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素养形成第一次能力训练
初三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H—1 Ca—40 K—39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下列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石油化工催化剂研究 B. 黑火药的研究
C. 活字印刷术 D.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2. 氧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下列有关氧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可用于供给呼吸 B. 制取氧气必须加催化剂
C. 氧气具有助燃性 D. 液态氧为淡蓝色
3.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固体药品 B. 倾倒液体药品
C. 用后不洗直接插回原瓶 D. 添加酒精
4. 学会观察现象,是化学必备素养之一。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氧化铜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加热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C. 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用冷水冲洗
D. 把烧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6.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7.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简易供氧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输出的氧气可作为高能燃料
B. 乙瓶是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原理,使氧气湿润
C. 根据乙中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D. 夏天鱼缸中溶解氧下降,可用该仪器给鱼缸中的鱼供氧
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现象与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A. 能燃烧,不能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 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C. 火锅店门口香气袭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水通电分解有氧气产生——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9. 关于水的净化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采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硬水转变成软水
B. 可以往自来水中加入活性炭作为絮凝剂
C. 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是为了防止过滤时液体流速过慢
D.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
10. 辨析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素养。将燃着的蜡烛(足量)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内,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 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C.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内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96%时,蜡烛在密闭容器内不能继续燃烧
二、工程、技术应用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16分)
【化学与工程】
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临汾,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远古文明的熏陶浸染,尧文化的滋养积淀,境内人民的纯朴勤劳与聪明才智,使临汾这块丰饶的土地上结出了文化艺术的累累硕果。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题的相关问题。
11. 临汾鼓楼上保存了很多文物。有些文物保存在氮气中,原因是_____。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则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12. 临汾夜景灯光璀璨。多彩如幻的霓虹灯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的原因是_____。金刚石有很好的折光性,金刚石和石墨都都由碳原子构成,但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
13. 彩虹桥建设使用了大量钢铁。实验室在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炸裂了,原因是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14.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电解水实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_,结合氢气燃烧实验能的到的结论是_____。为保护汾河水,你能做到的是_____。
【化学与技术】
15. “温控保鲜”和“气调保鲜”是两类食品保鲜技术。它们通过降低温度和改变气体成分,达到抑制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如图所示是工业上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流程。
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1)冰箱中常用是“气调保鲜”,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_____(填“富氧空气”或“富氮空气”)。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有(举一例)_____。
(2)膜分离得到“富氧空气”,此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
(3)石蜡在“富氧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
(4)“富氮空气”经过净化除杂后,可以和氢气在的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三、科普阅读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7分)
16.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神奇的全碳气凝胶 全碳气凝胶外表呈固体状,内部含有众多孔隙,充斥着空气,密度极小,是空气密度的六分之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全碳气凝胶的构造类似于碳海绵,它可以在数千次被压缩至原体积的20%之后迅速复原,。全碳气凝胶还是迄今已报道的吸油力最高的材料,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在能量存储方面,全碳气凝胶的小身板却有超大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可作为超级电容器和锂硫电池等能源存储器件的电极材料,能有效提高能量密度、延长循环寿命。当把全碳气凝胶放在玫瑰与火焰之间,玫瑰花会丝毫无损(如下图)。 此外,全碳气凝胶还可在电磁屏蔽、传感器、柔性电子、催化剂载体、建筑材料、卫星探测等领域大显身手,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新型碳材料之一。
(1)全碳气凝胶能吸油的原因是_____。由此推知全碳气凝胶可用于_____。
(2)当把全碳气凝胶放在玫瑰与火焰之间,玫瑰花会丝毫无损,说明全碳气凝胶具有_____性质。
(3)全碳气凝胶有碳元素组成,写出碳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4)“可以在数千次被压缩至原体积的20%之后迅速复原”,这种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_____。
(5)从文中叙述可知,使用全碳气凝胶材料应注意_____。
四、物质性质与应用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6分)
17. 水是生命之源。目前居民家庭用水大多是自来水厂生产的自来水。兴趣小组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自来水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自来水的物质类别是_____。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能生成新物质是哪一步?_____。
(3)自来水与蒸馏水如何区别_____。
(4)写出一个生成水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5)家庭中自来水的安全饮用方法是_____。
五、定量分析题(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共6分)
18. 氧元素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很多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1)构成氧气的微观粒子是(填名称)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
(2)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15分)
19. 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实验方法: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先用止水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等红磷燃烧熄灭后再打开止水夹。
(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实验现象:_____。
(3)实验结论:_____。
(4)为保证实验成功,操作中应注意(写出一点)_____。
(5)问题与交流:能否将红磷换成木炭进行相同实验,为什么?_____。
20. 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等行业往往需要比较纯净的氧气,因此可要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或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氧气。某兴趣小组以“氧气的制备”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
任务一:工业制氧
(1)将空气除尘净化、加压、降温、蒸发可以制得大量液态氧气。利用的原理是_____。
任务二:实验室制氧
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双氧水以及下列装置。
(2)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3)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
(4)利用双氧水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从上图选择需要的的装置有_____(填符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实验探究】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是否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所需的时间。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图。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 5%
催化剂 1g水泥块 1g
时间 165秒 46秒
【实验结论】
(5)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反思】
(6)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是否改变。
任务三:家庭制氧
(7)“便携式制氧机”可用于家庭保健供氧,某品牌制氧机如题图所示。用该制氧机制氧气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白色过碳酸钠固体颗粒和黑色二氧化锰粉末,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就有气泡冒出。该制氧机中,制氧剂不选择双氧水,是因为_____。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素养形成第一次能力训练
初三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H—1 Ca—40 K—39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题答案】
C
【2题答案】
B
【3题答案】
C
【4题答案】
C
【5题答案】
D
【6题答案】
B
【7题答案】
A
【8题答案】
B
【9题答案】
C
【10题答案】
D
二、工程、技术应用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16分)
【化学与工程】
【11~14题答案】
11. ①.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②. 7
12. ①.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显示不同颜色的光 ②.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或结构不同
13. ①. 集气瓶底没有放水或细沙,燃烧产生的高温物质,使集气瓶底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②.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14. ①. 1:2 ②.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③. 不向水中乱丢垃圾(合理即可)
【化学与技术】
【15题答案】
(1) ①. 富氮空气 ②. 铁生锈、食物腐烂
(2)物理变化 (3)发白光,放出热量
(4)
三、科普阅读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7分)
【16题答案】
(1) ①. 全碳气凝胶内部有众多孔隙,构造类似于碳海绵 ②. 吸收海面原油泄露(合理即可)
(2)耐高温(合理即可)
(3)碳+氧气二氧化碳
(4)物理性质 (5)不要压碎(合理即可)
四、物质性质与应用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6分)
【17题答案】
(1)混合物 (2)消毒
(3)分别取样滴在玻璃片上,蒸发,有残留物质是自来水,无残留的是蒸馏水
(4)
(5)煮沸
五、定量分析题(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共6分)
【18题答案】
(1) ①. 氧分子 ②. 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有,则气密性良好
(2) ①. 39+35.5+16×3=122.5 ②. 40+1×2+16×2=74
六、科学探究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15分)
【19题答案】
(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为集气瓶原空气体积五分之一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五分之一
(4)装置气密性要好或要等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或红磷要足量(合理即可)
(5)否,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会形成气压差
【20题答案】
(1)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2)分液漏斗 (3)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 ①. BD ②. 过氧化氢水+氧气
(5)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且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比水泥的催化效果好
(6)质量和化学性质 (7)双氧水携带储存不方便(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