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8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8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6 08:5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省忻州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阶段性测试历史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在晋陕大峡谷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史前石城聚落遗址,城内遗存面积达75万平方米。4000多年前的碧村先民们以种植粟为主、黍为次的小米类农业为生,并养殖猪、牛、羊等。碧村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鬲、斝、蛋形瓮、高领罐等黑色陶器。这反映当时该地区( )
A.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B.具有典型龙山文化特征
C.社会分工已经高度细化 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西汉桓宽《盐铁论》中载:“汝、汉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胡、羌之宝也。夫中国一端之缦,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罗马史家感叹“人民开化文明……丝为大宗贸易,远贩至罗马也”。其史料价值可用来研究汉代( )
A.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 B.西域管理模式的变迁
C.商品生产的区域分工 D.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3.下面是《虎溪三笑图》,讲述的是东晋时期,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在庐山修行的高僧慧远,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的慧远不觉间跨越其自我禁足的虎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的故事。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B.社会上空谈义理之风盛行
C.社会发展呈现和谐稳定气象 D.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交流
4.宋代,江南的湖州是全国稻米的核心产地,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语;江南其他地区也出现了“建安茶品,甲于天下”,“湖州安吉十口之家,养蚕十箔(养蚕用的竹筛或竹席)”,“长江流域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以及蚕户、桑户、织作户等诸多现象。这反映出,当时江南( )
A.商业市场分工趋于细化 B.种植业与纺织业完成分离
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D.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增强
5.“劝借之令”是明代治灾的基本国策。遇到灾荒,政府一劝谕富民捐济,二劝倡士民助赈。为激励民众的助赈义行,明廷还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如劝民赈灾遵循自愿原则,“官府不许逼抑科扰”;民众若出粟借贷,官府会登记在册,以“候年丰加息偿之”。这些措施( )
A.体现了官民协同的救灾机制 B.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专制
C.激发了地方乡绅的赈灾热情 D.从根本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6.1884年,《点石斋画报》在上海创办,以图文并茂、浅而易晓的方式报道时局战事、域外风情、科技新知等热点,是晚清影响力最大的新闻画报。该刊阐述其办刊宗旨:“取新闻事迹之颖异者,或新出一器,乍见一物,皆为绘图缀说。”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危机呈不断加深趋势 B.清廷放宽对民间舆论控制
C.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共识 D.报刊业适应大众启蒙需要
7.1906年,清学部奏请祭孔由中祀升为大祀,慈禧太后批准:“孔子至圣,德配天地,万世师表,宣升为大祀,以昭隆重”,清廷后下旨规定学校在春秋入学及孔诞日应“祀孔”。这一措施旨在( )
A.贯彻中体西用理念 B.顺应科举改革形势
C.配合开展立宪运动 D.维护清廷专制统治
8.从1939年开始,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几年努力,粮食生产达到自给有余,棉花生产满足2/3的需求,工业品大部分可以自给。边区军民依靠“自己动手”,实现丰衣足食。这一做法( )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厚实了抗战胜利物质基础
C.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D.配合了土地改革顺利进行
9.下表为1952年与1953年“统购统销”河北省国营机构主要粮食收购价格表。这表明河北省“统购统销”政策( )
商品 收购价格(元/50千克) 市场价格(元/50千克)
小麦 11.33 10.83
小米 9.05 9.03
玉米 6.98 6.90
A.助推了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B.加速了国民经济调整进程
C.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一定程度照顾了农民利益
10.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种植中国杂交水稻的非洲农民喜获丰收,智利车厘子、秘鲁青提“飞入”中国寻常百姓家,中老铁路通车,老挝人民圆了铁路梦。“一带一路”的共建( )
A.解决了周边国家极端贫困问题
B.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C.开辟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D.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历史性飞跃
11.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5世纪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底比斯城出现了谷物仓储租赁和手工业作坊租赁的纸草文书。谷物仓储租赁按仓库容量收取固定数量的小麦作为租金,手工业作坊租赁则允许承租人使用场地和工具,以成品陶器的一定比例作为报酬。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古埃及( )
A.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B.租赁经济呈现契约化特征
C.商业资本的原始积累 D.手工业者社会地位的提升
12.中世纪法国的城市市民要求封建主承认市民权利的斗争,实质上是在要求市民也要拥有权利与自由来管理自己的事务,就像封建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行使权力一样。据此可推知,中世纪法国城市自治( )
A.导致了王权的衰落 B.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促成了国家的统一 D.强化了封君封臣制度
13.1529年,德国学者阿格里帕认为,男女之间的唯一区别是生理结构,而在其他方面,他们具有相同的精神、理性和语言能力。他主张女性和男性一样,都应该被视为拥有相同的天赋和权利,都应该享有相同的尊严和自由。这一主张( )
A.推动德国宗教改革的顺利开展 B.提高了妇女在欧洲的社会地位
C.深受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D.得到宗教和世俗阶层广泛认可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殖民当局看来,如同西欧传统社会中的“等级”,印度的每个种姓也都应得到正式承认和尊重的特权。为此,英印法律承认了以往不平等的纳税制度,为不同种姓的财产规定了差别税率。英国上述做法旨在( )
A.强化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B.移植西欧传统社会文化
C.促进印度社会的世俗化 D.鼓励印度传统文化传承
15.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的社会阶层除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以外,还有新出现的社会阶级“耐普曼”,即小店主、小厂主及投机商。这表明当时苏俄( )
A.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否定了传统政策的历史作用
C.开创了社会经济建设新道路 D.承认了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
16.下图为1968至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图,造成国际油价数次高峰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地区间的冲突 B.主要产油国的联合
C.国际石油需求突增 D.关税协调机制失效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官署名。清置,掌管内外蒙古、青海、西藏、新疆及四川土司等地区之少数部族事务,并办理与俄罗斯、廓尔喀等国交涉、通商及入贡事宜。管理院务大臣,满洲一人。特简大学士为之。尚书,左、右侍郎,俱各满洲一人。间亦有蒙古人为之。崇德三年(1638)改蒙古衙门设。以承政为主官,下设左、右参政、副理事官,启心郎等官,专管“外藩”事务。顺治元年(1644)改设尚书等官……尚书掌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藩部,制爵禄,定朝会,正刑法,控驭抚绥,以固邦瀚。侍郎贰之。
——《清文献通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机构的名称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朝的民族政策。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川北稔在《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一书中以砂糖为独特视角,展现了相互独立的世界各大洲逐渐联为一体的过程。内容涵盖了八世纪初阿拉伯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引进了甘蔗种植技术和制糖技术,使地中海沿岸各岛都开始盛行甘蔗种植,并开始了强制奴隶劳动。新航路开辟后,甘蔗种植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传到美洲,十九世纪拉美的独立运动驱赶了欧洲殖民者,但甘蔗种植园经济后遗症影响深远。尤其讲述了十六、十七世纪砂糖大量生产和普及的过程中,非洲黑奴的悲惨命运,加勒比海地区的社会变迁,以及欧洲生活方式的变化、政治力量的角力。看似离得很远的历史事件,却通过砂糖找到连接点。
结合材料及世界史相关知识,选择另一种物品,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与历史关联的书名,并为该书写一份简介。(要求: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从一个资源匮乏、长期依靠出海谋生的传统农业县一跃而成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从县域层面充分演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表为改革开放后晋江现代化进程。
时段 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1978—1992) 依靠“三闲”(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依托“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模式,推动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崛起,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
第二阶段(1992—2002) 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传统农村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质量立市”、“品牌强市”、“资本上市”等发展战略。
第三阶段(2002—201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向高级化演进,规模化、集群化、高新化明显。
——摘编自张兴祥等《中国式县域现代化的“晋江模式”》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个阶段推动晋江工业化进程的政策因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晋江模式”对我国县域现代化的启示。
三、材料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南洋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闽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鸦片战争之后,时值国内太平天国、两广洪兵起义和广东土客大械斗之后,东南地区满目疮痍,而东南亚种植园经济发展,各国纷纷设立招工公所,以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费等手段吸引华工……数十年间,大约200万华工到达东南亚地区。他们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摘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A D D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C A C A
17.(1)名称:理藩院。
特点:管理地域辽阔;职能多样;官员配置特殊(主官多为少数民族贵族)。
(2)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通过联姻、军事斗争、册封、“改土归流”等政策,强化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
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加强了边疆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这些政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
18.〖示例1〗书名:《白银与世界——近代早期的全球贸易》简介:《白银与世界》一书以白银的流通为视角,展现了16、17世纪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贸易网络逐渐形成的进程。西班牙以马尼拉为中心,经营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欧洲、亚洲、美洲联系日益紧密;葡萄牙以澳门为中转站建立海上贸易网络,贸易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这些贸易以白银与中国丝瓷交换为主要表现,通过白银的流通展示出世界贸易网和经济全球化的早期发展情况。
〖示例2〗书名:《撼动世界的棉花》简介:《撼动世界的棉花》是一部从棉花视角看世界的书,展现了18、19世纪棉花产业发展改变世界面貌的进程。英国公众对棉织品的推崇刺激了纺织业技术革新,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加速世界近代化进程;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的原棉需求推动了北美棉花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奴隶制得到法律的保护,埋下了南北战争的隐患;欧洲国家通过战争的方式打开亚洲国家的“大门”,在不平等条约的助力下,倾销机器织布,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经济。因棉花而到来的工业革命,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9.(1)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阶段: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启示:坚持改革开放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原因:历史传统;人地矛盾;地理相邻;时局变化(或政局动荡、社会动荡不安)利益诱使;政府政策及条约体系的影响。
意义: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的联系;增强了华人在海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2)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多从事低端苦力劳动;勤俭节约,吃苦耐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