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掌握西晋的建立及统一,八王之乱等基本史实,知道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十六国的建立。(时空观念)
2.认知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历史解释)
3.了解对西晋灭亡的过程,知道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4.西晋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西晋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启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学习目标
思考:三国中实力最强是哪个国家?谁最有机会统一全国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背景: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曹魏中期,司马懿控制魏国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223年,刘备驾崩。刘禅继位,诸葛亮扶助朝政。234年,诸葛亮病逝,蜀汉开始衰落。
魏灭蜀
阅读材料及教材,了解西晋统一的概况。
266年
280年
263年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乐不思蜀
曹丕死后,出身于世族豪门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王濬伐吴
开国皇帝:司马炎
都 城:洛阳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建立
统一全国
263年
魏灭蜀
魏
266年司马炎称帝
建立西晋
280年
西晋灭
280年
西晋完成统一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社会现象:
②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①统治阶层政治腐败,奢侈腐化之风盛行。
为什么西晋如此短命?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材料一: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的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思考:西晋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
西晋初年恢复分封制,大封同姓王;不利:被封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在世家大族当权背景下,社会风气低下,道德沦丧,唯“钱”是论盛行。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思考:西晋为了加强统治,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晋纪一》
[译文]晋武帝以魏氏孤立无援的弊害作为警戒,因而大封宗室,赋与他们职权。
诸王手握重兵,势力日益强大
这种制度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探索二:八王之乱
1.背景:
①晋武帝大封同姓王,封国势力日益强大
材料:(晋惠帝)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他们怎么不喝肉粥
②统治者昏庸无能
2.概况:
八个宗室亲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影响:
①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③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②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蒙古北方
中原北方
中原南方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中原汉族南迁
是“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为什么西晋如此短命?
西晋后期皇族内乱,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持续了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 。
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内迁各族人民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316年,匈奴人刘曜率军攻破长安,晋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
统治集团腐朽
诸侯势力强大
社会风气败坏
惠帝昏庸无能
少数民族反抗
为什么少数民族能击败中原王朝?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
内忧:
统治腐败,奢侈腐化,追求享乐,金钱至上。
八王之乱
外患:
西晋的统治面临还面临什么挑战?
匈奴左贤王刘宣愤恨地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西晋残酷的民族政策激发了内迁各族的反抗
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进攻的双重打击下316年灭亡
启示:提倡节俭;处理好民族关系;注意民族平等团结
根本原因:统治阶级昏庸无能
汇报人:XXX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长 城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农耕民族
游牧民族
长城:文明分界线
结合砖画内容,说说北方各族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们大部分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
气候环境影响;受战乱影响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观察《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并结合课本,概括内迁分布情况、总结分布特点。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关中
山西
辽宁
河套
少数民族 内迁情况与特点 氐、羌(西北) 陕西关中 迁入内地
匈奴、羯 (蒙古草原) 陕西 鲜卑 辽宁、河套 附塞而居
①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②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③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民族及迁入地区: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内迁的影响
依据材料自主归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影响: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多元和一体。
材料: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的胡床、方凳等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少数民族采桑图(魏晋墓砖画)
少数民族耕作图(魏晋墓砖画)
汉族士大夫食用烧烤(魏晋墓砖画)
少数民族从游牧转入农耕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
十六国时期前燕墓葬壁画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时间:266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司马炎(晋武帝)
316年,匈奴人攻陷都城,西晋灭亡
八王之乱
人口大量南迁,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北方各族的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课堂小结
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图1 制作蒸馍与烙饼 图2 食用烧烤食品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B
马上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