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1课时 水的分解
[建议用时:18分钟]
【水的组成】
1. [2025宿迁阶段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C.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 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B.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C.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D.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分解反应】
3.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CaO+H2O―→Ca(OH)2 B. Fe+CuSO4―→FeSO4+Cu
C. H2CO3CO2+H2O D. NaOH+HCl―→NaCl+H2O
4. [2025南通期中]中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丹砂(HgS)能化为汞(H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丹砂是由Hg和S组成的混合物
B. HgS和Hg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C. 转化过程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转化过程中Hg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5. 为探究不同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不同电压下生成30 mL氢气所需时间。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B. 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
C. a管与b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
D. b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6. 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太阳能电厂富余电力电解水制氢,电极上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电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是H2的8倍
B. B电极表面生成H2的过程是H+在B电极上得到电子
C. 电解时,H+由A电极区穿过交换膜进入B电极区
D. A电极与外电源负极相连
7. [2024宿迁阶段考]如图1为某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图1中A端为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
(2) 在电解水实验中,将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图像。由图2看出,a气体是________,b气体是________。
(3) 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4) 如果管C中气体的体积为10 mL,则管D中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实验操作中,发现二者体积比偏小,造成体积比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 实验中用____________检验管C中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 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填具体微粒符号)。反应前后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填具体微粒名称)。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第2课时 水的合成
[建议用时:18分钟]
【氢气的性质、检验与用途】
1. 氢气的下列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作火箭的燃料 B. 工业上生产盐酸
C. 填充探空气球 D. 合成氨
2. 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密度比空气小 B. 点燃前需检验纯度
C. 有毒 D. 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3. 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中,有关如图所示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 a管与b管收集的气体质量比为1∶2
C. 纯净的氢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D. 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4. [2025徐州期中]实验操作一定要严谨规范,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验氢气的纯度 B. 加热一定量的液体 C. 取用铜绿 D. 量取稀盐酸
【化合反应】
5. [2025无锡期中]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 镁+氧气氧化镁
C.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 氧化铁+一氧化碳铁+二氧化碳
6. [2025无锡期中]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中物质的化学式是SO2
B. 反应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7. [2025常州月考]周杰伦的一首歌曲《青花瓷》中唱道:“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铜锈,它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反应为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绿是纯净物
B. 加热铜绿时,黑色粉末变成绿色
C. 加热铜绿时,冒气泡,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铜生成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
8. [2025宿迁宿豫期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水的组成及变化”探究实验。
图1 氢气燃烧 图2 电解水
【提出问题】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1——燃烧法。
(1) 如图1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到火焰呈________色,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内壁有________且烧杯外壁发热。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实验2——电解法。
(2) 按如图2所示进行电解水实验,a管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实验结论】
(3) 由上述两个实验都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拓展提升】微观角度分析水的分解
(4) 由图可知,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可分,________不可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9. [2025宿迁泗洪期中]某兴趣小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进行探究。
【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 水的合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的小水珠可知,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2) 水的分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经检验管a中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
【证据推理】结合实验现象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3) 方法一: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进而推算出结果。
(4) 方法二: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________,可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量比,结合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进一步推算出结果。
【模型构建】
(5) 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____。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1课时 水的分解
1. D 2. D 3. C 4. C 5. B 6. D
7. (1) 正 (2) 氢气 氧气 (3) C (4) 20 mL 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5) 带火星的小木条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6) 水氢气+氧气 H、O 水分子 分解反应
第2课时 水的合成
1. C 2. C 3. B 4. A 5. B 6. D 7. D
8. (1) 淡蓝 水雾 H2+O2H2O 化合反应 (2) 氧气 (3) 氢元素和氧元素 (4) 氧原子、氢原子 分子 原子
9. (1)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2∶1 H2 (3) 2∶1 (4) 密度比(或密度) (5) 各元素质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