行限制,“之一”从数量上起到限制作用。加点词语准确说明了PM10是监测发布的指标中很重要的一个,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指标。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的特点。
21.不能调换,因为三重境界之间是递进关系,后一境界是以前一境界为起点,第三重境界是最高境界。
22.“书山有路勤为径” ,替换D
23.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知识,培养道德情操,为民族崛起,百姓幸福。
24.略。
三、写作。
评分参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1 / 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