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体育礼仪与修养》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体育礼仪与修养》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5-09-02 19: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一课《体育礼仪与修养》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八年级(全)
课题 第 1 课《体育礼仪与修养》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1. 引导学生理解体育礼仪的内涵与价值,树立尊重规则、尊重他人的体育意识,符合体育品德培养的课标方向。2. 帮助学生掌握参赛、观赛等不同场景下的礼仪规范,培养文明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习惯,落实健康行为养成的课标要求。3. 通过中华传统体育礼仪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推动体育文化传承,契合体育与文化融合的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的第 1 课,是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培养的重要内容。教材以体育礼仪为核心,从定义、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实践意义等方面展开,结合具体运动项目和生活场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学习,既能让学生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基本行为准则,又能提升其内在修养,同时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为后续体育学习和生活中的文明参与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已经具备一定的体育活动经验,参与过学校运动会、班级体育比赛等活动,但对体育礼仪的系统认知较为欠缺,在活动中可能存在不遵守规则、不尊重他人等行为。他们好奇心强,乐于参与互动和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不过,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在观赛等场景中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因此,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熟悉的体育场景,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学习和践行体育礼仪。
核心素养目标 1. 体育品德:理解体育礼仪的内涵与价值,认识到尊重规则、尊重他人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公平竞争、谦逊自省的体育精神,树立集体荣誉感和国家形象意识。2. 健康行为:熟练掌握运动员参赛、观众观赛等不同场景下的礼仪规范,在实际体育活动中能自觉遵守,形成文明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提升自我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3. 文化传承: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礼仪(如抱拳礼、传统射礼)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重点 1. 理解体育礼仪的定义、内涵及实践意义。2. 掌握运动员参赛(着装、时间管理、互动、尊重裁判与对手等)和观众观赛(入场、观赛期间、退场、特殊项目要求等)的核心礼仪规范。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将体育礼仪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不同体育场景中自觉践行礼仪规范。2. 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体育礼仪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并将其融入现代体育活动中。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体育礼仪案例、图片、视频的多媒体课件;准备不同运动项目的礼仪卡片(如田径、足球、乒乓球等);设计情景分析题和实践活动任务单。2. 学生准备:回顾自己参与或观看体育比赛的经历,记录遇到的礼仪相关行为;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参与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包含体育礼仪正反案例的视频(如运动员友好互动、观众文明观赛的正面案例,以及比赛冲突、观众喝倒彩的反面案例),播放结束后提问:“视频中哪些行为值得肯定?哪些行为不合适?为什么?”2.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体育礼仪吗?在参加或观看体育比赛时,应如何遵守体育礼仪?”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点评,引出本节课主题 ——《体育礼仪与修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和自身经历,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2. 主动举手发言,分享对视频中行为的判断以及对体育礼仪的初步认知。3.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1. 通过视频展示正反案例,直观呈现体育礼仪相关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热情,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2. 结合学生自身经历提问,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礼仪的现实意义,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一、认识体育礼仪(7 分钟)1. 展示体育比赛中不同场景的图片(如运动员着装、赛前握手、观众鼓掌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中体现了哪些共同的行为特点?”2. 基于学生的观察和回答,总结体育礼仪的定义:是体育活动中的基本行为规范,体现在仪表、服饰、语言、行为等多方面,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3. 进一步讲解体育礼仪的差异性:不同运动项目的礼仪要求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不同群体(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也有相应礼仪要求。可结合田径、足球、武术等项目举例说明。4.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遵循体育礼仪对体育活动有什么意义?”,之后邀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总结体育礼仪的实践意义(创造和谐氛围、保障活动顺利进行、促进人际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二、运动员参赛的礼仪规范(7 分钟)1. 展示运动员参赛的相关图片(如穿着规范运动服、准时检录、与队友击掌、向裁判鞠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在参赛过程中需要遵守哪些礼仪规范?”2. 分点讲解运动员参赛礼仪:(1)基本要求:着装规范(穿着符合项目要求的运动服装和鞋袜)、时间管理(准时到达检录地点,有序排队等候)、行为准则(保持严肃态度,不嬉笑打闹)。(2)互动礼仪:与同伴相互击掌鼓励、与对手交流致意、与观众真诚互动。(3)尊重他人:尊重裁判(绝对服从裁决,不与裁判争执,有异议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尊重对手(公平竞争,不傲慢不蔑视)、尊重队友(鼓励安慰,不呵斥责怪)、尊重自己(坦然面对胜负,不自卑不嫉妒)。(4)比赛结束后礼仪:向裁判、对手、教练致谢(鞠躬、握手等)、向观众谢场;领奖时按要求着装,注视颁奖嘉宾,身体微微前倾接受奖牌,领奖后向观众致谢。3. 穿插互动提问:“在足球比赛入场仪式中,运动员牵着球童入场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关怀,加深对礼仪内涵的理解。三、观众观赛的礼仪规范(6 分钟)1. 结合图片和视频,分阶段讲解观众观赛礼仪:(1)入场阶段:有序入场(排队、准时、对号入座)、不擅自进入禁止区域、迟到需等待中场休息时再入座。(2)观赛期间:欣赏运动员的技术、配合等,适时鼓掌喝彩,不干扰比赛进程;不影响他人观赛(禁止手舞足蹈、敲击设施),严禁抛掷杂物;不起哄、不喝倒彩,不使用侮辱性、歧视性语言。(3)特殊要求:介绍需保持安静的项目(如体操、网球、冰壶等),禁用物品规定(禁止使用激光笔、拍照关闭闪光灯等),残疾人赛事特殊要求(不议论运动员身体状况、保持安静等),高风险项目注意事项(马术不尖叫、射击远离禁入区域等)。(4)仪式活动:升旗仪式面向国旗肃立、行注目礼;奏国歌时保持肃立,跟唱或不发声。(5)退场阶段:比赛结束后有序退场,不中途随意进出;不逆行、不拥挤推搡,带走随身物品,垃圾分类投放。2.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观赛时,为什么有的加油助威会干扰运动员发挥?怎样加油才合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赛互动方式。 1. 仔细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关于图片行为特点的问题。2. 认真倾听教师对体育礼仪定义的讲解,做好笔记,明确体育礼仪的核心要素。3. 结合教师列举的运动项目,理解体育礼仪的差异性,认识到不同场景下礼仪要求的不同。4. 参与小组讨论,围绕体育礼仪的实践意义展开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小组其他成员的想法,之后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1. 观察运动员参赛图片,思考并尝试总结运动员参赛需遵守的礼仪规范。2. 认真倾听教师分点讲解,重点记录着装、互动、尊重他人、赛后及领奖等关键礼仪要求,对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提问。3. 积极参与互动提问,结合自身对足球比赛的了解,分析运动员牵球童入场的意义,加深对体育礼仪内涵的理解。1. 跟随教师的讲解,分阶段学习观众观赛礼仪,结合图片和视频,直观理解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的礼仪要求,做好笔记。2. 参与思考讨论,分析加油助威干扰运动员的原因,总结正确的加油方式,明确文明观赛的重要性。 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受体育礼仪的具体表现,为理解定义奠定基础。 清晰讲解体育礼仪定义和差异性,帮助学生系统认识体育礼仪,形成准确的概念认知。小组讨论形式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体育礼仪的实践意义,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1. 图片展示结合讲解,让学生清晰掌握运动员参赛各环节的礼仪要求,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易懂性。2.分点讲解逻辑清晰,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互动提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对礼仪内涵的认知,而不仅仅是掌握表面规则。1. 分阶段、分场景讲解观众观赛礼仪,结合特殊项目和仪式要求,全面覆盖观赛过程中的礼仪要点,让学生能应对不同观赛场景。2. 讨论加油助威的合适方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运动员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文明观赛意识。
课堂练习 1情景分析题:“小华在观看乒乓球决赛时,看到关键分激动得站起来呐喊,随后使用闪光灯连续拍照。请分析他违反了哪些观赛礼仪规范,并说明正确做法。”答案:1.关键分时站立呐喊:干扰运动员专注度(应保持安静直至得分结束)。2.使用闪光灯:影响运动员仰视击球(应关闭闪光灯或改用自然光拍摄)。3.正确做法:回合间隙鼓掌加油。选择观众席后方区域拍照。学习乒乓球规则预判得分节点。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总结提升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体育礼仪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掌握了哪些重要的礼仪规范?” 邀请 2-3 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2. 教师结合学生的分享,对本节课核心内容进行总结:重申体育礼仪的定义和实践意义,梳理运动员参赛和观众观赛的核心礼仪规范,强调中华传统体育礼仪的文化价值。3.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你打算如何践行体育礼仪,做体育礼仪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4. 教师对学生的行动计划进行肯定和鼓励,强调体育礼仪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修养和体育精神的体现,希望学生能将体育礼仪融入日常体育生活,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作业布置 作业一:观赏专业比赛,解说比赛礼仪◎按运动项目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通过电视或网络,一起观赏专业运动员参加的体育比赛。◎小组成员分工记录运动员、观众以及其他人员所表现出的体育礼仪。◎根据所观看的比赛视频,小组成员共同撰写解说稿,解说该项目的体育礼仪。可以是单人解说,也可以是两人或多人共同解说;可以围绕一场比赛解说,也可以是多场比赛的集锦。作业二:走进身边的比赛,发现其中的礼仪◎围绕课内体育比赛、课外活动中的体育比赛、年级体育联赛和学校运动会等进行观察,梳理这几类比赛中有哪些角色参与,记录这些角色所表现出的体育礼仪。◎用绘画、文字等形式展示和表现这些体育礼仪。◎全班交流分享,并出一期黑板报,介绍身边的体育礼仪。作业三:参与比赛,践行体育礼仪积极参与校内举行的各项体育比赛或运动会,在参加比赛或观看比赛过程中践行体育礼仪。◎如果你是观众或啦啦队成员,请设计2~3条观赛标语和2~3条助威口号,并积极参加赛事宣传报道等活动。
板书设计 体育礼仪与修养认识体育礼仪 定义:体育活动中的基本行为规范(仪表、服饰、语言、行为。特点:共性与差异性(项目差异、角色差异)。3. 意义:和谐氛围、保障活动、促进交往、建立关系。核心礼仪规范 运动员参赛礼仪 - 基本要求:着装规范、准时检录、态度严肃 - 互动礼仪:队友鼓励、对手致意、观众互动 - 尊重原则:尊重裁判、对手、队友、自己 - 赛后礼仪:致谢(裁判/对手/教练)、谢场、领奖礼仪 观众观赛礼仪 - 入场:有序排队、准时入座、不越禁区 - 观赛:适时喝彩、不扰他人、禁抛杂物、无侮辱言行 - 特殊要求:安静项目(体操/网球)、禁用物品(激光笔/闪光灯)、残运礼仪 - 仪式:升旗肃立、奏国歌肃立 - 退场:有序离场、带走杂物、不拥挤。 中华传统体育礼仪 典型礼仪:抱拳礼、传统射礼。 文化价值:传承文化、增强认同。 践行与传播 观察身边礼仪行为。 主动践行礼仪规范。 3. 带动他人文明参与。
教学反思 通过播放体育礼仪正反案例视频,快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对 “体育礼仪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体育礼仪” 的思考,结合学生自身观赛、参赛经历提问,有效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为后续新知探究奠定良好基础,课堂初始参与度较高。教学中虽提及抱拳礼、传统射礼等中华传统体育礼仪,但未深入展开其历史背景、动作细节及文化内涵(如抱拳礼 “左手为掌、右手为拳” 的寓意),学生对传统礼仪的认知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实现 “文化传承” 的核心素养目标,后续需补充传统礼仪的具体案例与互动体验环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