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索勾股定理
第1课时 认识勾股定理
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初步认识
1.在Rt△ABC中,∠C=90°,且c=4,若a=3,那么b2的值是( )
A.1 B.5 C.7 D.25
2.如图,在Rt△ABC中,∠ACB=90°,AE为△ABC的角平分线,且ED⊥AB,若AC=6,BC=8,则BD的长为( )
A.2 B.3 C.4 D.5
3.如图,一个高为1.5 m,宽为3.6 m的大门,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条木板加固,则这条木板的长度是( )
A.3.8 m B.3.9 m
C.4 m D.4.4 m
4.[新考向·新定义试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垂美”四边形.现有如图所示的“垂美”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AD2=5,BC2=18,则AB2+CD2= .
5.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若BD=9,CD=12,求AB和AC的长.
知识点2 勾股定理与面积
6.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三边为底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依次为S1,S2,S3,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S1>S2+S3
B.S1<S2+S3
C.S1=S2+S3
D.
7.如图,阴影部分是两个正方形,其他三个是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8 B.25 C.49 D.64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BC长为3 cm,AB长为4 cm,AF长为12 cm.正方形CDEF的面积为 cm2.
9.如图是一个外轮廓为长方形的机器零件平面示意图,根据图中的尺寸(单位:mm),计算两圆孔中心A和B之间的距离为( )
A.80 mm
B.100 mm
C.120 mm
D.150 mm
10.[新考向·代数推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c>a>b,分别以a,b,c为边作三个正方形,把两个较小的正方形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如图,设三个正方形无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1,均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2,则( )
A.S1>S2
B.S1<S2
C.S1=S2
D.S1,S2大小无法确定
11.[三垂直模型]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5,11,则b的面积为 .
12.如图,在△ABC中,∠BAC=90°,AD⊥BC,垂足为D.已知BD=3,AB=5.设CD长为x.
(1)根据勾股定理,得AC2=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结果需化简)
(2)求x的值.
13.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CD=12,AC=20,BC=15,AE=AC,BF=BC,求EF的长.
14.[运算能力]在△ABC中,若AC=15,BC=13,AB边上的高CD=12,试求△ABC的周长.
第2课时 验证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验证
1.“赵爽弦图”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3和6,则大正方形与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差是( )
A.9 B.36 C.27 D.34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另一种方法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两种结果相等,推得勾股定理是 .
3.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再做3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拼成两个正方形.利用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来验证勾股定理:a2+b2=c2.
图1 图2
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4.如图,已知钓鱼竿AC的长为10 m,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长为6 m.某钓鱼者想看看鱼钩上的情况,把鱼竿AC转动到AC'的位置,此时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为8 m,则BB'的长为( )
A.1 m B.2 m C.3 m D.4 m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是一个盖子圆心处插有吸管的圆柱形水杯,水杯底面直径为10 cm,高度为12 cm,吸管长为25 cm(底端在杯子底上),露在水杯外面的吸管长度为a cm,则a最小为( )
A.11 B.12 C.13 D.14
6.如图,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 m,一棵树高14 m,另一棵树高9 m,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 m.
7.[情境题·数学文化]赵爽弦图是一个以勾股形之弦为边的正方形.图中包含四个全等的勾股形和一个小正方形,其面积称为朱实和黄实.如图,设每一个勾股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若ab=8,且a2+b2=25,则黄实为( )
A.36 B.25 C.16 D.9
8.意大利著名画家达 芬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证明了勾股定理.若设图1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S1,图2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S2,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图1 图2
A.S2=c2 B.S2=c2+ab
C.S1=a2+b2+ab D.S1=a2+b2+2ab
9.如图,在水塔O的东北方向12 m处有一抽水站A,在水塔的东南方向5 m 处有一建筑工地B,在AB间建一条直水管,则水管的长为( )
A.10 m B.13 m
C.14 m D.8 m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小明(视为小黑点)站在一个高为10 m的高台A上,利用旗杆OM顶部的绳索,划过90°到达与高台A水平距离为17 m,高为3 m的矮台B,那么小明在荡绳索的过程中离地面的最低点的高度MN= m.
11.[梯子滑动模型]某教学楼走廊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MD和NE(即MD⊥DE,NE⊥DE),一架梯子AB在走廊DE上斜靠在左墙MD时,梯子底端B到左墙的距离BD=7 dm,顶端A到地面的距离AD=24 dm.(图中所有点均在同一平面内)
(1)求梯子AB的长;
(2)如果保持底端位置B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NE上时,若梯子顶端C距离地面的距离CE=20 dm,求该教学楼走廊的宽度DE的长.
12.[运算能力]在△ABC中,BC=a,AC=b,AB=c,设c为最大边的长.当a2+b2=c2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当a2+b2≠c2时,利用代数式a2+b2与c2的大小关系,探究△ABC的形状(按角分类).
(1)当△ABC的三边长分别为6,8,9时,△ABC为 三角形;当△ABC的三边长分别为6,8,11时,△ABC为 三角形;
(2)猜想:当a2+b2 c2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a2+b2 c2时,△ABC为钝角三角形;
(3)判断当a=2,b=4时△ABC的形状,并求出对应的c2的取值范围.1 探索勾股定理
第1课时 认识勾股定理
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初步认识
1.在Rt△ABC中,∠C=90°,且c=4,若a=3,那么b2的值是( C )
A.1 B.5 C.7 D.25
2.如图,在Rt△ABC中,∠ACB=90°,AE为△ABC的角平分线,且ED⊥AB,若AC=6,BC=8,则BD的长为( C )
A.2 B.3 C.4 D.5
3.如图,一个高为1.5 m,宽为3.6 m的大门,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条木板加固,则这条木板的长度是( B )
A.3.8 m B.3.9 m
C.4 m D.4.4 m
4.[新考向·新定义试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垂美”四边形.现有如图所示的“垂美”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AD2=5,BC2=18,则AB2+CD2= 23 .
5.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若BD=9,CD=12,求AB和AC的长.
解:因为在Rt△ABC中,CD⊥AB,所以∠CDB=90°.因为BD=9,CD=12,由勾股定理,得BC2=CD2+BD2=122+92=225=152,所以BC=15.在Rt△ACD中,∠ADC=90°,设AD=x.由勾股定理,得AC2=AD2+CD2=x2+122.因为∠ACB=90°,所以在Rt△ABC中,AB=AD+BD=x+9,BC=15,所以AC2=AB2-BC2=(9+x)2-152,即x2+122=(9+x)2-152,解得x=16,即AD=16,所以AB=16+9=25,AC2=162+122=400=202,所以AC=20.
知识点2 勾股定理与面积
6.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三边为底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依次为S1,S2,S3,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C )
A.S1>S2+S3
B.S1<S2+S3
C.S1=S2+S3
D.
7.如图,阴影部分是两个正方形,其他三个是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D )
A.8 B.25 C.49 D.64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BC长为3 cm,AB长为4 cm,AF长为12 cm.正方形CDEF的面积为 169 cm2.
9.如图是一个外轮廓为长方形的机器零件平面示意图,根据图中的尺寸(单位:mm),计算两圆孔中心A和B之间的距离为( D )
A.80 mm
B.100 mm
C.120 mm
D.150 mm
10.[新考向·代数推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c>a>b,分别以a,b,c为边作三个正方形,把两个较小的正方形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如图,设三个正方形无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1,均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2,则( C )
A.S1>S2
B.S1<S2
C.S1=S2
D.S1,S2大小无法确定
11.[三垂直模型]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5,11,则b的面积为 16 .
12.如图,在△ABC中,∠BAC=90°,AD⊥BC,垂足为D.已知BD=3,AB=5.设CD长为x.
(1)根据勾股定理,得AC2= 16+x2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结果需化简)
(2)求x的值.
解:(2)因为∠BAC=90°,AB=5,BC=BD+CD,BD=3,CD=x,
所以BC=BD+CD=3+x.因为AC2=BC2-AB2,AC2=16+x2,所以(3+x)2-52=16+x2,解得x=.
13.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CD=12,AC=20,BC=15,AE=AC,BF=BC,求EF的长.
解:因为CD是AB边上的高,所以∠BDC=∠ADC=90°.在Rt△ADC中,AC=20,CD=12,由勾股定理得,AD2=AC2-CD2=202-122=162,所以AD=16.同理可得,BD2=BC2-CD2=152-122=92,所以BD=9.因为AE=AC=20,所以DE=20-16=4.因为BF=BC=15,BD=9,所以DF=15-9=6,所以EF=DE+DF=4+6=10.
14.[运算能力]在△ABC中,若AC=15,BC=13,AB边上的高CD=12,试求△ABC的周长.
解:如图1,因为CD⊥AB,所以AD2=AC2-CD2.因为AC=15,CD=12,所以AD2=152-122=81,所以AD=9.同理可求BD=5,所以AB=9+5=14.故△ABC的周长=14+13+15=42.
如图2,因为CD⊥AB,所以AD2=AC2-CD2.因为AC=15,CD=12,所以AD2=152-122=81=92,所以AD=9.同理可求BD=5,所以AB=9-5=4.故△ABC的周长=4+13+15=32.综上所述,△ABC的周长为42或32.
图1 图2
第2课时 验证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验证
1.“赵爽弦图”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3和6,则大正方形与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差是( B )
A.9 B.36 C.27 D.34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a+b)2 ,另一种方法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c2+2ab ,两种结果相等,推得勾股定理是 a2+b2=c2 .
3.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再做3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拼成两个正方形.利用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来验证勾股定理:a2+b2=c2.
图1 图2
解:由题图1可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b,由题图1可得(a+b)2=c2+4×ab.题图2中把大正方形的面积分为了四部分,分别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边长为b的正方形,还有两个长为b,宽为a的长方形.根据题图2可得,(a+b)2=a2+b2+2ab,根据这两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得a2+b2+2ab=c2+4×ab,故a2+b2=c2.
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4.如图,已知钓鱼竿AC的长为10 m,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长为6 m.某钓鱼者想看看鱼钩上的情况,把鱼竿AC转动到AC'的位置,此时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为8 m,则BB'的长为( B )
A.1 m B.2 m C.3 m D.4 m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是一个盖子圆心处插有吸管的圆柱形水杯,水杯底面直径为10 cm,高度为12 cm,吸管长为25 cm(底端在杯子底上),露在水杯外面的吸管长度为a cm,则a最小为( B )
A.11 B.12 C.13 D.14
6.如图,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 m,一棵树高14 m,另一棵树高9 m,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 13 m.
7.[情境题·数学文化]赵爽弦图是一个以勾股形之弦为边的正方形.图中包含四个全等的勾股形和一个小正方形,其面积称为朱实和黄实.如图,设每一个勾股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若ab=8,且a2+b2=25,则黄实为( D )
A.36 B.25 C.16 D.9
8.意大利著名画家达 芬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证明了勾股定理.若设图1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S1,图2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S2,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C )
图1 图2
A.S2=c2 B.S2=c2+ab
C.S1=a2+b2+ab D.S1=a2+b2+2ab
9.如图,在水塔O的东北方向12 m处有一抽水站A,在水塔的东南方向5 m 处有一建筑工地B,在AB间建一条直水管,则水管的长为( B )
A.10 m B.13 m
C.14 m D.8 m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小明(视为小黑点)站在一个高为10 m的高台A上,利用旗杆OM顶部的绳索,划过90°到达与高台A水平距离为17 m,高为3 m的矮台B,那么小明在荡绳索的过程中离地面的最低点的高度MN= 2 m.
11.[梯子滑动模型]某教学楼走廊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MD和NE(即MD⊥DE,NE⊥DE),一架梯子AB在走廊DE上斜靠在左墙MD时,梯子底端B到左墙的距离BD=7 dm,顶端A到地面的距离AD=24 dm.(图中所有点均在同一平面内)
(1)求梯子AB的长;
(2)如果保持底端位置B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NE上时,若梯子顶端C距离地面的距离CE=20 dm,求该教学楼走廊的宽度DE的长.
解:(1)因为MD⊥DE,所以∠ADB=90°,所以AB2=AD2+BD2=72+242=252,所以梯子AB的长为25 dm.
(2)因为NE⊥DE,所以∠CEB=90°,所以BE2=BC2-CE2=252-202=152,所以DE=BD+BE=7+15=22(dm),所以该教学楼走廊的宽度DE的长为22 dm.
12.[运算能力]在△ABC中,BC=a,AC=b,AB=c,设c为最大边的长.当a2+b2=c2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当a2+b2≠c2时,利用代数式a2+b2与c2的大小关系,探究△ABC的形状(按角分类).
(1)当△ABC的三边长分别为6,8,9时,△ABC为 锐角 三角形;当△ABC的三边长分别为6,8,11时,△ABC为 钝角 三角形;
(2)猜想:当a2+b2 > c2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a2+b2 < c2时,△ABC为钝角三角形;
(3)判断当a=2,b=4时△ABC的形状,并求出对应的c2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c为最大边的长,所以4≤c<6.①当a2+b2>c2,即16≤c2<20时,△ABC为锐角三角形;②当a2+b2=c2,即c2=20时,△ABC为直角三角形;③当a2+b2<c2,即20<c2<36时,△ABC为钝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