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田径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田径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5-08-25 10:4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跳高是克服自身重量越过垂直障碍的一个非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安排跨越式跳高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使学生在起跳时能够做出较明显的用力蹬地的动作,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过杆的动作效果。由于学生的跳跃能力和基础不同,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采用异质分组,这样才能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竞技体育不同,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跨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部分组成;比较接近日常生活中跳越障碍的方式。本节课的基本教材为跨越式跳高第一课次。重点体验和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助跑、起跳技术动作,采用多种跳跃练习方法和过橡皮筋练习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弹跳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在体育课中易兴奋,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过高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容易产生畏惧心理;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在心理上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学习新技能和方法,并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指导七年级一班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的起跳过杆技术,重点是摆动腿高抬外旋,难点是蹬摆协调配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解、直观、启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模仿、尝试,学生兴趣浓烈,积极学练,80%的学生根本掌握了过竿技术,并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了勇于进取,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通过这节课,我的反思如下:
1、教法多样,层次清晰。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教师示范跨越式跳高过杆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初步建立一个正确的技术概念。2、利用体操棒做两腿依次跨越练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两腿跨越物体的感觉。、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起跳脚,并用起跳脚做内侧踢健子的模仿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起跳脚的外旋上提动作,也是一个诱导练习。、学生分成10组,利用皮筋作过杆动作的练习,教师做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并进行个别指导。这个练习重点是让学生在降低难度的情况下,体会本课的教学重点。、将横杆“加宽”,体会移重心的动作,这个教法对突破教学难点是十分有效的。、各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借鉴。
2、 关注差异,区别对待。本课着重把学生分成少人多组的形式(4人10组)。组织不同运动能力、体质学生自由选择分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每组设置不一样皮筋高度,在练习中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组,在一个高度上连续几次都跳过去了,就可以到更高的高度上去练习。如果连续几次都没成功,还可以到较低的高度上去练习,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既满足了能力强想跳较高高度的学生的愿望,也照顾到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能在较低高度练习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受益,都得到充分的练习时机。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3. 注重合作,愉悦身心。本节课在重视技术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能力的培养,克服了以往跳高教学的单调形式组织小组间进行比赛,具体做法是每组的成员都参与,逐渐升高高度,一直比到最后一人,然后根据每个高度上过的人数和比赛时心理变化进行互相评价,打分。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先体验动作,然后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即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又创设宽 松愉悦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学练,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根本动作。
4、 变废为宝,一物多用。本节课用生活中常见的简易衣柜支架
材 料制作十字跳高架,皮筋做横杆,变废为宝,简单易做,高度任意调节,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大了练习的密度,又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还使学生建立了自信心。以皮筋代替横竿,缓解学生对横竿产生的恐惧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学练。体操棒在本节课中屡次使用,充分发挥它的最大效率,为完成教学目标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存在的缺乏由于跨越式跳高学生存在不同的脚起跳的问题,一些学生左脚起跳,一些学生右脚起跳,注重能力和兴趣的分组,忘记把右脚起跳的学生挑选出来分成一组,进行练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课教案
水平四 八年级 人数:40 执 教: 时间:
学习内容 跨越式跳高游戏 学习重点 助跑与起跳相结合动作
学习难点 过杆技术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跨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的方法,知道过竿动作的正确概念。2学生能基本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技术与发展一般跳跃能力相结合,加强腿部肌肉力量,提高弹跳力、灵敏性和协调性。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相互学习帮助的优良品质。
课的流程 学习内容 时间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技术要求
准备 课堂常规; 2~3 1.教师提出要求:队伍整齐、轻松活泼2.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目标和要求。3.安排见习生 1.体育班委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认真听讲,明确学习内容 组织:成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热身 一.热身跑二.武术操 8~10 1.教师讲解跑步路线和节奏,注意前后间距2.教师组织学生练习武术操名称冲拳亮掌搂手冲拳砸拳踢腿仆步亮掌推掌推肘1.播放音乐,跟教师一起做 1.学生成“蛇形—跑”2.学生按指定路线充分放松跑1.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 组织:“蛇形—跑”练习队形:×××××O O O O O×××××O O O O O ★ 要求:积极练习勇于实践、大胆尝试要求:积极动脑动作舒展合乎节拍
技能学习技能学习 一.跨越式跳高1.由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4个部分组成。2.动作口诀:助跑自然有弹性,起跳果断要有力,两腿依次把竿过,落地轻巧要缓冲。 二、游戏:“斗牛”a在场上画若干个直径为2.5米的圆,两人面对面站在圆内,尽量不让身体接触,采用各种躲闪方法,看谁先发现对方背后的字母,就算赢。 16~258~10 1.语言提示,学生探究辅助练习2.巡回指导,个别纠错,鼓励学生3.师生讨论编成跳高方法口诀4.讲解示范.5.引导学生分组练习,自选高度6.教师巡回指导,语言提示,适时反馈7.安排各组优秀者展示8.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1.教师介绍“斗牛”的练习方法2.教师巡视指导3.教学反馈1.教师提示创编相似游戏方法:如:两人面对面站在圆内,两脚前后站立,伸出一手相握,另一手放背后,利用拉、敲等动作使对方的脚移动就算赢2.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1.学生进行辅助性练习:①.原地单双足、交叉跳②.起跳练习脚尖触同伴的手③.模仿原地两腿依次过竿练习④. 1步或3步助跑摆腿起跳徒手练习⑤. 1~6步助跑左右过低、中、高体操棒2..学生积极讨论,牢记跳高口诀,并在练习中运用3.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示范动作4.学生在“十”字形的橡皮筋上练习跳高(由低到高)5.学生示范 6.同学之间相互指导,评价1.明确游戏的规则和要求2.自主分组3.学生积极参与练习4.自我实现1.学生在“斗牛”游戏的基础上进行相似创编游戏2.小组讨论交流3小组展示4.学生点评5.学生选择性地进行游戏练习 组织:两人一组组织:分四组进行徒手练习组织;游戏“斗牛” 要求:全脚掌着地,起跳有力要求:助跑积极不赶步,起跳腿快速蹬直,记住“倒跑法”要求:互相观察互相指正 组织:按完成动作的情况升级 要求:遵守游戏规则要求;大胆尝试积极展示
结束 1.放松活动2.集队小结 4~5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十六步)放松练习2.学生对本课学练情况进行自评、互评3.布置课后作业 1.跟老师一起做身心放松活动2.认真听讲,接受点评,反思不足3.收拾器材4.向老师再见 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动作舒展放松身心
场地器材 橡皮筋4根体操棒20根跳高架1付 练习密度 40%左右 平均心率 12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