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排球:正面上手传球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训练课□ 测试课□ 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传球技术是排球运动六大主干技术之一,传球的种类很多,正面上手传球是最基本的传球方法,它的技术特点是便于控制,出球的准确性高。进行正面上手传球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排球运动技术,能与同伴合作,为同伴创造进攻机会,为今后学习排球其他各项技术和战术打好基础,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正面上手传球看似简单,但对肌肉精细化运动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这一技术的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手腕、手指力量,提高时间、空间判断准确性,培养全身协调用力能力。另外,正面上手传球技术也是一项为完成进攻做准备的带有“服务性”的“过渡”技术,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学习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高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发展的关键时期,活泼好动,学习能力强,身体各方面素质较好。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是排球基本战术之一,经常参加排球运动,可以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在练习中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团队排球的认识与理解,更能培养学生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学习目标确定:1.提高学生对排球正面上手传球认知,能够正确认识传球的手型技术、击球点、用力顺序技术,并在学习中将传球技术较为合理时机运用;2.80%的学生能够掌握正面上手传球的手型、击球点,20%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传球手型和用力顺序概念,50%的学生能够固定手型上学会上下肢协调用力,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脚步移动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养成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正确的传球手型和合理的击球点,教学难点是上下肢协调用力。
学习评价设计《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教学评价理念与核心导向之间的一致性,教学评价应体现“对核心素养的评价”与“为核心素养的评价”的统一,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强调丰富评价内容,改进知识评价,突出能力评价,完善行为评价,强化健康评价。浙江省提出课堂教学转型的“四化”模式:即教学内容结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是为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主体多元、内容全面、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附:测试内容:发球(40分)+传垫球(60分)测试方法:A.男子上手发球、女子不限姿势,站在一方发球区内向对方场区顺序为1、2、3、4号连续发5个球,发出的球要落在相应的号区内,每发一个好球得2分,失误不评分,满分为40分。B.自垫球(30分):固定区域(3*3米),垫球高度男子不低于2.35米,女子不低于2.15米。自传球(30分):固定区域(3*3米),传球高度男子不低于2.35米,女子不低于2.15米。参加年级部小型体育比赛的加5分,代表学校参加平湖市级以上比赛的10分。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1.教师提示滑步、跨跳、后踢腿、转身的动作方法。2.在跑动中发出信号,带领学生做3—4种排球脚步移动动作。3.教师提示练习要求,示范并引导学生做持球热身操和球性练习。4.指挥学生进行练习,球性练习时和学生共同练习。学生活动1学生明确要求,沿指定路线跑动,并听提示,按要求进行脚步移动练习。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热身操练习(肩部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和球性练习(多部位绕环,单、双臂自垫球)。3.学生停教师口令,跟着示范进行练习。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对排球技术学习充满热情,态度认真,积极尝试技术动作。课堂常规、准备活动、技术学习、分组练习、素质练习、调整放松等阶段,学生能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人一旦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对与该事物有关的事情和信息表现住特别的关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该事物有关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精神愉悦、情绪饱满、热情高涨,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环节二:教师活动21.结合多媒体视频,指导学生做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2.指导学生持球做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3.组织学生进行徒手模仿、自抛自接练习4.组织学生尝试自抛自传、连续传球练习学生活动21.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明确本课的学习难点和重点:传球时的手型和击球点。3.手型模仿练习,自抛自接练习,体会击球点、手型。4.原地抛起,自传练习,自传次数逐步增加。5.练习小组成员相互提示,互相帮助。活动意图说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紧密相连,层层深入,过渡自然,整个教学过程流畅,由课堂常规到准备活动,分小组为后面的分组练习、素质练习做好铺垫。由准备活动到主体部分,徒手操结合排球球感练习,以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课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由简入难,运动负荷由缓到急,循序渐进。由主体部分到结束部分,素质练习后随音乐放松,达到身心调整、恢复状态的效果。环节三:教的活动31.安排学生进行动作演示,点评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多给予肯定和鼓励。2.介绍提高练习的做法,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的基础练习情况选择其中1—2个练习。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传球接力比赛。学的活动3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一个球,选出一名组长抛球,其余同学依次成一路纵队站立,传球(2分)或垫球(1分)给队长后迅速跑到队尾,依次进行,限定时间内得分多的队伍获胜。比赛规则:球掉后由掉球人捡起,并按照比赛要求再次传(垫)球。活动意图说明课堂教学中场地的布置,器材的利用做到科学合理,队伍调度也做到的井井有条。慢跑热身后分组取排球,节约时间,增加效率;第一轮素质练习把球放回球筐,即回收了器材的目的又达到素质练习折返跑的锻炼效果;队伍在场地中心位置,观看视频,听讲解示范,徒手操练习,分小组练习,集中展示等环节,队伍调度在教师清晰的口令下完成,且队伍移动区域小,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分组练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即以学生为本,尽量使课堂的有效时间为学生创设更多自我体验的过程。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体育课堂上引用多媒体设备,注重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视频内容非常符合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素质练习方式以多媒体图形展示,清晰明了,增强直观感觉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学习只能通过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和示范,但由于每个学生的运动基础和领悟力的差别,自然会造成学习效果差异性很大。为了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视频录制的方式实现教学个性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录制动作讲解视频,然后将视频文件分发给学生。学生在现场观察教师动作示范后,如果仍然不能够掌握和熟练的话,那么学生就可以反复观察示范视频,从而在不断的模仿和观察中实现对动作要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
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目标符合教材要求和学情,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基本掌握了正面上手传球的动作手型,触球部位和击球点,在展示环节中学生能完成整个技术动作,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重点内容在讲解示范,分组指导乃至结束点评过程中多次强调。注重了情感目标的培养,组长带领下小组合作练习,指定动作较好的组员进行展示,分小组的素质练习等,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情意表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不足之处:1.在讲解动作要领环节上,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有重复赘述,导致下课时间稍有拖延,这一环节在教学设计上的既定时间是8分钟,新课程标准上要求精讲多练,在课堂教学中,讲解上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达清楚。2.在素质练习过程中,在练习前没有把规则统一讲清楚,在练习中尽量不打断练习过程,即课堂教学中对于规则的讲解,完整的练习内容包括名称,练习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奖惩措施等,备课时要把整个教学过程的细节部分要充分考虑。改进方案:1.课前认真准备,熟知技术动作要领,正面上手传球动作要领分步骤讲解,把整个正面上手传球动作笼统讲解清楚,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学生也记忆含混。本节课重点为正面上手传球的手型,讲解精炼,时间在5分钟之内。2.组织素质练习过程中,把规则提前统一讲清楚,在练习中不打断练习过程,对于规则的讲解包括名称,练习方法,安全提醒,注意事项以及奖惩措施等,讲解规则时也注意语言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