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一课 《健康管理》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三八年级(全)
课题 第一课 《健康管理》 课时 1
课标要求 1. 引导学生了解健康管理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管理的基本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健康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也与家庭、社会密切相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的第一课,围绕 “健康管理” 展开,内容涵盖限制饮酒的法律法规、科学评价与管理体重、运动后体温和脉搏自我测试等核心模块。教材紧密结合青少年生活实际,通过案例、数据表格和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相结合,既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为后续健康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是培养学生健康素养的关键内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对健康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系统的健康管理认知。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饮酒相关的社会现象,对体重管理存在误区,且在运动后往往忽视身体指标的监测。此外,该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适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活动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开展教学,帮助他们将健康管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核心素养目标 1. 健康意识:知晓限制饮酒的法律法规与饮酒危害,树立健康饮酒理念;认识到科学管理体重和运动后监测身体指标的重要性,增强健康管理意识。2. 运动能力:掌握运动后体温(口腔、腋下、耳温测量法)和脉搏(徒手按压桡动脉 / 颈动脉、电子设备测量法)的自我测试方法,能根据测试结果初步调整运动强度。3. 生活方式:学会运用 BMI、腰围、体脂率等指标科学评价体重,掌握定期评估、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科学管理体重的手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4. 社会适应:通过 “珍爱生命,拒绝酒驾” 宣传活动等合作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能主动向他人传播健康知识,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
教学重点 1. 了解限制饮酒的法律法规,明晰饮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2. 掌握科学评价体重的指标(BMI、腰围、体脂率)与计算 / 测量方法,能判断自身体重健康状况。3. 学会运动后体温和脉搏的自我测试方法,理解靶心率的计算与意义。
教学难点 1. 能结合自身情况,运用科学方法制定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饮食 + 运动)。2. 理解靶心率与运动效果、安全的关系,能根据靶心率调整运动强度。3. 将健康管理知识转化为长期的生活习惯,主动规避健康风险(如拒绝饮酒、科学运动)。
课前准备 1. 教师:制作包含饮酒危害案例、体重评价表格、体温脉搏测量方法的 PPT;准备温度计(口腔、腋下、耳温式)、秒表(用于脉搏测量)、BMI 计算卡片;搜集 “张飞酗酒” 案例视频、酒后驾驶事故案例资料。2. 学生:提前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用于课堂 BMI 计算);准备笔记本、笔;分组收集 12 个健康管理相关案例(可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张飞因酗酒失徐州、丧性命” 的案例,提问:“从这个案例中,大家能看出酗酒带来了哪些危害?”2. 结合生活实际补充提问:“你们身边是否有类似的健康风险行为?比如有人尝试饮酒、不关注体重变化等?”3. 引出本节课主题:“健康管理能帮助我们规避这些风险,今天我们就从饮酒、体重、运动后身体监测三个方面,学习如何科学管理健康。” 1. 学习案例,思考并回答酗酒的危害(如损害健康、引发事故、危及生命等)。2. 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身边的健康风险行为,参与课堂讨论。 通过历史案例和生活提问,直观展示健康风险的危害,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管理的必要性,自然导入新课。3. 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一、限制饮酒的法律法规(8 分钟)1. 讲解饮酒的双重属性:“饮酒是成年人的社交方式之一,但过量饮酒会危害健康(如损伤肝脏、引发交通事故),青少年更是绝对禁止饮酒。”2. 展示法律法规: 公安部 “六项禁酒令”(如严禁工作日饮酒、严禁接受管理对象宴请等),用 PPT 逐条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 “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 的条款,强调经营者的责任和青少年的义务。3. 提问:“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如何遵守这些规定?” 引导学生总结 “拒绝饮酒、提醒他人不酒驾” 等做法。二、科学评价与管理体重(10 分钟)1. 介绍体重评价指标: BMI:讲解计算公式(BMI = 体重 kg / 身高 m ),展示 “中国 718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 BMI 筛查界值表”,让学生根据自身身高体重计算 BMI 并判断健康等级。 腰围:演示腰围测量方法(经脐部水平绕腹一圈),展示 “中国 718 岁儿童青少年标准腰围界值点”,指导学生同桌间互相测量(可选)。 体脂率:简要介绍概念(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展示 “中国 618 岁儿童青少年体脂率与肥胖度对照表”,说明双能 X 线吸收法、生物电阻抗法等测量方式。2. 讲解体重管理方法: 定期评估:建议每月测量 1 次 BMI、腰围,记录变化。 合理饮食:“增加蛋白质(如鸡蛋、牛奶)和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如奶茶、油炸食品)”。 增加运动:“选择喜欢的运动(如跑步、跳绳),每周 3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逐步提高强度。” 三、运动后体温与脉搏自我测试(7 分钟)1. 运动后体温监测: 正常体温范围(37℃左右),运动后体温升高 1--2℃属正常现象。 演示三种测量方法:口腔测量(含服温度计 35 分钟)、腋下测量(夹紧温度计 510 分钟)、耳温测量(对准耳道按开关),强调卫生注意事项(如口腔温度计专人专用)。2. 运动后脉搏与靶心率: 脉搏是评估心脏功能与运动负荷的关键指标。青少年正常静息心率约为每分钟60至100次,运动后心率变化能有效反映机体疲劳程度。脉搏测量便捷多样,可通过徒手按压桡动脉或颈动脉(10秒次数×6)或佩戴电子心率设备(如运动手环)直接获取数据。 介绍靶心率:讲解计算公式(靶心率最小值 =[(220-年龄)一 安静心率]×60%+ 安静心率;最大值 =[(220-年龄) 一安静心率]×80%+ 安静心率),以 “14 岁、安静心率 70 次 / 分钟” 为例计算,说明 “运动时保持在靶心率区间更安全有效”。 1. 认真听讲,理解过量饮酒的危害和青少年禁酒的必要性。2. 了解法律法规要点,明确 “六项禁酒令” 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要求。3. 思考并回答如何遵守规定,总结拒绝饮酒、提醒他人的具体做法。1. 计算自身 BMI,对照表格判断体重健康等级;同桌间尝试测量腰围(可选),了解自己的腰围是否达标。2. 了解体重管理的 科学方法,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科学方案。1. 观察教师演示,掌握三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 尝试徒手测量自己的脉搏(10 秒次数 ×6),记录静息脉搏;跟随教师计算靶心率,明确自己运动时的安全心率范围。 引导学生认识过量饮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了解限制饮酒的法律法规,树立健康饮酒理念。 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评价体重的指标(BMI、腰围、体脂率)的计算 或测量方法,能判断自身体重健康状况。引导学生能结合自身情况,运用科学方法制定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引导学生掌握运动后体温的正常范围及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脉搏、靶心率与运动效果、安全的关系,能根据脉搏、靶心率调整运动强度
课堂练习 判断题:1.青少年可以适量饮酒,只要不喝醉就行。( ) 2.运动后体温升高1~2℃是正常现象。( )3.BMI是衡量体重是否健康的唯一指标。( ) 4.测量脉搏只能通过电子设备,不能徒手测量。( ) 5.酒后驾驶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 答案:×√××√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总结提升 1. 知识梳理:-用思维导图形式,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核心内容:限制饮酒(法律 + 危害)、体重管理(评价指标 + 策略)、运动后监测(体温 + 脉搏 + 靶心率);2. 意识强化:提问 “通过本课学习,你打算在生活中做出哪些健康改变?”,引导学生分享(如 “每周测一次 BMI”“运动后必测脉搏”“提醒爸爸不酒后开车”);总结:健康管理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长期习惯,希望大家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守护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作业布置 1. 实践作业:准备一个温度计,记录自己一周早晨起床、晚上睡觉时的体温,观察早晨、晚上自己的体温有什么变化。一周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折线图,直观感受自己一周的体温变化。2. 宣传作业:为了更好地理解饮酒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珍爱生命,拒绝酒驾” 宣传活动,通过网络搜集酒后驾驶的相关案例,制作宣传海报,下节课展示分享。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健康管理一、限制饮酒1. 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安部六项严禁。2. 危害:个人健康→家庭关系→社会安全(青少年禁饮)。二、科学体重管理1. 评价指标:- BMI = 体重 kg / 身高 m (对照界值表)。- 腰围:经脐绕腹测量(对照界值表)。- 体脂率:脂肪占体重百分比(对照表)。2. 管理策略:定期评估、合理饮食、增加运动。三、运动后监测1. 体温:正常 37℃左右,运动后升 1 - 2℃(口腔 / 腋下 / 耳温测量)。2. 脉搏:静息 60 - 100 次 / 分钟(桡动脉 / 颈动脉测量)。3. 靶心率:最小值 =[(220 - 年龄)- 安静心率]×60%+ 安静心率。最大值 =[(220 - 年龄)- 安静心率]×80%+ 安静心率。四、作业:1. 一周体温记录 + 折线图 2. 制作“拒绝酒驾” 海报。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通过历史故事、现实案例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量实操环节(测量 BMI、腰围、脉搏)让学生主动参与,突破了教学难点; 作业设计兼顾实践与宣传,实现了 “知识掌握 技能提升 意识培养” 的目标。2. 改进方向: 部分学生对体脂率的理解仍较模糊,下次课可增加体脂率测量的视频演示; 靶心率公式计算时,少数学生存在数学计算困难,可提前准备简化计算步骤的卡片; 小组宣传作业的时间安排需更细致,避免部分小组课后拖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