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建议用时:18分钟]
【燃烧的条件】
1. 《庄子》记载“木与木相摩则然(燃)”,从燃烧条件分析“木与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 )
A. 提高氧气浓度 B. 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
C. 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 D. 制造可燃物
2. [2025连云港东海月考]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生成黑色固体
B. 80 ℃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并隔绝空气
C.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灭火的原理】
3. [2025宿迁宿豫期末]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高层楼房失火时,要乘电梯迅速撤离
4.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生产时将CO2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钢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B. 加压液化时,CO2分子间间隔缩小
C. 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
D. 灭火时,CO2能起到降低着火点的作用
5. 春节档热播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记录,电影中有很多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场景。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 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 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 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6. [2025宿迁宿豫二模]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O2 O2 N2 N2
Y 20 ℃水 60 ℃水 20 ℃水 80 ℃水
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1实验,实验中测得试管②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 持续加热水试管①中红磷可以燃烧
B. 实验过程中试管②气球先变小后变大
C. 通过试管①和②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D. 试管②白磷熄灭后仍有氧气,说明氧气需达到一定浓度白磷才能燃烧
8.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对可燃物燃烧条件进行了再探究。
【任务一】定性探究
【进行实验】
(1) 步骤Ⅰ:如图1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图1
步骤Ⅱ:用高能激光笔对准燃烧匙中蜡烛的烛芯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蜡烛被点燃,过一会儿熄灭。而这一过程中白磷始终不燃烧。
步骤Ⅲ:冷却至室温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高能激光笔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蜡烛熄灭后,瓶内氧气仍有剩余。
【实验反思】
(2) 步骤Ⅲ中高能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1的实验中气球除了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定量探究
小华对蜡烛熄灭后白磷还能继续燃烧的现象产生好奇,利用数字传感器分别测定了蜡烛、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图3
(4)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图2中数据分析可知,若用白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6) 通过分析图2中数据,写出你对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请仿照“实验后”的图示,在图3中画出“实验前”广口瓶中气体主要组成的微观示意图,水分子无需画出。
第2课时 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
[建议用时:18分钟]
【促进燃烧的方法】
1. [2025常州一模]当家用燃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呈黄色时,需要调节燃气灶具进风口,其目的是( )
A. 增大空气进气量 B. 减少燃气进气量
C. 增大燃气进气量 D. 减少空气进气量
2. 木材作燃料,通常会劈成小块,目的是( )
A. 增大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减少氧气消耗量
C. 减轻重量,方便携带 D. 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量
【爆炸】
3. [2025宿迁沭阳月考]点燃下列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①N2和O2 ②H2和O2 ③镁粉和空气 ④面粉尘和空气 ⑤CO和H2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4. [2025泰州兴化月考]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容器内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剧烈的燃烧一定会引发爆炸
B. 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实验中化学能最终都转化为了软橡胶片的动能
D. 能引发爆炸的还有煤粉、棉尘、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
5. [2025扬州邗江二模]汽车轮毂精加工车间的空气中弥散较多的金属镁和铝,安全规则要求严禁任何火种带入厂区,那么工厂厂区及入口处应张贴( )
A B C D
6. 碳及部分含碳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是碳单质的完全燃烧
B. 反应②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有降低也有升高
C. X可为碳酸,Y可为稀盐酸
D. 上述转化中,涉及的氧化物有1种
7.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模拟可燃粉尘爆炸。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用气囊向塑料瓶中快速鼓入大量空气,使面粉充满金属罐体,可观察到爆炸现象(人与该装置保持安全距离)。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对存在可燃粉尘场所的安全启示中,不正确的是( )
A. 鼓气后发生爆炸,说明这类场所要注意减小可燃粉尘的浓度
B. 燃着的蜡烛引燃爆炸,说明这类场所要严禁烟火
C. 实验时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说明这类场所要保持密闭
D. 燃着的蜡烛引燃爆炸,提示这类场所应使用防爆灯具
8. 某同学将氢气与空气混合,在安全保障下点燃,实验记录如表:
氢气的体积分数 1% 3% 4% 50% 70% 80%
现象 不爆炸 不爆炸 爆炸 爆炸 爆炸 不爆炸
(1) 该实验说明氢气的爆炸极限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
(2) 由此实验可知,点燃氢气前必须要________________。
9. [2025宿迁沭阳月考]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反应。“启航”小组以“调控化学反应”为主题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探究:为继续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图1所示实验。
已知:白磷着火点40 ℃,红磷着火点240 ℃。磷燃烧时产生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图1 图2 图3 图4
【现象与结论】
(1) 小红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评价与反思】
(2) ①实验中小组同学认为图1装置存在不足,于是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对小红的结论提出疑问,设计了图3所示装置,对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测定,得到图4所示图像。结合图像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准确地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控有术】
(3) 通过探究,小组同学认识到,生活中可以通过控制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炉火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这时需要_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1. B 2. A 3. B 4. D 5. B 6. A 7. D
8. (1)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 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 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开
(4) P4+5O22P2O5 (5) 偏小 (6)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合理即可)
(7)
第2课时 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
1. A 2. A 3. B 4. B 5. A 6. D 7. C
8. (1) 4%~70% (2) 验纯
9. (1)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 ①减少空气污染(或更环保) ②可燃物与足够浓度的氧气接触 (3) 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