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勾股定理的应用
知识点1 立体图形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1.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4,高是5,一只在A点的蚂蚁想吃到B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
A.9 B.13 C.14 D.25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一只蚂蚁从一个正方体纸盒的点A沿纸盒表面爬到点B,它所爬过的最短路径(虚线)在侧面展开图中的位置是( )
ABCD
3.如图所示是一个三级台阶,每级台阶都是长、宽和高分别等于90 cm,25 cm和15 cm的长方体,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在A点处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算一算,这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多少?
知识点2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某3D打印社团制作了一根盘龙金箍棒,如图,把金箍棒看成圆柱体,它的底面周长是15 cm,龙头部分沿最短路径绕金箍棒盘旋1圈升高8 cm,则龙头部分的长为( )
A.10 cm B.13 cm C.14 cm D.17 cm
第4题图 第5题图
5.[情境题·数学文化]在《算法统宗》中有一道“荡秋千”的问题:“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踣,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译文:如图,秋千OA静止时踏板离地面CD的距离为1尺,将它往前面推送两步(即CD的长为10尺),秋千的踏板B就和人一样高,已知这个人的身高为5尺,则绳索OA的长度为 尺.
6.某学校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闲置地改造成综合实践种植区.已知∠C=90°,AB=20 m,AD=15 m,BC=7 m,CD=24 m,求该综合实践种植区的面积.
7.[跨学科·语文]杜甫曾经哀叹“茅屋为秋风所破”,苦于杜甫不曾学过今日几何,不然也不会如此绝望.现在我们来看一茅屋的屋顶剖面,它呈等腰三角形,如果屋檐AB=AC=5 m,横梁BC=8 m,那么从梁BC上的任意一点D要支一根木头顶住屋顶A处,这根木头需要的可能是( )
A.2.5 m B.6 m C.4 m D.8 m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高速公路上有A,B两点相距10 km,C,D为两村庄.已知DA=4 km,CB=6 km,DA⊥AB于A,CB⊥AB于B.现要在AB上建一个服务站E,使得C,D两村庄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EA的长是( )
A.4 km B.5 km C.6 km D.20 km
9.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 m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 m,几分钟后船到达点D的位置,此时绳子CD的长为10 m,则船向岸边移动了 m.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课间,小聪拿着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ACB=90°,AC=BC,从三角板的刻度可知AB=20,小聪很快就知道了砌墙砖块的厚度的平方(每块砖的厚度相等)为 .
11.某综合实践小组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设计方案测量风筝的垂直高度CE,测得水平距离BD的长为15 m,风筝线BC的长为25 m,牵线放风筝的小明的身高为1.6 m.
(1)求风筝的垂直高度CE;
(2)如果小明想风筝沿CD方向下降12 m,则他应该往回收线多少米?
12.[运算能力]吴老师在与同学们进行“蚂蚁怎样爬最近”的课题研究时设计了以下问题,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条件分别求出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平方.
(1)如图1,正方体的棱长为5,一只蚂蚁欲从正方体底面上的点A沿正方体表面爬到点C1处;
(2)如图2,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5的正方形,高为6,一只蚂蚁欲从长方体底面上的点A沿长方体表面爬到点C1处.
图1 图23 勾股定理的应用
知识点1 立体图形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1.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4,高是5,一只在A点的蚂蚁想吃到B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B )
A.9 B.13 C.14 D.25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一只蚂蚁从一个正方体纸盒的点A沿纸盒表面爬到点B,它所爬过的最短路径(虚线)在侧面展开图中的位置是( B )
ABCD
3.如图所示是一个三级台阶,每级台阶都是长、宽和高分别等于90 cm,25 cm和15 cm的长方体,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在A点处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算一算,这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展开后如图,由题意得∠C=90°.AC=3×25+3×15=120(cm),BC=90 cm.
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1202+902=1502,所以AB=150 cm,所以最短路程是150 cm.
知识点2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某3D打印社团制作了一根盘龙金箍棒,如图,把金箍棒看成圆柱体,它的底面周长是15 cm,龙头部分沿最短路径绕金箍棒盘旋1圈升高8 cm,则龙头部分的长为( D )
A.10 cm B.13 cm C.14 cm D.17 cm
第4题图 第5题图
5.[情境题·数学文化]在《算法统宗》中有一道“荡秋千”的问题:“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踣,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译文:如图,秋千OA静止时踏板离地面CD的距离为1尺,将它往前面推送两步(即CD的长为10尺),秋千的踏板B就和人一样高,已知这个人的身高为5尺,则绳索OA的长度为 14.5 尺.
6.某学校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闲置地改造成综合实践种植区.已知∠C=90°,AB=20 m,AD=15 m,BC=7 m,CD=24 m,求该综合实践种植区的面积.
解:连接BD,因为∠C=90°,BC=7 m,CD=24 m,所以BD2=CD2+BC2=242+72=252,因为AB=20 m,AD=15 m,所以AB2+AD2=152+202=625=252=BD2,所以∠BAD=90°,所以这块草地的面积为S△ABD+S△CBD=AB·AD+BC·CD=×20×15+×7×24=234(m2).
7.[跨学科·语文]杜甫曾经哀叹“茅屋为秋风所破”,苦于杜甫不曾学过今日几何,不然也不会如此绝望.现在我们来看一茅屋的屋顶剖面,它呈等腰三角形,如果屋檐AB=AC=5 m,横梁BC=8 m,那么从梁BC上的任意一点D要支一根木头顶住屋顶A处,这根木头需要的可能是( C )
A.2.5 m B.6 m C.4 m D.8 m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高速公路上有A,B两点相距10 km,C,D为两村庄.已知DA=4 km,CB=6 km,DA⊥AB于A,CB⊥AB于B.现要在AB上建一个服务站E,使得C,D两村庄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EA的长是( C )
A.4 km B.5 km C.6 km D.20 km
9.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 m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 m,几分钟后船到达点D的位置,此时绳子CD的长为10 m,则船向岸边移动了 9 m.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课间,小聪拿着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ACB=90°,AC=BC,从三角板的刻度可知AB=20,小聪很快就知道了砌墙砖块的厚度的平方(每块砖的厚度相等)为 .
11.某综合实践小组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设计方案测量风筝的垂直高度CE,测得水平距离BD的长为15 m,风筝线BC的长为25 m,牵线放风筝的小明的身高为1.6 m.
(1)求风筝的垂直高度CE;
(2)如果小明想风筝沿CD方向下降12 m,则他应该往回收线多少米?
解:由题意得:∠CDB=90°,AB=DE=1.6 m.
(1)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得CD2=BC2-BD2=252-152=202,所以CE=CD+DE=20+1.6=21.6(m).
(2)如图,在CD上截取CF=12 m,连接BF,则DF=CD-CF=20-12=8(m),在Rt△BDF中,由勾股定理,得BF2=DF2+BD2=82+152=172,所以25-17=8(m),所以他应该往回收线8 m.
12.[运算能力]吴老师在与同学们进行“蚂蚁怎样爬最近”的课题研究时设计了以下问题,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条件分别求出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平方.
(1)如图1,正方体的棱长为5,一只蚂蚁欲从正方体底面上的点A沿正方体表面爬到点C1处;
(2)如图2,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5的正方形,高为6,一只蚂蚁欲从长方体底面上的点A沿长方体表面爬到点C1处.
图1 图2
解:(1)如图1展开,A=AC2+C1C2=102+52=125.同理,如图2展开或如图3展开,A均为125,所以蚂蚁需爬行的最短路程的平方为125.
图1 图2 图3
(2)如图4,沿棱BB1展开,A=AC2+C=102+62=136;如图5,沿棱A1B1展开,A=AB2+B=52+112=146;如图6,沿棱A1D1展开,A=AD2+C1D2=52+112=146.因为146>136,所以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平方为136.
图4 图5 图6