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6 22:3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四三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1. 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影响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 对比官渡、赤壁二战,立足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知道两次战役曹操弱而胜、强而败的原因,领悟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道杰出人物对历史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一、官渡之战
结合所学,说说东汉末年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景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朝政腐败
军阀割据、混战不休
中央朝廷
中央改刺史为州牧,统领地方军政大权。
地方政府
农民起义不断
社会底层
东汉末年,中央朝廷无力征讨起义军,放任各地募兵镇压。
1.景象:《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2.原因: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乱不断。
州郡割据(军阀割据),
战乱不已(政局混乱)。
一、官渡之战
3.东汉末年的社会
(刘焉向汉灵帝建议说)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地方行政长官),镇安方夏。
——《三国志·蜀书》
黄巾起义
有功将领
皇室宗亲
军权
财权
行政权
割据 势力

三国鼎立的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蒿里行》
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汇报人:XXX
一、官渡之战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曹操《蒿里行》
曹操看清了反董联盟内部各自心怀鬼胎,毅然退出决定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3.曹操崛起
请问曹操为了在动荡的政局中成就一番事业做出了哪些努力?(从政治、军事、经济三个角度作答)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魏政权的奠基人
一、官渡之战
政治方面: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② 招揽人才,唯才是举。
请问曹操为了在动荡的政局中成就一番事业做出了哪些努力?(政治、军事、经济)
经济方面: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军事方面:
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3.曹操崛起
曹操赤脚迎许攸




VS
官渡之战
袁绍号称“四世三公”,占据青、冀、幽、并四州之地,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曹操所据兖州、司州等地,多受战乱涂炭;所部官兵一度“兵不满万”。
——陈寿《三国志》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曹操《述志令》
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以袁绍为首,占据黄河以北,地广人众,兵多粮足。
袁强曹弱
问题:依据材料,分析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的实力差异,猜一猜两方如果交战谁会获胜?
4.袁绍势力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目 的:
作战双方:
时 间:
曹操战术:
结 果:
影 响:
5.官渡之战: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偷袭火烧袁军粮囤
曹操 VS 袁绍
200年
曹军以少胜多,歼灭袁军主力
为曹操以后 统一北方 打下基础
一、官渡之战
曹操:约2万左右;
袁绍:约10万左右
兵力对比
官渡之战

黎阳
白马津
白马
延津


阳武


官渡


乌巢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袁军进攻路线
曹军进攻路线
曹军撤退路线
袁军追击路线
曹军偷袭路线
袁军败退路线
袁绍
曹操
V
S
袁军十万
十万袁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军三四万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袁绍中计,大军西调,欲阻击曹军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留在此处的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向后撤退。
袁绍不受教训,令全军渡河,追击曹军。
敌强我弱,曹操决定诱敌深入,在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包围白马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辎重全在乌巢,命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不战而乱,曹操率军乘胜追击,7万袁军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声东击西
解白马之围
不受教训
追击曹军
官渡 对峙
许攸
(许)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火烧乌巢
袁军败退
曹操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官渡之战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思考: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思考:面对曹操南下的攻势,刘备和孙权该何去何从?
统一全国!
一、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
①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②刘备得到诸葛亮等人辅佐后,实力增强。
③孙权雄踞江东,兵多粮足。
曹操
孙权
刘备
刘备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便三次
亲自登门求见,恳请
其出山相助。这就是
“三顾茅庐”的由来。
1.背景: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二、赤壁之战
2.概况: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资治通鉴》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分析曹军存在什么问题?
二、赤壁之战
策略:请葛亮希望孙刘联合抗曹的策略。
关系:这一战略促成了孙刘联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九江西南)
公元208年,曹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
曹操前往江陵。
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
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赤 壁 之 战
诸葛亮舌战群儒
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力量对比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操
孙刘联军
用铁索连接船舰
诈降,火攻,水陆并进
兵力20余万
兵力约5万
曹操败,孙刘联军胜利
公元208年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二、赤壁之战
曹操:
孙刘联军:
①士兵多来自北方,水土不服。
②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误。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战争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两次战役对比
200年
208年
曹操和袁绍
孙刘联军
和曹操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曹操胜
孙刘联军胜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启示: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人数多少,而在民心向背、在战术运用的正确与否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结局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二、赤壁之战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1·赤壁之战后的形势:
①曹操退守北方,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统一。
②刘备占领荆州南部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益州。
③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从扬州延伸到交州,不久又把刘备势力排挤出荆州地区。
三分天下鼎足之势已形成……公元220年,带着未完成一统天下的遗憾,
曹操在洛阳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三国鼎立形势图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洛阳
曹丕
220年
刘备
221年
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
孙吴
蜀汉
曹魏
2、魏蜀吴的建立:
阅读课本说一说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你知道翻车的原理和使用场景吗?介绍其先进之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重视农业发展,修建水利工程,北方生产恢复并发展。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① 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发展海外贸易。
②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
马钧改进龙骨水车
诸葛亮南蛮平叛
卫温抵达夷洲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决定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战争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术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影响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曹操和袁绍
孙刘联军
和曹操
曹操胜
孙刘联军胜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①战术运用
②主帅的表现
③民心所向
曹操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
孙刘联军实施诈降计策和火攻战术
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形成
三国鼎立
吴国:229年,孙权,建业(三国局面形成)
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孙吴发展海外贸易、
蜀汉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魏国:220年,曹丕,洛阳(东汉灭亡)
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三国鼎立
影响: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1、有学者评价曹操是被两场战役框定的军事家,这两场战役先后决定了他能够统一北方但统一不了中国的局面。这两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C
2.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是“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下图所示为(  )
A. 牧野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B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